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雲南回來兩天了,心卻留在那片土地上了。
出發之前已經心向往之,無數次的經驗裡往往是“看景不如聽景”,可是這次的感受卻是一路往北越走越美,眼睛不夠用;每天回到居所第一件事就是給相機電池充滿電。
從坐上昆明往麗江的大巴車開始,除了每晚必須的休息之外,我的眼睛就沒有閉過,不斷有驚喜衝擊著。昆明到麗江還算是小橋流水的溫婉清麗;麗江到香格裡拉已經是大氣磅礡的帥氣;而從香格裡拉到梅裡雪山則是驚險雄奇的震撼,這一切在看到梅裡雪山之後達到頂峰。
此行的第一件快事是在麗江度過的兩日四晚。去之前從網上發現了一個很舒適的小院子,一對可愛的年輕人因為喜歡那兒,放棄了大都市的優越生活,女孩從台灣過去,租下一個小院子並且一手一腳把它打造成安樂窩;男孩為了愛人也離開了都市的繁華。因為有多余房間,所以有緣人可以在那兒找到像朋友家的感覺,沒有喧鬧也沒有客棧的冰冷。而白天則在高原溫暖的陽光沐浴之下,慵懶的徜徉在古城的五彩石板路上,或者在沿河的咖啡館裡發發呆,時間好像停滯不前了。
第二件樂事則是在香格裡拉的普那措國家森林公園,同樣是高原燦爛無比的陽光毫不吝嗇的灑向眾生,窗外已經不見花開,但是一望無邊的金色草甸在秋日的陽光之下熠熠閃光,碧藍如洗的天空之下,高山湖泊仿佛墨玉一樣溫潤清澈,秋天的五彩繽紛把山脈裝點的五顏六色,車箱裡放著藤格爾的《天堂》,悠揚的旋律高亢的歌聲,心不由自主的歡呼雀躍。
最震撼的則是在德欽的梅裡腳下。從香格裡拉到梅裡雪山一路是坡度差不多60-70度的盤山公路,一邊是緊貼山腳,另一邊則是萬丈深溝,一路不停的大拐彎,一邊是忍不住窗外美景的誘惑,眼睛不舍得眨;另一邊也緊張的有點心跳加速,就在這樣交織著興奮和緊張的過程中,經過五個多小時的顛簸來到了梅裡的腳下,已經是晚上七點半鐘。夜色中的梅裡雪山靜謐無聲,隱隱看到它白色的身影屹立在夜空下,胡亂吃了點東西,來到《梅裡往事》酒吧,它的主人也是兩個城市青年,因為愛上梅裡而遠離都市繁華,在梅裡的對面安了家,這家酒吧也往往是自助來梅裡的都市青年的最愛,因為較之周圍那些當地土著所開的客棧而言,這家主人當然更懂得所謂情調。來這裡是為了看一部紀錄片。梅裡雪山的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從表面看來也並不艱險,可是至今為之它還未曾被人類的足跡染指。在1991年至1996年,日本京都大學曾經和中國簽約取得過此峰的優先攀登權,並兩次組成中日聯合登山隊,企圖征服這座藏民心中的十大神山之一的梅裡雪山,結果兩次都在離峰頂兩百來米的地方殺祤而歸功敗垂成,而且1991年首登隊伍中有17人罹難,屍體直到1998年才被一個牧民在離當年發生雪崩數公裡之外的地方發現。當地藏民是非常反對這些所謂的挑戰者來玷污這座神山的,曾經發生過用身體組成障礙在瀾滄江大橋上阻攔登山隊接近神山的事情。2000年雲南政府下令禁登此山,這是第一座因為文化而被尊重的雪山,也是人類至今尚未征服的一座純潔的山。現在這個季節並不是看梅裡的最佳季節,特別是它的主峰據說更是會常常雲山霧罩,聽說有人為了一睹卡瓦格博的風采曾經在此住過成個月依然失望而歸。也許是籠罩在這座神山身上的這些傳說實在是有太多巧合,我對此行能否如願也是不敢奢望,看完關於1991年山難的紀錄片走回客棧的路上,面對梅裡雪山夜幕下高大的身影暗暗祈禱。希望我的誠意可以帶來好運氣。第二天大概6點鐘,下面已經有人聲和火光,因為我住在二樓,而且在房中就能看雪山,所以並不太著急,大概7點剛過,天開始有點蒙蒙亮,下面的人聲更多了,打開窗戶把相機架好,雪山的影子在漸明的天色中漸漸清晰,今天的天氣還不錯,雲不算很厚而且是晴天,看來我的運氣還行。聽旅店老板說這個季節日出一般在7:40前後,這時候已經7:20左右了,架在窗口拍了幾張照片之後覺得角度不是很好,就跑到陽台上,這間旅店的觀景陽台架在一二層之間,要跑到下面從房子外面踩著梯子上來,平常笨手笨腳膽子很小的我,這時候也不知道哪兒來的膽量,扶著那副活動梯三兩下就爬上了露台,都有五六米高呢,在露台上又照了幾張還是不太滿意,居然三腳兩步又爬下了梯子,幾經折騰已經差不多7:30了,終於找到一塊理想之地,這時候天色又明亮了很多,太陽已經慢慢升起,明亮的光柱開始投向梅裡雪山美麗的身軀,整個梅裡雪山號稱“太子十三峰”,在晴朗的天空下主峰的身影清晰可見,當太陽一點一點地投射在它身上時,原本雪白的山峰慢慢的渡上一層金黃,那一瞬間所有的人都鴉雀無聲,面對恍若仙境的日照金山,不由得你不心懷虔誠。
仿佛驚鴻一瞥,前後只不過五分鐘的樣子,剛才還金碧輝煌的雪山一下子又藏入雲中,不過我已經非常震撼非常滿足了,沒有帶著非看不可的決心只是碰碰運氣的心態,居然一睹它的真容,看來我和它還是有緣分的。 這時候才覺得手差不多快凍僵了。
在都市裡呆得久了,無論如何修心養性都不免漸生塵埃,也許這時候大自然才是最好的吸塵器,無論置身於麗江的小橋流水,還是面對梅裡的雄偉壯麗,抑或是香格裡拉一望無邊的草甸子,胸中所有的濁氣都會一呼而散,天地之間有壯美。越接近自然,心越舒展;心越舒展,越接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