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廬山

作者: 大牛仁

導讀(一)在路上 二零零六年8月27日晚7時許,攜父母從首都機場出發,開始廬山之行。出來之前,有些顧慮,擔心父母年老身弱,爬山涉水的身體吃不消。再加上路途中需要中轉,飛機加長途車的難免憑添周折。還好,大家都高興健康而歸,而腦子裡還充滿著廬山山水樹木的畫面。辛苦自不必說,充實而新鮮的旅途總是美好的。 那天飛機落地已是晚上九點半,南昌的熱浪不亞於 ...

(一)在路上

二零零六年8月27日晚7時許,攜父母從首都機場出發,開始廬山之行。出來之前,有些顧慮,擔心父母年老身弱,爬山涉水的身體吃不消。再加上路途中需要中轉,飛機加長途車的難免憑添周折。還好,大家都高興健康而歸,而腦子裡還充滿著廬山山水樹木的畫面。辛苦自不必說,充實而新鮮的旅途總是美好的。

那天飛機落地已是晚上九點半,南昌的熱浪不亞於廣州。出租司機在高速路上把車開的如飛一般。車進了市區,司機除了闖紅燈幾乎什麼違章的事情都做了,對南昌印像由此跌倒谷底。

我們入住在江南賓館,我特意提前就預定下來只為翌日一過馬路就能坐上開往廬山的大巴。晚上入睡,怕開空調冷著父母,我們三人都熱得輾轉反側,心想趕快度過這一夜。路途的頭一夜,總是冗長多夢,心中想得還是白天一千多公裡的飛行路途,以及之前之後的前趕後挫。每一次的路途多是這樣的開始,心裡忐忑著明日的行程回味前面的人馬風塵。

出發之前也曾計劃會在南昌的八一廣場和滕王閣做短暫游,無奈南昌38度左右的高溫嚇退了我們的念頭。28日一早買了去廬山的汽車票,忙不迭的夠奔清涼的所在。高速路讓人困怠,心裡有少許期許,只覺看到山就離目的地不遠了。兩小時後真的進了山區,車速頓時便慢下來,接著就是繞山的眩暈。滿眼都是綠色的植被,把火毒的陽光拒之千裡。狹窄的盤山路只容兩車交錯,司機把方向盤左右180度的來回翻轉,到也駕熟就輕,四兩撥千斤。

大概又是四十分鐘吧,綠色更加繁盛。司機拐進一個小別墅區,說聲到了。到了,早該到了。下了空調車,感受到陽光的刺目,躲到綠蔭下,才嘗到廬山的清澤舒爽,空氣也干淨無污。

暫且住在了下車的地點-美鄰別墅,稍事整頓便要考慮後幾天的行程了。午飯後,我們三人漫不經心的順著別墅門口的公裡往下走,停停走走的一陣新鮮。認路邊的樹木,指點各式依山的建築,看看山間溪水,不知不覺走到了中共會址。沒有進去,轉了一圈就原路返回了。

夜晚的廬山,山風席席,枕著床邊聽百蟲鳴叫。這樣的野趣多少年未有,住在海拔一千多米的清涼世界,眉眼心靈都順暢了。

(二)美廬和一線


美廬,就在我們下榻的美鄰別墅旁邊,美鄰顧名思義就是美廬的鄰居(我輩杜撰)。那美廬呢,聽旁邊導游講有三層意思。一,美麗的廬山。二,美麗的別墅。三,美齡故所。

8月27日一大早,我們便拜訪美廬。美廬聽起來有些神秘,大體因為國共首腦都曾住過的地方。有了名人就有了名人效應,不知道這麼些游客是拜訪名人故跡還是來欣賞這一幢並不奢華的廬山別墅。天地間總有著天理循環的存在和消失,名人和走卒都落得山野空寂不留蹤跡,但總有好事者和愛財者弄出些名人故居,哪怕藏於深山也挖掘出來公布世人。

依我看,美廬本是藏於深山的一所大庭院。蔣某人喜歡這裡的清淨和涼爽才攜夫人美齡居住與此。別墅裡有一幅老照片,蔣和宋在石階前修剪花束,端得安逸,閑在。而另一幅蔣靠在藤椅裡讀書的照片也儼然是不造作的偷拍。至於江青後來的東施效顰般的在美廬的照像就憑添了矯揉造作。據說蔣曾在這裡指揮剿滅紅軍的戰役,想必也絞盡腦汁,夜不能寐,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誰能逃脫這個命理運數?

故人的照片,真跡,遺物總能喚起些過去歲月的蹉跎。我們自然不能和偉人相提並論,但我們看到了他們的一生,也就知道自己的一生。留影,參觀後就走人,下一撥旅客自會有他們不同的欣賞和判斷。

直觀美廬,其實樸素的緊。參天的大樹,繁花似錦的綠地,耳熟能詳的鳥語。最早建造此別墅的外國人也許懂得一些風水,廬山盡是寶地,擇其最上風上水的地方。順勢搭屋建房,大青石堅固的牆體坐基,掩映著竹林松柏。遙想他們的意願,一住就會一百年。

在美廬休息片刻,返回美鄰。中午退房,打車來到牯嶺街附近的夏都賓館入住。(牯嶺街據說是外國人最早發現的,取名COLLING音譯而來)。午飯後,包車游覽廬山一線風光。

展開廬山地圖,環繞廬山的風景區多有公路連接。一線旅游景點多在廬山北部,可步行(比較累)也可租車包車。

第一站便是花徑,如琴湖以及馬路對面的錦繡谷了。花徑旅游區門口有一幅對聯,上聯花開山寺,下聯詠留世人,橫批就是花徑了。這幅對聯引出一個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花徑是廬山大林寺的遺址,白居易貶為江州司馬的時候長來廬山閑游。來此地作詩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如琴湖,人工湖而已,只是旁臨花徑。由於廬山處處都是景色,這點綴的一湖清水恰做了一配角。湖邊走走,不失一處風光。

錦繡谷,走過以後方覺是一爬山兼飽覽美景的好地景。沿山都修了青石台階,路途好走,但下山上山的也是令人汗流浹背。無限風光在險峰,這裡的山險峻清秀。沒走一處都是懸崖,醒目的黃線提醒游人不要再靠近了,否則危險。呼哧帶喘的游人能想到一個詞兒,峰巒疊嶂。在這處峰頂看到對面峰上的人真切逼人,樹木綠葉都高高的聳在你的頭上為你遮陽避日,煞是體貼。走著走著就到了仙人洞,往洞裡一瞥,看到眾多香客在洞裡上香,旁邊一道人在解簽。唉,又是一處沽名釣譽,聚斂錢財的所在。於是不作停留,信步走開。

出了仙人洞,司機已在停車場等候,接了我們就到了龍首崖。其實此處山峰皆於錦繡谷山巒想接,只是有一處山崖頗似龍昂首而得名。山間景色如錦繡谷相仿,走過留影便返。

(三)二線


二線的旅途注定是疲憊但又經典的。

8月28日早九點,乘車來到了廬山著名的三疊泉。坐纜車進山,走到下台階處,開始了漫長的行階過程。

後話,游三疊泉意不在路上風光,而在於山谷內的游者終點,那錯落的三疊瀑布。

山階很窄小,下山尋階只要仔細小心並不疲累。但看到呼哧帶喘的上來的人方知回來的路有多麼任重道遠。父母亦步亦趨的小心下山,看到旁邊艱難上山的大人孩子,心裡也打了個結子。時不時為人家路還有多遠,累不累的話。路人皆言,行路難,路長遠。我此時心裡也打了鼓,會不會累著他們,上不來就只能坐滑杆了。

於谷底臨近的時候,能聽到瀑布的轟鳴了。轉了個彎,能看到瀑布一隅了。問了一下滑杆的價格,580還是個半價,好個獅子大開口。咬了牙,橫豎已到此,先玩了再說。

三疊泉全仗山崖錯落凸出的三個石崖,山最頂流下來的水順勢落到下一層石崖,被山崖一擋這第一疊瀑布就形成。水再落下落到下一級更加凸出的石崖,這便是第二疊瀑布。再落到下面的潭中,三疊由此而名,遠觀近賞煞是好看。

三疊泉雖美,但仿佛水並不充沛,流下來並不成宏觀的瀑布,反到像美女變成老婦後稀疏的頭發。昔日風姿綽綽,今朝人老珠黃。這裡斷不成巍峨雄姿,反而略顯嫵媚。三疊泉如果水流充沛,肯定更會點綴三疊石崖的雄奇,也會給游人更多回憶。

吃罷午飯,折路而歸。1800級台階在那裡靜靜的等候我們攀爬,前面游人的大汗淋漓,氣喘吁吁我們都已看過了,這次輪到我們迎接挑戰。挑滑杆的人在旁邊看到我媽戰戰兢兢,亦步亦趨的攀爬,過來幾個跟我們搭訕。我們一邊漫不經心的走,一邊跟他們侃價,從580最後坎到100。老太太上了滑杆心裡其實發顫,我緊跟者抬滑杆的生怕有閃失。走上若干台階,就有新的勞力換過老的,一路上換了四五撥。半個小時光景就上了頂上的出發點。我也滿身是汗的跟著上去,隨便找個地方坐下,大口的呼吸,大把的流汗。

坐纜車原路返回三疊泉入門處,司機拉我們去了五老峰。父母疲累在山下等我,我一狠心,一咬牙准備另一段山路旅途。

五老峰一進門就是看不到頭的45度台階,前面的山峰有五座,要一個一個攀登。走上蜿蜒的青石台階,樹蔭把我攏個滿懷,涼浸透底的山裡清風一下把人帶入一個明淨安逸的世界。前面有幾個小姑娘慢慢的邊走邊聊,超過他們,在臨近一峰一半處坐了下來。剛才爬三疊泉的疲累湧上來,休息了10分鐘繼續行路。一峰基本上尋石階攀爬,上去後在一小亭子處可遠眺山下風景了,山風湧動,心靈蕩漾。

二峰,三峰石階漸漸平順,山峰也都可愉悅輕松踏至。二峰至三峰處有個大石天然形成的避雨處,並有民國時候的題字留言。三峰至四峰處,可拍到迎客松孤獨的插在峭壁懸崖中,也不知道風雨飄搖了多少年。

四峰處,遠眺五峰覺得路途不近。問四峰小販,還要走多遠可到五峰,小販答來回20分鐘。上路吧,偌大的廬山五老峰仿佛就只我一人。是野雞吧,吵吵鬧鬧看見我四散奔逃。路上的小蟲子一路跟著我,翩躚美麗的蝴蝶也是娉娉裊裊。要下去,再要上去,體力有些不及了,小憩一下就繼續,繼續一會兒又小憩。這樣清淨自在的地方就是要這麼不緊不慢的游透。

五峰到了,眺望山下的視野其實不如四峰。不過五老峰缺一不可,既來之則安之,不安是身,安是心。不作逗留,折路返回。回來的路行走如風,不戀風景,不聽山風,不怕路忐,只求速達。父母在山下等候多時,上車去含鄱口,照像留影完成當日的旅途。

晚上在賓館床上冥想,今日大概攀爬了5小時石階山路,自豪之心油然而成,畢竟有始有終。閉眼養神時,滿眼都是綠色,山崖和台階。壯哉,大牛仁!

(四)最後一日(望江亭,博物館)


前一天的游走,腿腳有些酸漲,不過興致到越發高漲。決定一個人去些廬山的小地方走走看看,決不坐車,要邊走邊欣賞體味廬山的真諦。

順著去九江的公路大概兩公裡處,路邊有一小徑,尋摸著來到一個小亭子,這裡該是所謂的望江亭了。幾個老人,在亭子裡拉著二胡在唱:我還是最愛我的北京。。。。有趣,著實有趣。在五老峰看過深山峻嶺後,此處的風景已經不必深究。

原路返回,路過賓館,美廬,中共會址,四五公裡的走下去到也不亦樂乎。廬山的植被實在茂盛,天然氧吧的氣候得益於茂盛植物的功勞吧。盤桓的公路上,只有我一個人慢慢行走,來回的大小車輛近了又遠了。俗事和煩惱都走在腳下了,腦子裡空空如野。和在五老峰行走的感受一樣,我享受著提前進入秋日的寂靜,不必擔心迷途難返。走得累了,在路邊的長椅上休憩一會兒,看著對面一幢斑駁樹影下的別墅,世間的身心無羈莫過於此。

廬山博物館原是毛主席故居,裡面陳列著廬山老照片和廬山千萬年前的地質化石。滄海桑田,人間萬事萬物都有個溯源,有人激起浪花,有人蕩起漣漪,有人功成名就,有人滄海一粟。

又是返回,人不能席地而睡,驛站也要有門有窗,能遮風避雨。該是思歸的時間了,千裡搭涼棚,沒有不散的筵席。廬山再美也終有一別,還好,心裡安靜的離開了,我把一段充實的時間和空間留在廬山。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