《山水贛浙皖 4 :牌坊之縣》
來自千島湖的客船到達終點港後,我登上岸,回眼望,河灣裡停泊著大小游艇上百艘。出租車司機在兜攬生意的時候,提籃小賣的婦女蜂擁而來,同聲吆喝,快來買啊,不然這一路到黃山都得餓肚子。
撇開他們往前走,路邊巷子裡全是老屋,但是談不上藝術性,門牌上面就印著“老街”,街上賣衣服的商攤密集。老街一直通到橋頭,有幾家賣包子、饅頭、清湯面和扁肉的飲食鋪子。糕餅作坊裡,用電烤爐烤的以肉丁、霉干菜為餡的面粉團很香。
路過郵政所,進去蓋個郵戳作紀念。戳文以“安徽歙縣”起始,“歙”字把我的自信心打得落花流水,郵遞員教我,讀“射”音。此地叫深渡,自古以來就是從徽州到杭州的水陸交通轉換樞紐。
據說八公裡外的昌溪鄉也有老街,決定去看看。半路上,莊稼地裡立著一座秀氣的石頭牌坊,我下車仔細欣賞。駕駛員說,看你就是個有品位的讀書人,棠樾有全國著名的古牌坊群,我送你過去好嗎?
昌溪鄉的房子大多是新蓋的。偶爾會夾雜著一棟舊屋,外牆就不要指望有特殊的地方了。從門口望進去,非常逼仄,一進門就是廚房兼客廳,光線暗淡。唯有一家老店有天井,采光尚可,沒見到木雕、磚雕什麼的。
到歙縣縣城。
在歙縣汽車站,小商販兜售的物品全是暗發幽香的花蕾,不愧是詩書禮儀徽州府,品味高雅。城區在河那邊,橋欄杆上,每隔幾步就掛一塊牌子,上面寫著名人名言,其中有個劉和珍,不知道是不是魯訊《紀念劉和珍君》的主角。
老街在小山坡上。進了仿古的城門,就看到牌坊陣,四座石牌坊呈“口”字形圍在一起,是明朝的皇帝旌表歙縣人許國而建立的,即許國牌坊,為全國重點保護文物。滿大街都是售衣店,我不感興趣。街左有一條熱鬧的巷子,是小吃街,逐家搜索過去,大飽眼福啊。巷子底開岔,又出現一座石頭牌坊,正好有個老大爺坐在家門口玩,請他講解。往回走,街邊還有一條巷子,也有一座石頭牌坊,從兩邊住家養的花草來看,都是很有修養的人家。
秦始皇置歙縣,後來升格為歙州,宋徽宗更名徽州。皖地建省時,取境內兩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安慶、徽州的首字合稱安徽。好險,差一點兒成為安歙省。
太陽西斜,我不再磨蹭,前往黃山市。剛離開歙縣,路邊突然出現牌坊群,我要下車!駕駛員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說,不要傻冒了,這是前兩年才“克隆”的,靠利欲熏心的導游和黑出租車司機帶客人來。我肚子裡剛准備好許多惡毒的語言,卻聽說是福建老板投資搞的,哪能罵老鄉呢,忙改口說,福建人民智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