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尋橋之旅,不光看到了古橋,還有許多零碎的記憶碎片。一棵開花的樹。徐嶴村,看到一棵開著紫色的花的樹,在陰雨的天氣中,撐著一些亮色。
後來的路上看到很多這種樹,總讓人想起一首詩。

(本照片由旅友阿紫提供)
天空。在胡氏大院,迎來此次旅程的第一個晴天。
晚上,在院子裡看到了滿天星辰。

(天空)
路亭。
走向三條橋的時候,天氣特別好。
藍色天空下,路亭的屋頂,是亮麗的紅色。

(路亭)
整個旅途中,一路上看到了很多路亭,有些很古老、破敗,有些是新修的。
人們出錢、出力,在山間路邊,修築小屋,為趕路的人造一個遮風擋雨、歇腳納涼的地方。從古到今,這樣的傳統保持了下來,並且還在繼續。在去三條橋的路上,就看到了正在修建中的路亭。
古風古韻仍在延續,難能可貴。想起曾看到過報道說,不久前,有位泰順老人,沿襲古老造橋工藝,在村裡造了一座新廊橋——同樂橋。在泗溪買的明信片上,還看到了同樂橋的照片,很美。
樂助米半斤。雲泉寺裡,看到牆上記錄著村人對寺廟的捐助。
捐的不是錢,而是米。
有的捐了半斤,有的捐了三十斤。
不論多少,都是“樂助”。

(樂助米半斤。)白發辮子。
舉水鄉月山村,鶴發老人,看得出來辮子是悉心梳理過的。
我猜想,幾十年前的月山村裡,就有一個這樣的梳著辮子的姑娘。時光沒能把辮子解散,只是改變了它的顏色。

(白發辮子。)
文革標語陳列館。
月山村,是個封存了時光的地方。除了始建於古代的廊橋,在來鳳橋上,幾乎每根橫梁上,都還有著文革的標語,儼然一個文革標語陳列館。
(http://images.blogcn.com/2007/5/25/10/trueaaron,20070525201640.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