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讓夏日牽著秋天的手

作者: 婺源旅游刀鋒

導讀立秋過了,太陽只能在中午裡濃烈著了,早晚時分已不聽它的號令。這個時候在婺源游走著總讓人有一手牽著夏日一手牽著秋天的感覺。漫山遍野的綠色還是刻印著夏日的味道,而臥龍谷裡的水唱出了秋天的腳步。那是婺源最早的秋音了。這時候的婺源呀,總讓人著急。你想想當你能聞到空氣中、山水裡來自天簌的秋意,卻無法捕捉。人說春意撩人,而這秋意啊,讓人日思夜 ...

立秋過了,太陽只能在中午裡濃烈著了,早晚時分已不聽它的號令。這個時候在婺源游走著總讓人有一手牽著夏日一手牽著秋天的感覺。漫山遍野的綠色還是刻印著夏日的味道,而臥龍谷裡的水唱出了秋天的腳步。那是婺源最早的秋音了。這時候的婺源呀,總讓人著急。你想想當你能聞到空氣中、山水裡來自天簌的秋意,卻無法捕捉。人說春意撩人,而這秋意啊,讓人日思夜想,不得安寧呀。

於是,我們只有執著地穿行在婺源山水之間,用心去感應,用手、用眼去觸摸,把這若有若無的秋意在陽光裡翻曬得溫溫暖暖的,收藏在心裡用來防御日後的凄風冷雨。

景點推介及理由:

東線:

所有的常規景點都被烈日和旅游團隊擠得焉焉的了,我們就不忍心去打擾它們了。再說秋天先行的腳步也不會涉足於如許的樂鬧。

篁嶺/閬山

這兩個地方不是小資們游走的天堂,因為古樸得讓人嘆息,如粗茶淡飯般。我只能用:平淡安寧、粗陋簡樸去形容這游人罕至的地方。這裡的秋意自然流露在家家戶戶老宅上伸出的木欄曬台上,紅紅的辣椒鋪張出了的秋是火辣的。讓人的心也暖暖的,有了它我想日後的凄風冷雨就不足懼了。

住行小帖士:這兩地方目前還沒有住的旅舍。篁嶺(位於江灣境內)山區土路,尚可通車,閬山(位於段莘鄉境內)是石板山道則要用腳去親近了。最好是包底盤比較高的車作為運輸工具,交通很不方便。

江嶺、 高山平湖、慶源

這三個地方和閬山其實是一條線路上的,江嶺是公路途經之地,盤山公路彎蜒而上。層層梯田裡稻谷和葉子開始泛黃了,它與油菜花的曖昧和喧囂是不同的,它呈現出的是一種收獲在望的溫暖。層層疊疊從山之巔流入山腳的農家,淡淡的土黃色呈現出勞作後豐收的喜悅。

高山平湖的藍色開始有種沉郁的味道了,也許是等了我們整個夏季累了吧。湖水淺了,湖岸裸落出一大圈瘦瘦的枯黃,寸草不生,讓人憐惜。

慶源從解放前的5000多人口減至現在的不足千人,這中間有多少故事呀。這時節在慶源行走是最好的了,所有的滄海桑田在棉花泛白、草蔬知秋的陽光下,總可以讓人有絲暖意了。不然物是人非,離離落落或多或少會讓人凄涼。在這裡靜靜地撫摸過明、清、民國、解放後的徽派宅子仿佛進入了時光的輪回。

北線:大鄣山臥龍谷

俗話說:“泰山鐘靈出孔子,鄣山毓秀出朱子。”從來高山都是讓人止仰。山有了靈性,季節的變幻他不言語,若大美無言,而我等心懷敬仰,便可兩心相知了。這個時節總有人說峽谷裡水少了,沒有了流暢的生動,但有誰知水和岩石的凄美之戀——從然不舍,天意已定。我心凄凄呀,真想都不如歸去,心卻跌碎在這裡了。

好不容易擺脫心結出得谷來,一路盤旋,大鄣山村忽然跳入眼簾,原生的靜靜的讓我們在驚訝裡心情歡暢。這是個離天很近的地方,夜深了一個人或牽手心愛的人靜靜地看星星,真是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看累了,躺在床上伴著從屋頂刮過的風入眠了。

行程安排

這是一個隨意的,松散的旅行。時間上至少要有三天。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