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溪、延村,探古韻

作者: 梅葉青青

導讀(一) 去思溪、延村是大年三十。 思溪村始建於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當時建村者俞氏以(魚)思念清溪水而名。幾百年來,思溪村人歷代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廣西等地經商,主要從事木材、茶葉、鹽業等商業活動。經商致富後,多攜資歸故裡買田置房,創建了大批府第樓閣、祠堂碑坊。思溪村內的建築大多為明末清初時期所建,現存三十余幢 ...

(一)

去思溪、延村是大年三十。

思溪村始建於南宋慶元五年(1199年),至今已有800余年。當時建村者俞氏以(魚)思念清溪水而名。幾百年來,思溪村人歷代在江西、浙江、上海乃至湖南廣西等地經商,主要從事木材、茶葉、鹽業等商業活動。經商致富後,多攜資歸故裡買田置房,創建了大批府第樓閣、祠堂碑坊。思溪村內的建築大多為明末清初時期所建,現存三十余幢。主要有敬序堂、“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百壽花廳、七葉衍祥、銀庫等。

通濟橋是思溪的一個重要景點,它座落在思溪村口泗水之上,建於明代,是一座兩孔廊橋。“通濟橋”和橋上的“如來佛柱”,是古時村落水口組合建築的孑遺。

通濟橋在思溪村頭十分顯眼的位置,旅游團隊走到這裡,導游必舉著喇叭筒,指點著通濟橋大講一通,然後游客們紛紛像麻雀嘰嘰喳喳散落在橋頭橋尾不停拍照,把個古橋弄得甚囂塵上沒有一點古意。倒是在泗水的上游,有座從字木橋,簡簡單單,雖然沒有什麼歷史淵源,但靜靜地臥在那裡,任一波綠水流過,橋邊三兩浣洗衣物的村婦,一條青石板路蜿蜒通向村裡,讓人流連忘返,久久不忍離去。這是我們後來在村裡拍照時發現的木橋。

這座木橋的位置其實離通濟橋不遠,但由於是一段拐彎,擋住了視線,所以很多游人看不到它。有點像養在深閨人未知的美女。同在一條流水之上,一邊是踏至紛來的熱鬧喧嘩,一邊是靜靜悄然的寂寞,木橋是否會感到一種失意,一種郁郁寡歡。

我發在攜程旅游網上的攻略游記中,特意點出它的位置,過後又隱隱擔憂,如果大批的游客潮水般向它湧來,擾亂了一座橋心如處子般的寧靜,它會喜歡嗎。那種喧鬧華麗的生活是它所想要的嗎。人都不甘寂寞,這既是人的精華,也是人的軟肋,橋也像人一樣嗎。

拍了一張很好看的木橋風景,在皮特過生日的那天,就把這張木橋的圖片用photoshop為他制作了一個生日卡片。我把皮特放在窄窄的從字木橋上,這讓一位只熟悉劍橋的英國紳士大為新奇,看到自己站在中國江南鄉村的木橋上,皮特驚呼,我不會從那窄窄橋上掉到水裡吧。

思溪、延村是婺源很有代表性的明清商宅群。看明清商宅很有意思,思溪的“振源堂”、“承裕堂”等商宅,在內部建築上與普通的民宅不同的是,房屋牆體在臨街的那一面不是像平常的民居用泥磚,而是要麼厚厚的青石板作為牆體,小偷鑿不開;要麼就用木板在屋裡沿牆體再立一道護牆,為的是小偷在砸牆的時候聲音會傳出來。人沒有錢的時候,為賺錢所累,有了錢,卻又為錢所累。真不知道人的快樂在哪裡。

思溪最精美的建築是乾隆年間建成的“俞氏客館”,在館內,我們看到12面隔扇門上所刻的人物花鳥栩栩如生,更讓人稱絕的是門面鐫刻著由楷、行、草、隸、篆等字體的96個“壽”字,組成了一幅精妙絕倫的“百壽圖”,堪稱是木雕藝術中的極品。

思溪的小姐樓是一棟保存比較完好的古木建築。小姐樓建在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深宅後花園裡。在花園的天井裡抬頭仰望,繡樓猶在,佳人難尋。寂寂的美人靠落滿了像美人一樣無情老去的時光。

樓下天井的牆壁上,有一鑿成葫蘆形狀的小壁爐,上面書有:敬惜字紙。導游說這是惜字爐。婺源是一個崇尚文化之鄉。人們對寫過字的紙張,也是充滿了敬意,從不敢隨便扔掉,而是把它們放在這個壁爐裡燒化。

端著相機走到惜字爐前拍照。看著取景器裡已是痕跡斑駁的惜字爐,想,導游只知道當年這宅子的主人不肯將寫過字的紙張褻瀆,小心翼翼地燒掉,但他哪裡又知道住在這繡樓上的小姐,又將多少思春的幽怨文字付諸這惜字爐。

小姐樓是一個令人想入非非的所在,誰能說這繡樓上住的佳人,該不是又一個杜麗娘。在我們這個已經沒有情書的時代,小姐樓裡這小小的惜字爐,讓我流連徘徊。

中午在思溪吃飯的那家老板娘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名字,郎仕女。心裡直呼,惜哉,這樣的芳名是應該住在那幢繡樓上的呀。

婺源的鄉村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在思溪所到之處,粉壁黛瓦馬頭牆,黑白相間,簡約素雅,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有著很強的韻律感,仿佛一幅充滿詩意的水墨畫。曾看到有資料介紹說,從遠處看這些古民居,在外觀上是大面積空白的粉牆,粉牆上嵌有幾個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體與局部、面與點的對比效果,體現“道法自然”的意蘊。

我們沿著小巷的青石板路穿行於粉壁黛瓦之中,從高聳的牆體抬頭望去,就覺得諾大的一面牆壁上端,洞開著幾個極小的窗戶,讓人感到極為不協調。原來,當年這裡的許多人家都是男人經年外出經商,只留下女人守候在家。這樣的透氣孔般的小窗,就有了兩種功能:一種顯在的,防賊偷物;一種潛在的,防色偷人。看著這些畸形異樣的窗口,思忖,有了如此的防範性措施,外出經商的男人們應該可以沒有後顧之憂地在異地他鄉的酒肆勾欄裡,喚紅巾翠袖揾寂寞淚了。

但是,那些女人們呢,她們在這日光走不進來、月光溜不出去的窗孔下,又是如何度過盼君歸期未有期的遙遙無望的歲月?

行走在幽深的小巷,濕漉漉的青石板上傳來陣陣回音,我的腳步重合在歷史的回音裡。忍不住要抬頭去張望高牆上黑黢黢的洞孔。在那些像歷史的隧道一樣深暗的洞孔後面,我的目光是否會穿透千年的歲月,與一張年輕的女性面孔相遇?那些泛著一江春水的眸子裡,落滿寂寞的塵埃,厚厚的,比她們身後精雕細刻的木梁上的歲月之塵還要沉重,面對著這樣的目光,我能讀懂些什麼呢?這樣的窗孔,是不會有紅杏出牆的。

我幾乎忘了,這裡還是理學家朱熹的故鄉。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在離婺源縣城不遠的文公山,有當年朱熹手植的24株杉樹,也是婺源的一個旅游景點,但我沒有把它列入我的婺源之行計劃裡面。或許是我在骨子裡,就不喜歡那些假惺惺的正人君子。

離別思溪之際,佇立泗水溪畔回望粉壁黛瓦馬頭牆的村落,先前的詩意飄散了些許。在詩意與非詩意之間,一種沉甸甸的東西滲入了我的審美,抑或影響了我的審美。

(二)

延村位於思溪3公裡處,歷史上以商賈聞名。

延村,原名“延川”,開基於北宋元豐年間。村人冀望後代子孫像川溪流水綿延不斷,於是取名“延川”。延村的建築是從一口井開始,井代表著財源,然後引出人字型的兩條路,主村就圍繞著這兩條路擴展。現有房屋多為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建築,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最興旺時全村有四座祠堂,一百余棟大宅,現僅剩56棟。

在延村村口,一幫村裡的小姑娘讓我們請她們當導游。看來她們已經熟稔此道。裡弄小巷,邊走邊聊,問,說說你們最喜歡的課文是哪一篇。小姑娘們想了想,一個說七仙女的故事。另有一個馬上反駁道,我不喜歡,因為它不是我們周圍中的。我知道她是想說它不是現實中的事情。雖然美好,但不真實,屬於畫餅充飢沒有實用性。最後她們一致選中的是一篇描寫美麗自然風光的課文。那些美是真真實實地存在著。想來她們也一定不會太喜歡安徒生童話,她們已經拋棄了非現實裡的幻像,開始學著用成人的心智過早地進入了真刀真槍的現實社會,幸耶?悲耶?

跟著這些小姑娘在村裡轉悠,小姑娘們早已把解說詞像背課文一樣背得滾瓜爛熟,到一個景點來一段,眼睛東張西望,心不在焉,一個個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不一會兒,就把我們打發完了。我們說該給多少錢啊?答,你們看著給唄,伍元、拾元都行。我們給了她們10元錢。

想著一路上,她們激動地像網住一條大魚一樣高興的表情,總是聚在一起小聲嘀咕著並不時用眼角偷偷飛快地睇著我們。她們那副鬼頭鬼腦的神態很有趣,不動聲色地看著她們表演,甚至願意讓她們認為這是兩個低智商的大傻瓜。這時,那些充滿孩子氣的小奸小壞,她們的快活,她們的喜悅,都成了我們眼中的風景。

平日裡,我們在人生的沙場上,那些所謂的大智慧,在上帝眼裡,又該是怎樣的呢,我們是上帝眼裡的風景嗎?

小姑娘們走後,我們自己又細細地在村裡游覽一遍。

延村與思溪都屬於明清商宅建築群。許多建築都有共性,例如,民居建築風格多為一層至三層穿鬥式木構架,四周風火山牆圍起。商宅的大門都是石庫門枋,水磨青磚門面,精雕細刻。平面布置常為三開間,內分前廳、後堂、廚房,前後均有淺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門窗,青石板鋪地。

有些商宅的門面非常奢華氣派,門上方的門罩用重瓦鋪墊,形成蹺角飛檐。整個大門結構很像一個“商”字,意為主人當年經商致富而建。商宅的天井設計為“四水歸堂”,隱喻“招財進寶”、“天降洪福”“財不外流”。正廳的長條案幾上,無一例外地都擺有鐘表、花瓶,取意為終生平安。在後堂,常有一大大的水缸,謂之“太平缸”。這或許是在大起大落的商場上搏殺後的一種心態折射吧。

延村的房屋建築有一個特點,除了面路的正門之外,還有大門、二門、偏門、耳門和後門。更為奇特的是,村中民居,從村頭到村尾皆可穿堂入戶,遇到大雨飛雪,也可衣衫不濕地回到自己的家中。因而延村就有了著名的“群屋一體”獨特現像。

偶然在延村的一壁粉牆上,看到這樣一幅大標語:見證懷孕,憑證生育!在一個能把居住的普通門、窗、檐、梁裝飾繁復得如此精美細致的地方,一個讓藝術像無處不在的溪水汩汩流動在民宅每一個角落的村莊,如此的粗俗直白讓人大跌眼鏡。這是否也是一種反差對比之美?剛才看到的那些令人陶醉的各種藝術雕品,仿佛也像七仙女的故事一樣,遙遠而縹緲,不再屬於我們的現實生活。

離開延村已近年三十黃昏。延村裡許多人家開始掛燈籠,貼春聯。艷麗的春聯,像灑在宣紙上的幾滴紅顏料,暈染成點點滴滴的桃花,盛開在水墨畫似的鄉村。春節,也是春天到來的節日。



(通濟橋是思溪的一個重要景點,它座落在思溪村口泗水之上)



(門面鐫刻著由楷、行、草、隸、篆等字體的96個“壽”字,)



(惜字爐)



(諾大的一面牆壁上端,洞開著幾個極小的窗戶)



(正廳的長條案幾上,無一例外地都擺有鐘表、花瓶,取意為終生平安。)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