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西北之旅(1)

作者: 悠然轉身

導讀美女西北之旅(1)文/悠然轉身有人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到過某個地方,永遠不要輕易去評說那個地方的好與不好,若沒有真正了解過,只是聽人家傳說,人雲亦雲,是無法真正了解那個地方的內涵和神韻的,因為你沒有去過、看過、沒有親臨其間過,就無法真正意義上的知道人間萬物的神奇與不朽。  長這麼大,第一次遠足,卻是從來未曾向往過的西部甘肅。此次西北之行, ...

美女西北之旅(1)文/悠然轉身有人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到過某個地方,永遠不要輕易去評說那個地方的好與不好,若沒有真正了解過,只是聽人家傳說,人雲亦雲,是無法真正了解那個地方的內涵和神韻的,因為你沒有去過、看過、沒有親臨其間過,就無法真正意義上的知道人間萬物的神奇與不朽。

 長這麼大,第一次遠足,卻是從來未曾向往過的西部甘肅。此次西北之行,定的路線是國內外游客慕名紛至沓來參觀的三大世遺景點:嘉峪關——鳴沙山——莫高窟。

印像中的大西北仿佛總是和荒蕪、蒼涼、貧脊有關。但是,傳說中的英雄古道間,隱隱就像是傳來了飄忽的陀鈴聲聲召喚著吸引著一撥又一撥探秘者的腳步,無形中給前赴後繼的觀仰者內心蒙上一層神秘的色彩。對大西北的神往,男性驢走者尤為趨之若騖,不知這是否緣於男兒天生就對英雄有著揮之不去的敬仰和崇拜情結,從而對英雄的出處懷著極高的興趣,還是對險峻荒陌的地理充滿好奇和征服欲望。都不得而知。我只是一小女子,沒有太多念想,此去最多只是想體驗一下與南方城市迥異的風景與地理環境。。感受一下大西北的遼闊。雖然害怕那兒的干燥氣候會令自己不適,但在同行那幫朋友興致盎然的談笑間。我很快忘卻了對未知之旅的茫茫惶惑。

“啊!祖國美麗遼闊的大好河山!我贊美你!”常常會聽到詩人發出這樣的吟頌,我總是不以為意。也許是井底蛙做久了,竟然對中國土地資源的遼闊沒什麼慨念。曾經也穿梭過國內幾個主要城市,但大都是一些南方都市,滿眼是不乏秀麗清雅的風景,和充滿現代氣息建築,到處是如出一轍的繁華景像。我無法想像大西北那種貧脊之地的人該如何的生活.遼闊並不富饒在我看來是愚昧無知的錯,這也是我一直不想去那種地方的原因.

飛機從上海虹橋起飛,以每小時幾百公裡的速度向西飛行。飄浮的雲層時而像一陣輕紗

時而像一團團巨大的棉絮,

環繞包圍在機身兩翼。如果不是看到雲層不斷的變幻,才恍然間想起我們正在萬米高空上無知無覺的飛躍著千山萬水,尤疑是夢中剛醒來,正端坐在自家窗前看雲卷雲舒。碧空浮雲輕似夢,在眼前一片片掠過。

當雲層稍薄一些,能清晰看得見雲端下面的景致時,我俯瞰萬裡長空下熟悉的南方景色,綠綠蔥蔥,整齊劃一的農田,山川河流建築物一派生機。

悠悠一個盹後醒來,抬腕看表,兩點多起飛,己然兩個小時過去,夕陽西下正黃昏。機艙內外憑添一片朦朧之色,想必該是西北地界了,我迫不及待的探身再次放眼望去,果然與前面所見截然不同,這裡所能看到的,是一派灰的荒涼

除卻山脈還是山脈,一脈連著一脈,光禿禿的連綿不絕,是那種死寂的毫無生機的景像。

飛機沿的是那條著名的古絲綢之路,也是傳說中唐僧去取經的漫漫西天路.而西宋盛唐時期的先軀們,為著人類文明進步,為著開僻一條貨物流通的國際通道,曾經就在這樣的一條隨時都潛伏著未知的恐懼和死亡的路上甘灑血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西漢時期一個叫張騫的偉大探險家,領命後毅然率一行人馬,千山萬水,苦行跋涉的出使西域。他們不顧一路日曬雨淋,風吹雪打,環境險惡,困難重重,把生命置之度外,除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外,還幾度被匈奴虐俘,張騫幾度設計逃出,痴心不改,歷時13年之久,終於成功開通溝通亞洲內陸交通要道,與西歐諸國正式開始了友好往來,促進了東西經濟文化的廣泛交流,開拓了絲綢之路。正當我認真聽完導游小姐對這段古歷史的解說後正唏噓不己時,旁邊有人突然興奮激動小聲驚呼:快看---沙漠!

我也看到了,眼前是一片無邊無際的沙漠.漫漫黃沙,均勻的呈小堆小堆山包狀,也許離得太遠了,原本大大的沙山山巒,在我們眼底卻是如此渺小.既便是這樣,也無法掩蓋它無以比擬的壯麗.我不禁在內心深深感嘆大自然的神奇.

無法丈量的沙漠,還有像是總也走不出的戈壁,在萬米高空之上,令我這個從未感受過大自然竟能如此遼闊的人嘆為觀止.因為知道飛機的速度,我又想到了絲綢之路上那些英勇的人們,在交通工具只有古老的馬車甚至徒步行走時,是他們!為了人類的千秋事業,為了一個遙遙渺渺的信念,在這樣一個看起來只有絕望的漫漫西去路上,歷時經年累月,背井離鄉。戰勝多少未知無常的自然天氣變化,占勝(風雨雪沙,嚴寒酷暑)也戰勝了人類大敵--孤獨!他們是否也曾絕望,是否也曾想過放棄想過讓生命長睡在這裡?有的,一定是有的.我真的無法想像他們該要有怎樣的毅力、怎樣的堅強而最終戰勝了大自然,戰勝自己。我仿佛聽到自己的內心深處在為他們所受的罪哭泣.

我為這樣的英雄人類驕傲!





(未完待續)


精選遊記: 嘉峪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