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天變得陰沉起來,遠處的山峰也變得深沉,看樣子要下雨了,而今天行程的重頭戲才要開場呢。來到武義當然是要泡溫泉的,人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人人都泡,所以武義的溫泉總是顯得很擠,導游讓我們選擇一個別人吃晚飯的時間去泡,打上一個時間差,這樣人可以少點。
武義有兩處溫泉的出水口,一處在縣城南面的清水灣溫泉,一處在縣城北的唐風溫泉,一處出水量大,一處設施服務好。而我們選擇的是高施服務好的唐風溫泉。唐風溫泉就在縣城北的香山上,才出了高速出入口沒五分鐘就可以看到唐風的招牌。
出了賓館,聽著導游溫柔的告訴司機方向,一會左一會右,心想司機不要被導游的溫柔聲音給迷惑了。上了香山,拐了一個大左拐就到了唐風溫泉了。現在是下山的車多,上山的車少,我們到的時候正逢唐風溫泉賓館有婚宴,新郎新娘正在門口迎賓,鼓樂手正在吹奏著,也算是歡迎我們這些遠到的游客吧。
唐風的更衣室雖然大,但是更衣廂放多了,那也就顯得小了許多。但是裡面服務員的態度都很好,很有主動性,這點讓我有種享受之感,遞上自己的手牌很快的就被領到更衣廂前,換上泳褲就准備出去泡溫泉了。
泡溫泉要過衝淋室,在衝淋室的一旁有一個二十平米見方的池子,裡面放著許多紅褐色的小石圓珠,看了邊上的介紹知道此是“麥飯石”。很早就知道麥飯石有保健的功效,但是一直無緣得見,今天見到了就不能放過。自己就學得別人的樣子,把自己埋在麥飯石堆裡。石子上面是涼的,下面有地熱捂著有點微溫的感覺。可是沒過多久,終究還是溫泉吸引著自己,就起身泡溫泉了。
衝淋室的另一頭,一個服務生拿著一堆毛巾在分發給泡溫泉的客人,自己也拿上一條披上,畢竟外面光著身子還是有點冷的。唐風溫泉修得還是蠻有規律的,中間有一個蝠型的大池,圍著這個大池又修了二十多個不同的小池,有露天的,有在回廊底下的。而每個池子邊上都有一個服務生在為游客接遞毛巾。
自己就近下了一個池子,一種暖意就此襲來,出來的時候冷卻的身體一下子被溫泉給包圍起來,只有兩個字來形容——“舒服”。池邊有一個木牌上寫著“桂花池”,難怪池邊上種著幾棵桂花樹,而仔細看池水中果然飄著幾片桂花。浸在溫泉裡,看著雨點如針一般的落入水中,偶爾落在自己身上,一絲的涼意成了暖暖身體中點綴,輕柔的如小嘴在親吻。泡上數分鐘,暖氣已經從體內給透了出來,於是自己離開了桂花池,去體驗別的池子了。
“香花池”、“牛奶池”、“咖啡池”、“人參池”、“靈芝池”、“當歸池”、“女貞子池”、“薄荷池”等等池子,自己都蜻蜓點水般的體驗了一下。自己不管那些池邊上所宣傳的一些保健功效,只是想來了就體驗一下有什麼的不同罷了。一圈體驗下來,自己來到了小魚溫泉吧。而對於多數人而言小魚溫泉那是新奇的,而自己已經在三亞體驗過了就不想去湊那個熱鬧了。
自己來到中間的那個蝠型的大池,此時身體已經大熱了,不需要全部泡在池子裡,露出的半個身子享受著雨點的親吻,而大半個身子依舊享受著溫泉的暖意。溫泉泛起水汽,氤氳的圍繞著自己的周圍。微微的探了探身體,那發熱的身體享受片刻的涼意,此時的冷熱,變得水乳交融,不知是熱需要得冷,還是冷體貼著熱。此時,自己突然感覺出三亞的溫泉和此處的溫泉有了些許的不同。三亞處於熱帶,溫泉的冷熱溫差不是特別的明顯,沒有那氤氳的水汽,除了那小魚溫泉的印像深刻外並沒有溫泉的感覺。而在此處,溫泉的感覺卻是那樣的明顯,而且還在想像著如果是冬季飄著雪花,看著雪花片片的落入池中,又是何等樣的感覺呢?
溫泉泡久了也是感覺很累的,在我不遠的一個池子中,就有一位女生暈了過去。時間要掌握好,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那樣才能夠既保健又不傷身。因此,不管自己如何喜歡泡在溫泉池中,但是還是依依不舍的上了岸。衝淋干淨,換上服務生遞上的休息衣服到二樓吃點東西,畢竟泡溫泉的體力消耗還是很大的。拿了幾片西瓜,一杯咖啡站在窗台上看著底上依舊享受的溫泉的人。此時的天已經黑的,一盞盞掛在走廊和池邊,燈影、人影相映成趣,此時的人在我眼中卻成了難得一見的風景。
生活其實都差不多的,但是關鍵有沒有對於生活的一種體驗,如果沒有體驗,那生活還是生活,如果有了體驗,也許就可以從生活中體驗中精彩來。累了,體驗也體驗過了,想睡了,第二天還有壽仙谷在等待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