躍蔥蘢游古鎮訪故居賞名樓(二)

作者: 山水閱

導讀第三天 4月28日 陰天轉晴今天的行程安排是上午游覽廬山西線,中午下山,然後走九景高速和景婺黃高速去婺源。 上廬山,游廬山不可能不聯想政治、不聯想歷史。早8點,我們在小孫導游的帶領下,離開賓館,剛出發就遇到廬山會議舊址,它離我們所住不到100米。就在這裡,毛把一個准備研究經濟工作的會議反手為雲弄成反右傾的整人大會,就在這裡毛覆手為雨把敢於直言為 ...

第三天 4月28日 陰天轉晴今天的行程安排是上午游覽廬山西線,中午下山,然後走九景高速和景婺黃高速去婺源。

上廬山,游廬山不可能不聯想政治、不聯想歷史。早8點,我們在小孫導游的帶領下,離開賓館,剛出發就遇到廬山會議舊址,它離我們所住不到100米。就在這裡,毛把一個准備研究經濟工作的會議反手為雲弄成反右傾的整人大會,就在這裡毛覆手為雨把敢於直言為民請命的昔日他稱之為“彭大將軍”的彭德懷打成反黨集團。悲劇!大悲劇!

毛在廬山為江青在仙人洞的照片,寫下了文革期間最為出色的“無限風光在險峰”的詩句。西線的景點就有所謂的“仙人洞”、“險峰”和“勁松”。其實“仙人洞”並沒有洞,“勁松”不要說在廬山就在其他任何一個景點也不過一棵普通的松樹而已,倒是“險峰”遠處看去還有幾分險峻。很難理解江青當年的風度和毛澤東當時的情愫。

為了錯開擁擠的人流,小孫建議我們先去石門澗景區走懸索橋。到廬山旅游,不可不體味廬山的雲霧之美!在石門澗,在懸索橋上,先是濃霧彌漫且越來越厚,如雪浪排空,填滿了深谷幽壑,把天地連成了一片。看不到橋下的深豁,即使從晃動的橋上走過也沒有多大的恐懼。穿過迷霧和叢林,我們來到被濃霧完全遮蓋住的對面的山峰。霧,時而輕盈,時而飄飄繞繞地升騰著,隨著清風的吹動,眼前的景物便逐漸清晰起來。……霧使廬山變成人間仙境,變成海市蜃樓。我們再次返回懸索橋時,雲開霧散,夫人只好顫顫兢兢走過。

天色轉晴,陽光明媚,我們先後游覽了據說是水有清濁之分的烏龍潭和黃龍潭;有著天橋之險的錦繡谷;花徑的白居易草堂和如詩如畫的如琴湖。

中午時分,我們告別了導游小孫,駕車離開廬山。

順著盤山道下山要比上山難駕駛一些,又要剎車又不能連續剎車,彎道那麼急,當地的車一點也不減速禮讓,走了40分鐘才到山下。途中因發了個短信又抬頭急了點,四百旋的盤山道竟讓夫人身體突感不適,以至於中午飯都沒有吃成。

沿九威大道返九江上九景高速,下午1點多時,在九景高速的一個忘了名字的很不怎麼樣的服務區休息一下,夫人身體已有好轉,只是這裡的環境和飯菜太差,隨便休息了一會兒就啟程了。值得一提的是在這裡遇到一隊荷槍實彈的武警戰士押運了一車不知何物。如此近距離看見那精致的衝鋒槍倒是十分新鮮。

九景高速路有點老了,但在壯觀的鄱陽湖大橋上駛過時感覺還是值得自豪的。在寬闊的湖面上,鄱陽湖大橋像一把張開無數琴弦的巨大的豎琴,穿梭而過的車輛更像巧奪天工的彈琴者奏響著時代的轟鳴曲。鄱陽湖的水也就是通過它,通過這個稱之為湖口的地方流入長江。而在汛期來時洪水也是通過它倒灌入鄱陽湖的。

很快就到了景德鎮的岔路口,在景德鎮西我們上了新開通的景婺黃高速。什麼都是新的好,這是句真理。很快,在新修的高速上暢快地奔馳的我們就看到了婺源的指示路牌。

婺源是個縣城,來婺源,游婺源是我們盼望了很久的夙願。

提起婺源,讀書人首先應該想到的是朱熹的那首《觀書有感》

半畝方塘一鑒開,

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

為有源頭活水來

婺源是朱熹的故鄉。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封建時代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又享受著“文公”的稱譽,相得益彰。

下午3點,我們進入了婺源縣城。很快就找到我們預定的江灣大酒店,順利入住。

下午還有些時間,我們的安排是參觀婺源縣博物館和文化廣場。

在簡單解決充飢問題後,按照酒店保安的指引,我們來到婺源博物館和文化廣場。基本上是兩手空空,博物館正在修建,嶄新的文化廣場則空無一人。後來才知道失誤了,應去縣民俗博物館。既來之,索性我們前往婺源縣的步行街去瀏覽一番。

步行街的創意很好,建設得也很漂亮,只是顧客少了一些,作為一個旅游大縣可能這樣的建設完全有必要吧。晚餐就在步行街的小飯店解決,錢不多,還挺實惠。

今天在廬山轉帶下山和景婺黃共行程270公裡。

第四天 4月29日 小雨

今天的安排就是游婺源。

新通車的景婺黃在婺源縣留了西口和北口兩個高速出入口,我們昨天是從西口進來的。按照地圖並和酒店服務人員咨詢,我們決定從婺源北上高速,在前面一站——江灣站下高速,由東向西再向北,進行我們為時一天的游程。

8點准時辦完手續離開酒店,8點15分從婺源北上高速,16公裡路程很快到達江灣下高速。我們走進雨中的生態民俗古文化村——曉起。

有著中國最美的鄉村之稱的婺源,應該說名副其實。曉起分上下兩村。上曉起明清建築風格鮮明,四周群山環繞,溪水從村中流過,曲折街巷的寧靜被來自四方的游人打破,青石鋪就的石板路在雨中更增添了幾分詩意。村口氣勢磅礡的牌樓和遮天蔽日的古樟樹,村內氣勢非凡的進士第等明清建築折射出這裡的人傑地靈。穿著雨衣的女人在溪邊淘米洗衣洗菜,心靈手巧的男人們在家庭作坊裡加工著各種樟木用品,路邊熱烤熱賣的地方小吃的少女,屋中怡然自得的對弈著的老人。一副多麼靜謐安詳的和諧平安景像。

9點30分離開曉起,下一站江灣,無論人們怎麼議論,但雲游到此豈有不進之理。

不用十分鐘,就到了名人故裡——江灣。

古代的江灣因其地處皖浙贛三省的水陸通道而成為商賈雲集的商業碼頭,後因蕭江氏的遷入後子孫繁衍發達至今,更是有了江澤民的出現使其以偉人故裡出現而別於婺源的任何一個景點。和其他景點不同的是這裡新近修建的街道、亭室、牌樓、祠堂等等是最多的。那種商鋪林立的古街道已經不見蹤影。至於說這裡人傑地靈出了很多的歷史名人倒是由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做決定的。

最值得尋找和瀏覽的還是稱為“一府六院”的江氏遺址。我們前後反復轉悠,多次問訊才找到這個僅剩下半截子斷垣殘壁的“一府六院”。是什麼原因叫這樣的名字,導游也講了不少,但弄懂的卻是不多。

11點離開江灣,11點20到達汪口。汪口的俞氏宗祠由宋朝廷議大夫俞杲始建於一千多年以前。宗祠構造宏大,木質構件均以雕飾,工藝精湛,風格獨特。往村裡走去,青石鋪就的又長又窄的古街,濃厚的徽派建築文化和碧水環流,青山森木相映成畫,甚是使人流連忘返。

小橋流水的李坑維修,我們只好放棄。只奔思口的思溪和延村。

有著影視文化名村和徽派建築文化代表之稱的思溪和延村同屬於思口鎮,明末清初的徽州商人致富後買田造屋,光宗耀祖,以一種特殊的“商”字型門楣為代表,至今還給後人流下深厚的文化內涵。延村背山面水,村中間稻田相映,房屋群落和自然巧妙結合,山水互為點綴,再加上細雨霏霏,簡直如詩如畫。不願意很快離去的我們決定在這裡的農家吃午飯,感受這古村美色和品嘗農家美味。

正當午時,一邊休息一邊閑聊等著造飯,倒還愜意。美中不足的是這餐午飯燒的水平太一般了。

緊挨著延村的思溪建築風格相近,保留下不少的祠堂、大宅向游人開放。另為有趣的就是這種深宅大院加上又窄又長的胡同,很適合拍攝神鬼出沒的片子,影視劇《聊齋》就在這裡拍攝。

在一座座散發著濃厚的徽派文化氣息的的祠堂內,高深的天井中飄灑著小雨,看守祠堂的大都是些上了歲數的老人。或有交流,他們會自豪地向你介紹那些懸掛在牆上的發黃的字畫,述說他們的家族和發展,偶爾還擺上幾件尚可稱為古董的東西向你推銷。

下午3點,我們離開思溪,去我們今天的最後一個也是最向往的地方,清華鎮的彩虹橋。

大概二十多分鐘的行程,很快我們就到了彩虹橋——這座中國最美的廊橋。橋建於南宋,全長140米,有六亭五廊構成,是古徽州最具歷史價值的廊橋。橋與山水、古村、驛道完美結合,融近處的水車、村落和遠處的竹林、流水於一體,構成又一幅如詩如畫的山裡水鄉景色。年輕的小導游不太標准的普通話彙入濃密的小雨,講述著這彩虹橋建設者的故事。清華村一位姓胡的出家的和尚和一位姓胡的能工巧匠要為百姓修一座永久的橋,於是和尚雲游四方,用三年時間化緣籌集到巨款。然後有那位姓胡的巧匠設計、建造,歷時四年完成。就在大橋即將建成,在封蓋最後幾片瓦時,西邊的山背上出現了一道亮麗的彩虹,夕陽透過雲層倒映在水中,構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百姓一致認為這是吉兆,就取名為“彩虹橋”。看著遠處雨霧彌漫,徜徉在仙境中的廊橋上,夢中廊橋,怡然自得。

在導游的建議下,在我的鼓勵下,撐著雨傘的夫人走過水中的石頭連成的步徑,留個影詩意萬千。

下午4點,離開彩虹橋。時間關系,別人要游幾天的婺源就這樣被我們挑揀著精華游覽結束了。還有很多很好的地方,沒有去的文公山,那裡有朱熹祖墓;比較險要的大鄣山;碧水粉牆青苗綠茶的江嶺;李坑、賦春、鴛鴦湖……,留點遺憾下次再來。

4點15分,我們再次從婺源北上了景婺黃高速,向景德鎮前進。

小小的插曲發生了。來婺源路過景德鎮時,我們走過景德鎮西和景德鎮北,我記住了這兩個出入口,因為我備課時進入景德鎮是從景德鎮西進去的。可從婺源返回的景婺黃高速公路上居然沒有了景德鎮西的出口。我不認為是自己記憶的錯誤,不相信自己在備課時會馬虎了事,可就是沒有怎麼辦?

無奈的我們只好繼續往西多走了一站出去掉頭再上來。從九江方向開過來居然又一切正常,明顯的景德鎮西指示牌再次出現。後來我想出了解釋理由:一是前面不遠正在建設濟南到廣州高速的大立交,成功後會把景德鎮西口放到那裡;另一條還是我在去年游記裡寫過的理由,當地的人從婺源過來不需要再從景德鎮西口進市,而不知道還有我們這些外地來的僅在家裡地圖上備了課的游客。

既然備課了,從西口進來,瓷都大道又長又直。兩邊的路燈竿都是瓷器燒制而成。順著我記憶的路徑,很快就找到了我們預定的景德鎮財政賓館。時間6點整。

財政賓館位於市財政局大院內,安全安靜,設施和管理尚可。稍事休息後,我們想利用晚上時間看一下景德鎮的夜景,順便吃點東西。從賓館到人民廣場著實還有一段距離,但今天不累,在雨中散布倒也輕松自如。

景德鎮的人民廣場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無論建築還是商鋪。從人們的穿戴到高層建築的霓虹燈基本可以感覺到陶瓷業在現代工業中的地位和前景。也許是下雨的原因,廣場上黑呼呼的,我們只好就近小吃北方拉面,6元拉面,6元打的,很快就返回賓館。

休息之余,留下打油詩一首:

雨中游婺源

明清古村落

婺源一大片

徽商儒文化

世代有流傳

清風穿祠堂

小雨踏石板

彩虹橋下影

思口起炊煙

今天行程共276公裡。



(遠處是險峰)



(婺源一瞥)



(彩虹橋)



(彩虹橋一躍)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