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的夜晚涼風陣陣,從天一廣場打的回到住處,洗漱一番便沉沉睡去。因為去普陀交通情況比較復雜,五一到訪的游客又實在太多,在當地的朋友的推薦下買了普陀一日游的團票。第二天早上5點半,很不情願地掙扎著起了床。5點50,上車出發。
話說普陀是舟山群島上千個島嶼中的一個。而舟山本是寧波轄下的一個縣,1987年升級為地級市,全境均為島嶼,淡水等生活物資仍需要從寧波輸入。目前,前往普陀的游客仍主要從寧波出發,乘船渡海而過。
從寧波到普陀只有一百多公裡,車船三換,前後竟花去四個多小時。先是坐車從覲州區經北侖區到著名的“不能講”碼頭(北侖港),當年傳說寧波市某領導在公眾場合的一番慷慨陳詞造就的經典今天終於親身來體驗了一下,呵呵。車程約1小時40分,沿途的感覺是越走越荒涼。隨後上渡輪,在船上隨便吃了些早飯,便走到船舷上。東海的海風特別清爽,把尚存的些許睡意全部吹散,只可惜霧氣仍濃,看不清遠方的海岸。約1小時的船程後,腳下已是中國第三大島嶼——舟山島。緊接著仍舊是乘車,自西向東穿越狹長的舟山島,駛過跨海大橋,直抵舟山市第五大島朱家尖。當車行駛在跨海大橋上時,透過薄霧,隱約可遙望普陀,竟已有幾分仙山聖地的感覺。再一次下車,從朱家尖碼頭起程,20分鐘的快艇,終於抵達普陀。
普陀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一共有前三後三共六座大寺廟,小寺廟不計其數。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傳說中觀音菩薩生日、成道日和涅槃日(出家日),眾多信徒從世界各地湧到普陀,那情況想想也覺得壯觀。但因為是五一,游客也不少,熙熙攘攘的,旅行社只好把不同的團劃成幾條路線,免得人全擠到一塊,燒柱香都擠不進去。我們走了三大三小六座寺廟,只記得最大的那座叫普濟寺,相當的牛B,江Core來了都不開中門的,呵呵。
寺名沒記住,可不代表我不誠心。拜神時精神可是相當的集中,態度也無比的虔誠,而且還學到了不少禮佛的常識。首先,燃香要用左手。因為佛家的說法是右手殺生,用來敬香不合適。其次,跪拜時要五體投地。怎麼樣才算五體投地?比較直觀的例子是藏民們覲拜時全身貼在地上的那個動作。可我們去拜佛時往往不會如此隆重,而且這也容易把衣服弄髒,那怎麼辦?導游說,那就小五體投地吧——額、手、肘、膝、腳五體共九個點著地就OK了。再次,拜佛時四個方向都要拜。中國流傳較廣的大乘佛教認為四周皆有佛,因此持香拜佛時四個方向都得拜。順序也有講究,先後是前、右、後、左,剛好轉360度。最後,初步了解了一下菩薩的分工。我們常說的四大菩薩文殊、普賢、觀音、地藏分別掌管智、行、悲、願。普濟寺裡四大菩薩的廟全都有,大家各取所需,最後出寺時再拜韋陀菩薩,祈求把邪魔歪道擋得遠遠的,呵呵。在島上逛了一圈,被煙熏得夠嗆,手還被燙傷了,真夠笨的。
除了禮佛,最大的收獲莫過於感慨普陀環境的舒適。這是觀音菩薩選的道場,可謂是仙境,自是非同一般。自問也去過一些旅游聖地,可總歸山是山,水是水。走在普陀的山道上,不遠處就是矗立著座座沙雕的海灘,既有山的寧靜,又有海的開闊,令我不禁產生心曠神怡的感覺。島上遍布的農家旅社門前養著各種海鮮,又讓人有饕餮的欲望。如果哪天厭倦了城市的喧囂,坐船來到島上,住進農家小院,每天早上登登山,下午到海灘上砌個沙雕,傍晚拉著戀人的手赤著腳在沙灘上漫步,晚上吹著海風聽著海浪的低吟,數數天上的星星,那日子該是何等的美妙和愜意啊!
在人潮中轉了一天,在渡口排了近半小時隊(黃金周出行就這點不好,人多!),終於坐上回程的船。隔著傍晚薄薄的霧氣遙望北侖港,點點燈光閃耀,把人一下子從縹緲的佛國拉回繁華的塵世。9點鐘,回到寧波市區,飢腸轆轆,下車時居然下起不小的雨來。目標:新石浦大酒店。事後發現,如果不去新石浦,那會是絕對的遺憾——豐盛的晚餐幾乎完全消除我們一天的勞累,苔菜拖黃魚酥香可口、腐皮包黃魚鮮美爽脆、特色的拌醬窩窩頭讓人停不了口,最後看著滿桌的菜吃不完真的有打包的衝動,現在想起來都還在流口水。酒足飯飽,一天的行程也基本上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此乃“海陸聯運,車船三換,舟山魚樵始登島。左手燃香,小五體投地,四周皆有佛,送子觀音,文成文殊,業就普賢,地藏彰孝,普濟眾生。阿彌陀佛!觀音座下,香火繚繞,虔誠眾生相。普陀一日北侖一港,合浦黃魚餐。疾走海上佛國,方知世上何處好風光。回一句,本是仙境自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