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程,從期待開始。七八月份的時候,就開始尋找十月旅行的目標了。走過了甘南和雲南,看過了濃郁的藏族和其他少數民族的風情,我要去一些不同的地方,以免審美疲勞。在網上看到一個“不走尋常路”的帖子—去陝北,我幾乎是毫不猶豫的就決定跟召集的人去了。對於陝北的期待,是一馬平川的荒蕪的黃土地,或是陡峭的黃土高坡,是貧窮和干旱,是信天游式的柔情和張藝謀式的“一根經”的執著。
期待旅行的心,立刻蠢蠢欲動躍躍欲飛。盡管工作一如往常的繁重,還是盡可能抽時間做功課,對照著定好的行程,查找每一個計劃中要去的地方。讓我欣喜不已的是,計劃中要去的地方,除了最後落腳准備回上海的西安,只有延安和榆林我是聽說過的。我想要去的,正是這樣一些不被惡俗的工業(包括旅游業)過分的打擾和污染的原生態的地方。
於是每天下班後即上網搜尋關於這次旅行的信息,特別是關於每一站要去的地方的人文與地理的知識。我知道,理想的旅行,不是走馬觀花看表面的風景,是去感知風景之中的人文歷史散發的氣息。
離出發還有兩個星期的時候,特地去《中國國家地理》的網站訂了兩本關於陝西的雜志,然後迅速把錢從郵局彙給了北京的雜志社,然後每天去查看樓下的郵箱,可這兩本雜志竟然在我離開上海時還沒到!
還花了不少時間去搜羅適合這次旅途的音樂,下載了許多讓人神思飄揚的歌曲和音樂,好像要把這次旅行打造成一次音樂之旅。
背上背包——我那個英國石油贈送的橙色小背包,帶一本書——朋友從台灣帶來的繁體字的《旅行的藝術》,我的旅行在期待中開始了。

(旅行的藝術)
9月29日 上海——西安 (宿火車)終於等到這一天,拿到了機票和火車票,逃也似的離開這個城市。
天氣陰沉,下了小雨,帶了一把傘,乘公共汽車、taxi和地鐵三號線,在火車出發前的半小時趕到了火車站,跟同伴在火車上碰頭。同伴看來都是老驢,每個人的大背包看上去都十分專業。我只有一個小背包,包裡除了衣服,就是一些必備的用品;我連衣服都盡可能少帶,我可沒打算每天都可以洗澡換衣服。
約下午四點半,火車緩緩駛出站台,載著滿心期待離開上海。

(火車)
太累了。那天早上兩點才睡,又一如往常的早起上班,午飯都沒來得及吃就離開公司趕回家再趕往火車站。太需要睡眠了。吃過了火車上的盒飯,爬上我的鋪位,本想看看功略,可是沒想到一躺下就睡著了。
晚上十點,車廂熄燈,我卻醒了。大家都睡了,只有少數幾個乘客在黑暗中坐著或站著,若有所思的看著漆黑的窗外。火車開的非常平穩,並沒有以前乘火車時不絕於耳的哐啷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