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鼓勵父母趁現在腿腳利索就多到處走走玩玩。今年正逢母親60歲大壽,所以在我的一再敦促下,他們終於參加了從上海到德國,盧森堡,法國,瑞士,意大利等國的團隊游,圓了多年歐洲行的夢想。以下是母親回來後寫的游記。5/26慕尼黑是巴伐利亞州的一個城市,前西德的首都。從慕尼黑出關後,一下感覺到撲面而來的空氣非常清新。盡管陽光明媚,但很舒適,全然沒有上海常有的那種悶熱潮濕的感覺。奧林匹克公園是72年慕尼黑奧運會時建成的。公園占地面積頗大,綠樹成蔭,草坪非常好。感覺頗有特色的是游泳館,我們去時看到許多老年人在那兒游泳,還不停地招手請我們參與,非常熱情友好。
“寶馬|”總部似乎是慕尼黑的驕傲,它矗立在奧林匹克公園的一側。在慕尼黑還有一道風景線似乎是到此一游的旅客必看的,那就是希特勒啤酒政變的所在地。據說二次世界大戰前夕希特勒常與一幫幕僚們常在此地邊喝啤酒邊籌劃。喝啤酒是德國人的最愛,因為是星期六上午,他們可能還沒有起床,所以街頭酒巴的人並不多。隨後驅車前往巴頓州的斯圖加特。據說在羅馬教皇時代,這裡的總督很會阿諛逢承,所以允許這座小城保留了下來。斯圖加特很休閑,這裡的人們在王子廣場上沐浴著陽光,對生活的滿足感溢於臉上。由於我這個匆匆的外客打著傘,他們特好奇,投來無數友好又迷惘的目光,對他們來說陽光太美好,冬天太長,有陽光的日子一定要好好享受。導游原計劃安排大家參觀“奔馳”總部,可惜年紀大的人占多,對車興趣不大,也就作罷了。為了便於第二天游盧森堡,當晚就宿在靠近盧森堡的德國邊境的一家鄉村賓館。由於衛星定位儀的導向問題,大巴在高速公路兜了好幾個圈才找到住地。夜暮初降,天際還有層層灰白,我們看到從窗口探頭張望我們這群外國人的德國人都面帶微笑。這裡很安靜,周邊景色也不錯,玻璃落地長窗一層不染,就是熱水供應不太好,也許是人太多的緣故,設施跟不上。我們只得稍微衝洗一下,免得受涼感冒。
5/27 今天的早餐讓大家感到很興奮,因為食品好多,內容很豐富。有牛奶,咖啡,橙汁等各種飲料。主食有各種形狀的面包,蛋糕和小點心。長桌中央是各種顏色的果醬,圍著一圈的是白色的形狀各異的奶酪。巧克力醬令我垂涎三尺,考慮自己的身體狀況,不能多吃。也許是第一頓自助早餐的緣故,我看大家吃的都不少。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德國人把煮熟的雞蛋一個個地架在小托盤上端過來,樣子可愛極了。德國人做事一向嚴峻,沒想到吃個雞蛋也這麼有風格。
餐後驅車前盧森堡,天下著雨,還有些陰冷。盧森堡給我的感覺很精致 ,街道特別干淨。褂著各國國旗的銀行很多很多。也許是星期天早晨的緣故,街上的行人稀少。我們在導游的帶領下游覽了盧森堡大峽谷,大公館邸,瑪利亞廣場等。特別值得我們回味的是:市政廳值勤的衛兵,他像木偶似的端槍守著大門,一動也不動。我發現他連眼睛也很少眨。但他們的國家有規定,每隔十五分鐘,當教堂的大鐘響起,他就可以在崗亭前的長廊上來回兜一圈,很人性化哦!
離開盧森堡就往巴黎趕了。一路上盡管晃晃悠悠的想瞌睡,但總覺得在歐州的分分秒秒都是用真金白銀換來的,不舍得閉上眼睛哦!由於盧森堡在德國的邊上,我們的大巴又開上了德國的高速公路。德國人管理水平一級棒,德國人的意志品質也是一級棒。高速公路井井有序,大家都很本份地行駛在自己的車道上。我們的德國駕駛員雖然很客氣,但開起車來很認真。盡管旁邊的車道空著,我看他們情願排隊前行,也不會隨意地改變車道,真所謂是次序井然。
歐州的植被天然渾成,由於氣候條件的優越,白天出太陽,晚上下雨,一片郁郁蔥蔥喜煞人。沿途沒有看到莊稼,導游告訴我們,歐盟有規定,不能隨意地 種植,一切都有章可循。公路邊不遠處德國風格白牆紅頂的幢幢小別墅,點綴在萬綠叢中,煞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當然最美的還是高聳其中的教堂。由於本人才疏學淺,對宗教更是一竅不通,當聽導游介紹德國的教徒也 分成三大派:天主教,基督教,東正教,他們之間的關系也有如我們中國共產黨人信仰的共產主義所分成的三個階段:毛澤東時代,鄧小平時代,江澤民時代一樣,不禁大為愕然。看來我們沒有信仰的人是得不到普渡了,心裡永遠是空落落的。怪不得托爾斯泰晚年也信奉上帝了。
當我們趕到巴黎,趕到凡爾賽宮,已下午五點鐘了。凡爾賽宮是我們的自費項目,每人55歐元。講解員和導游很熟。早就侯在宮門口了。講解員是二位女士,一位北京人,一位西安人,她們在法多年,都嫁了老外。凡爾賽宮位於巴黎以西20公裡,以其奢華、富麗和充滿想像力而聞名於世,它包括皇宮,城堡,花園等。皇宮內最著名的是鏡廳,鏡廳四面牆上都鑲有落地鏡,面向庭院的一面有17扇落地窗,讓房間更顯得開闊明亮。戰神廳牆面以昂貴的織品裝飾,懸掛著路易十六及王後,王室成員們的畫像。由於時間匆忙,我們只看到了禮拜堂,戰事廳,路易十六和路易十六王後的寢宮。裝飾風格雖各不相同,但都極盡富麗堂皇。宮內有500多間大大小小的廳堂,但七點要閉宮的,我們是走馬觀花,略看一二,這也是跟團旅游的弊病。皇宮的西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大花園,很有氣派,比我們的故宮大氣,但沒有故宮的莊嚴。草坪,水池,噴泉和林蔭道組成變化多端的幾何圖形很美麗,聽說這是世界上最漂亮的花園之一,我拍了好幾張照片。
5/28 這是忙碌的一天,導游給我們安排得滿滿的。
第一站是羅浮宮。這座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一進去便看見一座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玻璃金字塔,它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藉華人建築師貝律銘先生。這座玻璃金字塔還有坎坷的歷史,剛誕生就遭來不少非議,許多法國人不太喜歡它,不願接受它。後來隨著游客們的追捧,法國人也笑納了,現已成了熱門景點。羅浮宮是一座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地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法國國王繼承了這個傳統,它便成了如今收藏藝術品達40萬件的著名的藝術博物館了。它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羅馬等7個門類。貫穿其中的便是宗教。羅浮宮的鎮館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我只在《維納斯》前顯了一下醜;,《勝利女神》太高,人很擁擠無法留影;至於〈蒙娜麗莎〉是不允許人靠近的,更不必談拍照了。羅浮宮的美侖美奐是無法想像的,我們匆匆而過,只在著名的藝術瑰寶前瀏覽了一番,也算是到此一游
,非常感慨。講解員還是凡爾賽宮的那二位。
離開羅浮宮前往巴黎聖母院。在大巴上我的眼前就浮現出電影〈巴黎聖母院〉的場景,盡管時隔多年,但“愛絲米拉達”的名字還記憶猶新。當真的巴黎聖母院出現在眼前時,我似乎有些失望。那曾經有過的神秘感消失了,那鐘樓,那塔樓,那尖頂曾經給過我無數幻想……那曾經擁有過的,那已經消失了的都變成了親密接觸。當我輕輕觸摸它那冰涼的大理石的門洞,我意識到我還是我,還是活生生的我,只是憑添了些許皺紋和白發。巴黎聖母院內美極了,那彩色玻璃牆面浮雕的是一尊尊圖像,塊塊玻璃圖案迥然不同,上面訴說的是一個個不同的故事。本人孤陋寡聞,只能在前照張相,權當留著紀念罷了。這天是紅日,我們看到了許多修女和教士,還有唱詩班在做彌撒。教堂聖壇前坐著的,跪著的 都是些虔誠的信徒,與他們相比自慚形穢。
午餐後乘游船游覽塞納河。塞納河邊停滿了通體透明的小艇游船,聽說常年有十四艘游船在塞納河上接納服務於世界各地的游客。塞納河上共有20座橋,其中比較著名的設計比較漂亮的是:“亞歷山大三世大橋”,它在大皇宮邊上;“嘎乎塞爾橋”,它在羅浮宮一側;還有是“瑪麗橋”,它靠近聖路易島,離巴黎聖母院不遠。我們在塞納河上游覽了一個半小時(往返),途徑一些較著名的景點還有奧塞博物館,市政廳,協和廣場
,法蘭西學院,自由女神像等。由於拍照的人好多,大家都在搶點,游船又在不停地移動,先生的拍照技術不敢恭維,拍了兩張,效果都不怎麼樣。
接著是瞻仰凱旋門。愛德華凱旋門位於戴高樂廣場中央,高達50米,是巴黎的像征之一。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外延伸著12條主要大街。它建成於1836年,是為了紀念法國軍隊的光榮和勝利而建。我們在拱門前的平台上看到了不滅的聖火,還有許多花圈,有人在默哀,祈禱。拱門上每一面都有一幅浮雕,取才於1792----1815年的法國戰爭。拱門的最上端的浮雕是慶祝拿破倫凱旋歸來時的情景。凱旋門的內側還雕刻著1000多位將領的名字。
凱旋門前的一側有條著名的香榭麗舍大街,這裡有巴黎最浪漫最時尚的景觀。聽說在這裡常能看到漂亮,浪漫的法國女郎,可惜我們來去匆匆沒有眼福,只能在邊上留個影。
聽導游說歐洲的天氣在五六月份是最好的季節,天氣不算太熱,日照又較長,只要不下雨,晚上九點還能看到夕陽西下。由於時間還允許,導游又順路帶我們參觀了《拿破倫軍事學院》。這裡陳列著列次戰爭勝利的繳獲品,其中也有鐫刻著清朝~年的二艇大炮。導游介紹了這麼一個故事:克魯伯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軍火商,他們把大炮賣給了清政府。當第一批炮彈用完後,負責軍火的清官就不再購買他們的炮彈,改由自己的親朋好友來制造。自力更生的炮彈摻和了不少沙子,石塊,炮彈發出去打不到敵人,自己卻遭了殃,後果是可想而知的。可見中國人的造假由來已久,悲矣!
當我們乘電梯到達埃菲爾鐵塔的第三層時,暮色已近。這天天氣不太好,風大又陰冷。在鐵塔上俯瞰整個巴黎城,說實話感覺不過如此而已,也許是能見度比較差的緣故。我不敢將它與《東方明珠》來比,畢竟這龐大的鐵家伙已有百余年的歷史。巴黎的魅力在於文化底蘊,在於它的歷史悠久,從這個角度來講,上海是沒有可比性的。
5/29 上午導游安排我們去巴黎最大的百貨商場—老佛爺百貨公司領領市面。這商場位於巴黎的市中心,相當於上海的淮海路。對於上海人來說,大型商場司空見慣,一般而已,但其中的商品用我們的消費標准來看貴得咋舌。一件極普通的體恤衫要50—60歐元;一條比較看得上眼的短裙要230歐元。我們其中的白領上班族們都嫌貴,更何況我們這些拿養老金的人了。在 化妝品櫃,比較了幾種品牌的化妝品,大家都覺得還是在香港買便宜,無奈要送人,再貴也要買些帶回去,總算來了趟歐洲嘛!
在路徑《利茲飯店》時,導游介紹這是戴安娜王妃與其男友最後約會的地方。車從這兒開出不久就在遂道口出車禍。這個迷案看來將是永遠的懸案了,弄清了又能怎樣?世上的許多事情還是在雲裡霧裡的好,“霧中看花”,“難得糊塗”確實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午餐後我們就往瑞士方向趕,這是最長的一次旅途了,計劃夜宿靠近瑞士邊境的德國黑森林卡爾斯盧厄大學賓館。導游為了幫大家消磨時間,帶領我們大唱革命歌曲,包括七個樣板戲。我看著車窗外一片異國風情,聽著車廂內久違的大喊大叫的聲浪,剎那間我迷糊了。這是怎麼回事啊,難道時光倒流,人非物也非了嗎?
在這裡不得不介紹的是我們的這位星級導游—郭軍先生。有幸我們曾經在林東甫先生的“三人麻辣燙”這檔節目裡見到過他。當時他作為嘉賓,介紹的就是“歐洲行”。他今年46歲,80年進的同濟大學,“六四”事件時正在德國留學,後來就留了下來,現已入德籍。他在德結婚生子,已有一兒一女。對於歐洲的政治、歷史、地理、人文、宗教他能侃侃而談,似乎很精通。盡管他放棄了有優厚報酬的“奔馳”公司的工作改做導游有點專業不對口,但他說他喜歡這一行的自在,每天都不是昨天的翻版,而德國人的公司很刻板,老板就當你是一顆螺絲釘,擰在那兒天天機械地重復昨天,他的個性不適合這樣的生活。有了郭軍先生,給我們的這次旅游生活增添了不少亮色。除了我們得到較專業的導游服務,還由於他在德已待了二十多年,能熟練地運用五國語言,一路上能率性地與各國人打交道,譬如警察,各國接待人員,這就解決了棘手問題,節省了許多時間,方便了大家。有的時候,小事一樁,溝通不行,麻煩就大。
車到賓館已晚上九點半了,一路的顛簸,盡管路面很好,大家還是腰酸背疼的。賓館的大堂很漂亮,房間也很寬敞干淨。郭導說這是我們這次旅游住得最好的一家。
5/30今天的早餐是在歐洲最豐盛的一頓早餐。除了平日常吃的那些東西還多出了許多肉制品,如德國熏腸,烤培根等。還有一種魚,不是燒的,炸的,而是浸泡在不知名的鹵汁裡的,酸酸的,甜甜的,平生第一次吃,很好吃,但不敢多吃。我們中國人的腸胃不知能否接受這種東西,不然麻煩大了,整車人必須等你,每次掏一歐元,開銷太大。本人對烤培根情有獨鐘,記得兩年前在北京的中國大酒店住了20天,每天192元的自助早餐,烤培根是必吃不可的,味道真的不錯,久違了。
早餐後即往瑞士趕。因為瑞士是個中立國,他不是歐盟大家屬的成員,所以入境時就有邊防警察前來檢查護照。很認真哦,每個人的臉看了又看。也許在他們看來,我們中國人的臉都是差不多的,就如我們看他們一般。還有一個插曲,檢查過程中,團內一位度蜜月的小伙子,可能想要活動一下腿腳,擅自下車,邊警大聲吼叫,端起了衝鋒槍,把大家嚇得不輕。導游即刻與邊警溝通了一下,讓我們也安靜下來。他告訴那 位小伙子,這是在人家的國境線上,不能隨便走動。你沒有得到同意就擅自闖入人家的國家,後果嚴重。有驚無險,車終於開動了。
瑞士是一個美麗的國家,我們所去的那座城市叫盧塞恩,位於瑞士中部高原,是盧塞恩州的首府。它在盧塞恩湖的的西北,在蘇黎士的西南端,周邊的阿爾卑斯山脈名峰環繞著它。我們一下車,瞬間就感到一片白光在眼前閃爍,原來是盧塞恩湖背面的皮拉圖斯雪山在陽光下反射出的一道道的白光。你能想像嗎,山下的人已是春裝、夏裝了,而山上卻是白雪皚皚。聽說這兒的雪山常年不化,這是由於地理位置的原因。夏季的盧塞恩最高不會超過攝氏30度,山上的白天總在攝氏零下3—5度,而晚上則降至零下10度左右,所以雪是化不掉的,只是到了冬天更厚一些,世界各地愛好滑雪的朋友都會來此一聚。
在盧塞恩的第一項活動便是乘纜車上雪山。不便宜哦,每人60歐元。緩緩而上的纜車讓大家興奮不已。我在國內各地多次乘纜車,但這樣的景色還是第一次看到。鱗次櫛比的山坡是層層地綠,有深綠的,淺綠的,間隔有序。這種景觀想必是無人修繕的,也無法修繕。那種天然渾成的美,讓人不得不嘆息瑞士人的造化了。令人更驚嘆的是那陽光下的雪山,刺眼的白,耀眼的亮,遠遠近近目不暇接。我們南方人很少看到雪,更不用說
是如此反差下的雪山了。
纜車在中途又換了一輛,因為在那一層也有旅游景點。遠遠朝下望,看到了賓館和兒童樂園……突然間耳邊響起了叮呤,叮呤的聲音,聲音細細的,脆脆的,是什麼在響?我低頭尋找。突然眼前浮現的是二十多年前電視劇裡出現的情景:頭上藍天白雲,小海蒂攜著爺爺的手行走在阿爾卑斯山的小徑上,旁邊是一群掛著鈴鐺的牛群,羊群……海蒂,海蒂我想起了曾讓孩提時代的女兒痴迷過的小海蒂,她那麼聰明,勇敢,堅強,曾是女兒學習的榜樣。女兒倒不曾造訪,我卻成了阿爾卑斯山的客人。
皮拉圖斯雪山海拔2132米。早在中世紀,人們就相信一條帶來吉祥的巨龍和一些精靈居住在這裡的高山和深淵之中。傳說羅馬鬥士本丟·皮拉圖斯的游魂就是在從前的皮拉圖斯湖中找到最後的安歇之地。正是如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攀登皮拉圖斯山是被禁止的,因為:人們不願打擾神聖的皮拉圖斯!理查德·瓦格納於1859年登上皮拉圖斯山的平台時曾為瑞士中部的壯觀景色驚嘆不已。此後,如同這位著名的“尼伯農根的指環”作曲者一樣皮拉圖斯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如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西班牙的唐·卡洛斯和南極考察者林肯·埃爾斯沃思,他們都在皮拉圖斯山上感受過阿爾卑斯山的壯觀全景。
纜車到頂,真的近距離接觸雪山,捧著冰涼的白雪,不直怎的我反而沒在半山腰上給我的感覺是那麼地激動,這也許就是距離即是美的真諦。。我們攀上了最高點,真有點無限風光在險峰的感覺,在那兒拍了幾張照。由於時間不允許,我們沒能鑽山洞玩。這也是一道風景線哦,洞口掛著一串串的冰柱子,造形各異,亮晶晶地透明,還不時地往下滴水,所以洞裡是濕濕的。我們只在洞口瀏覽了一番就又乘纜車返回。
下山後導游給了我們一些時間自由活動,因為有人要在瑞士買表。我們沒有這個計劃所以看也不看,趕快利用這段時間四處走走。瑞士的建築沒有法國的氣派,可也很精致、耐看,但最吸引我的當然是美麗的盧塞恩湖,我們在花橋(廊橋)邊停留,在湖邊休憩,所到之處都那麼干淨,游人盡管不少,但地上卻不見垃圾。瑞士人的環保意思很強,湖水是那麼地清澈見底,怪不得在歐洲水龍頭出來的水都可直接飲用,原來他們的水質是得到保證的。坐在湖邊心曠神怡,湖水的綠,雪山的白,洋樓的紅都盡收眼底。此情此景,終生難忘。如果要問我在這個點上哪個國家最令我神往,我會說:瑞士!盡管我們的導游反復灌輸:德國最好!
集中後導游帶領我們去瞻仰“獅子紀念碑”。“獅子紀念碑”確實很冷清,如介紹一般。這座石雕,馬克吐溫曾譽其為“世界上最悲壯和最感人的石獅”。石獅講述了這麼一段故事:法國大革命中,1792年8月10日,國王路易十六和王後被革命黨人追殺。由800人組成的衛士環衛著國王和王後,他們奮力拼殺,全部戰死,最後國王和王後被活捉。這800人的衛隊全部都是瑞士雇佣軍。歷史上的瑞士是個貧困的國家,瑞士男子迫於生計,大量流落在歐洲各國當雇佣兵,瑞士青年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是瑞士的原始資本積累。為了讓後代記住這段歷史,19世紀初,800名陣亡將士的親友就籌劃於1821年建成了這座雄獅石雕。石雕的下方,用拉丁文寫道:“獻給忠誠,勇敢的瑞士青年”。我們倆在紀念碑前留了影。石獅給我這樣的啟示:瑞士現在的富有是靠好幾代人浴血奮鬥的結果。
5/31 今天的活動內容全在意大利,上午米蘭,下午威尼斯。米蘭是上海的姐妹城市,它的經濟地位如同上海一般。米蘭多莫大教堂是哥特式建築,這樣的風格上海有時不經意間也能看到。多莫廣場前有不少鴿子,也有許多兜售鴿食的人。導游關照我們,他們一接近,你就要走開,不然他在你面前撕開食袋喂鳥,不管你樂意不樂意都會向你收錢。多莫大教堂不開放,我們只能在米蘭的商業長廊上逛一逛,看一看,沒什麼大意思,也算到過米蘭了。意大利衣服,鞋子,皮包,價格也不菲喔,冰激淋3—5歐元一個。
下午車駛過亞得利亞海灣,就逼近威尼斯了。導游介紹:威尼斯是水中建成的城市,完全是海島文化,與我們理解中的水鄉是兩碼事。下了大巴,登上游艇,這是進入威尼斯的唯一交通工具。這座水城在我的心目中是一座令人憧憬,充滿魅力的城市。許多去過的人還想再去,沒去過的人則希望有生之年能去一次。興奮的目光向兩岸眺望,當然不及在塞納河游船上的感覺,畢竟法國的建築美是無與倫比的。
下了游艇導游帶領我們先去了聖馬可廣場。一路上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人氣指數略見一斑。聖馬可廣場的鴿子比米蘭多莫廣場的要多很多,而且很漂亮。買了包玉米引來無數鴿子,照了張相,挺好的。看到幾個意大利小孩很可愛,可能是兄弟姐妹我即挨上前去照張相。沒想到風起捋發,照片洗出來不見臉頰,成了絕版。廣場邊有藝人在露天咖啡巴唱歌助興,音色很美。聖馬可大教堂對外也不開放,我們只能照張相留作紀念了。
接著我們大家排隊等候乘坐貢多拉。我打聽了一下,為什麼叫做貢多拉呢?聽說是乘船在水中游玩的意思,這不是導游說的,當時他不在場,過後我也忘了問,有點遺憾!六人一條小船,每人30歐元,時間僅30分鐘,他們收入頗豐哦!小船裝飾得倒挺漂亮,黑漆亮亮的船身,船椅有錦緞套著,船首尾有兩只銀色的小鳥護杆,前後呼應,似乎充當保護神。掌舵的意大利壯漢,高高的個子,古銅色的臉龐上架著墨鏡,不時地與我們搗蛋,把船撐得左右搖晃,我們尖叫他大笑。船上照的相,因為晃動都有些模糊。一路上看到那些泡在水裡的房子,我擔心這麼潮濕怎麼住人?仔細觀察,他們一樓是不住人的,大多是過道而已。我在想,到了冬天,即便是三樓肯定也是陰冷陰冷的。好像只過了兩個橋洞就折回來了,半小時已到,無話可說,他們掐得可真准呢!上了岸,有人去購面具,有人去買漂亮的玻璃首飾。我也打量了一下,覺得性價比太低,100歐元拿到的只是一條玻璃項鏈,一條玻璃手鏈,一付玻璃耳垂。盡管漂亮,他們的工藝很好,但畢竟是玻璃的。我在想,如果時間允許我可以到周圍的小島走走看看,在島上悠閑地散散步,在露天咖巴品品咖啡,感受一下意大利人的熱情奔放,一定是很不錯的美事,可惜沒有時間。
夜宿威尼斯,不得不說的是在衛生間的新發現。衛生間除了一個坐便器外,還有個與坐便器般大小,上面裝有個水龍頭的家伙,我的第一反應這肯定是用來洗屁股的。第二天導游告訴我們這裡面還有個故事:中世紀羅馬帝國出征奧地利,時值盛夏,許多士兵都屁股生瘡,其實就是痔瘡吧,行走都很困難,更不要說打仗了。將領們感到很奇怪,為什麼奧地利人不生瘡呢?問繳獲的奧地利俘虜後才知道,他們每天出貢都要洗一洗,由於比較衛生,才不易得病。此後羅馬帝國就頒布,所有洗手間都要有清洗池的法令。這個習慣延伸至今,也讓我們大開眼界,受益匪淺。。
6/1本來今天是要去比薩的,拜訪一下比薩斜塔。後來許多人提出沒多大意思,導游征求了大家的意見後,改去聖馬力諾共和國。比薩觀斜塔也是自費項目,要30歐元,現加10歐元又去一個國家,劃得來。聖馬力諾共和國是意大利境內的一個小國,其實只是一座小小的山城,也是“飛地”。我們的大巴盤山而上,風景秀美,人口稀少。車在總督俯前的平台上停下,大家在那兒留了影,然後拾級而上。窄窄的街道邊林林總總的是各種小商店,出售最多的是工藝品、皮衣、皮包、冷飲。聽導游介紹這兒的東西在歐洲是最便宜的,於是我也購了一個小掛件,給女兒買了一件有異國情調的擺飾品,先生也買了一只花鐘。也許是由於建在山上的緣故,我感覺聖馬力諾的城堡有些苯重,線條不夠美。他們的門呀,窗呀的都很結實,有足夠的防御台風侵襲的能力。從山上俯瞰下去,天際邊亞得利亞海在閃閃發光,台風季節,它們可不是省油的燈哦!沒想到在這麼一個小小的國家,這麼一個小小的山城,也有一家大紅燈籠高高掛著的中餐館,這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這一天我們吃到了魚,平日裡的五菜一湯多的是牛肉、豬肉、雞肉的,能換換口味總是好事,盡管無名氏魚做得也並不怎樣。
下午就往佛羅倫薩趕。佛羅倫薩素有“花之都”之美譽。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外牆美極了,白色的大理石上嵌有彩色的各種圖案。它的外觀建築與米蘭的多莫教堂完全不一樣,它有園園的拱頂,紅白鑲拼的線弧,而多莫大教堂遠遠望去好像是一座座十字架構成的三
角形頂。總督俯前矗立著海神像,在君主廣場上有大衛像。市政廳展示長廊更有許多雕像,導游來不及介紹,我就不得而知了。展示長廊的斜對面是一座有扇金色大 門的漂亮建築,導游介紹說這是用金子打造的“天堂之門”如能進入這扇大門,就等於進入天堂了。我沒有這個福分,也不敢奢望,只留個影而已,但我似乎不甘心
還是過去摸了摸這扇天堂之門,感受一下它的真實存在。在佛羅倫薩導游談的多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四位代表人物:達芬奇、但丁、米開郎基羅、拉斐爾。我在但丁 舊居還照了相。
6/2佛羅倫薩到羅馬有500公裡的路程,導游要求我們比平時提早半小時開路。羅馬,梵蒂岡是最後一站了,大家顯得有些疲備。羅馬是座永恆的城市,從傳說的公元前753年建立之日起,羅馬就同人類歷史緊密結合在一起了。它曾是統治地中海世界五個世紀之久的帝國首都,後又成為天主教世界的首都。2000多年的文明依稀可見,2000多年的時間在那兒靜止。當我們踏入這塊土地的時候,不得不肅然起敬。
梵蒂岡是羅馬城的“城中之國”,只有0·44平方公裡,人口1000左右,常住的540人左右。當我們行走在它低矮的城牆邊,也是國界吧,想像這僅有北京故宮五分之三大的國家,竟然會是世界天主教的總部,它擁有8億天主教徒,它是他們的精神中心。聖彼得大教堂舉世無雙,它費時150年才造成的,雄偉壯麗。內外牆的雕像、雕刻、彩色馬賽克壁畫,無一不是超凡入聖的藝術結晶。我們到時已有裡三層外三層的游客在排著長長的隊伍等候進入了。我們也乖乖地排隊等候,乘這空隙之際,大家輪流拍照。對於建築我是外行,憑直覺感到這兒的外牆還不如聖母百花大教堂的美。當我們排了近一個小時的隊步入它的殿堂時,我被怔住了,教堂內的雕刻,壁畫甚至彩色的大理石地面美得令人瞠目結舌。我們東方人很少進教堂,更看不到這樣氣派的教堂。“無與倫比”這是我對這小國家大教堂的最直接的印像。聖彼得大教堂有三座鎮寶之物:(一)聖母慈愛畫像(二)聖彼得(第一任大主教)的靈柩在聖壇下面(三)右側前方有聖彼得畫像,長命燈相伴左右。我們在導游的指引下一一頂禮膜拜。教堂的聖壇前虔誠的教徒黑壓壓的一大片,在這樣的氛圍中大家屏聲靜氣,導游也盡量壓低嗓音,常常以手勢取代,著實讓我們感受了一下它的莊嚴肅穆。突然悉悉簌簌過來一群修女,教士,他們的服飾各一,後來導游介紹說,梵蒂岡等級森嚴,共有十三個級別,每個級別都著裝不同。如果他們不同時出現,一般人是分不出涇渭的。聖彼得大教堂是米開郎基羅設計的。以前對羅馬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但丁都有所耳聞,但米氏卻是第一次聽到。如今他與聖彼得大教堂聯系在一起了,我會無法忘懷的。
下午我們游覽了羅馬城。我對羅馬的認識基於電影“羅馬假日”,所以“西班牙廣場”,“少女噴泉”是必到之處。依稀記得奧黛麗·赫本主演的安妮公主調皮地靠在西班牙廣場上的石階邊吃冰激淋的情景,還有在“特雷維噴泉”,又稱“少女噴泉”邊與格裡高裡·派克依偎親熱的瞬間……如今這兩位前輩都已作古,真感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一個人的一生是多麼地渺小啊!
羅馬最著名的圓型鬥獸場,也叫競技場,它有上下四層。聽說羅馬帝國時,貴族們在一個個現在看似門洞的包廂裡觀看奴隸們的肉搏,奴隸和野獸的惡鬥。想像著那一個個血腥的場面,由衷地感到:人類歷史也是一部適者生存的歷史,當你碰到遭遇戰時,你唯有奮力拼搏才能保全自己。
著名的“破船噴泉”邊圍滿了好多游客,這也是西班牙廣場的一個亮點。在已成廢墟的羅馬莊園內,我想起了北京的圓明園。盡管羅馬莊園的歷史遠比圓明園悠久,但在羅馬莊園還能依稀看到當年的繁榮與氣派。那庭院,那石柱,那走廊,那高高的門廷,無一不展示著昔日的輝煌。聽說威尼斯廣場重現了羅馬莊園,但我感到似乎多了一些現代元素。
整個旅程結束,這晚就宿在羅馬郊外的鄉村別墅賓館,第二天從羅馬飛往法蘭克福,然後再飛回上海。我們到達賓館比平時早了些,天還很亮。一進門就看到一個年輕的母親推著坐在手推車裡的小女孩在花園裡散步,很美。這意大利小女孩可愛極了,白白的皮膚,圓圓的黑黑亮亮的大眼睛盯著我們看,遺憾的是膠卷拍完了,我只能用手機給她照了張相留作紀念。後來我才知道,那位年輕的母親就是這賓館的女主人。這幢別墅太漂亮了,它大大小小的有好幾個組成部分。夕陽的余輝下,那露天酒巴,那游泳池,那別致的千秋板都被塗上了一層淡淡的紫。還有那造型優美的棕櫚樹給人一種恬靜感,小徑邊擺放的各種盆景,讓人舒適,愜意。我上了樓又下樓來,在園中坐坐走走,久久 不願離去。我是個感性的人,對美好的東西特別能感受,我明白這生這世再也不會有機會來了,我願意多容納些美好在心間。
6/3由於是中午的飛機,這天早晨大家起得較遲,早餐也用得較遲。導游關照大家多吃點,因中午的短途飛機,一般只供應些飲料和小點心,且羅馬到法蘭克福只有一個多小時的旅程。
在開往機場的途中,郭導幫我們總結了這次歐洲行的三多:教堂看得多、牛肉吃得多、廁所上得多,引得大家哄然大笑。確實如此,大家為了省下10元人民幣,有時一到免費廁所不想上的也上,“一個一個來”這是郭導的口頭禪。也回憶了我們一路前赴後繼地經過七個國家,行程達3350公裡,相當於在上海跑了三次北京。大家都慶幸碰到了一位有資質的導游,從他不主張我們化80歐元吃法國大餐那刻起,我就認定他的人品也很好哦!大家都有點戀戀不舍的,因為他將在機場與我們告別,返回德國巴頓州的家中。在機場我倆、何美和郭導還合了影。
順便說一下,去時乘坐的飛機是空客340,很大哦!除了頭等艙,裡面還有三進,感覺很寬敞。洗手間在下層,有5間。回來時乘坐的是波音747,都是德國漢莎公司的。還想說的是,一路走來我發現,無論在德國,法國,瑞士,盧森堡乃至聖馬力諾,民居的陽台都不見有晾曬的衣被。陽台上擺放的全是各式各樣的化卉盆景。房子本身就美,再加上五顏六色的點綴,行人的視覺享受是可想而知的。而在意大利就兩樣了,陽台上也像中國家庭一樣掛著,吊著不少衣服,比我們進步的是他們還未伸出晾衣架。就這一問題我請教了郭導,他意味深長地說:“這與國家的富有程度,文明程度有關”,我啞然了。
別了,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