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近年來走遍黃山3條登山路線,特別是從很少有人走的芙蓉谷到清涼台的北線登山黃山(詳見拙作《由芙蓉谷北大門登黃山記(兼芙蓉谷和飛龍瀑游記)》一文),爬了一次蓮花峰和兩次天都峰,三次游西海峽谷。沿途用CASIO PROTREK手表記下了各景點的高度,並結合景區各處新版的指路牌,制作了一張可以說目前所能見到的最詳盡的黃山景點高度、路線和裡程圖
相對目前已有的所有黃山導游圖來說,我們制作的地圖最大特點是標明了各景點高度。如果游客對景點高度沒有預先了解清楚,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大困難。下面就來談談如何使用這張地圖安排旅游路線。首先要說明一點,圖中所標各景點高度雖然不是地理高度,但誤差不是很大。例如,我們在天都峰上實測的高度是1805米,而天都峰的地理高度為1810米。但正如我們下面介紹中所說的,對計劃旅游路線來說,重要的是高度差,而不是絕對高度。
幾乎人人都知道西海峽谷的景色好,下去的游客是越來越多了,但是我們在峽谷中就碰到過不少游客,面對前後高聳入雲如雲的路徑,一副痛苦的表情,問我們最近的纜車在哪裡。這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從峽谷入口到谷底的高差有320米,而從天都峰北坡老道口登上天都峰的高度差也不過只有230米,即使是從峽谷入口到二環下端的高度差也有210米,如果下到這裡再從原路返回入口,也就相當於爬了一個天都峰。對許多人來說,你叫他去爬天都峰,他不一定會去,因為都知道天都峰高,但是很多人卻會冒冒失失下西海峽谷,將自己處於一種進退維谷的局面,就是因為對景點高度沒有了解。
這裡給願意游覽西海峽谷的游客一點建議,一般來說,最好的方法是從峽谷入口沿一環和二環的任一邊下到二環下端,然後沿各環的另一邊返回峽谷入口。這一段路可以說是峽谷精華所在,就體力付出來說可以說性價比最高。
如自覺體力稍差,可以游完一環就上來。
如果要穿過峽谷到白雲,則要有充分思想准備,因為從峽谷底到白雲的高度差為420米,相當於從天都峰南坡的新道口爬上天都峰的高度。而從白雲到玉屏樓纜車站的還有3.5公裡的距離,如要步行下山則還要加上6公裡。對於要當天趕到慈光閣游客來說,一定要給自己留有足夠的時間。如果急於下山,則可以從白雲取道白鵝嶺索道下山,其間的距離僅為2.5公裡,但要翻過一個光明頂。雖然光明頂的絕對高度為1840米,但從白雲上去的高差只有145米,應該不算很困難。
從欣賞景色的角度來看,從峽谷底到步仙橋那一段在峽谷底部,雖然視野比較狹窄,但有很長一段絕壁上的棧道,仍值得一走。步仙橋的景色很美,值得有體力的游客為之一博的。
三條步行登山路,我最欣賞的還是從背面芙蓉谷到清涼台的路線,可以說集中了溪流(小瀑布)、怪石奇松和峽谷黃山的三種景色。特別是對愛好攝影的游客來說,非常值得一始。如想以最快速度登上黃山,當選雲谷寺-白鵝嶺的登山路,這條路6.5公裡長,但上山以後離始信峰、北海和西海峽谷的距離都比較短。而喜好爬山,願意挑戰自己的游客,不妨選慈光閣-玉屏樓的路,體驗一下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愉快。
攀天都峰,建議從南坡上,北坡下。因為從地圖上看,南坡高差變化為215米/公裡,而北坡為167米/公裡,顯然南面的路比較陡峭,上易下難,筆者兩次翻過天都峰,一次從北坡,一次從南坡,實際體過,南坡有一些比較高的台階,抬腿比較吃力,而北坡的台階相對平緩一些。我們也遇到過一些從北坡上、北坡下的游客。但是還是建議大家能翻過天都峰,因為南北坡景色大不一樣,北坡多石,而南坡多松,還有著名的盼客松和蹬羚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