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覽之一
已經是早上8點了,陽光明媚,時而有雲飄過。純淨的藍與白滌蕩著前兩天路上的疲憊,坐在TOTO車上愜意無比,溫柔而涼爽的風撫過,我的心無法不歌唱:這快樂的、快樂的時光!
旅行團不多,路上所見多數是和我們一樣的散客,柏油路盡管不寬,也足夠我們歡暢地行駛。手中的相機在記錄著,心在記錄著,也在期盼著:夢想已久的吳哥是怎樣的真面目?太多的想像會不會讓最終的相見失去新鮮?太長的等待是不是使我失去了耐心,從而用浮躁與倉促去發現吳哥?城市喧囂中的我是否能用心去體驗?
一直這樣擔心:相見不如想念。
可是當我站在吳哥入口的台階上,對面的幾棵鳳凰花樹就已經讓我心花怒放了。
沒有倉促,沒有浮躁,我耐心地張望著,欣喜地體驗著——夢想成真的狂喜、卻不失從容!
這快樂的、快樂的時光!
通向吳哥寺的石板路直接和兩邊的水相接,沒有護欄,沒有高出的石墩,它告訴我們:不要擁擠、不要匆忙,就這樣靜靜地、慢慢地走近我。
走近、仰望,這是所有人的動作,在熱帶雨林中發現的這片古跡結實地屹立著;再走近,細細用你的目光在印度教的石刻上游走;轉身,幽深的長廊在一個又一個石門框裡延伸;而我最願意,側身倚在它外牆的窗棱邊,放縱目光,向下一扇窗棱、再下一扇、更遠的、最遠的。
整個吳哥寺並不高,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最核心的塔,隨即,“天梯”和幸福地垂著雙腿坐在頂端的游客映入眼簾。考驗膽小的我的時間到了!盡管諸多“天梯”中有一條帶上了細細的扶手(當年一法國人因傷痛妻子失足跌落而亡特捐款要求修建的,但事實不是資金的問題,因為根本用不了幾個錢,問題在於如果所有“天梯”都帶上扶手,這裡的神聖也就失去了意義),但沒有一個人會使用這裡作為攀登的路,大家約定孰成似的認可這裡只供下來的人使用,因為下來時危險更容易發生。於是我和其他攀登的人一樣,回到我們祖先的樣子,四腳並用,真真正正地在爬,而一些不適合攀登的人,也樂得地坐在對面的石台上,看著這些在“天梯”上移動的身影。其實只要心理不膽怯,不回頭看,危險的發生最多萬分之一,當然,作為管理一方,都認真地在每處“天梯”下立有“CLIMB AT YOUR OWN RISK”的牌子(攀爬危險,後果自負)。慶幸的是這裡沒有這樣寫“禁止攀爬”,不然,站在吳哥之顛俯視的幸福就無法體驗了。
最後一階——有點打滑——抓牢呀——呼… …——我笨拙地從四腳著地狀態雙腳站起,一抬眼看到一西方中年人正面對著我拙劣的表演,成功感和尷尬並存,我誇張地用鬼臉掩飾尷尬,他卻熱心地鼓了鼓掌“BRAVO”!心跳還沒有平靜,走近邊緣向下俯視,有些畏高的我還是雙腿發軟。
喜歡吳哥的這種建築格局:寬廣的草場,平靜的護城河水,結實厚重的大石板路,一重重門框與窗棱,質樸而不失精致的雕刻,無盡的上上下下與跨越,放眼、抬頭或俯首,總是那些粗獷的大石塊——層層疊疊,最終,是這絕妙的矗立,是勇敢攀登之後的踏實。

(吳哥)

(天梯)

(天梯)

(延伸)

(初見吳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