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回憶----柬越穿行(3)

作者: 紫色鐵線蓮

導讀day3:可能受了昨晚看巴肯山日落的影響,沒有刻意在毛姆說的四點起來看吳哥日出,5:45從GH出發,早上檢票口已經有人,車行到護城河時看到河面上籠罩著一層輕霧,森林,河面依然是那麼地靜謐,所不同的是沒有了那麼多的游人和食攤,走在通向吳哥寺的主道上,天光還是青黛色的,向兩邊延展的長廊在此時是灰黑色的,而且是濕潤的,後來我曾在正午的時候看過,就再沒有那種感覺,覺得只是 ...

day3:可能受了昨晚看巴肯山日落的影響,沒有刻意在毛姆說的四點起來看吳哥日出,5:45從GH出發,早上檢票口已經有人,車行到護城河時看到河面上籠罩著一層輕霧,森林,河面依然是那麼地靜謐,所不同的是沒有了那麼多的游人和食攤,走在通向吳哥寺的主道上,天光還是青黛色的,向兩邊延展的長廊在此時是灰黑色的,而且是濕潤的,後來我曾在正午的時候看過,就再沒有那種感覺,覺得只是個不錯的建築而已,是干澀的感覺,難怪人們喜歡在早上和傍晚來吳哥是有道理的,建築它的人也是高明的,它讓吳哥永遠是神秘的,是浸染在綠色中的,永遠是潤澤的,漫步在長廊裡一邊是狀如大算盤珠的窗棱,就是那算盤珠都是有繁復的層疊而成的,微微的天光從外面漏進來,你能感覺到時光好像就是這麼漏過了百年,千年,以前從沒有知道時間是可以摸得到的,可是在那裡我感覺到了時間,它是可數的.地下的石板高低不平,在光線暗淡的地方需要小心腳下,非常著名的浮雕長廊因為缺少講解,多少是缺憾,僅僅感嘆的是雕刻的精美,有幾個神像被撫摸得特別光滑可鑒,估計是掌管人世間比較重要的事物,比較多的收到人們的重視.長廊是值得坐一會兒的,我甚至覺得應該選一個拍照已經結束後的某個早上或傍晚來特地來體會些東西的(極為可惜的是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完成,也成了我重回吳哥的借口),走進去豁然開郎的就是那著名的五個玉米頭狀的佛塔,雖然是清晨,但沿著中心大道還是有好多人架著長槍短炮在等待著日出的一瞬間,有了巴肯山的經歷,知道要享受無人的吳哥是不現實的,好在每個人都凝神屏氣沒有多少喧嘩,吳哥寺的布局絕對是大排場,大大的草坪,毫無遮攔物就為了那五朵蓮花的聖潔和莊嚴,在接近佛塔的地方有一個大大的水池,裡面竟然長著千百朵睡蓮,也許嫌所有的景物都太過嚴肅,那睡蓮都是紫紅的,早上還是微張的,不勝嬌羞,我不知道是誰的布置,那麼絕妙!讓人連贊嘆都發不出來,好像一切就應該是這樣的,早上是逆光,很難拍出那時的美景,這也是一大遺憾,也許最美的東西是無法想別人訴說的,只能讓你獨享.

再進去就是五座佛塔之所在,通向佛塔底座的台階基本是70-80度,而且台階極窄,只能是把腳側放,爬到一半時就後悔,但發現退下更可怕,只能手足並用往上,最後的幾級明顯地腿發顫心發抖,我和妹妹開玩笑說,神靈所在的地方也許本來就不是讓人親近的,後來回去看書時發現五座佛塔確實是最神聖的所在,戰亂中沒有被攻占的,因為台階太陡,多少人馬都墜下來,攀上來才發現所有的冒險是值得的,窗台上有合歡花,鳥獸的浮雕,無數跳舞的女子,從窗中望出去,可以看到回廊頂部那拱頂,還有遠處綿延不斷的森林,老的,少的,西方的,東方的,男人,女人,都在輕輕地走著,看著,拍著,然後輕輕搖一下頭,也許精美得讓人不信......

下去的樓梯一側有一根扶手,但是樓梯更窄,戰戰兢兢地下來,到下面才覺得一手的汗,幫邊的人告訴我,我走過了女人梯,也走過了男人梯,馬上覺得超級自豪!!!

在吳哥寺盤桓了2.5小時,繼續前行前往吳哥通王城,城門洞就是著名的四面佛,說實在的,仰望它時並沒有那種特別震撼的感覺,倒是門口石橋上的天神和阿修羅排著隊攪動乳海的雕塑很有意思,可惜像很多古跡一樣,天神的很多臉被齊齊地刷下,肢體殘缺,就連七頭蛇都不完整了.

到著名的巴戎寺的時候,已是十點左右,還是人很多,舉起相機很難不拍到別人,這裡的浮雕仙女特別多,隨便靠著哪個窗台就能照進一兩個,倒是到了著名的四面佛的那一層,才覺出巴戎寺的不同之處來,如果說吳哥寺的布局基本是基於同一平面,那麼巴戎寺就是不斷疊加的螺旋向上的,你站在任何一個地方,你都可以看到不同四面佛的頭像,他們的神態又是不同的,甚至看到一個閉著眼睛的,他們的臉由巨石堆成,不是整塊的,但絲毫不影響比例的完美,他們又是巨大的,給你心理上一種無形的壓迫感,他如影隨行,無所不在,他可能平視你,有可能俯視你,由於位置的不同,石頭的顏色和吳哥又是不同的,吳哥寺基本是灰黑的,但是巴戎寺由於石頭上附著的地衣的緣故是銅綠色的,就像一個青銅器,四面佛的頭像非常高大,石頭堆砌的角度基本也是80度左右,很難想像它的建築工藝是多麼高超,經過仔細的觀察,四面佛的頭像是中空的,那麼巨大沉重的石頭都以不可思議地角度堆疊著,然後出現了迷人的高棉微笑,除了折服沒有話說,有游客在一個窗台前側身而立拍照,覺得奇怪,後來才知道從那個角度拍去可透視到對面的四面佛,可以說巴戎寺是一個堆疊的奇觀,在那裡我找到了我偏愛的小仙女阿蔔莎羅的微笑,找到了不按常理,采了一朵花在手裡,好像不諳世事的小仙女,我想巴戎寺是需要再次來到的地方,一下子消化不了那麼多,在巴戎我碰到了一個中文導游,我想問她是否可以找到中文導游,她說可以到旅游咨詢中心問問,但是別抱太大希望,在柬埔寨會說中文的不多,導游更少,即使找到收費也比一般的大語種的貴(普通的25美元/天,中文的要30美元/天,而且要提前好久預約),順便說一下,柬埔寨的導游著統一服裝,管理還是滿規範的),巴戎下面的浮雕也是很值得細看,從戰爭場面到日常生活都有描繪,甚至能發現各個不同的種族,發髻不同,服飾有不同,有的耳垂很大,有的有大胡子,沒有講解真的是很不過癮,下決心明天找個導游.

接下來來的巴方寺,空中宮殿,皇宮遺址等等基本沒有什麼特別的影像,我認為略去也不足為惜,但是癩王台階和戰像台階還是值得作為上午的最後一個次高潮說一下的,癩王台階是圍繞一個七米高的平台,一圈極精美的浮雕,在上午看到了無數的浮雕後也沒有引起我的審美疲勞,我還是饒有興趣地看完一圈,說是當時作為皇家火葬場用的,戰像台階是一個350米長平鋪式的建築,大像是它的主題,這裡過去是國王的閱禮台,平台的前沿往往是頭大像的雕塑,非常壯觀有氣勢,戰像平台的對面就是十二塔廟.

和毛姆說好中午太炎熱的時候回GH休息,下午三點再回來繼續,看了一下攻略我們已經錯過了旅游咨詢中心的上班時間,但是還是想去試試找個中文導游,(旅游咨詢中心在城裡皇宮附近,吳哥大酒店旁邊),走進去裡面還有一位工作人員,說明來意,他說應該沒問題,讓我們次日7:00來這裡和導游碰頭,並讓我留下了GH的電話和地址,付了5美元的押金,沒有想到這麼順利就搞定了,非常開心,回到GH洗了把臉,走到對面的一家叫福滿樓酒店的中餐館吃飯,居然吃到了空心菜炒腐乳,牛肉炒辣椒等......,喝到了茉莉花茶,兩個人9美元,味道基本上可以稱道,偏甜一點大概更適合高棉口味,中餐在暹粒和別的餐價格基本持平,我們在吃飯的時候發現這家酒店好像是很多華人旅行團的特約餐廳.

吃完飯,我們去逛了OLD MARKET,裡面的東西應該講比金邊好,我們買了兩件白色的當地式樣的襯衣,2美元一件,水褲三條七塊美元,要說一下水褲,有三種款式,很多到當地旅游的人都會買幾條,穿上後飄飄蕩蕩,非常涼爽,身材高挑一點的西方女子穿上後有一種說不出的風韻,它的褲腰可以拉下來一截,配上吊帶衫,露著一截細腰非常養眼呢!,賣的女子很熱情地演示給我們看三種水褲的不同穿著方法,有一種頗為滑稽,下次去試一下,先不告訴你吧!對了,大概按照用布的多少,分2/2.5/3美元三種價格,還有賣木偶的,是跳高棉舞的,非常有民族韻味買了給女兒玩,柬埔寨的市場往往是大雜燴,賣魚肉,賣蔬菜,小吃的,賣工藝品的,賣衣服的都在一起,說實在的OLD MARKET的部分區域和金邊的中央市場一樣,味道很難讓人走進去,特別是魚攤位,可能是魚露的味道,還有一種黑黑的魚碼在一起,味道實在是不行,暹粒的水果也是挺貴的(據說是從國外進口的),我買了點芒果,是黃色的那種非常甜,但是也要2美元一公斤,於是改買西紅柿和黃瓜,西紅柿分青,紅兩種,當地人做菜才買紅的,如果是生吃是買青的,在國內青西紅柿說是吃了要中毒的,可是在這裡可能是品種不同,吃了也沒事,像梨一樣脆,滿好吃的,黃瓜也便宜記得是買了一斤多才1000瑞爾,可以試試,景區買了凍椰子是2000瑞爾一個,菠蘿是一美元一個,滿貴的,但是非常好吃,甜而且沒多少渣滓,水分多,基本顛覆了在國內吃菠蘿的影像.

說句實話,在12月初到吳哥玩中午不回GH也可以了,暹粒就是這樣,中午要是站在太陽下會很熱,但只要是在樹蔭下根本不會太熱,涼風習習很舒服的,我們決定明天不回來了.

下午繼續小圈,通往勝利門的林蔭道完全遮擋了陽光,坐在TUTU上非常愜意呢!托瑪儂神廟,周薩神廟,茶膠寺,等等都一般般,感覺自己好像陷入了審美疲勞,到塔布籠寺的時候應該是四點左右,沒有像傳說中的遮天閉日,光線沒有到要照亮的地步,大樹的根或騎垮在城牆上,或已嵌入到牆體裡,牆體有的已經倒塌,有的扭曲到隨時倒塌的角度,塔布籠給我的感覺還是空間非常局促,甚至在那已無數次成為樹與石頭搏鬥的經典照片取景處,我還是有那種感覺,值得提醒的是塔布籠完全可以不用向導,一些小孩在樹洞間擺出姿勢讓提醒你舉起相機時,最好和他們講清價錢,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纏.

隨後的皇家浴池,豆蔻寺等我們到達是已是傍晚,除了感覺比較浩瀚外也沒有太多的感覺,如果可以的話建議在吳哥寺和巴戎寺都逗留一下,其他可以輕輕帶過.

晚上在福滿樓吃到了筍殼魚強烈推薦,肉質極鮮美,還是上網告訴家人旅游見聞,回到GH前台微笑著和你打招呼,一如家人和你說:"回來了!"

過一會兒,得到電話通知,無法找到中文導游,明早去拿押金.


精選遊記: 暹粒-吳哥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