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好啊,我的LP被加德滿都開店的TONY留下了,所以很多當時頗有體會的景觀都回憶不起來了,因為尼泊爾寺廟的名稱實在太難記了,又那麼多。還有啊,這麼多天的游記,本來想能寫就寫不能寫就算了的,無奈總是有人催啊,那就寫成啥樣是啥樣了啊!
加德滿都谷地包括三個城市:加德滿都、巴德岡和帕坦 。三個城市的中心古建築群都叫杜巴廣場,都有皇宮、寺廟以及不能進入的印度教寺廟。而我,即使進出加德滿都杜巴廣場三次,也還是無法記住哪個寺廟是哪個寺廟,因為,所有的建築上都沒有標注。要麼,你請個導游講解,要麼對著LP仔細研究它的描述再去辨別,這兩種方法對我來說都沒太大用處,還是記不住。
很多人最喜歡巴德岡,說那裡安靜。我還是最喜歡帕坦。
巴德岡和帕坦我是一天去的。早晨6點多出門,本來想打車到長途汽車站,可是每輛車都要100塊錢,明明旅館的前台跟我說最多60的,這不是欺負外國人嗎?我便長了志氣,咱不坐總行吧?於是一路從掃地的到賣菜的問出了Thamel區,那個叫 Ratna Park的地方混亂得一塌糊塗!無數的長途車無數的攤販無數的人頭以及無數的叫聲和汽車喇叭聲,尼泊爾無論是市區的公共汽車還是長途車,上面都是尼泊爾數字沒有阿拉伯數字的,更不可能有英文標識,所以找到我該上的那輛車又頗費了一番周折。問過懂英語的不懂英語的知道的不知道的,我在2、300米長類似於停車場的街道上穿梭不停。
一個小時以後到達巴德岡,那個對中國人門票只收50並且可以反復進入的地方。
車還沒停,橋邊上一個賣水果的小姑娘看到我已經在微笑了。我忍不住拿起相機,司機就告訴我這就是我該下車的地方了。跟小姑娘和她的媽媽打了招呼,我背著並不算輕的背包進城去。
原本的計劃是在巴德岡住下或者直接去納加廓特看雪山,所以洗漱用品、換洗衣物都帶上了。但是這天的多雲天氣讓我直接改變了計劃,反正一個人就是可以隨心所欲。
沿著巴德岡的老街走進去,才發現我與LP的路線正好相反,以至於我後來花了大量的時間找它說的那些小小的有特點的廟宇,在一條主街上來回走了6趟。
尼泊爾的城市全都古樸可愛,那些我們看起來應該保護起來的古跡就在他們的腳下,隨意登踏、修整、利用,巴德岡也不例外。Dattatray廣場是我第一個接觸到的景點,這裡的人們還在悠閑地吃著早點、店鋪也剛剛開始卸下門板。
從盧卡拉飛回來之後,我就把所有衛生的觀念拋諸腦後,反正再也不用擔心生病的問題了,我已經在平原了。所以看著他們的早點決定嘗嘗味道。我吃的似乎是類似炸油餅之類的東西,形狀就是武漢的那種焦圈,只不過是甜的,還滿符合我的胃口的。當地人人手一杯奶茶,我也照貓畫虎要了一杯。
炸東西的是個年輕小伙子,一個女人用報紙給大家送去要的數量,屋子裡面另一個男人提供奶茶,還有一個小一點的男孩兒跑來跑去干些雜事。房子對面就是某個神廟建築,他們在台階上鋪了墊子給顧客,門口房檐下也有長木為凳。一位老人往邊上挪了挪示意我坐下,開始他們慣問的哪裡人等的一系列問題。
沒有強制性的要走到哪裡的計劃,所以我很悠哉。聊著天,感受著他們好奇的目光,和躲閃著又想偷看的目光相對微笑,審視著中世紀的古樸建築,體會著大家口中的尼泊爾發呆時光。
後來走到杜巴廣場的時候第一次沒有找到所謂的皇宮和55扇窗,一是因為Lp地圖給人的感覺是這兩個地方還有距離;二是這個地方正在大肆修繕。但是相比而言,巴德岡的杜巴廣場是最空曠的,很多建築毀於從前,人們也沒有直接生活和勞作在這裡。
而最有名的曬陶廣場也沒有想像的規模,站在那裡的時候邊上店鋪的老板會跑過來兜售他們的物品或者建議你去他的店裡看看。
我也忘記了其中兩座最有名的廟宇的名字,但是那種巍峨和廣場中集市的對照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再次經過那一家早點鋪子的時候換炸了另外一種裡面似乎裹了蔬菜的食物,索性又要了一份當作上午茶補充體力。而離開時終於看到了一家店門口有類似酸奶的標志,進去是兩個十幾歲的男孩子,酸奶就盛在小小的陶制容器裡,上下兩層,蒼蠅在上面翻飛著。我就當作沒看見,要了一碗吃掉,邊吃邊想蒼蠅剛剛飛過啊……所以根本不敢細品味道。不嘗似乎可惜,嘗了呢,我到現在都記得那些蒼蠅……
下午一點左右到達帕坦,是尼泊爾最古老的城市。公共汽車停車的地方似乎是個巨大的露天市場,延伸到巷子裡面,看不到盡頭。我一頭霧水地進一家機械配件的店去問怎麼才能到杜巴廣場,老板正在和人談話,示意那個人停下來站起來,讓我坐在椅子上。我說我不買東西只是問路,他示意我的後面。後面進來一個騎摩托車的人給我指了路,原來屋子裡面兩個人不會講英語的。
正在向市場裡面走的時候,那個騎摩托的人追了上來,說他要去附近,可以帶我進去。我毫無防人之心地上車,決定把朋友的告誡拋諸九霄雲外。
坐在摩托車上,看著當地人買賣東西、討價還價、與人錯車、他碰到熟人聊天或者讓別人讓路真的十分有趣。到了杜巴廣場,他交待再三說不用負任何費用了,萬一有問題就給他打電話,他叫busy(發音,名字不是這樣寫的),留了電話才肯走。
我繼續一個人的旅程,決定開始就拿著LP問路問景,免得到時候反復走啊走,我就是能走也不能整天在城市裡面徒步阿。
帕坦的杜巴廣場更像是一場建築的盛宴,相比另外兩個,這裡的更加密集更加多樣化也更加完整和精美。一個神廟挨著一個神廟,每一個神廟都有著不同的背景和故事。
陽光這個時候很好,神廟下都有游人或者當地人坐著休息聊天,小孩子們跑來跑去,也有很多人直接來向游客要東西,當然到有很多,會很客氣地先跟你攀談,然後說可以帶你走走。我都是直接拒絕的,說只是想一個人隨便看看。
按照LP的注釋,終於在這個地方分辨清楚了杜巴廣場上的建築,而一出廣場,又是一頭霧水了。不知道為什麼,明明上面說在西邊的建築我經常在東邊找到。肯定是我的方向感出了嚴重問題,總不能說人家LP標注不清吧?
我決定放棄上面說的帕坦徒步路線,不再為了一座我看不懂的廟找上一個小時。跑到廣場上十分明顯的一家飯館吃飯去!這家環境很好,坐在二樓露天的位置,可以看到整個廣場。尼泊爾餐館吃飯等半個小時上菜就算快的了,有一次等一杯熱水我就等了十分鐘之久。反正這個時候腳也走酸了,正好休息、曬太陽、吹風!
廣場上有風箏脫線了引來一陣呼叫,上來一群老外嘰嘰喳喳沒完沒了,陽光有時候灑過來有時候又不見了,風也時而舒服時而太涼,坐等午餐的時候我茫然地盯著廣場,腦中沒有任何思緒。一個人的孤單在這裡似乎並不明顯,孤單只是緣於內心而已。而事實上,我的旅程從徒步結束才算真正進入,因為我才剛剛融入人群,融入這個國家,愛上這裡純樸善良的人。
我最早的旅行從少不更事時開始,那時候的喜歡更加純粹。看山看水看沒有看過的一切都覺得新奇和開心,覺得是一種經歷,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的念頭由此而生,因為看過了才對書本上的描述有真切的體會;後來的喜歡變成了慣性,有的路線的行走只是因為那裡有名氣、那裡沒去過,看過了也就看過了;再後來就聽人說喜歡旅行的人都在逃避,不置可否,也沒有分析過。時間長了就覺得有些道理,因為在旅行的時候會非常開心,不用想學習、工作或者是生活。但是無論如何,風景之外,去看LOCAL PEOPLE的精神安置是很重要的一個內容。我感嘆過五台山黛螺頂路上一位將近70歲的老人用每天翻兩座山出來賣瓜子和山上打柴的錢養大三個兒子娶妻安家的知足;也感動於川西的藏族漢子在山上只是吃著烤土豆就贊嘆現在生活好的感恩。而尼泊爾這個國家的人民,雖然貧困,卻樂知天命;雖然每天面對著不同的游人,卻依然保持著熱情、善良,善意地對待著我們這些打擾他們生活的人。
尼泊爾人的善意是很容易感受到的,這一點我體會很深。
午飯後我開始向外游走,只打算看一下LP上說的一座有名的寺廟就回去的,路上卻有5、6個小孩子從一個很小的門洞跑出來衝我大叫“裡面有999座佛像的寺廟啊!”,詫異地問跟在他們身後的老外,老外說是的。我曲折地走進去,一下子就驚呆了:這座千佛寺在一個很小的院子裡,就像是我們中國南方農村一個普通農民家裡的天井,一座高高的刻了很多佛像的塔式建築直衝天際,周圍是正常的住戶和一個個出售佛像的小櫥窗。那種感覺不是漂亮或者是驚艷可以形容。如果不是碰到那幾個孩子,我肯定直接放棄了這個景點,因為問路已經讓我感到很疲憊。但這座寺廟卻是我最喜歡覺得最值得一看的一個。
我終於找到LP上介紹的那座有名的寺廟的時候,已經將近黃昏了。5、6個孩子在裡面嬉戲,看到我進來都好奇地看,然後一個小姑娘就怯生生地要求拍照。相機舉起來的時候,所有的孩子都跑到鏡頭裡面來,照了兩張,外面的又跑進來好幾個。他們面對鏡頭認真地睜大眼睛,然後看著自己的照片開心地笑。我也跟著開心起來,感動著小孩子的天真和滿足。
為什麼會喜歡很多人不喜歡的帕坦呢?可能是因為我在這裡碰到了在別處沒有碰到的更多的可愛的人的緣故吧?也可能是因為在不經意間看到了所有LP上提到的景點。就在出城的路上,我又看到了另外兩個很漂亮的彩雕的寺廟。
加德滿都的帕坦廣場在我的印像中還是第一次去時的濕漉漉,至於為什麼這一次的印像遠遠蓋過了後兩次我也想不明白,難道是因為KUMARI?
9月25日那天本來應該飛盧卡拉,但是天氣不好航班取消。在機場等到將近一點後無奈返回,聽說那一天是新的KUMARI產生的日子就跑到杜巴廣場去了。加德滿都陰雨綿綿,及到活動快開始的時候竟然已經下得很大了,不打傘衣服很快就會濕掉。
我在廣場上先是游蕩,看著我之前沒有想像過的建築群廟,感嘆著它們的精致和與當地人生活的密切;而後便站在人群中等待著我並不明白的儀式:舉著蠟燭游行的一圈又一圈不停地走的人;帶著面具跳舞的跳得很歡暢人;帶著鮮花的男人不知道是做什麼的;總理出來了還有各國大使或者是領事;花車過去一輛為什麼還有兩輛?身後的舞台上在演著什麼樣的戲目?歡呼聲和起哄聲各自代表著什麼?九層台階的神廟上服飾色彩斑斕的人群與神廟相得益彰;KUMARI一個五六歲的小孩子受得了這樣折騰嗎?……看著,疑惑著;淋著雨,腿也痛著;好奇地問著當地人,嘈雜的聲音考驗著耳力和聽力。
至今那一個下午的畫面揮之不去,以至於後來去了兩次,曬過太陽、發過呆、寫過日記、重新拍過照片、進過KUMARI神廟又看到了她等等,都沒有第一次來得深刻。
從杜巴廣場回Thamel區的路很有意思,要穿過很大一片市場。當地人在這裡買賣東西,從青菜水果香料到廉價服裝應有盡有。好幾座神廟也就隱藏在其中,有的就在菜攤攤主地倚靠之下。我無意中發現的是LP上介紹有一座歐洲女人雕像的那個,鴿子多得讓人恐怖。但是聽說買了谷物喂鴿子可以改善姻緣的,所以也去喂了。
最後一次去加德滿都杜巴廣場的時候陽光最好,兩個小女孩來跟我攀談了很久,後來便要糖什麼東西。我有些反感,又什麼都沒有,便把早餐中的煮雞蛋給了她們。這下不得了,後來來了幾撥小孩子要雞蛋。不由地想譴責以前的旅游者了,為什麼不采取其他的方式而要這樣讓小孩子覺得可以從我們這裡得到東西繼而來乞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