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裡湘行錄(一)

作者: 晨曦露靈

導讀其實對於旅行的意義,我還是不太明白,聊以此文記錄所見所聞所行所感,無它。 潑墨山水 張家界 清晨一行人沿著蜿蜒曲折的金鞭溪行走,安靜地,只聽得鳥叫聲。鳥鳴山更幽,總覺得那枝頭上,露滴裡,晨霧中,林間的精靈還沒有因人跡而離開。 陽光絲絲縷縷地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落在溪水上,純淨澄澈地能看清水底身型狹長的魚兒,安然地,一動不動,是還沒有 ...

其實對於旅行的意義,我還是不太明白,聊以此文記錄所見所聞所行所感,無它。

潑墨山水 張家界

清晨一行人沿著蜿蜒曲折的金鞭溪行走,安靜地,只聽得鳥叫聲。鳥鳴山更幽,總覺得那枝頭上,露滴裡,晨霧中,林間的精靈還沒有因人跡而離開。

陽光絲絲縷縷地透過樹葉的縫隙灑下來,落在溪水上,純淨澄澈地能看清水底身型狹長的魚兒,安然地,一動不動,是還沒有醒來吧。

而遠處的山峰卻在晨曦中愈發清晰起來。蒼翠的,挺拔的,形態各異,在陽光的反射下,顯出溫暖的金色,我們便傾倒於這突然而臨的美景中,興奮地大呼小叫,卻不想這只是張家界再普通不過的一道風景。之後接踵而來綺麗景色,讓我們不斷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不可思議。

山中二日,人間千年,自助行的好處就是,旅途中始終是我們一行人,沒有游客打擾,是再美好不過的事,置身群山密林中,人便渺小得微不足道,如一只樹葉上短暫停留的金色小甲蟲或是路邊搖曳的蒲公英,與大自然渾然一體的機會,是多麼難得。

真正令我震撼的,也是我一直向往的,天波府。順著直入雲霄的石柱爬上頂端,雙腿止不住地顫抖,然而一到頂端,便知絕對不虛此行,盡覽群山全貌,是真正的如臨仙境,但見峰林挺立,高低錯落,綿延不絕,雲霧彌漫其中,如汪洋大海,波濤洶湧。那山峰,或獨立衝天,或重巒相連,或山石崢嶸,或青蔥疊翠。那大氣磅礡,讓我感覺到從未有過的豁然開朗,都說張家界的形成,源自高山變滄海,滄海復高山的變遷,那麼在此時此地,滄海桑田世事變遷一切輪回盡收眼底。

猛洞河的小販們

由於身體不適,我隨著司機直接去了猛洞河的下游等著同伴們漂流而下。

最早一批漂流的人群,也要在中午時分到達。司機們都去了休息室打牌,於是只有我,四處閑逛。

這裡有一些小鋪子,是為漂流而來的人們換衣服而設,也賣一些姜茶,糍粑等當地小吃。門口都放著小板凳,我不買東西坐著,他們也不趕我,反而招呼我往陰涼的地方坐。

也有一些走動的小販,他們都挎著籃子,裝著獼猴桃,板栗,橘子等山貨。還有一些背著背簍的老婦,那背簍甚是好看,用細細的篾條密密地編成大口細腰的花瓶樣,有的還用彩色的篾條夾雜其中裝飾。有一位賣獼猴桃的老奶奶坐在我旁邊休息,我買她五個獼猴桃,她一邊看著我吃,一邊告訴我那是她去集市上販來的,並非野生,我說我知道,她便衝我笑笑,和藹而溫和地問我怎麼沒去漂流,我說肚子不舒服,她就告訴我一種茶,讓我去芙蓉鎮買,說當地人都用這種茶來治拉肚子,我到現在還記得她再三告訴我,一定要衝得濃濃的大口喝下去時真誠的樣子。我說我想買她的背簍,她勸我不要買,說是帶著又重又不方便,如果實在想要,可以去鳳凰的集市上買,這讓我對當地人的印像非常好。

還有一些小孩子,拿著小小的塑料盆,裝著三五個橘子,一塊錢,兩塊錢地叫賣,賣完了,舉著錢興匆匆跑回去交給大人,再裝同樣的分量出來。有個小女孩很害羞,一直圍著我轉,又不好意思開口的樣子,我問她怎麼不讀書,她就一溜煙跑開了。

芙蓉鎮的姜糖

芙蓉鎮給我的第一印像,是一個江南小鎮。

和周莊同裡烏鎮一樣煙雨樓台的江南小鎮。

遺憾的是少了一條自兩岸中蜿蜒而過的河流。少了這樣一條河流,便少了幾分韻味。

這地方,原本是叫做王村的,自從拍攝了劉曉慶的那部《芙蓉鎮》,才改的名。於是掛著正宗劉曉慶米豆腐招牌的作坊,生意便絡繹不絕起來。在那招牌前拍照,是需要付錢的,否則,那年過古稀卻依然抖擻的可愛老太太,會帶著滿臉倔強的神情用一塊土布把招牌遮起來。

而我想說的,是這裡的姜糖。

姜糖該是鳳凰的特產吧。這裡的姜糖作坊,並不比鳳凰少,一家連一家的鋪面沿街排開去,很是壯觀,是店也是作坊,就這麼現場拉著姜糖,吸引了不少游客,做糖的師傅隨手就拉下一段糖來,遞你手中,那糖帶著溫熱,以及未褪去的金色光芒,在口中融化開來,甜甜的帶著姜的辛香,沁入鼻裡,只覺得滿街滿巷,都是姜糖的香味。我只是看著,並不買。後來到了鳳凰,看到一袋袋包裝地整整齊齊隨時等待出售的姜糖,才明白芙蓉鎮的糖,更多了那麼一份小情趣。

這裡的古街很短,古街的盡頭是一個擺渡,並沒有豎著小竹竿的方頭渡船。卻看到一個戲子模樣的人,坐在渡口,頭戴氈帽,身著長袍,帽檐上插著一把野花,手執長杆,安靜地坐著,仿佛渡口的守護者,我好奇地向臨街的店家打聽,那人是誰,好心的大姐趕緊拉我到一邊,壓低了嗓門告訴我,那人是個瘋子。


精選遊記: 張家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