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新疆旅游,烏魯木齊是必到和必經之處。作為一個西部大城市,外觀上與東部並沒有很大差別。市中心廣場叫人民廣場,市中心的公園叫人民公園,以及興建的諸多商業中心大樓等等。所以,通常也不會作深度旅游。但是此次是作為維吾爾風情旅游,所以哪怕是在烏魯木齊,也要找維族人聚居的地方看看。
按照網上的信息,知道解放南路二道橋附近是維族區,於是便專心在解放南路上尋找賓館。最後在國際大巴扎對面的一個賓館落腳。賓館住客幾乎全是維族人,所以走進走出的我總會感覺得到背後的注目禮。
二道橋除了國際大巴扎,周圍幾乎都是維族人的天下,不管是商店還是街攤,鮮有漢族人,但走在路上倒也不會引起注意,只是作為一個游手好閑的人而已。在大巴扎裡逛了一圈,買了葡萄干和小番茄干寄回家。隨後便漫無目的地閑逛,在工商銀行門口的台階上坐著一排目光茫然的人,我便也進去找了一個空隙坐下,一起與他們茫然。
眼前的人行道上,一邊是齊刷刷的一排賣手機及其充電器等電子產品的,間或有人上前問個價的。靠馬路的一邊上則是流動推銷,一會兒便會聚起一堆人,相互在看著什麼東西,討論一番,爭論一番。是否成交並不重要,吸引人氣才是首要。中間是一排賣水果飲料的,吆喝著把哈密瓜切成一元一片,顧客前後左右不斷,倒也生意興隆。
年輕的維族人對漢族人的敵意比較深。我在一條小馬路上的維族店裡吃小點,年長的老板已經告訴我價錢,結果後面收錢時那小伙卻坐地起價,被我數落了幾句,估計他以後更加憎恨漢族人了。
白天的烏魯木齊是一樣的熱鬧,一樣的喧嘩,一樣的嘈雜,但是夜間的烏市卻屬於維族人。晚上9點多,我從解放北路的人民廣場開始,就看見人流漸漸少去,感覺夜的來臨。但是回到解放南路,卻是另一番景像。沒有人潮湧動,卻也人流如織,一派夜生活的景像。我拐入一條小巷,熱情的維族店鋪老板招呼我吃點東西。我要了烤兩串羊肝,通常他們都是羊肝羊肉間串在一起烤的,這樣可以讓羊肝吸收肥羊肉的油氣。對我的純烤羊肝,老板就把它與烤羊肉串捏在一起烤,讓它“揩油”,當然味道好極了。
一路走去,酒吧、K歌廳全是維族年輕人簇擁在裡面,看來時尚的生活各族青年都是一樣的。路上一對對的維族戀人手拉手逛街,賣水果的流動攤販依然活躍在路上,更游蕩著兜售西裝、大衣的人。與烏市的北面相比,似乎是兩個世界的風情。而這些是我第一次去烏市的時候所沒有感受到也沒有見識到的。
歷時9天的南疆之行很快就結束了。與上次去喀納斯的探險之旅不同,這次是真正感受了維吾爾人的新疆。所謂的民族團結那是自欺欺人的東西,而民族和宗教信仰的不同是真實的存在,也是不容回避的。作為平民,我真的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樂土,不管是精神的還是現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