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泰順

作者: 耕讀楠溪江

導讀游走泰順 邊走邊看 http://www.17u.com/blog/87555 泰順位於浙江省最南端, 東南鄰福建省的福鼎、柘榮,西南接福建省的福安、壽寧,西北靠景寧,東北毗文成。東西寬61.5千米,南北長56.55千米。總面積1761.5平方千米。泰順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茶葉之鄉"、"廊橋之鄉"。2007年11月2-4日,浙江省永嘉縣登山協會組織35人游走泰順,領隊阿甫、星期八,泰順友情向導美女依然範特 ...

游走泰順

邊走邊看

http://www.17u.com/blog/87555

泰順位於浙江省最南端, 東南鄰福建省的福鼎、柘榮,西南接福建省的福安、壽寧,西北靠景寧,東北毗文成。東西寬61.5千米,南北長56.55千米。總面積1761.5平方千米。泰順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茶葉之鄉"、"廊橋之鄉"。2007年11月2-4日,浙江省永嘉縣登山協會組織35人游走泰順,領隊阿甫、星期八,泰順友情向導美女依然範特西。夜宿廊橋



北澗橋11月2日晚上10點,我們來到了泗溪鎮北澗橋,大家在橋面上找平坦的類似包間的地方打開帳篷安頓下來,夜聽潺潺流水,遠想古人爬山涉水夜宿此橋的情景,真是……次日一早,聆聽了周萬礬退休老干部關於廊橋的精彩介紹。泰順被譽為“千橋之鄉”、“浙南橋梁博物館”,橋梁數量達958座,總長16829延長米,包括木拱廊橋、木平廊橋和石拱廊橋在內的明清廊橋30多座,其中在世界橋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橋6座(即泗溪姐妹橋、三魁薛宅橋、仙居橋、筱村文興橋、三條橋)。尤其是木拱廊橋,以其巧妙優美的結構造型,再現了《清明上河圖》的虹橋形像,被譽為“中國瑰寶”。以泗溪姐妹橋最負盛名。“廊橋”顧名思義,就是有屋檐的橋。歷史上的泰順,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們出外行走十幾裡都難以見到人煙。按照泰順先祖們的“交通規劃”,在相隔一定裡程的大路(石砌路)邊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腳的風雨亭。而橋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護木材建造的橋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襲,而且起到風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橋還有供人暫居的房間。泰順廊橋聞名於世,因其結構與北宋張擇端所畫的《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極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別壓形成拱橋,形似彩虹,故名虹橋。在中國橋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與河北趙縣的安濟橋(即趙州橋)、泉州萬安橋、潮洲海陽縣的廣濟橋並稱中國四大古橋。其中三座橋至今仍保存於世,而汴水虹橋卻只留在畫中,如今在泰順發現以虹橋類似結構的廊橋,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北澗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慶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橋長51.7米,寬5.37米,淨跨29米。橫跨北溪之上的北澗橋整體結構合理,氣勢如虹,橋屋灰瓦紅身,飛檐走獸,橋旁古樹掩映,橋下二水交彙。青山、碧水、虹橋、古樹,相互輝映,構成一幅迷人的風景畫。



溪東橋溪東橋,疊梁式木拱廊橋,位於泗溪鎮下橋村。始建於明隆慶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橋長41.7米,寬4.86米,淨跨25.7米。處在“將軍逗獅”風水模式中的溪東橋,“虹氣臨虛,影搖波月”。橋拱上建有廊屋15間,當中幾間高起為樓閣。屋檐翼角飛挑,屋脊青龍繞虛,頗有吞雲吐霧之勢。

溪東橋距北澗橋約一裡,因橫跨東溪而得名。橋的另一側是一抹遠山,近處是兩座較高的山峰,一為獅子峰,一為將軍峰。據當地人講,此橋及周圍環境正處於“將軍逗獅”的風水模式。在這遠山的襯托下,溪東橋更顯秀美、輕靈。



紅楓徒步千年紅楓古道雖然入秋了,但我們還是來得早了點,千年古道上幾百年的楓樹處處,高大的身軀驗證了古道的悠久歷史,只可惜楓葉沒紅,少了點韻味。9點半開始,沿著古道一路走來,十一點半就可以看到司前鎮的概貌了,在蕭條村(音)用過自備午餐,再走半小時就到了司前鎮。



飛雲江源頭

扎營白雲尖看日出在司前鎮乘車沿52省道到東坑鎮加油站附近往景寧畬族自治縣景南鄉走,注意在離景南鄉政府所在地約5、6公裡的地方別拐彎(拐約45度的彎就往景南鄉政府所在地走了),徑直往前走4、5公裡就到了飛雲江景寧源頭。下車,在飛雲江景寧源頭標志同側附近30米就可以找到登白雲尖的山路了。先走一段灌木林叢中路越半小時,就可以看到界碑(麗水景寧與泰順的界線),沿著界碑10來米寬防火線附近石條台階右上(山口直往下走就是烏岩嶺了),約走了100米,可以直上也可以向右側小路(難度小些)走20分鐘又看到界碑,沿著防火線繼續向上月半小時,就來到山頂的兩間兩層六方形閣樓——白雲瞭望台,這就是海拔1612.3米白雲尖。來到山頂,才知風大氣溫低,本來到泰順縣城,氣溫就比溫州低多了,現在山頂,更比泰順縣城低了起碼了7-8度。我的原先估計也應驗了,永嘉氣溫15度,泰順12度,這裡就只有4、5度了。這時,老驢和新驢就區別出來了,老驢帶足了御寒衣服,穿上了抓絨、衝鋒衣,新驢帶足了吃的東西,只得任憑風吹得瑟瑟發抖了,或者提早進入帳篷。令人沒想到的山頂的風竟然這麼大,一夜只聽風呼呼地刮,把帳篷吹得嘩嘩地響,這麼大的風,大家只得呆在帳篷裡任狂風蹂躪了。有趣的是,早上5點多,大家早早起來觀看日出,突然哈猜大叫,我的帳篷不見了,大家一看,原來她的帳篷被風吹到另一面正疊在別人的帳篷上,不趕緊的話,翻過別人的帳篷,就得到山下找了。風雖大,但天公作美。隨著東方漸漸變白變紅,六點左右紅彤彤的太陽終於露出了笑臉。沒多久,只見雲層疊疊,一些化為霧氣迎面向我們撲來,太陽了藏進了雲層。白雲尖真是名副其實的“人在霧中行,雲在腳下走”山峰。老驢感嘆,爬過了幾十座千米以上的山峰,唯獨這次終於看到了日出。



白雲尖





白雲尖日出

穿越烏岩嶺保護區4日上午八點,我們沿著上來的防火線走到山口(第一界碑)往右走開始烏岩嶺穿越。每個來過烏岩嶺的人都說,烏岩嶺,美不勝收。春天,萬木吐綠,新綠搖曳。夏天,涼風習習,清爽宜人。秋天,紅葉簇簇,碩果累累,心曠神怡。冬天,高而不寒,別有情趣。往下走,穿越烏岩嶺僅需90分鐘,如果反過來從烏岩嶺管理站(白雲賓館)往上爬就要180分鐘,可見烏岩嶺的陡峭了。還好,路比較好,基本上有1-1.2米寬。沿途可以采些野果,看看古樹深潭。



烏岩嶺據清朝《分韁錄》記載“前山極高,猶在其下,聚首峨峨,去天無多,中多靈草,洞澆沙。倒壁掛松,靈萌接波……”。烏岩嶺由於境內溪邊石壁及溝中岩石特別烏黑。當地群眾便稱之為“烏岩林”,故定名“烏岩嶺”,烏岩嶺保護區總面積18861.5公頃(近190平方公裡)。歷史上烏岩嶺也曾遭到幾次人為破壞,清朝康熙年間,曾有永安的逃難人在此種過小米、麥稻,尤其在大煉鋼鐵時,建炭窯200余座,幾千人上山砍伐木材燒碳,砍伐木材3萬余立方米。造成部分原生闊葉林的破壞,但由於山體高大,面積較廣,交通不便,區內仍保存下來大量的原生闊葉林及各種動植物野生資源。1959年建立了烏岩嶺國營林場,開展了林木資源保護和用材林建設,原有的天然闊葉林得以完好的保存下來,2002年林場解散。1975年省政府正式批准設立浙江省烏岩嶺自然保護區,開展了以保護、科研為主的一些活動。1981年5月30日傍晚,杭大諸葛陽教授無意當中首次在保護區內發現世界瀕危物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腹角雉後,立即采取措施嚴加保護。1983年由溫州市科委立題,組織和邀請了市林學、環保、杭州植物園、北師大、華東師大等17個單位專家、教授組成綜合考察隊,分成植物區系、植被、動物、昆蟲、環保、土壤、地質、氣像等十個考察小組,對烏岩嶺進行全面系統的考察,取得了很大成果。特別是對國際瀕危鳥類之一——黃腹角雉進行的野外動態觀察、習性調查、無線電跟蹤等研究,填補了國際空白,確立了國家唯一物種基地的位置。1994年4月,國務院正式批准成立“浙江省烏岩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山峻地廣、復雜的地形地貌及原始森林構成了多咱獨特的自然景觀。有植物2150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50多種。環境質量超過國家一級標准,是一個天然的“氧吧”。森林植被結構完整、典型,被稱為“生物種源天然基因庫”和“綠色生態博物館”。

烏岩嶺冬暖夏涼,以垂直文化的植物群落為基景,伴以氣像季節的色相變化,托出一幅幅奇峰怪石,飛瀑流泉的自然景觀,主要景點為白雲尖、白雲瀑、小龍潭、米篩潭、龍井潭等。

漫步中國第一長懸索橋



在司前鎮用過中餐後,看看時間還早,就到司前鎮白鶴山莊走走中國第一長懸索橋。自珊溪水利樞紐工程自蓄水後,在文泰兩縣境內形成了一個水域面積為35.4平方公裡的人工湖——飛雲湖,據稱為浙江第二大人工湖。而在泰順境內的飛雲湖面積就達到了22.08平方公裡,由百丈湖、莒江湖、洪口湖三大湖及大小不等的島嶼組成。全國最長最高的步行鐵索橋——白鶴飛渡,長358米,離水面58米,步行其上,讓人感受到無窮的驚險和刺激。剛開始,我握著護欄走,看著湖面又慢又怕,後來干脆放開手,與平時走路一樣走過去,還不晃一些,看來走懸索橋也是有技巧的。兩天兩夜來,我們穿越了泰順,遺憾的是,沒有安排泡上氡泉。不然的話,泡泡溫泉,兩天來的徒步勞累一掃而光。附錄1:有關廊橋小資料

[廊橋結構] 基本組合單元是六根杆件,縱向四根、橫向兩根,平面呈“井”字形。利用受壓產生的摩擦力,構件之間越壓越緊。這種結構,不用釘鉚,只需用相同規格的杆件,別壓穿插,搭接而成。從力學上分析,上端的縱梁壓在橫梁上,橫梁又壓在相對一根縱梁上,上下兩根縱梁夾住一根橫梁,摩擦力使得橫梁不能滑動,結構簡單而奇妙,這種結構,整體為拱形結構,因此沿拱心線整體受壓,不會產生彎矩,就每一根杆件來說,又是最簡單的簡支梁,承受兩種集中荷載。橋的構件統一,無特殊,異形的構件,伐下的樹木只需經少量人工即可制成合格構件,而且,裝卸方便,拆橋時可以做到不損構件,且可重復利用。小杆件便於運輸,用小構件形成大跨度,經濟合理。 [廊橋文化] 廊橋是當地鄉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場所。如北澗橋上一個個分割均勻的攤位,可想當年如溫州五馬街般繁榮的景像。橋頭形成一條小小的店鋪街,底層當店鋪,二層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貴的地方。據當地的老人介紹,以前常常在北澗橋的橋頭上演木偶戲,而另一頭聚集上千觀眾。廊橋中一般都設有神龕供鄉民祭祀。有的並不設在橋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對橋頭路衝。祭祀的對像有佛教任務如觀世音菩薩、門神神荼和郁壘,尉遲恭與秦瓊,也有義薄雲天的天帝爺,以及能給讀書人帶來好運的文昌帝和幫人發財的財神爺趙公明。更有一些當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陳十四夫人、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還崇祀傳說中掌管現實生活各個方面的雜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時期。鄉民從四面八方聚橋蔔,擺上一整只豬頭,再添兩盤時令水果,插上幾炷香,磕頭作輯禱祈福。附錄2:白雲尖觀日出注意事項嚴禁野外用火,這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不是鬧著玩的;注意保暖,溫度比泰順縣城低7-8度,且風很大,感覺特別冷;最好不要扎營,不然就偷偷扎在瞭望台內吧,最好帶干糧,山頂沒有水且嚴禁用火;注意環保,把垃圾帶到管理站。附錄3:行程安排D1:17:50永嘉上塘—(車)—22:00 泰順泗溪廊橋扎營

D2:7:30聽廊橋介紹—8:10泗溪—(車)—9:25司前山灘—(輕裝徒步)—13:30司前鎮—(車)— 16:00 景寧縣景南鄉飛雲江源頭—(穿越)—18:00 溫州最高峰白雲尖扎營

D3:8:00白雲尖—(穿越)—10:00烏岩嶺國家自然保護區管理所—(車)—司前鎮白鶴山莊走中國第一人行懸索橋—19:00溫州永嘉上塘


精選遊記: 泰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