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麗江,我來了.早上起來就發現下起了毛毛細雨,不會麗江也...不過昨天還艷陽高照呢,再說雨季也已經過了,按照經驗看應該不會長時間下雨的(後來才知道,平原地帶的天像常識在這裡是沒有多少借鑒意義的。這裡的天氣簡直莫名其妙+無理取鬧,真是說變就變,也加上我們運氣不好,後來幾天沒少吃苦頭)。簡單填包肚子,直奔旁邊的客運中心,買了8:30開往麗江的豪華大巴票(60/人,好像是最早一班大巴。不過中巴車從7:30就有了。)。
有了昨天走山路的體驗,今天我們都事先吃了暈車藥以防萬一(後來因此睡的暈暈糊糊,直到下午才緩過來,真是後悔)。出發後20分鐘就到達了大理古城站,旁邊就是蒼山,不過好像沒有人下車。大理古城有一個外牆圍著,基本看不到裡面,古城門口沒有看到什麼人,給我的第一感覺是比較小(事後麗江人告訴我只有麗江古城的大約3分之一大)。
過了大理後,車開始進入了盤山公路,路上的風景也漸漸好了起來。小雨好像已經停了,向車窗外望去,遠處是連綿不斷的群山,在群山間環繞著白色飄騰的雲霧。高處的一團團像棉絮,擋住了大山的面容,低處的則像是流動在空中的透明的絹紗。群山交彙的峽谷下,是一片片整齊的金黃與翠綠交織的莊稼地,偶有青灰色的屋瓦點綴其間,好似畫家手中的大調色板。車一路爬高,耳膜時常會出現一些小小的感覺,似乎在不斷提醒我們,就要進入真正的高原了。
11點左右,終於抵達了麗江客運中心。出了站打的直奔古城(3公裡左右,6元錢),下車處就是古城的入口啦(也是麗江出租車最集中的地方,要包車來這裡)。這裡最顯眼的就是一大一小兩個水車,水車下有一條小溪流向古城,形成了古城內縱橫交錯的潺潺流水。
顧不上拍照,我們徑直走入古城。同向古城中心的是一條寬闊的大街,大概有200多米長,兩旁是仿古的兩層建築(確實是仿古,而不是真正的古建築,因此給我的第一感覺並不好)。這裡主要都是些商店和旅行接待處,與其他的人工古代景點並無多大差別。好在古城是不允許任何車輛(除了清潔車)進入的,因此人雖不少但還不顯得擁擠和嘈雜。
走著走著漸漸感覺不一樣了。寬闊平整的馬路漸漸換成了大方石磚砌成的小道,兩旁的建築也明顯變低矮緊湊了許多,流水更是近在身邊,又走了幾步眼前豁然開朗,終於到達了古城的中心——四方街。這四方街是四面被古屋圍住的一片大約500多平米的小廣場,據說幾百年前便是古城的商業中心。現在更是熱鬧非凡,街上全是小商販和游人。我們目不暇接,也沒個方向,只是跟著感覺走。我原來自認為方向感不錯,到了古城裡才發覺,要想在這密如蛛網縱橫交錯的巨大迷宮裡找清方向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們很自然的迷路了。
好在事先預定了“古城保護民居客棧”的房間,趕緊電話聯系讓人來接我們(在古城內有多得數不清的客棧可供選擇,其格局各異,大多外表古香古色,而內部條件不比2-3星的賓館差。一般床位價格在20—150之間,而且不像古城外住宿要交30元?的古城維護費!)。這間客棧不大,是地道的古代民居改建的,老板就是這裡的1家3口,人十分樸實熱情。我們住在這裡唯一的一間帶衛生間的雙人間(150/天,平時只有110元)。和這裡很多民居一樣,客棧裡有一個小花園,這裡的人好像都喜歡養花。唯一的不便在於客棧處於古城的邊沿位置,要走7分鐘左右才到四方街。不過好處就是寧靜,真是寧靜極了,在古城的邊沿地區才是當地納西人的民居聚集地,走在這裡的小徑上我第一次真正體會到了世外桃源的感覺。
放下背包,我們立刻出了客棧。現在是12點左右,按計劃我們吃了午飯後下午到黑龍灘公園游覽。剛走了幾步,妻就感到有點輕微的氣喘和頭暈——高原反應終於來了。不過我到是一點感覺也沒有,也許是我比較遲鈍吧。這裡的海拔大約2400M,真正的考驗在後面吶。我們對古城還不太熟悉,就在大石橋通往四方街路邊找了一個當地人開的小飯館。這裡專門經營各色當地小吃,我們點了一個沙鍋飯,一份麗江粑粑(分油炸和蒸,我們要的油炸的)和一份米線就開始狼吞虎咽。我覺得粑粑味道不錯,妻到是對沙鍋飯贊不絕口。吃完了飯發現天又放晴了,好好,趕緊前往黑龍灘。
黑龍灘公園離古城也就15分鐘的步行路程。門票20元,沒有學生票。裡面風景一般,我認為不值票價。如果時間緊的話,不去也罷。那天由於下了雨,雲層很厚,在裡面也沒有看到雪山的半點影子。草草逛完了公園,還是回到古城。還是在這裡溜達感覺好。
這回逛的更加仔細。原來四方街附近都是商業區,這裡主要的特色產品是:蠟染服飾,木雕木刻和水晶制品。其中又以木雕木刻為最有特色,在這裡你可以發現很多藝術家,他們的商店也就是生產車間,一邊看看他們的雕刻工藝聊聊天,一邊選選紀念品侃侃價,氣氛輕松其樂無窮。但注意一點,買東西砍價是必須的,而且離四方街越近的商店,越要狠狠的砍。越不是當地人開的店,越要狠狠的砍。另外,木雕木刻要看好再砍,不像衣服都差不多,這裡每家雕刻館都有50%以上的東西是自己獨有的,看准了就下手吧。否則回過頭再在多如牛毛位置交錯的一大群古屋中找特定的一家店,永遠比你想像的要難的多(我們就吃了這個苦頭)。
晚上找個有特色的餐廳或酒吧,和心愛的人或知心好友坐在流水邊細細品位古城風韻和現代生活完美結合的那種獨特的浪漫,真是人生一大快事(這裡的餐廳酒吧多得不得了,且都很有特色,並能很好的容入古城的氛圍中,確實讓人贊嘆。我們推薦“媽媽付”和“97”餐廳,西餐做的不錯,也有不少特色菜,97裡的麗江烤魚是一定要嘗的。消費指數:70元/兩人可以吃的相當不錯)。
吃完飯7:40正好到了聽納西古樂的時候了,趕緊趕往城口的納西古樂宮(這裡有兩個表演的團隊,一定要選則是宣科先生主持的那個,切記)。離演出還有20分鐘,這裡卻已經是人滿為患了,這也說明我們提前在中午買好票是多麼的明智,呵呵(票分40,30,20三類,演出大概持續1個半小時)。納西古樂比我想像的好聽,是那種古代宮廷音樂的味道,華麗而悠遠。而比音樂更吸引人的則是宣科的主持。詼諧風趣,嬉笑不拘的串曲演說是整個演出的亮點所在。輕松的氣氛,華麗的音樂,濃重的文化氣息,不愧是麗江文化的一道招牌菜。
出得宮外,城內依然是熱鬧非凡,街道和店面都掛起了無數的紅燈籠,人流傳息不絕,真是別樣的不夜之城。忽然發現身邊的河道中有一盞盞河燈隨波漂流,像流動的銀河分外奪目。原來這裡一到晚上,城內各處都可以放漂河燈(15/小,30/大)。我們也放了一盞,我們相擁看著河燈漂遠,希望彼此的心願和祝福能夠達成……麗江古城內的第一天已經有太多的驚喜,在這裡有時覺得晚上睡覺都是一種奢侈的浪費,呵呵。
這次旅行前後在麗江住了近4天,最讓我詫異的是麗江使人擁有一種莫名的歸屬感。那些在這裡定居的外來人不光是來這裡賺錢,而更像是來這裡“安家”。來這裡的人真的千奇百怪,很多人和事你根本無法同“古城”或“旅游勝地”這些詞聯系起來,甚至在大石橋旁還有一間專門研究馬幫文化的閣樓,在古城深處還有一個孤兒院。但他們的怡然自得和與古城的融洽又好像是原本就是這裡的一部分。此外更是不止一次聽過往的游人把麗江當作自己的“精神家園”,包括我。
最後,我自己總結了來麗江必做的5件事,算是對古城的結尾吧:
1:看納西古樂,沒錯是“看”。對都市人來說納西古樂的觀賞性更為突出;
2:泡泡這裡的酒吧和咖啡廳,嘗一嘗97餐廳的納西烤魚和大石橋的黃豆面;
3:抱抱這裡的狗。沒錯,古城裡彙集了各種各樣的可愛漂亮的狗,是一道生動的風景。如97裡的大型牧羊犬(很乖的);
4:仔細觀察這裡的人。包括頤養天年的納西老人,辛勤忙碌的納西婦女,形像各異的手工藝人;
5:清晨爬上獅子山觀古鎮全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