廬山、南昌行掠影今晚的我,手中把玩著廬山牌煙盒,看著在煙盒上印著的“匡廬奇秀甲天下”文字,思緒又回到了幾天前的××活動裡,此次廬山、南昌行收獲頗豐,不僅讓人領略了秀麗的湖光山色,又讓人感受了厚重的文化底蘊。
廬山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座政治山,南昌也因為八一起義而成為一座紅色之城。回想自己這四天來踏過的足跡,在這兩地給人印像最深景點就要數美廬別墅和滕王閣啦。廬山有很多有名的老別墅,唯獨美廬是我國歷史上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都居住過的別墅,也因此而蒙上幾許神秘色彩,關於美廬的名字解釋有幾種說法:有人說是美麗的廬山,有人說是美麗的房子,也有人說是美齡的房子。1933年,蔣介石和宋美齡首次走進美廬,1948年8月18日,蔣介石夫婦帶著對廬山無比的眷戀離開美廬,逃往台灣。在離開美廬的前幾天,蔣介石在別墅的一塊巨石上寫下“美廬”兩個大字,美廬之名自此流傳至今。解放後,廬山會議其間,毛主席曾多次下榻美廬。此外,宋慶齡等政界要人也曾在此居住過。別墅裡有一幅老照片,蔣和宋在石階前修剪花束,端得安逸閑在。至於江青後來的東施效顰般在美廬的照像就添了份矯揉造作。我置身在這歷經百年滄桑的美廬別墅,看著那早已斑駁的牆壁,眼前掠過那些曾先後居住此處的歷史上顯要人物,一切都充滿著神秘,這其間發生的眾多歷史風雲,無不令人感慨萬千。
南昌城中的滕王閣主體建築為9層,含2層大高台,淨高 57.5米,是唐朝開國皇帝李淵之子李元嬰,調任洪州都督時期所建造的一座樓閣,因後來李元嬰被封為滕王,故名。它與黃鶴樓、岳陽樓並稱“江南三大名樓”。 滕王閣歷來是文人雅士吟詩作賦、歌舞宴筵的場所。目前的滕王閣內陳設無不突出文化樓閣的特征。貼金的“滕王閣”正匾系蘇軾的墨跡,正門不鏽鋼長聯“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為毛澤東手書。其余匾額、楹聯,或集古人書法精華,或為當今名家珍品,各類大型壁畫、浮雕,均體現“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主題。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再現“初唐四傑”之首王勃之風儀神采;古老的編鐘、樂器及青銅祭品、禮器等,憑添了新閣的古雅氣氛。當我登上第五重閣時,憑欄縱覽,春風秋月盡收眼底,近可見仿古商業街迂回曲折,錯落有致,西側贛江、撫江浩浩彙流,遠處長天萬裡,西山橫翠,南浦飛雲,長橋臥波,令人心曠神怡。
閉上眼,當我再次回想峰巔的雲遮霧繞,山中歲月恍如幻夢。聽人物風雲,憶滕王古風,也許有時人生經歷並不一定要記得,並不一定要記得永遠,為了不忘卻自己這段美好的記憶,今晚的我在吞雲吐霧中,著於筆端,詮作淺淺的印痕罷了,以防被歲月全都消散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