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要開始長途旅行了,在車站了解到由於德欽附近修路,汽車要繞道四川的德榮,從竹巴龍過金沙江進入西藏。這樣遠眺梅裡雪山和金沙江第一灣的計劃就完全不可能了。不過由於繞道後海拔較低,也減輕了我的高原反應,算是因禍得福吧。
汽車在接近10點才出發,司機和售票員是兩個藏族漢子,30多個座位的宇通客車上,乘客只有11個半,兩個彝族姑嫂,兩個摩梭族媽媽帶著一個5歲左右的女兒,一對藏族夫妻,漢族則是3男2女。兩個漢族女青年到芒康去探望在部隊服役的丈夫,鄰座的哥們是甘肅勘探局的去左貢工地,我和陶大哥在八一鎮下,其余都是到拉薩的。
這位陶大哥,剛開始並沒有引起我太多的注意,豪放的少數民族使我們這些漢族人相形見絀。直到中午吃飯時,才確認車上只有我們兩個是游客。通過交談,我不由得對陶大哥刮目相看。他來自廣西柳州,已經60歲,5年前退休後開始騎單車到各地游玩。這次是從廣西自己騎車來到中甸的,原計劃一直騎到拉薩。由於中甸附近山路太陡,臨時決定乘汽車到八一,之後再騎車到拉薩。令人佩服的是,他穿著普通的休閑服,背著簡單的隨身背包,沒有GPS、長槍短炮,也沒有睡袋帳篷等露營裝備。乍一看不是驢友遠行,而像去兒女家串門。只有汽車頂上的單車,是台灣產的專用車,不是山地車,原價1300多元。他一到停車點就到周邊跑上跑下,尋找最佳地點拍攝照片,沒有任何高原反應的跡像。
此時的我,正在經歷最痛苦的厲練。高原反應使我頭痛胸悶,想躺在後排的空座位上,會有利於心髒向大腦供血。然而不多久,道路的顛簸使我開始有暈車反應,這是我從來沒有的現像,多少次山路乘車,看到別人嘔吐甚至感到奇怪,可這次知道什麼叫暈車了。與內地不同的是,同車的旅客沒有冷漠,都伸出熱情的手,連司機大佬也把我當成“大熊貓”一樣照顧。不過本人身體的底子卻非尋常,坐起來開開窗,涼風一吹暈車的反應就無影無蹤了。
司機看著我的臉色,說我嘴唇發紫,應該吃抗高原反應的藥,我趕緊喝了兩只紅景天口服液。回想起我04年背包走青藏線沒有明顯的高原反應,不禁感嘆歲月不饒人。司機分析說,我上次坐火車和汽車進藏,海拔是逐漸升高的,這次坐飛機從深圳直達中甸,海拔上升太快,明後天就能適應。司機的話有著強烈的心理暗示作用,似乎高原反應有所減輕。
下午5點多,汽車在巴塘境內忽然停了下來,原來前面在修路,司機說放行以工程隊收工為准。天哪,這裡天黑要7點左右,豈不是要等2個小時?好在今天的路段在不到1個小時後就完工了。晚飯在竹巴籠,我怕再暈車嘔吐,沒有下車,而是在車上美美的睡了一會兒。
時間雖然不長,但對恢復體力幫助很大。到芒康已經是半夜12點半,汽車直接開到交通旅館。所謂交通旅館就是長途車站招待所,大廳就是售票處,院內就是停車場和發車站,西藏許多縣城都是這樣的。我和陶大哥走到離車最近的一間客房,4人間每人20元。被子比較薄也不太干淨,我打開睡袋,將被子壓在上面,倒頭便睡。
天亮了,看到芒康縣城小得可憐,唯一的加油站居然不在公路邊,司機介紹7月份一場大雪把公路邊加油站的頂棚壓塌了。汽車出城就開始爬山,今天將通過滇藏線的最高點-東達山埡口。司機特別關照我,不行就吸氧。我已經不是昨天的我,雖然還有點頭痛,已經可以竄上竄下了。汽車很快來到瀾滄江橋,兩岸石壁如刀切斧砍,江水在山峽中飛流直下。橋邊居然有一個人造公園,小橋流水,別墅花園,鑲嵌在江邊,不倫不類,把自然和諧的景致破壞得蕩然無存。
過橋後又開始山路,路口有武警檢查站,司機填了路單,車子沿山路慢慢向上爬行一段後,又開始下坡,感覺到總體是在上升,因為每次上升的距離都大於下降的距離。沿途有許多加水站,清洌的山泉從山頂用管道引下,連續下坡的汽車,剎車片要不停地用水冷卻,水箱需及時補充。在都市中價格高昂的礦泉水,在這裡居然被用來衝洗汽車,太奢侈了。汽車在一段相對平緩的路上停下,又一次停車加水。鄰座的甘肅哥們告訴我前方200米的地方,就是東達山埡口,可是我既沒有感到高原反應,也沒有感到氣溫下降。汽車經過山口,只有一塊標牌,注明海拔5008米,本想讓司機停一下,在標牌前照張相,可是由於道路平緩,車速較快,標牌一閃而過,只得作罷。
開始下坡,汽車在離左貢20公裡的地方又停下來,這次加水後,司機坐在路邊和其他車的司機聊起了天,大家讓我去催一下司機趕路。司機告訴我,我們已經超速了,從瀾滄江口到左貢40公裡,規定用時4個半小時,我們必須在這裡消耗掉提前的1個半小時,否則會受到處罰。到達左貢已是中午,吃過午飯,繼續前進,不久看到路邊有10多個騎單車的驢友,他們個個臉色黢黑,相互鼓勵,其中居然有兩位女士,令人敬佩。
將近4點到邦達,雖然只是一個小鎮,卻是滇藏線上的聞名遐邇的重要關口。小鎮只有三排房子,占據著三角形的三條邊,三個頂點分別連接著通往昌都、八宿、的公路。這裡是川藏南線和川藏北線的彙合點。人們通常所說的川藏北線,就是從四川新都橋通過昌都到達這裡,而川藏南線就是我們的來路,從新都橋經芒康到達這裡。兩線彙合後,經八宿到達拉薩。小鎮不大,旁邊卻有一個飛機場,有到達拉薩和成都的航班。在邦達停車不久,單車隊就趕到了。聊天知道,他們來自江蘇,是從成都騎過來的,佩服他們的體力和速度。
我們的班車又上來從昌都過來的10多位乘客,使車廂基本滿員,有5位驢友,其余都是藏民,其中有4、5位喇嘛,過去不遠,就是著名的九十九道彎。在山上的最高處,好心的司機停下車,讓我們照相,望著山腰上曲折盤旋不斷下降,直到大山深處的山路,想到我們的車即將沿著這條路前進,使人不寒而栗。不過幸運的是,沿途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失事的汽車,到達八宿又是晚上10點多鐘了,還是住在交通旅館。

(九十九道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