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鈴在7:30准時響起,准備起床,掀開窗簾的一角,居然一片沉寂的暗淡,微亮的晨光裡,四季客棧似乎還未醒來,只有幾只小鳥擅自亮開了自己的嗓子在唧唧喳喳地唱著它們自己的歌。我一邊兀自納悶,一邊卻也倒頭又睡去。再睜開眼,陽光已透過濃密的樹叢絲絲縷縷地射進靜靜的院落,開始有背包族進進出出了,看下時間,已是八點半了,於是,我的大理就這樣不緊不慢地就從八點半的陽光裡開始了。九點鐘的四季客棧,自助早餐。在微涼晨風裡,在陽光輕灑的院子裡,有獨自的旅人,也有呼朋喚友的群,也還有其樂融融的大家子。相逢都是客,點頭微笑而過,雖不知姓名,也不知來去的方向。但我要去的方向,今天,是沿蒼山而北向,喜洲與周城。喜洲,當然是去看它“三房一照壁”典型的白族民居。從古城西門坐到洱源的中巴車,路經喜洲,四塊錢的車程,下了之後,要走過青青麥田才能入喜洲鎮,當然你也可以結伴搭小三輪進去,一人一塊錢啦,如果你不想走路的話。本不想花那五十大洋去參觀那嚴家大院的,但經不住當地“好客”之人的誘導,還是掏了錢想也不枉走這一遭,況且據說還有四道茶喝。參觀了嚴整的老房子,喝過了那先苦後甜的四道茶,看過了白族兄弟姐妹的歌舞表演,我從熙熙攘攘的游人中抽身出來,和女兒逛在喜洲鎮的深深小巷,有時遇到兩只狗,有時也逢著一匹馬,有時從當地人的目光中走過,更多的時候,我們是在古鎮寂靜的光與影中穿梭而過。古舊的房子白色的牆壁屋角總是勾勒著深灰淺灰的精致的線條,抬頭向天,總是一道深藍深藍的天。在這裡,你隨意可走進任意一戶白族人家,與它們的主人聊聊天,談談地,沒有工業,勞作之後,他們很願意捧著杯茶跟你聊聊他們的生活。所以當我走到東安門看到又一大片青青的麥地時,我已經後悔剛才交出去的五十大洋了,因為,我看到更好更深的風景,活潑潑的有生氣的生活的風景。午飯是在鎮子中間一大塊空地上吃的小吃,喜洲粑粑(3元),和米線、洱絲(3元),兩個小姑娘的攤點,味道好極,特別是她們自制的醬料。當我說不習慣洱絲想換點米線嘗嘗,小姑娘幫我細心地挑出洱絲換上米線而且又給我大塊她們好吃的醬料時,我真是結結實實地喜歡上這淳樸的小鎮。連老外也騎著自行車來捧場呵。在喜洲搭了個三輪車8元錢去周城,本無此計劃,但昆明的小蟲推薦我,說那裡有很多扎染的手工作坊,東西好而不貴,大理很多的扎染便是來自於此地,我這個購物狂一聽便記在了心裡。從這裡繼續沿蒼山北行,便到達周城,一個白族古村落。依蒼山而建,白牆青瓦,巷道幽深,迤儷而行,游人甚少,只有牆頭上的百年衰草在向你述說著它悠遠的歷史。三輪車的車夫把我帶到一家家庭染坊,大院裡滿是花花綠綠,那老板娘偷偷告訴我轉一圈再來買,要不那車夫就在這等著提成呢,嗨!我恍然大悟。等我穿梭完整個古村子,再出來時,我的包包鼓鼓又囊囊。記得攻略裡曾經說到周城東面田間可走到洱海邊,老板娘把我領至路口,果然綠油油的麥田的盡頭就是一片深藍,看著似乎也並不遠,我謝過老板娘幫我叫車的注意,想著走走鄉間的小路也是不錯的經歷,可這一走至少是二十分鐘!好在靜靜的洱海沒有叫我失望,在一幫小孩子玩走過後,這清澈深邃的高原湖泊便為我們所有。湖水邊閑閑地站著幾棵樹,幾讓人以為到了《無極》的攝影地!遠處橫亙在湖邊的山巒時時因著雲影變換著它的顏色,深深淺淺,但不變的是它溫柔的山脊,從容地躺在這靜靜的湖水邊,守護著,經年累月。涵在擲著小石子,快樂地在她的天地間。我的心裡一直在齊豫齊秦的那首歌裡:《一面湖水》有人說 高山上的湖水是躺在地球表面上的一顆眼淚
那麼說 我枕畔的眼淚
就是掛在你心間的一面湖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