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瀆靈岩山一日游

作者: cai_qin

導讀正逢單位的一批研究生畢業,他們想借此搞一個初夏畢業旅行。當他們的班長告訴我此次出行的預算是50元/人時,狠狠被我奚落了一回。在我眼裡50元就夠出去吃頓好飯。在得到預算允許有一定幅度的上調後,我們秉承了周巴皮的精神進行了出游計劃。 周六出發,我們周四晚上才去買的火車票,正常發車的票子我們是沒有指望買到座票了,好在還有加班車,16張座票讓我們出行 ...

正逢單位的一批研究生畢業,他們想借此搞一個初夏畢業旅行。當他們的班長告訴我此次出行的預算是50元/人時,狠狠被我奚落了一回。在我眼裡50元就夠出去吃頓好飯。在得到預算允許有一定幅度的上調後,我們秉承了周巴皮的精神進行了出游計劃。

周六出發,我們周四晚上才去買的火車票,正常發車的票子我們是沒有指望買到座票了,好在還有加班車,16張座票讓我們出行無憂的到達了蘇州。(周末鐵路局會有加班去蘇州的火車,網上查不到,不過在購票時可以問一下售票員,通常都是N打頭的車次)

歷經近1小時的顛簸,我們終於在9點踏上了蘇州的土地。頭等大事是去買回程票,剛踏進蘇州售票大廳,那只有八個字可以形容“人山人海,門庭若市”。我們估摸著要是排隊買票的話沒半個小時一定見不到售票小姐那張可愛的臉,當即我們決定先去玩,玩好了了再回來買票回家。(蘇州開往上海的火車基本上刻把鐘就有一班,就算買不到座票,站回去問題也不大;1個小時的車程對於我們擠車行家而言不在話下)。

游4的起始站就在火車站對馬路的一個公交樞紐站中,它路經木瀆古鎮、嚴家花園,終點是靈岩山。車輛不多,間隔15-20分鐘,到達木瀆古鎮約需1個小時,車費3元(空調)。我們上車的時候以及沒有座位了,考慮到我們中的小帥哥(3歲的淘淘)是發燒帶病來參加活動的,於是我們在車上找了個大帥哥讓位給他休息。在此要謝謝大帥哥的讓座,誰叫你不巧正好坐在‘老、弱、病、殘專座’上啊!

選擇木瀆的原因很簡單:

木瀆的知名度沒有蘇州園林那麼人盡皆知,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狀態。這對我們這些喜歡看風景而勝過於看人的驢友而言是個不錯的選擇。

木瀆的門票不像其他古鎮那樣強行聯合出售,他有聯票和各景點單獨出售兩種形式存在,這給我們這些預算不高窮人有了很好的選擇余地

木瀆古鎮這個車站其實離真正的木瀆鎮還有很長一段距離(15分鐘的步行),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於來到了那不起眼的古鎮入口。首先進入眼簾的是一座石牌坊,上坊寫著“瑞門入勝”。其後面就是第一個景點“下塘河棚”。河棚一面倚河,一面與民居邊成一體,本是為上街賣菜的菜農、船民和過往行人提供方便,夏天不遭日曬,雨天不受雨淋。原來以為木瀆和其他古鎮一樣,人流密集,熙熙攘攘,可我們這幫懶人在棚下閑坐許久也不見人走過,其清幽程度如夏日涼風,讓人愛不釋手。出了河棚就能見到斜橋分水了,古鎮的重要景點基本都集中在山塘街上。由於鄰近中午,大家都飢腸轆轆,再加上我們的預算就夠去一個嚴家花園,於是我們決定先到嚴家花園旁的明清街解決好溫飽問題後再開始游玩。

本來想去點評網上介紹明清街上的一家百年老字號“吳越面館”,吃面的預算是很好掌握的,一個人基本10元以內就能解決問題了。可惜我們從街頭走到街尾,連個面館的影子也沒看到,無奈之下我們只好隨便找了家飯館點菜吃了。盡管是點菜吃,但是預算還是有的,8人1桌,每人10元的標准,在我們小龍女(本次的財務總監)指導下,5菜1湯1主食的團隊餐就此產生。

酒足飯飽後的任務就是此行的大頭——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的門口有一座千年的古橋“永安橋”,建於明弘治十年(1497)傅潮所建,它是一座典型的單孔石橋,由花崗岩壘砌而成,由於時間的久遠,它已失去了華麗的外表,沒有精美的雕刻,橋身斑駁,透著酣淳與拙樸的氣息。網上了解到當地有“上去走走吧,保你平安”的說法,“寧可信其有”是我們的格言,於是每個人都在橋上留下了自個兒的腳印。

嚴家花園原名羨園,因園主姓嚴,當地人俗稱“嚴家花園”。

嚴家花園幾易其主,曾先後經歷了三位主人。第一代主人是清朝乾隆年間的蘇州大名士、《古詩源》作者沈德潛。後沈德潛官至太子太傅,被乾隆皇帝贊為“詩壇耆碩”。沈德潛原住蘇州葑門,雍正七年(1729年)遷隱木瀆,建屋築園,號“靈岩山居”,在此開館授徒。

道光八年(1828年),此園被木瀆詩人錢端溪買下,錢氏疊石疏池,築亭建樓,起名“端園”。此時,宅園初具規模,龔自珍對此園有“妙構極自然,意非人意造”的贊美。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端園轉讓給木瀆首富嚴國馨。嚴氏買下端園後,由香山幫建築大師姚承祖率領能工巧匠重茸一新,嚴國馨的母親朱太夫人仰慕前賢,改“端園”為“羨園”。

進門就是羨園大廳,名叫尚賢堂,是一座有著四百多年歷史的明朝建築,因梁上有帽翅,俗稱紗帽廳;而廳中直柱均為楠木,故又稱楠木廳,此廳主要用於接待重要客人、舉辦紅白儀式、祭奠祖宗和商議族內大事。直接入眼的就是羨園的三維圖,布局疏密曲折,。

整個花園分春夏秋冬四個部分,裡面的門道需要專業人士講解才能看懂,於是蹭團也成了我們的行程之一。

總結以下導游詞,方便後來人的鑒賞:

春景區。映入大家眼簾的是一棵高大茂盛的廣玉蘭,此樹相傳為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夜宿沈宅時所種。

友於書屋是當年嚴家馨的子孫們用功勤讀的地方,嚴家以經商發跡,希望有後輩棄商從政,光耀門楣,果然,嚴氏子孫不凡人才,其中就有曾擔任台灣“國民黨總統”嚴家淦先生。

書屋後有一座湖石假山,恰似一堵天然屏障,高峻挺拔起到了欲揚先抑的效果。穿過假山,我們來到夏景區,夏園主要以賞荷為主,三兩好友置身廊內,陣陣消涼的荷風吹來,夾雜著一絲絲荷花的清香,讓人暑氣盡消,感覺來到了仙境一樣。在夏園內不同的角度欣賞這座湖石假山也別有情趣,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想響,再假山上尋找自己的生肖。

大家看到一堵粉牆,以為這裡是花園的盡頭了,其實不然,只要繞過這座天繪峰,裡面就是另一個世界了。這裡是秋景區,秋天是豐收的季節,所以用黃褐色的黃石來堆砌假山,渲染一種秋收的喜慶氣氛。對面有座水榭,名“聞木樨香”四周遍植桂花,每當仲夏,這裡是丹桂飄香,沁人心脾,到了晚上,一輪明月倒影水中,隨波蕩漾,是賞秋月,聞桂花的最家去處,榭中有副對聯:“聞香思折桂,攻讀仰收螢”,寄托了園主期望子孫得中功名的美好願望。

再往前,就是見山樓和眺農樓,當年嚴家小姐們在樓上憑欄遠望,可看見對面靈岩山、天平山的秀姿,以及農人們在田間躬耕勞作的情景。

這座平台是園主特設的臨水舞台,四周的建築就是家人和親友聽曲賞戲的地方。站在這裡,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高朋滿座,歌舞升平,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的熱鬧場面。

順著我手指的方向,大家可以看到有一條特色的長廊,它沿著地勢漸漸升高,讓人在不知不覺中登上二樓,因而又叫爬山廊。這是蘇州私家園林中最長的一條爬山廊,有是嚴家花園中最具有識別特征的建築。

我們現在以經來到了冬景區,這個景區以庭院建築為主,是園中建築密度最高的一個,主要有聽雨軒、蔬影齋、海棠書屋等,這些建築把空間分割為三個小院,三個小院既相隔有相連,互相穿插,在空間處理和景物設置方面富於變化,為冬日游園增添了不少樂趣。冬園內分別有琴室、棋室、書房和畫室,是當年主人以詩會友、以琴棋書畫自娛的主要場所。

這裡是嚴家的內廳明是樓,是主人全家生活起居的地方。現在布置了嚴氏家族史館,詳細介紹了嚴氏由來和嚴家後人的情況,嚴家是木瀆大族,其後人經商從政,名聲遠揚,代表人物有嚴家燦、嚴家淦、唐人等。願大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

出了嚴家花園我們就直奔靈岩上,其路程不過1站路。

靈岩山只有百米高,留給我們的最大特色就是一路上都有商鋪陪伴,這讓我們在疲於登山的同時還能看看小商品以此分散勞累感。由於靈岩山的登山路台階特少,基本以斜坡貫穿整條登山路,所以會感到山體比較陡,爬起來比較費力。山頂上的的靈岩寺很靈驗,寺的後院是吳王夫差行宮的遺址,像看到當時的歌舞升平、氣勢宏博的場景已經不可能了,留下的只是玩花池中王八的四處橫行以及玩月池中惡臭連連。

下了山走5分鐘就能看到游四的終點站了,乘上車抵達火車站,我們買了7點的火車回到上海,為此行劃上圓滿的句號。

費用列表

火車:11(去)+13(回)

游四:3(火車站到木瀆古鎮)+3(靈岩山到火車站)

午餐:10

嚴家花園門票:25

靈岩寺門票:1

總計:66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