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步黔東南之凝住時間的地方——肇興侗寨

作者: 靖哥哥bj

導讀 (肇興侗寨) 在喧囂的城市和水泥鋼筋的叢林裡,常常期盼著一種精神的放松。於是,有人背起包,行走在追逐太陽的路上。 黔東南,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地方。走進那裡,似乎能看見過去的我們,似乎演繹著我們的逝去時光,似乎時間一直被凝結! 黔東南最有代表性的是2個地方:一個是西江苗寨,一個是肇興侗寨。肇興距黎平縣城東南72公裡,座落在群山環抱的山間壩子中 ...


(肇興侗寨)

在喧囂的城市和水泥鋼筋的叢林裡,常常期盼著一種精神的放松。於是,有人背起包,行走在追逐太陽的路上。

黔東南,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地方。走進那裡,似乎能看見過去的我們,似乎演繹著我們的逝去時光,似乎時間一直被凝結!

黔東南最有代表性的是2個地方:一個是西江苗寨,一個是肇興侗寨。肇興距黎平縣城東南72公裡,座落在群山環抱的山間壩子中,清澈的肇興河穿寨而過。寨門口懸掛著馮驥才提寫的“侗鄉第一寨”橫匾。關於肇興—— 侗族鄉,素有“七百貫洞,千家肇洞”之說。七百貫洞,指從江縣貫洞;千家肇洞,指的便是肇興。想要感受黔東南黎、從、榕地區侗家人氣的旺盛、侗族文化的根深葉茂,就非得來肇興不可。那些鱗次櫛比的吊腳木樓、歌坪、禾晾、禾倉、石子路,走在被溪流環繞分割的寨子裡,甚至會有失去方向、沒有盡頭的感覺。

我第一次知道肇興侗寨,是看到2005年十月出版的《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她對肇興侗寨的描述是:“白雲深處有人家”。之後還從電視裡看到侗族大歌的介紹——聽起來讓人激動的天籟之音。從此便有了一個夢想,去那裡!



(侗族青年)路途——去肇興侗寨有2條路。一條是從貴州凱裡南下,經黎平過去;另一條路是從廣西桂林,經三江到肇興。

2006年11月25日上午7點,到桂林長途車站買9點發車去三江的大巴車票,大巴在桂林市內兜了很多圈,多拉了幾個人,12點才通過著名的龍勝梯田腳下。過了龍勝,道路變得很窄。正在整修的土路,經過一個星期陰雨的折磨,很是泥濘。原計劃中午到三江,傍晚前到肇興的設想;在司機兜圈子和陰雨折騰的道路拖延下,幾乎不能實現。

下午3點,車行至距三江50公裡左右的路段;泥濘的道路陷住幾輛卡車,所有的車被堵在路上。甚至最早一般從龍勝發往三江的班車,已經堵了4個小時。司機告訴我們,短時間無法繼續通行;下車,徒步半個多小時,涉過這段充滿爛泥的公路。並在這條爛泥路的另一端,搭上從湖南通道過來的最後一班車,於下午4點半趕到三江。這時,已經沒車往肇興方向,今晚只好住在三江。程陽風雨橋——到了三江,看看天色還早,突然想起很多游記介紹的程陽風雨橋。既然停留,何不順便去看看。三江有2個汽車站,隔河相望。搭乘摩的,幾分鐘後到了可以去程陽風雨橋的車站,40分鐘後在風雨橋路口下車。

程陽橋又叫永濟橋、盤龍橋,建於1916年,橫跨林溪河,木石結構,有5個石砌大墩,橋中有5個多角塔形亭子。它的建築驚人之處在於整座橋梁不用一釘一鉚,大小條木,鑿木相吻,以榫銜接。全木結構,斜穿直套,縱橫交錯。

風雨橋頭有可供住宿的旅社,走過風雨橋,便可進入裡面的侗寨。晃悠半小時後,搭乘一輛路過的面包車回到三江。到車站詢問第二天去肇興的班車時,售票員說早晨7點有一個不確定的班次,可以到時候來看看;中午12點則一定會發一班到肇興。

晚上,住在三江賓館,相當於三星級,價格不高,房間很干淨。晚餐,走在三江的街上,隨便吃了米粉。三江是個不大的地方,吃的東西也沒有太多特點。



(侗寨村莊)肇興侗寨—— 11月26號,上午11點。跨國三江大橋,徒步到汽車站,買了唯

一去肇興的車票。上車的時候,發現人很多,已經坐滿了座位。司機和售票員讓沒買票的下車,明天再走。

12點,車走出三江市,沿著都柳江蜿蜒在山路上。依然是坑坑窪窪的小馬路。直到走進貴州境內,公路立刻變得平坦,使我們的速度略有提升。我們的車不斷沿著山勢攀升,窗外一片一片綠色,持續一周的靡靡細雨,把土地染成陰陰的暗色。

下午4點多,走進恍恍惚惚的肇興,整個侗寨立刻包圍了我的全部。同車的2個老外和一個內蒙MM擠下了烏煙瘴氣的大巴,MM突然失望地說,已經開發過了!

我住進肇興賓館,他們則去了寨子的某個地方。和我去其他地方一樣,整個賓館只有我一個人住。

肇興共有5家房族(支系),對外一律姓陸,內部有各自不同的姓。各個房族居住在不同的地段。當地稱之為"團"。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信團。每個團各自建造了本房族的鼓樓,分別是:智寨鼓樓、仁寨鼓樓、義寨鼓樓、禮寨鼓樓、信寨鼓樓。共占地18萬平方米,居民800余戶,4000多人,號稱"中國最大的侗寨"。

11月的肇興,相當的淡季,整個寨子看不到什麼游人。然而,即使這麼偏僻的地方,旺季照樣是人頭攢動,擁擠不堪。我放

下行李,迫不及待地閑逛在侗寨的各個角落。

立刻,我似乎回到過去——我的童年就是這個樣子。小女孩們在風雨橋上跳著皮筋,男孩子們或趴在地上彈球或四處瘋著。小徑上,走著擔水的男男女女。一些木匠,正在鋸鋸刨刨,一座新的侗家木樓將慢慢升起。 在肇興,我已經忘了還生活在這個互聯網年代。

我沿著寨子裡面肇興河分叉出來的2條小溪緩緩地走著,兩邊是緊挨著的木樓。突然體驗到的是古人“依水而居”。那些閑坐在鼓樓旁的老人們,百無聊賴地家長裡短。即使在沒有陽光的冬季,人們的心境也依然廣曠。

在肇興,似乎世界只有這麼大,似乎時間永遠這麼長,似乎生命的活動也可以停止!

在肇興,還要說什麼呢?只能感受!

天色漸暗,路邊的飯館稀稀落落坐著幾個吃飯的人,因為是淡季,有的飯館甚至沒人。

還算有點特色的菜品,是一般人吃不慣的腌魚和腌肉。酸酸辣辣的腌肉,切成小丁,和青菜抄在一起,就著米飯,香糯可口。我坐在小桌邊的小凳子上,嘗著侗人自己種的稻谷;看著街上殷實地腳步,享受著少有的滿足。

滲入肇興的...——入夜,這是一個沒有路燈的鄉村。坡上,點點滴滴的暗淡燈光,點綴沒有星星的天空。冬天,顯得有些陰冷。肇興人說:最好的季節是從春天到秋天。

賓館的附樓裡,住進來幾十個從黎平趕過來的侗家女孩,說是明天有個交通局的領導來視察,她們要一早起來做准備,表演迎接那個人!

11月27號,早晨7點。吃過早晨的米粉,走到肇興侗寨的大門樓旁。從7點到9點,很多遠道而來表演的人,在清晨的寒風中瑟瑟發抖。領隊接了一個電話後,告訴隊員去另外一個侗寨大門,領導半小時後從那邊過來。

隨著振動腳下土地的土炮聲,領導的車隊停在寨子門口,姑娘們上前祝酒,小伙子們吹起了蘆笙。滴滴嗒嗒、文兒了瓦拉!

一群領導們在姑娘們的簇擁下,走進了寨子。寨子裡面的每個鼓樓下,都聚集了專門來表演的演員們。

我在五個鼓樓中的2個走來走去,看到姑娘和小伙子跳呀唱呀,始終沒看見領導來。當然,據說,領導們去喝茶了。

直到中午,演員們才回去吃飯,然後返回七十多公裡外的黎平。

這就是交通局領導,這就是肇興領導;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一條高速公路將穿越肇興的山巒”!!!!



(鐘鼓樓前的蕭聲)侗衣—— 侗家人所保存上千年的東西,不僅是生活習慣,還包括文化和服裝。其中,侗族大歌和服裝更是令人嘆為觀止。

做侗族服裝的侗布,是用棉花紡成線後用織布機手工制成。然後浸染成青色或深紫色,晾干後疊在一起,用木槌反復捶打半個多月,把棉花裡面的油脂捶擊到布的表面。這時你能看到的侗布,就是捶打的那一面閃閃發亮,布料硬而挺。制成的侗布,根據手藝和捶打時間的不同,亮度也不同。在肇興,表面越亮的侗布越貴。


侗布在侗族老人們手裡做成一件一件的侗衣。特別費功夫的,是女孩子穿的侗裙。手工疊成數百個細細的褶,在長時間的擠壓下定型後,成為短小的百褶侗裙。一件侗裙,從布料開始需要差不多3個月的時間才能制成。因此

價格不菲。即使當地人買,也要數百元一套。

太過復雜的工藝和太過消耗的時間,使現在的侗家的姑娘們,很少自己做侗衣,甚至很多女孩已經不會這門手藝了。她們平時喜歡穿城裡買的休閑服,只有在過節的時候才把母親做的侗衣穿在身上。甚至,那些仿侗衣,既便宜又輕柔,正在占領年輕人的衣櫃。

雖然侗衣是值得收藏的紀念,但她的工藝決定了不能用洗衣粉(液)洗,原因是會掉色而且洗後的亮度大幅度下降,和捶打前差不多。本來,我想買一件用過的老侗衣帶回城市,只好作罷。侗人——在肇興,覺得自己恍惚中生活在幾個世紀以前。當走在每一條小溪旁,當坐在小板凳上吃著肇興腌魚,當進入那些小店討價還價買侗布,無不感受到侗人對變化的期盼。靠近街面的侗家,都在自己家的一樓開了商鋪或飯館;很多人擁有了自己的家庭旅館。在外打工的青年,紛紛回歸經商,他們帶回了外面世界的紛紛擾擾。

進來旅游的老內和老外們,不僅帶走了這裡的寧靜,也帶來了外面的花招。

肇興,這份凝住的時光還會停留多久?。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流過,細細溜走。



(肇興的市場)人們——幾千年的進化,幾十年的開放,我們城市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黔東南的人們卻依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依然生活在陰暗的木屋裡。當我們企圖保留這份古老時,卻沒有為這種保留支付足夠的成本。

我們希望那裡的人不變,我們希望那裡的生活不變,也希望那裡的所有都不變。然而,我們有什麼理由讓那裡不改變?當我們公平地看待生活在這個地球上的每一個人,我們憑什麼讓侗家人只能睡在陰暗的木屋裡!

我們曾經以為,當我們走進山裡,人家熱情地免費給我們一切才是淳樸!我們曾經以為, 人家無私才是真實。我們從沒有好好想一想,我們和他們!!存留——誠然,歷史地看,那些人,那些物確實應該保留。只是,我們應該為這種保留付出更多,不僅是精神還有物質。

我們應該讓那裡的人們和我們一起享受時代的變遷和進步。當我們每天坐在自己的車裡,在暖風或冷風制造如春天的室內,不能忘記為了我們保留歷史而失去這些的人們。他們為了時代而存留的物質,應該得到我們補償;他們為了歷史而存留的生活,理應得到我們資助。

當時間在肇興被凝住,我們-還有他們,應該一起進步!

06年11月27日,我,離開肇興,離開歷史,離開時間的凝固!

我的更多旅游經歷:http://goingtrip.blog.***/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