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麗江古城前往機場的路上,突然覺得心情黯淡,彼此間忽得沉默。往復參差的盤山路和變換瑰麗的雲都又被默默的悉數,眼睛是另一個魔幻的相機,要再一次記憶這樣的藍天土地。我們把日子這樣渡過,我們把歲月悠悠珍藏。飛機從昆明機場拉起不久,厚綿綿的雲層便遮了整個大地。側個身,我對伊說我要整理一下記憶。
記得麗江的縱橫的小巷都是錯落的石板路,一下雨,在濕滑的路上要謹慎的前行。一上一下的小巷街頭到處是停留游弋的游客,操著天南地北的口音,要留個影,要結個伴。攀談著這裡的納西像形文字,圍觀著四方街成群納西老人的舞蹈。古樸的街面房如今都是外來商賈的面店,犛牛肉干,優雅的陰陽鈴,摩梭女手編織披肩,綠丫頭果脯,大小的酒吧餐吧,不一而足,鱗次櫛比。這裡儼然已是大城市商業化觸角涉獵的好地方,飲食,商品價格已是不菲。想尋百年古樸氣質的人們要失望了,麗江已是白天商號雲集,晚上燈火通明的旅游重鎮了。即使納西古樂的錦瑟號召和納西舞蹈的百年傳承,也脫不了商業銅臭的味道。暫且走進一個僻壤的小路,靠一堵古舊的街牆,仰望古居蒼涼的房脊。身處青色天空下的麗江古城,耳邊卻又傳來遠處喧鬧人群的囂塵。
記得最後一日的旅程,在麗江左近的束河古鎮。束河是麗江的歷史,可小鎮入口去是裹層著新建房屋,四方聽音寬敞的空間布置著表演台,可以想像入夜時的熱鬧喧囂。詢問路人束河四方街怎麼走,回答簡單明確,順水而行。四方街很小,難比麗江。一路行進去,房屋也破簡磣陋。臨街鋪面都也開著做著生意,只是行人稀少,趁著穿過厚厚雲層的陽光片斷,束河就像一個默然處事的老人。零落的有幾個年輕人在寫生,油彩筆或鉛筆,畫那街頭一角,畫那純淨藍白天空下的屋角。走走停停間,過溪上小橋,走畫般清靜的小路。歇下腳,向一個在溪邊洗衣服的中年女子問路。回答者竟是一個北京人,和我們慢條細理的聊這裡的風土人情。她說她和丈夫已出來數月,把家裡房子租出去,在這裡暫作定居。她說他們已經不忍離開,走一步算一步吧。她說麗江太過喧囂,嘈雜,不如這裡清靜暢快。如果你們住在這裡幾日便會體會。體會,是種細碎的工作,是沁入心扉的動作。
麗江古城駐扎了上百家私人客棧,天南海北的旅人隨處都能打探到自己喜歡的暫住地。走進繁華的主道,拐到幽靜的小道,一側臉一抬頭就是一家客棧。客棧多是當地民居改造的房間,小院子裡一律的繁花錦簇。這裡氣候宜人,花草也生的婀娜可人。花間樹下的一個小茶幾,幾把小椅子,旅人們和客棧主人閑談品茗。天晴時,遠處的玉龍雪山露出真容,山頭的白色積雪清晰可見。
麗江客棧主人有當地人,也有外來的創業者。這裡的商機無限,可這裡的人生也注定閑淡有序。旅人們都是過客,留下的終究要樹立別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