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和不吃的甘南川北+瀘沽湖(郎木寺)

作者: 土豆和馬鈴薯

導讀(Day 4)-郎木寺 隔天買好了去郎木寺的長途車,在拉寺的汽車站有了固定的去郎木寺的班車,每天一班,師傅很好一樣會在尕湖,米拉日巴佛閣停留,讓大家下來拍照,所以如果不趕時間的話,不用選擇包車。 五一的郎木寺住宿的地方很緊俏,一到目的地就開始找尋住處,最後在郎木寺賓館搞定,早到早得,價錢卻不低。後來才發現這個小鎮因為節日而享有的特殊還不止一二 ...

(Day 4)-郎木寺

隔天買好了去郎木寺的長途車,在拉寺的汽車站有了固定的去郎木寺的班車,每天一班,師傅很好一樣會在尕湖,米拉日巴佛閣停留,讓大家下來拍照,所以如果不趕時間的話,不用選擇包車。

五一的郎木寺住宿的地方很緊俏,一到目的地就開始找尋住處,最後在郎木寺賓館搞定,早到早得,價錢卻不低。後來才發現這個小鎮因為節日而享有的特殊還不止一二。同樣,還是在郵局郵寄明信片,卻被告之不出售八毛的郵票,只有一元二的面值,真的很想大呼沒道理,可是道理在這裡是無神管束的。後來的一路,事實也是對這裡的感覺沒有在拉寺的好。

下午先去了甘肅這邊的達倉郎木寺,老天很好客,居然在初夏下起了大雪,思緒一下子被拉到了很遠,想起了城裡的人,迫不及待的拿出手機,告訴城裡人,這裡下起了大雪…郎木寺相對於拉寺要小得多,游人的行跡更多,很快地就走到了主殿,壁畫內殿的色彩是疊加的,留住了你的眼神。

達倉郎木寺的峽谷和天葬台是羅列出的景觀,去的那天沒有天葬,這裡的天葬台相對拉寺的要“莊嚴大氣”的多,游客是不能入內的只能遠觀。就算是有儀式,也不知道要帶著怎樣的心情觀看,索性沒有,也省去了對這種心情的醞釀,對想看的人來說,這卻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看到過朋友拍回來的照片,只覺得禿鷲很大,很冷漠,不能更多深究和遐想。

看管天葬台的是個不大不小的十幾歲的男孩,沒事和他閑聊,他負責看管著十來個小孩,在這裡附近為游客拉馬賺錢,他們都是藏族的小孩,郎木寺是藏族和回族和居的地方,少數民族的個性畢竟是豪爽的,沒多久他們幾個男孩子就提議和我們玩摔跤,我這種選手是不在他們眼裡的,和“不倒”同學較量了幾個回合,我們敗北了,5555~

在他們指路下,我們去了大峽谷,他們會告訴你被大家說成是白龍江源頭的地方,其實是扯淡,真正的地方在哪,說這些的時候我能真實的感覺到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自豪。一個下午我們都耗在那個峽谷裡,雖然山路難走,畢竟我們的腳就算穿上登山鞋也比不上牛羊利落,但還是走得很過癮,吹著峽谷裡的風,望著頭頂偶爾旋過的大塊雲朵,“不倒”同學居然說,要是這裡能有個星巴克該多好,城裡的人有城裡的毛病,最愜意的時候總是習慣地聯想起另一種生活場景下的愜意,兩者的聯想差之千裡,如此不搭,對“不倒”同學一陣唏噓..這一路,和後來走過的很多地方都是八點之後才入夜了。仍舊是傍晚十分,喇嘛們聚集在主殿門口上課,老喇嘛儼然十分威嚴的樣子,大家席地而坐,只一席空地,方圓內便成規矩。

郎木寺和拉寺一樣,只一條街道,夜晚還是閑逛,這裡的銀飾相對拉寺要好些,有可淘的余地,在一家小店和“不倒”一起搜羅到彩貝和蜜蠟的耳環,價格和城裡相比很實惠,寶貝。

住:郎木寺賓館 220元/三人間;

食:午餐在阿裡飯店吃的,去的時候莉薩餐廳已經人滿為患了,退而求其次,沒想到還是一樣的失望,上菜超慢,一盤土豆燒牛肉,居然是用牛肉干燒的,可想都是土豆的天下了,畢竟是回族人的餐館,還是吃不慣的,酥油味很濃。

晚餐在青旅解決,沒想到卻是意外,這家青旅並不是國際青年旅館,沒有青旅的LOGO,很多地方都有這樣“混淆”的青旅,但這家卻還真有意外,很多背包客在這裡住,食物也確實好吃,偏川菜的口味,裡面的燒餅很香,飯也不夾生,雖然在高原這是常事,推薦。

行:夏河-郎木寺每天僅一班 07:40發, 車費40.5元。

(Day5)-郎木寺

起了個早,打算去在成都境內的安多達倉郎木寺,郎木寺在結構上要比拉寺小很多,沒有裡三外三的感覺,只是主殿比較大,周圍散落著很多喇嘛的宿舍和課堂。在裡面游走相對拉寺想得有些局促。

成都這邊的朗木寺比較有名的是裡面的仙女洞,個人對洞或者地貌沒有太多的喜好,無外乎是些西游記或者神話故事裡的套套。

在這裡,很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小學-納摩寺小學,小學出奇的新,在我的以為裡應該是算得上正規和硬件不錯的了,好奇地在裡面閑逛,在一個預備班裡,有男老師在訓話。看了幾個教師好像都是男老師,看來男人在少數民族裡的地位還是高,讀書寫字上學的機會也明顯多於女娃,固然成才的可能也大。駐足在班級門口,老師用的教學語也是藏語,猜想他們是否會有漢語課,學校教室裡的宣傳畫板報都是藏語的,在我的眼裡儼然都是美麗的圖畫和虛線,盡管難以解讀。

和“不倒”同學逛到了大殿裡,正好喇嘛們聚集著,在念經。我們也在旁邊的水泥地上打起了坐來,聽著他們抑揚的經聲,很多種猜測在腦袋裡撲騰,聽到經聲高起時更甚,總是在猜想裡面可能有的故事,但是很可惜除了能讀到他們的虔心外,竟又感覺到自己只能對於這些的“漠然”,無從拿捏。居然我們這樣的舉動被領頌經文的喇嘛看在的眼裡,後來我們在外面休息的時候,他居然問“不倒”同學,剛才打了那麼久的坐,褪酸麼。其實這也是我這一路對郎木寺這邊喇嘛的感覺,不同於拉寺的地方,覺得他們更生活化。就如後來我們從主殿出來,在他們的伙房門口,和負責伙食的喇嘛們聊天的感受一樣。他們會和我們聊城裡,聊他們的家人,會拿出很新款的手機留下我們的號碼,會和我們一起拍照,更會偷在“老喇嘛”下課休息的時候,帶我們去看“四輪法王”的住所――沙畫,這樣的融入不能用好壞來論,只是漸漸地我還是走開了,我覺得我們之間隔著不同的“道”,所謂道亦有道。

欣賞到“沙畫”是我此行很大的一個收獲,看到它的那一刻,很難形容那種感覺,說這個絕非賣弄或者其他,單純它本身的美麗,和它所包含的那種對於我們來說完全太過超越的寓意,給它添加了很多神秘和復雜,但它的美麗和想像著它的由來的那種不可思議是固然的。非常非常有幸我能親眼看到,後來在成都的“今日閱讀”連鎖書店裡看到有賣《唐卡中的曼荼羅》,有興趣的話應該是本用來深究的好書。

中午的時候,看了另外一個寺裡的保留節目-辨經,對於喇嘛來說這是每天都要做的功課,有固定的時辰,因為好奇所以也和喇嘛打聽了他們的時間,起初他們並不能非常明白我們的問題,當有人做出了“辨經”的經典動作後,他恍然大悟地告訴了我們他們的時間。場面還是很壯觀的,和我們的讀書方式完全不同,他們是身體力行式的,從他們的動作和肢體語言看來,他們是需要一對一地去說服別人,所謂的“辨”應該就是這樣的吧。

在辨經的高潮中,我們淡淡地走出了郎木寺,和司機約好了下午包車去下一個目的地。總的感覺更喜歡拉寺,盡管非常的游離,這裡感覺有些似是而非…

門票:達倉郎木寺:9元;安多達倉郎木寺:10.5元。



(轉經的念珠)



(沙畫)



(老者&PEPSI)



(靜溺)



(上課也遲到)


精選遊記: 甘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