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喀納斯)
約莫1個小時,就到了月亮灣,月亮灣是喀納斯的名片,S型的婀娜身軀,河中涇渭分明的顏色,還有兩個可愛的“大腳丫”漫步在河面,成了獨特的景致。

(月亮灣)
月亮灣的上游,有一片開闊的平地,這就是神仙灣,不少原著民就在這裡棲息放牧,喀納斯的原著民是圖佤族人,據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千百年來就居住在喀納斯、禾木、白哈巴三個村,人口僅幾千人,過著大山裡的隱居生活。

(神仙灣)
也許,圖佤族人才是這裡的神仙,才是神仙灣的主人。
經過神仙灣、藍灣後,穿過一篇綠蔭,就看到了寬闊的喀納斯湖,喀納斯湖的聞名與尼斯湖如出一轍,都是以水怪聞名,來到這裡的游客都期待能偶遇那神秘的動物。湖水最深處達百米以上,想想差不多能淹沒30層樓哩。喀納斯湖實際就是山谷中積水而成,因此也是蜿蜒曲折,據說一共有6道彎。
坐船於湖上,反倒感受不到喀納斯的美了,至少我是這樣覺得,也許是這些天來的審美疲勞,雪山、松林、湖泊、草原,這樣的景色已經喚不起驚奇。

(喀納斯湖)
喀納斯河的源頭,湖水就是從這裡源源不斷的注入河中。

(喀納斯河口)
要想看喀納斯湖的全貌,就要登到2000多米高的觀魚亭,經過20多分鐘的氣喘吁吁之後,總算爬上亭中,喀納斯湖全景盡搜眼底,這時天陰了下來,飄著點點細雨,氣溫忽地降低了很多。

(喀納斯湖全貌)
當然,要領略喀納斯的人情風貌還要去圖佤族人家裡才行,可惜我對此並不是很有興趣,白哈巴在多年前是很難到達的地方,位於中哈邊境,旅游的魔力也便利了游客,現在已經有公路通往。
邊境的景色並沒有特別,它的意義就在於你忽的覺得自己已經位於祖國這個大雄雞的尾羽之上,頓感人的渺小,經過了這多天的跋山涉水,竟然站到了這邊疆。
中哈邊境上有一片樹林,形似中國的版圖,被譽為“神州林”。
九、尾聲
告別喀納斯的時候,已經下起了雨,雨中的喀納斯隱約於一片迷霧之中,穿著外套也覺寒冷。很快,在經過若干小時汽車、若干小時飛機之後,我就回到了另一番世界,一番繁忙、緊張、物質的世界,時空的轉換是那樣的快,動靜間的對比是那樣的強烈,悵然若失的感覺油然而生。
只有這照片和回憶,留住了那遙遠的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