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行

作者: 炒肝

導讀都說江西是個窮省,但是越窮的地方,人類破壞的越少,因此景色通常就越別致,也就自然就成為旅游者趨之若鶩的勝地,江西著名的景點有廬山、婺源、井岡山、三清山等,江西省是個大省,如果都玩下來得花個把月,因此,這次五一長假我就將目標鎖定在了傳說中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首先婺源的景點分布過散,比較適合自駕游或花時間慢慢 ...

都說江西是個窮省,但是越窮的地方,人類破壞的越少,因此景色通常就越別致,也就自然就成為旅游者趨之若鶩的勝地,江西著名的景點有廬山、婺源、井岡山、三清山等,江西省是個大省,如果都玩下來得花個把月,因此,這次五一長假我就將目標鎖定在了傳說中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然而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首先婺源的景點分布過散,比較適合自駕游或花時間慢慢走,其次由於五一長假出游人過多,到處買不到火車票,本來都已經打算放棄了,後來還是不甘心就這樣改變自己的計劃,決定降低出行標准,改走旅行社,後來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實在是犯了大錯。

最初找的旅行團行程不錯,在婺源兩天,廬山一天,可是臨簽合同了,被告知該團是拼團,又趕緊上網查其他團,終於又找到一家,但是行程卻是婺源一天,廬山兩天,也只能這樣了,團是匆匆地報上了,不幸的事又來了,幼兒園突然打電話說孫靜含發高燒,讓趕緊接走,這時離走只有2天了,我再一次深信了禍不單行這句話。從幼兒園出來我們直接去了醫院,社區醫院畢竟是小醫院,大夫永遠是一套固定流程:量體溫—驗血—輸液。輸完液已經快九點了,夜裡仍是高燒,第二天班是不能上了,只盼著他病能好,一天過去了,仍然高燒不退。晚上就要走了,不行只能不帶他了,可是他紅著小臉兒死活不干。下午又開始燒,到了該走的時候了,狠狠心,帶上他,也許到了那邊一呼吸新鮮空氣就好了。

到了火車站,其他人都已經來了,我們是最後一個,全陪是個女的,不是導游,只是旅行社做調配工作的,由於實在沒人了,只得讓她來。本來還挺高興有全陪,後來才明白導游不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做的。上火車比較難,因為球球身高剛好過1米1,怕是得補票,我們想了很多辦法,抱著,不行,目標大,挫著,不行,他動作誇張,目標更大,想來想去,只有硬著頭皮闖了,過檢票口,檢票員連看都沒看,順利通過。

上了火車,我們鋪對面是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和一個11歲左右的超胖男孩,一聊天才知道原來大家是一個團的,我們很驚訝老太太居然一個人帶孫子出來,老太太卻頗為自豪地說:我每個假期都帶孫子出來,上次去絲綢之路15天帶了兩個孫子呢。真是個超級老太太,我到了她那個歲數還能不能走的動路都難說。胖孫子的嘴也一直沒閑著,零食開了一包又一包,倒是很熱情,不停地給球球吃,球球也不客氣,我們都覺得好笑:怪不得長這麼胖。老太太說:沒有,平常都不給他零食,我們管得可嚴了,所以放假為了補償他,才帶他出來玩。那還長這麼胖,唉。老太太又補充說:我們這孩子說話晚,3歲才開始說話。我倒是不由得倒吸一口冷氣,據我所知,除了已被醫療機構證實的有智障的人外,說話這麼晚,長大都是名人,莫非我眼前就坐著未來的一位偉人?!這時查票的來了,過來就問孫靜含多高,補票了沒有,眼真毒啊。嚇得他話都說不出來了,大家都說不夠呢,列車員也沒深究,好險,又過一關。到了要睡覺的時候,老太太怕孫子睡中鋪掉下來,自己居然矯健的竄到二樓(球球說那叫二樓)。球球也躺下了,胖孫子躺下後手還不閑著,去逗球球,嚇得球球直躲,不過胖人嗜睡,不一會兒他就睡了。大家都躺下來,我和球球在一個鋪,他個大,睡覺還不老實,又是一宿沒睡好。

好不容易挨到天亮,拉開窗簾,窗外是片片綠色稻田,空氣也顯得清新起來,球球很早就起來了,跑到全陪邊上開始不停地說,絲毫不管人家愛不愛聽,唉,這孩子,以前見人就躲,現在逮誰跟誰聊,而且聊起來就沒完沒了、手舞足蹈、聽的人是雲裡霧裡,不知所雲。

婺源:

七點多,火車到達九江車站,停車兩分鐘,大家都拿行李下車出站,過來一個小帥哥,自己介紹是當地的地陪,我們跟著他去坐車,因為我暈車,所以老公囑咐一定要走快點,搶個前面的座,可我拉著個小尾巴,哪裡走得過那些人,尤其是那個老太太和她的胖孫子,疾步如飛,我看前面也沒幾個人,也沒太著急,可上車時居然只剩後半截車的座位了,後來才知道,人家都是一幫一幫地,只派一個人去占座就行了,嗚呼哀哉,氣煞我也麼哥。

先去吃早飯,我們又晚了一步,我們三個被分到了兩桌吃,這時才明白,謙讓不得呀,還是跟團旅游的經驗少,教訓那!九江很熱,我們大多還穿著春天的衣服,吃完飯都去廁所換衣服,上車時已經9點多了,往婺源進發,導游說要4個多小時,所以午飯要晚一點吃,九江的城市環境很一般,不過由於外來人口少,所以比較干淨。車很快上了通往景德鎮的高速,說是高速,其實就是省道,所以路況並不好,我很不幸,坐在轱轆上,所以異常的顛,由於對時局進行很好的分析,沒有吃暈車藥,一個多小時以後我的胃就開始翻江倒海了,好在早飯難吃吃得不多,車走了2個小時到了景德鎮,景德鎮的景像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這個世界著名的瓷都,居然如此破敗,如果不是道路兩旁的電線杆都是景泰藍制作的話,我幾乎以為我到了某個貧窮落後的小鎮,車開出景德鎮繼續向婺源進發,路已經很是坎坷不平了,我那翻江倒海的胃亞,又過了約一個小時到了婺源鎮,我們下車吃飯,菜很差,加上我如鯁在喉,幾乎是滴米未進。上車後繼續向小橋流水人家----李坑進發,這時的路兩旁已是別樣景致。

婺源位於江西省東北部,與皖、浙兩省交界, 屬吳中楚尾,婺源縣建制於唐開元28年(公元740年),處於三座名山:黃山、廬山和三清山之間,如一塊蒲玉,青蔥欲滴。今天婺源雖屬江西境內,但其歷史上屬徽州(今黃山市)管轄,因此兩邊的民居都是徽式建築,徽居的特點是:白牆黑瓦、五岳朝天、四水歸堂. 蓋以天井采光, 而四面流水入堂

婺源最美在三月,遍地的油菜花,青山翠竹黃花、小橋流水人家,到處是春天的靚麗與歡快,現在是五月,油菜花已謝,變成綠油油的油菜,白牆黑瓦的民居和彎曲的河水,古樸的石板橋嵌在片片綠色中,沒有了過多顏色的婺源雖然少了一些嫵媚,卻多了一份恬靜。

不過我們卻沒有那份榮幸,我們到的那天烈日高照,由於沒有高樹,也沒有烏鎮那樣的廊棚,太陽就那麼直刷刷的曬在身上,沒遮沒攔的,曬得人精神都有些恍惚了,更無暇去觀賞四周的景色,就像在大雨中人們只能四散奔逃尋找遮雨的房檐,這裡不是典型的旅游區,因此鋪子沒有那麼多,商品也沒有那麼復雜,因為這裡竹子多,因此商品也多是竹制品,還有一些果子制品,實在被曬得暈頭轉向,無暇去仔細挑選商品,更何況導游只給了40分鐘時間,一個村亞,才40分鐘,我們像小時候電影裡看的潰逃的國民黨兵一樣,丟盔卸甲一路狂奔,終於看到了一個賣冷飲的,我們買了3根冰棍,球球挑了個最大的卻是最便宜的,不過便宜真是沒好貨,球球吃完冰棍,嘴的四周以及舌頭都是黃的,為了趕在規定時間回到車上,我們少走了一段小山坡,李坑有一條河,環村而行,河道很窄,只能走一個小船,本來想在回去的路上沿河好好欣賞一下景色,可是時間已經不允許了,只能坐游覽車回到的大門。

***

想著我們一定是回來早的,其它人肯定遲到,沒想到到點兒的時候大家都已經回來了,不知道他們是怎麼飛奔回來的,到此我該介紹一下我們這個團的團員了,這個團一共31人基本都是家庭團,也就是一家三口,最大的六十多,最小的是球球5歲,三口之家有7個,一個4口之家,一個奶奶帶個孫子,一個兒子帶著母親,還有兩個剛畢業的學生,也就是說我們這個團老的老,小的小,7個孩子,三個20左右的女孩,兩個老太太,剩下都是三四十歲的中年人,應該屬於一個很累贅的團,可是事實證明這個團是我跟過的最好的團,團員都特聽話,特守時,6個小孩子,球球最小,然後是6歲的小靜,7歲的小滿,三個10歲左右的小男孩,按說這些孩子在一起應該很能玩到一起,可是這三個小男孩幾乎沒在一起玩過,那個小胖子整天就追著球球,一會兒嚇唬一會兒哄著,那個戴眼鏡的男孩本來大家都以為他會是最乖的,但是沒想到他卻是最淘氣,總是跑到最危險的地方去,我們在路上等車的一會兒功夫他就爬到路邊的陡坡上,結果下不來,最後等火車的時候又要下到鐵軌上,這次被大家拽住了。另一個小男孩他倒是挺乖,可是他爸爸在鄱口走丟了,手機還沒電了,而她和她媽媽居然是在山腳下上車的時候才發現他爸爸沒了,好在他爸爸老老實實在原地不動,他媽媽找到他爸爸時,他爸就那麼站在那裡一動不動,真是一家子二百五。另外一家人,那個女孩是個大學生,個子很高,穿一條短褲,結果剛到廬山,就一個跟頭摔倒在石子路上,被地上一顆尖石子扎得露了骨頭,到醫院縫了針就一直躺在旅館裡,他爸爸一直陪著她,哪兒也沒完成。那個叫小滿的小姑娘始終跟球球一起玩,球球也很喜歡她,不過她爸媽打了一路架,那個孩子經常沒人管,自己到處瞎跑,火車上也是自己泡面吃,後來大家終於聽出點眉目來,原來她爸爸有外遇,唉,可憐的孩子,只比球球大一歲呀!還有一個叫小靜的小姑娘,一家四口都是女的,她媽媽動不動就罵她,一點笑臉都沒有。還有兩個年輕女孩更有意思,一個特胖,一個特瘦,就像韋小寶裡的胖頭陀和瘦頭陀,不過人倒是都特別和氣善良。還有一個老太太和兒子一起來的,老太太說他兒子已經十幾年沒回家了,剛回來,不過她兒子一路雖然對她很照顧,但是不耐煩的神情始終掛在臉上。這個團很復雜吧,可是大家都處得很和諧,因為每個家庭雖有自己的矛盾但是沒有任何將這種矛盾轉化到別人身上。

車出李坑前往江灣,江灣據說有江澤民的祖屋,其實不過是這些領導人為自己找一個出處搞一些面子上的活動,比如回鄉祭祖之類的,而對於江灣來說也可以借總書記的名兒提高名氣並獲得更多經濟上的利益而已。

一進入江灣便看見高大輝煌的江家祠堂,該祠堂據說是南洋後人贊助修建用的都是馬來西亞木頭。穿過一條商業街就進入了村了,江灣的大戶人家遠比李坑要多,這裡沒有李坑那樣的小橋流水,有的只是鱗次櫛比的徽式院落,胡同很細像弄堂,腳下是青石板路,進入院中,天井很小,裡面的廳堂和臥室也都極小,像鴿子籠一樣,前後院落樓上樓下,這狹窄的空間被極其充分而合理的利用了,我沒有到過上海,但是感覺這裡的狹小和上海的裡弄應該是一樣的吧。導游帶我們到一處荒蕪敗落的廢墟處,說這裡據說就是江家祖屋所在地,據說總書記祖上比較窮,所以房屋已經荒廢而得不到修葺,恐怕不修葺也無所謂了吧,還可以傳揚一下總書記苦孩子出身而當了國家領導人也只是給祖地的小學捐了錢卻沒有修繕自家房屋吧。

在江灣參觀的很快,一路小跑走下來,又熱又渴,路邊有一壓水機,大家紛紛跑去壓水洗臉,就是那種很古老的鐵制的壓水機,一個六十多歲的老奶奶坐在門口,很慈祥的看著我們,那神情就像是看著自己剛剛從外面淘氣回家的孩子。

從江灣出來,車往景德鎮開,這時已經六點多了,導游問大家是在婺源吃飯還是到景德鎮吃,大家一致選擇景德鎮,事實證明大家的選擇是對的,車晚八點多到景德鎮經濟學院的對外飯店吃飯,這裡與白天我們穿過景德鎮市的景色完全不一樣,校園裡到處是綠草鮮花,很現代,飯店裡面也很豪華,飯的檔次比中午高很多,不過我們住的地方不在這裡。吃過飯,導游帶我們到景德鎮瓷器一條街,街離市中心比較近,據說真的景德鎮瓷器在這裡是買不到的,這裡賣的是商家從其他地方買來的瓷器,店鋪中的瓷器感覺做工還是比較考究,價格也合理,店外賣的瓷器價格及便宜,但是做工也很次,有一套花瓶,4個,才8元錢,這個價格如果在北京賣我會毫不猶豫去買的,現在可買不了,真的是一碰就碎。團裡很多人都買了,有的還沒上火車就全碎了,我買了幾套小首飾盒,也是8元一套,質量不好,但是後來我在北京的歐尚看到了同樣的東西,25元不講價。

第二天一早開始往九江進發,然後再開往廬山,之前的路還是很好,到廬山後車開始爬坡,而且是盤山路,我的胃又開始翻江倒海了,好不容易到了山上,又碰到堵車,車裡太熱大家都不肯在車裡呆著,執意下車自己往前走,其實堵車就是因為有車不排隊,逆行加塞,與對面來的車頂上了導致誰也過不去,還好有熱心人幫助疏導,交通很快疏通了,車從下面開上來,導游招呼大家上車,這時才發現,那個帶眼鏡的小男孩已經爬到路邊山上去了,不過已經下不來了,那個孩子倒是不害怕,在下面人的指揮下,一點點下來了,他媽媽始終很欣賞的看著她兒子,面帶笑容,自豪地對大家說:他是幫我摘花去了。

車繼續往廬山上開,路上車極多,大多數是私家車,交警很多,但是仍然很亂,不是警察工作散漫,而是很多車都是進口車,車牌號也是有一定地位或金錢才能得到的,警察不敢管,所以廬山上到處是車,如此大的環境污染,過不了多久廬山就會嘗到自己種下的惡果。我去過九寨溝,那裡是不允許燒油的車進入的,到處是檢查的人,甚至不允許在溝中留宿,為的就是盡最大程度保護其自然環境。其實我們國家很多旅游區都采取了嚴格的保護措施,廬山很久以來就是旅游聖地,卻得不到相應的保護,長此下去,我們的後代將只能從歷史課本上看到廬山了。

*********

我們住的旅館在山上,大家將行李集中放在一間屋裡,然後就去吃飯,飯後坐旅行社的車繼續向上走開始廬山真正的游覽,我在游覽的過程中對廬山沒有絲毫的感覺,回來後整理照片才發現原來廬山真的很漂亮,廬山很大,因為開發得早,所以景點幾乎遍布整個廬山,上廬山的路就分3條,我們2個半天的游覽只能參觀幾個景點,通常在廬山玩全了,至少要4天時間。吃過飯,我們直接上廬山,旅行社在廬山上有另外的車,分兩輛車,我們沒趕上第一輛,結果第二輛等了15分鐘才到。車到如琴湖附近停下,前一撥人在那裡等我們。我們跟導游往前走,導游介紹左手的如琴湖,說毛主席曾在這裡游過泳,也是這裡的飲用水源之一,好惡心的玩笑。右手是錦繡谷,巍峨的群山,深不見谷底,遠遠地看見懸崖邊有很多人在擠著照像。大家在路邊照相,遠遠的山上有人在山邊崖上照相。

我們先到白居易草堂,又名廬山草堂,亦稱遺愛草堂,始建唐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所建,堂前立有一尊2米多高的白居易石雕像,石像前是一水塘,水塘不是規矩的圓形,而是呈螺旋狀。實際上這個草堂並不是真正的白居易草堂,真正的草堂遺址在香爐峰腳下, 1996年原賽陽墾殖場場長崔宏倫先生來此按照白居易寫的《草堂記》中描述的建築、場景、環境風貌精心設計重修,立足山野,深藏無限幽曲,據說崔先生其人銀發滿頭,蓄著很長的腮須,以及足有半尺長的胡須,儼然白居易再世,可惜此行我們無緣與其相見。白居易在此留下許多千古名句,其中著名的《廬山草堂記》摘錄如下:

明年春,草堂成。三間兩柱,二屋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甍,納陽日,虞祁寒也。木,斫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磩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紵緯,率稱是焉。堂中設木榻四,素屏二,漆琴一張,儒道佛書,各三兩卷。樂天既來為主,仰觀山,俯聽泉,旁睨竹樹雲石,自辰及酉,應接不暇。俄而物誘氣隨,外適內和。一宿體寧,再宿心恬,三宿後頹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入此中來。

其中的名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被刻在草堂外面花徑公園的一塊大石頭上,花徑公園內著名的花徑亭裡面只放置了一塊寫有花徑兩字的石頭,人是不能進入的,據說這兩個字是白居易所書,但只是謠傳而已。花徑公園裡面鮮花盛開,有一種叫不出名字的花異常美麗,我追在導游後面問了一次又一次不厭其煩的問,最初導游只是看看不說話,後來導游看到路邊有那種花就逃也似的離開,所以到最後也不知道那種美麗的花叫什麼名字。

出花徑公園沿山路去錦繡谷,一路上游人如麻,移動的也很快,我只是買了瓶礦泉水的功夫,就不得不走引水渠去追趕大部隊。走到剛才在山上看見的懸崖邊照相的地方,大家挺下來照相,我才追上他們,石頭上清清楚楚地畫著不許向前的黃線,可是勇者無數,紛紛坐在崖頭留影。這是入錦繡谷第一個景點,這塊巨石,懸空伸出,宛如懸在凌空中的一座橋,人稱“天橋”。相傳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敗逃至此,在前臨深壑,後有追兵的緊急關頭,忽然從天降下一條金龍,橫臥在深壑之上,化為一石橋,待朱元璋縱馬過橋後,頓時烏雲滾滾,雷聲隆隆,天昏地暗,只見一道灼眼的藍光將石橋擊斷。橋斷後,雲散日出,一切又恢復了原來的面貌,仍然是雙崖對峙的絕澗。

錦繡谷是從花徑西側的吊橋窪綿延至仙人洞的一段秀麗的山谷,相傳為晉代名僧慧遠采擷花卉、藥草的地方。這兒四時花開,燦若錦繡,既有萬谷呈芳的櫻花、梅花、雲錦杜鵑,又有古今聞名的廬山瑞香花。王安石曾有詩雲:“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沿山路向上,路一側是峭壁,一側是懸崖,山上竹子很多,綠樹成蔭,但是一路追著導游前行,根本沒有機會去欣賞崖下的景色,過錦繡門,到達一處平坦的地方,終於追上了導游,他向我們推薦這裡的涼粉,滿頭大汗的我們於是紛紛去買涼粉,涼粉真的很好吃,剛吃完涼粉又被導游督促前行,就像拉練一樣。一路急速行軍終於到達仙人洞。仙人洞原教佛手岩,因其形似佛手,後呂洞賓在此洞中修煉,直至成仙。後人為奉祠呂洞賓,將佛手岩更名為仙人洞。我們在這裡休息時間比較長。繼續前行過“訪仙亭”沿“仙路”前行,便到“新訪仙亭”,這裡觀景最佳的岩石上被放了一把藤椅,很多人奮勇爭先冒充領袖毛主席,坐在上面照相。山壁這邊也有很多人搶著上下攀爬,好讓自己能在秀麗的風光中占一位置,似這種破壞風景的行為很久以前我就曾跟我媽爭論過,我說這麼好的景人一進去,不就全毀了嗎!所以出去旅游就得多照景,少照人。我媽很尖銳地反駁道:就你的照相技術,你能比明信片照的好嗎?還不如多照人留個紀念呢。估計有我媽這種想法的人太多,所以只有好一點的景點上就會擠滿了人,擺出各種可笑的姿勢,這是不是也可以算作一種環境污染呢。

再向前行,到達一處水壩,休整了一下,女廁所排長隊,小胖子的奶奶馬上就要排到的時候,聽到小胖子在外面大呼奶奶快來,他奶奶趕緊出去,一問原來他把相機掉到了水壩下面,還是他奶奶矯健竟然二話不說飛快跑到壩下,又跑回來重新排隊,還好相機沒摔壞,真是佩服老太太的體力。我們繼續順小路向雙龍潭進發,小路上人很少,甚是幽靜,可惜導游走的太快,我們無緣享受這份清爽。

路上有一處小溪,不大,有點像北京郊區的幽谷神潭,這裡只給留了10分鐘走右的時間,我們只能在這裡照一些像,我以前酷愛爬山而且是沒有路的山,現在山爬不動了,但是愛探險的心還沒變,於是自己在溪中的石頭上左竄又跳,老公一人帶著球球跟著我,有些地方球球過不去,只能讓爸爸背,那樣子有點像抗洪搶險,從溪中出來,看到導游坐在橋欄杆邊的地上很無聊的樣子,他看到我們後很不高興地指著山上說,從這上去,咱們去雙龍潭別人都走了,就剩你們了,快點兒吧。啊?!又要爬山那!我說:能不能不上山。導游很不屑地瞪了我一眼:咱們今天不走回頭路。唉,爬就爬吧。

為了使自己不至於很累,我們選擇了石階右側的土路,球球精力旺盛,一直走在我們前面,石階兩側都是高聳入雲的竹林,這裡的竹筍都粗壯的跟樹一樣,而且到處是這種兩人高的竹筍,路上碰到一些下來的人,打聽裡雙龍潭還有多遠,被告知快了,於是抖擻精神,繼續爬,終於到達一處平地,據說過去就是雙龍潭了,路上有一觀,吵吵鬧鬧地不知在干什麼,兩邊是賣紀念品的,球球非要把劍,我怕他拿件傷人,便給他買了把斧子。上到黃龍潭就聽到水擊打石頭的聲音,近前看是一條小瀑布,順山而下,下面只有很小的一塊平台,很多人擠在上面照相,我都怕孩子被擠到水裡去。

從雙龍潭出來,趕往三寶樹的路上,一路仍是綠樹翠竹林立,終於上到三寶樹,所謂三寶樹,是這裡屹立著三棵參天大樹,蔭籠數畝,根盤十丈。其中兩棵為柳杉,另一棵為銀杏,古老挺拔,相傳是東晉和尚自西域帶回的樹苗,親手栽種於此。因這三樹在黃龍寺山門前,有“廟堂之寶”的稱譽,故名“三寶樹”。三寶樹相傳為千年古柯,樹下石碑上鐫有“晉僧曇詵手記”6字。這裡衛生很不好,樹下腥臊惡臭,照相的心情被一掃而光。黃龍寺前的座位已經被先來的人占滿了,球球看到小滿很興奮,我只得自己找到黃龍寺外牆根的石台上坐下,這裡沒人而且很涼爽空曠,一個人盤腿坐在這石階上突然有了種孤獨的感覺,想著自己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合群,年少的時候朋友成群,可現在留住的又有幾個,以前的一切竟然都恍惚成了假像,有人說,人年齡越大朋友越少,是自己對別人越來越苛刻了,還是別人對自己越來越苛刻了呢,我無從找尋答案。

從三寶樹開始下山,在路的拐角處有一處茶社,其實是賣茶的,他們會引領游客進去品茶,雖然我一直厭惡這種旅游購物點,但是在累得渾身酸痛的時候可以坐下來慢慢喝杯茶,也不失為一種享受。茶是不買了,盡管我是個靠茶來維持生命的人,這種地方的東西有多少能是真的呢。穿過一條小路,就看到我們的大旅行車已經在路邊等我們了,上車後清點人數,有母子倆才發現老爸沒有了,這事前面已講過,這裡不說了,說說後面的事情吧。那個媽媽決定去找老公,我們就不等她了,反正回旅館。車走出不到5米就停下來了,原來本來就只能過一輛車的路邊還被停滿了車,其中一輛更損,都快停路中間了,我們車要想過去,要麼撞樹毀林,要麼撞車,撞樹不僅劃了車,還會罰款,撞人家的車,司機不敢:這些人都是有來頭的,我們可不跟敢惹。我們車上有勇者,下去就折斷了樹枝,可還是不行,突然看到前面路口有個警察,急忙將警察請來幫忙,警察很客氣:這我們可管不了。我們,這些車違章停車,你們還不管。警察更客氣了:那我們也管不了。就這樣僵持了20來分鐘,大家群情激憤,要求司機撞那輛車過去,司機說:你們要是沒叫警察還好點,叫了警察我更不敢了。車上一老太太叫到:什麼破車啊,也敢在這裡叫囂,這要在北京早給他砸了。是呀,要在北京他也不敢停這兒呀,這地方天高皇帝遠的,地方官在當地就是爺,外來的和尚也會念經。廬山是當權者休養的地方,全國的大官小官都要上到這裡來,車自然是不能給阻止到山腳下,漫山遍野都停滿了各種車輛,空氣中到處彌漫著尾氣的味道,長此下去,總有一天廬山會成為一個歷史。不過光埋怨也沒用啊,還是玩點兒實際的吧,北京爺們還是有點力氣的,十來個人生把那破車給抬樹叢裡了,小樣,讓你牛,看你怎麼開出來。路清開了,車剛要走,那個丟了的爸爸居然追了上來。

第二天一早去鄱口,看瀑布,清晨的廬山漫山大霧,霧蒙蒙中依稀可以看到翠竹的影子,溫度很低,我給把自己的衣服都給球球套上了,走到鄱口,這裡已經聚集了不少人,大家都在那裡徒勞地向遠處瞭望鄱陽湖。我們則迅速買票坐纜車去看瀑布,我一向惜命,尤其害怕這種高空作業,當時還刮著風,纜車在天上飄來蕩去,好在霧很大,我看不到腳下的深度,長長的索道坐了10來分鐘,到達對面山上,要到達瀑布還需要走一段山路,趁導游買票的當兒,我們找了幾張霧氣籠罩中的遠山。票買好後,我們開始爬山,到瀑布時很是失望,這麼小的瀑布,哪有什麼飛流直下三千尺,不過這個瀑布並不是當年李詩仙看到的那個,那個瀑布導游說不在一條線上,去不了。這個小瀑布下面是個極小的水潭,裡面居然還放了幾個皮艇,而且還有人在裡面劃。我們在這裡照了幾張相,便決定往回返,回去要爬一段山,其實垂直距離並不大,只是山路繞了很大一圈,山上垂下一個軟梯,供游客直接上去,而不用走山路,我垂涎了好半天,終於膽小戰勝了懶惰而放棄了這個最佳路線。

回到鄱口,霧已經基本散盡了,天也開始轉暖,導游帶我們去別墅區參觀,這些別墅大都是解放前外國人建的,廬山自古就是文人騷客大發雅興、和尚道士修身養性的地方,但是到了清末政府腐敗無能,外國的強盜開始垂涎這塊美麗的土地,是俄國人。俄國商人發現,廬山北麓龍門山南的九峰寺附近,有一處短瀑懸流,也稱馬尾水,九峰寺周圍樹木茂密蔥郁,氣候涼爽,風景極佳。於是迫使九峰寺彙東和尚同意把正殿背後的房屋和園地,租賃給他們,租期定為四十年。俄國人開始在這裡將僧舍改建為洋房,避暑休息。這次強迫租賃事件,並沒有經過官府。1888年(光緒十四年)4月18日,德化縣紳士何蘊章查實了俄國商人占地建屋的事實,正式向官府告發,要求究辦。彙東和尚害怕獲罪,聞風逃走。俄國商人仍然繼續興工修建他們的洋房別墅,對何蘊章的控告不加理會。清政府昏聵,懾於沙俄的淫威,拿不出切實可行的辦法來處置這件事。只是待到三十年後,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俄國商人逃走,九峰寺僧人才收回這塊土地,將洋房拆賣,來補償俄國人未繳的欠租。英國傳教士李德立,步俄商後塵,也竄到九峰寺來盜買山場。這時彙東和尚已經潛逃,主持僧換了繼慈。繼慈曾在湘軍彭玉麟部做過樓船工和劊子手,殺人如削瓜。這時收起屠刀做和尚,繼慈與李德立言語不合,“揮鐵拐杖擊之”,李德立害怕。原來,李德立想在附近的獅子庵購地,久無成議,才轉向九峰寺,這時仍不甘心,繼續糾纏,九峰寺僧貪圖微利,又想將地賣給他。正在合議,還沒有來得及稅契,被德化縣紳士們得知。紳士們向官府告發,要求禁止售地,並逮捕售地者及中人下獄。李德立圖謀受挫,不得不放棄在九峰寺盜買土地的打算。

李德立在山下失敗,乃轉向山上。他由東林寺,經九十九盤路,到達廬山北部頂峰,竄至天池寺、黃龍寺、女兒城、牯牛嶺等處窺視踏看,見牯牛嶺東側長衝一帶,北有崇山屏擋,南向開闊,地勢平坦,林木茂盛,空氣清新,氣候涼爽,認為“地勢極佳”,是天然避暑勝地,較之山下更為優越。李德立通過中國教士、湖北人戴浩臣,同德化縣舉人萬和賡聯系。萬和腐化名萬啟勛,將長衝等地四、五○○畝盜賣,李德立先付給萬和賡等地價銀一百元,也有說付給了一百六十元或二百元,答應在縣府繳納契約的稅款後,補給四百元。同時,以價值二百元辦銀器,賄賂九江府同知兼洋務局委員盛富懷。德化縣衙門以為李德立是姓李名德立的中國人,同意其交納簽訂契約的稅款。官府一旦稅契,就是承認合法。但隨即發現李德立是外國人,加以拒絕。李德立卻堅持不允,這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間的事。這時正當中法戰爭之際,清政府處於困境。應付法國的侵略已經力窮計竭,更不敢與英國人惹起事端。李德立依仗其英國殖民主義的勢力,不管德化縣官府是否同意,第二年擅自在廬山牯牛嶺修路建屋。九江府德化縣的群眾紛紛抗議,向官府告發。江西巡撫衙門不得已,派員來九江審訊,拘押了盜賣土地的當事人,盛富懷畏罪,吞金自殺,但是不敢處理案件。李德立一面通過九江英領事,訴諸英國駐華公使,直接向清政府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交涉,一面繼續進行建屋避暑計劃。李德立采取劃地分號、登報出售的辦法,將土地按一定的面積分成若干塊,按塊拍賣給各國在華外人,讓在華外人都能來廬山建屋避暑,企圖依靠列強的共同勢力,來霸占牯牛嶺。這就更加激怒了九江、德化的人民群眾。他們開始對上山避暑和策劃築路建屋的外國侵略分子攔路毆擊,放火燒毀臨時建築的木屋板棚,以及李德立的別墅。這樣,事態擴大,延續數年,不得了結。1894年(光緒二十年),清政府在中日戰爭中戰敗,不敢再得罪英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要求江西迅速結束這一案件。江西巡撫衙門乃采取屈辱退讓態度,在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11月16日,由九江分巡道與英國駐九江領事簽訂了出賣領土主權的《牯牛嶺案十二條》。協議規定將長衝一帶土地永遠租給英國人李德立建屋避暑,每年出租錢十二千文。但清政府需賠償李德立損失英洋四、一一五元。而在押的萬啟勛等人,從寬釋放。根據這一協議,李德立等英國殖民主義分子霸占長衝一地完全合法化。

在長衝(即牯牛嶺東谷)強租土地以後,李德立等人組成牯嶺公司,將長衝土地劃分成若干號出售。每號合地三畝七分,售價三百元。幾年之內,全部售完。牯嶺公司營獲巨利。於是繼續強占租借地四周地區,肆意擴張。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時,已超出長衝原有界址四十余丈,續占土地多達一千余畝。1904年(光緒三十年),清政府不得已,又租給李德立等草地坡地面七十九號,下衝地面五十三號,猴子嶺地面一十二號,大林衝地面一百號,共二百四十四號,每號合地三畝七分,總計九百零二畝八分。每號給地租二百元,歲租三元。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李德立又強租醫生凸地面,自山下至山腰約長六十丈,寬約三十丈余,每年僅給租錢一千文。這些擴租強占的地區,都與長衝相接或在其附近,李德立修築大小道路,將其聯成一片,以加強控制。

長衝租借地事件之後,其他各國跟踵而來。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美國傳教士海格思強租廬山醫生窪地面。直長五十丈,左右均至山腰,每年僅繳納租錢四千文。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俄國東正教牧師尼婆,盜買廬山約之塔寺地產蘆林地區。蘆林地區在牯牛嶺南、黃龍寺北,風景佳麗。德化縣舉人羅綱乾等聯名告發這一盜竊土地事件。九江道憲誠一面將盜買偽契注銷,令德化縣勒拘與這一案件有關的約之塔寺僧聽桃、心持等到案審訊;一面致函俄國領事轉告尼娑,另外尋找空地租賃。結果聽桃、心持等在獄中死去,而尼娑另外租賃的星洲地區,仍然包括了蘆林地區在內。這塊土地在黃龍寺北,南北長約一有八十五丈,東西寬約一百六十七丈,租銀一千四百兩。但俄國東正教教堂並不遵守租約,大規模地向四周侵占,並私自挪動界石,至1912年,東西方向侵占一百四十五丈,南北方內侵占二百五十三丈,共侵占一千五百三十四畝。至此,俄國人的侵占並沒有停止,到1916年時;侵占的土地已達一千九百余畝。只是次年俄國爆發十月革命,這種侵奪土地的貪婪行為才停止下來。

法國人覺得吃了虧,也趕來租地。江西北境六府主教法國人樊體愛趕到廬山。1914年9月17日訂約,租廬山狗頭石地區十二畝余,每年繳納租錢十二千六百文。在動工建造別墅時,樊體愛嫌這塊地段狹小,1916年致函江西省長戚楊,要求換地建築。戚揚退讓,同意換地要求,在1917年12月訂約,換地兩塊,共計七十七畝,歲租銀七十七千二百文。戚揚還主動退出余數,只收租錢七十七千文。這樣,樊體愛就比原先多占了土地六倍多。

(以上部分文字摘自資料:牯牛嶺租借地近代風雲)

這樣英、美、俄、法等國的牧師、商人,紛紛前來廬山建屋避暑,就形成了現在的別墅群,其實這是廬山的一段恥辱的歷史,也是我們民族恥辱的歷史。就是這些現成的建築在民國後成了政府高官們會議和修養的場所,從蔣介石到毛澤東紛紛住進美廬,廬山也同時成為了一種權力的像征。現在這裡大多數別墅都已不能居住,只供參觀。


精選遊記: 廬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