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吟游——滇西北行色之旅【D4縹緲水雲間】

作者: jbfw

導讀10月5日縹緲水雲間 ※ 當天主要花費:尼塞午飯30,摩托車費40,草海住宿80。 這一天的早晨,本來是打算6:20的時候坐船去一個島上拍日出的。前一天我們剛剛住下,就有船家阿媽來詢問是否明天願意起早乘她的船去看日出,當時我們還有著初來乍到的興奮,便答應了。吃晚飯的時候,卓瑪家園的老板娘告訴我們,這些船家才是很多客棧的真正房東。船家不通曉這些客棧酒吧 ...

10月5日縹緲水雲間

※ 當天主要花費:尼塞午飯30,摩托車費40,草海住宿80。

這一天的早晨,本來是打算6:20的時候坐船去一個島上拍日出的。前一天我們剛剛住下,就有船家阿媽來詢問是否明天願意起早乘她的船去看日出,當時我們還有著初來乍到的興奮,便答應了。吃晚飯的時候,卓瑪家園的老板娘告訴我們,這些船家才是很多客棧的真正房東。船家不通曉這些客棧酒吧的經營門道,不少客棧的經營者是從外地而來(例如老板娘就是從四川來的),每年要交8萬塊錢給船家。不過老板娘當時告訴我們,這個時候瀘沽湖看到日出也比較難,清晨的時候,天

氣並不是很好。

因為勞累、因為偷懶、也因為老板娘的建議,第二天BF和我放棄了大清早不知道會不會出現的日出,繼續呼呼大睡。BF終究是比我勤勞,7點多的時候背著相機去拍清晨的女神山、湖邊纖長又艷麗的野花,據說還看到了國慶假期仍然去結伴上學的小朋友,一路踏著花香小徑而行。

大概到了7點半,我很滿足地睡到自然醒,也出門去逛逛。早晨的空氣清涼涼的撲面而來,賣小銀魚的漁家已經在路上背著筐兜售,一家客棧木門前的紅色大花像繡球一般,開得正熱鬧。湖水是淺淺的銀藍色,木船在漣漪中和水性楊花一起飄動。

回到客棧門口,與從另一邊返還的BF“狹路相逢”,倆人一起在客棧解決掉早飯,開始收拾行李。今天要開始我們為期兩天的徒步環湖,計劃晚上住在草海一帶,翌日返回裡格。我們打算只背一個背包去,剩下不必需的物品都寄存在裡格的客棧。

收拾妥當、寄存完畢,我們開始向尼塞進軍。九點多鐘,太陽已經暖暖地出來了,有人家門檻上趴著大小不一、品種不同的四只狗狗眯著眼睛曬太陽。天亮看半島,才覺分明,清水繞岸,幾分幽、幾分秀。陽光灑在上面,素藍錦緞上的點點碎銀。

我們沿著小路前行,仰頭看見小山坡上幾匹黑馬在悠哉地啃草,藍天白雲是最純淨鮮艷的背景。迎面目光所至最遠,就是白雲繚繞的女神峰,神聖不可及。走了片刻,是一片小小的田埂,木屋依山,在陽光下靜靜地掩映於樹木之間。狹長的木船停靠在淺水,人間煙火,卻又遠離塵囂。

我們停下來給小船拍照,木屋裡走出來一位摩梭阿媽,詢問我們去哪裡,要不要坐船去。得知我們打算步行之後,仍然很熱心地主動給我們指路。後來我們為了拍照,特意在該拐彎的地方走上另一條路,折回的時候又碰上了阿媽,遠遠地就對我們喊著,以為我們兩個人迷路了,重新描述了一遍路線給我們聽。BF想給阿媽拍張照片,阿媽不肯,說要給錢才可以,但是不知怎麼的,仍然讓人覺得樸實可愛,也許是因為她臉上始終有著溫煦又憨厚的笑意。

接下來,要走到通往尼塞的環山公路,就必須要穿行一座小山。其實找到山中正確路徑的方法很簡單,就是盡量走往上的那條路,很快就能走到公路上。但是沒有經驗的我們在幾個關鍵的路口選錯了方向,很光榮地在山裡迷路了。幸運的是,迷路將我們帶到了一個視野很開闊的空地,當我們從密密麻麻的低矮樹叢中探出頭時,忍不住長吸一口氣。這裡正好可以遙遙俯瞰裡格半島,水面如鏡,白雲如山,近處是青黃交接的田地和小小的木屋。

發了會兒呆、拍了會兒照,我們繼續探路。時下正是烈日當頭,雖然熱,卻不悶,出汗也是暢快淋漓的。有些時候,體能感覺確實跟不上了,心髒在起勁地跳,從來沒有這麼清楚地知道過它在身體裡的准確位置。關鍵時刻,前一天買的青蘋果幫了大忙,啃掉一個之後,立馬不適的感覺就緩解了很多。路變得越來越窄、越來越險、越來越不像人走的,我們調整了前進方向,開始努力向上爬,終於聽到了頭頂上傳來汽車開過的聲音。

接下來的路,和剛才的艱難就是天壤之別了,平坦的公路蜿蜒地通向尼塞。這時我們遇到了今天第一對徒步環湖的“戰友”,也是邊走邊拍的兩個人。

在一個大轉彎處,我們看到了又一個美景——小有名氣的情人樹。兩棵樹相依偎,一棵比另一棵矮一些,高大的那棵樹冠頂端比較圓大,略矮的那棵則是樹冠成一個漂亮的圓錐形,看過去仿佛一對戀人臨水靜偎。在它們倆不遠處,還有另外兩棵矮很多的小樹,一樣的高,一樣的形狀,如同手拉手的一對雙胞胎寶寶。樹長在一條長長的田埂上,一邊緊靠沉沉靜謐的瀘沽湖水,一邊是田地中兩片如水塘大小的水窪。最美的是,水窪裡的水也格外澄清,藍天、白雲、樹木的影子正好投在其中,清晰如畫。

順著公路下到村子裡,路邊都是田地、果樹和頎長的野花,綠樹掩映中是層層錯落的屋檐房瓦。尼塞村中的游人比裡格要少很多,但湖景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BF說,也許是誰先開始發展旅游接待,人氣就會更旺一些。

尼塞有登上女神峰的索道,向村裡人打聽了一下,索道每天上午7點開,價格是98元/人。我們趕路就沒有乘坐,幾天後在去梅裡的旅途中,聽麗江的導游說還是很值得一乘的,女神峰上看瀘沽湖,那樣的景色在別的觀景台無法體會得到。

再往前走,看到了一片開闊地,中有小路延伸漸隱在湖邊,目光順著湖邊滑行,看不分明是否有路可以與不遠處正好轉彎的公路直接相連。BF想起在論壇看到過的話:徒步時,盡量不要一直沿著公路走,見到有大的彎道時,一定有小路直接通往對面的公路。我們就試探著順著小路走了下去。路果然到了湖邊就完全浸入水中,靠岸有幾只木船,有一年輕人在船上半躺著。其實這裡視野還是不錯的,遺憾的就是近水處已經不夠清澈,微濁的綠,還有零星的生活垃圾在浮動,讓人看著有點心

疼。

小路沒戲,我們只好回頭乖乖走大路。看看時間已經快中午了,正好路過一家小小的餐館,我們就走了進去。餐館裡面從屋頂、牆壁到桌子椅子全都是木頭拼的,做工粗糙卻也有趣。大概因為來人較少,有層薄薄的積灰。不禁想起裡格客棧老板娘說的話,這裡一年到頭能掙錢的時候,也就是幾個固定的節假日。餐館老板娘是個很和善的年輕女人,手藝很好,而且我們都覺得用木柴炒出來的菜格外的香,尤其是土豆絲,香得特別實在。

我們帶的蘋果都吃光了,感念它們之前對生津止渴、解疲除乏發揮的巨大貢獻,我們想再“補給”一些,就問老板娘有沒有青蘋果賣。老板娘本來打算回家去給我們拿一些來,卻被臨時來了一大車要吃飯的人給牽住了,沒辦法了,她只好委托店裡一位大哥(也許是她的親戚或朋友)去他家裡拿來一些。也怪我們沒說清楚,最後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滿滿一大塑料袋蘋果。根據前一天的經驗,BF把紅蘋果擇出,把不好看的青蘋果淘汰,還是剩下了很充實的一堆。雖然這些蘋果的賣相不如大

落水碼頭買到的那些好看(後來事實證明也不如上批的好吃),相信蘋果是好東西的我們還是掏了10元買下了。由此引發了後面一個很折騰的麻煩——帶的蘋果太多,成為了負擔。好處就是——為了努力減負,我們努力啃蘋果,維生素得到大量補充,一點兒上火的機會都沒有。

付午飯錢的時候也挺有意思,老板娘不肯說收多少錢,一定要我們看著給,一葷一素,我們估摸著給了20元(後來第二天在趙家灣,遇到幾位旅友,據說他們也是在尼塞吃過一頓午飯,5道全素的菜,給了30元)。

出了尼塞,我們在一段坡路上欣賞到了情人樹景色的另一側。如果之前映照在水窪中的雲天樹影是別致的意韻,那麼現在與無垠湖面相連,舒展開的就是一副水天清明,樹影凝碧的畫卷。有木船拖著長長漣漪劃過,動中更顯寧靜。

滿足地拍了個夠,我們順著公路轉了個彎,這一下完全就是目瞪口呆了。眼前的空間被湖面分為對稱的上下兩部分,雲朵在湖水中漂浮,湖水與天空藍藍輝映,一座碧綠的小島和它的倒影完好地連為一體,看過去就好像懸空在一片蔚藍的空間中,空間中飄滿了悠閑自得的白雲。“清水如鏡”,這次我們真是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如果說湖水對它所映照的一切有呈現得不夠如實之處,就是湖中的影色更加地明艷和純粹。我們貪婪地拍著,卻又因為怎樣都無法完整地呈現、捕捉、表達它的

美麗而心生嘆息。

因此,建議有時間有精力的同志們一定要嘗試一下徒步環湖。瀘沽湖就像蒙著面紗的美麗女子,浮光掠影地看,也大致能品味她綽約的風姿,但淺嘗輒止就意味著對更多美好的錯失。當你環繞著湖水緩步而行,她的美就已經隨著水波點點滴滴浸入心田,也許在某一個轉彎處,你就會驚異地發現,自己恍然置身於一片大自然的天堂。

再往前走,看到山底近湖邊的地方,有一撥在野炊的人,他們不遠處是一群也正在午餐的牧馬,很是自得其樂。BF和我看了半天,實在想不出來這些人是從哪條路走到山底的。很快地,我們就看到了前方路口豎立的一個路標:楊二車娜姆博物館。楊二博物館的門票是35元,觀景花房的價格是800元一晚,看大門口的照片,那房間擺設得還是挺有風情的。BF順便向看門的小姑娘問路,打聽到在小落水有通往瀘沽湖鎮的公交車,顏色是綠色的。(後來經過N次的打聽和實踐經驗,我們才知道這趟車是很稀罕的,它從瀘沽湖鎮發車——貌似還不定時,根據車上的乘客需要決定此行的終點站位置——是停在小落水裡面的一家大客棧門口,還是停在四川與雲南交界處附近的楊二車娜姆阿媽家。)

我們沿著坡道離開了博物館,身後傳來小姑娘清亮又悠長的山歌聲。遠遠地可以看到湖對岸的小落水,它周邊的山體是赭紅色,綠色的植物一球一球地布滿其上,與藍天白雲一道倒映在湛藍的湖水中,顏色濃郁得像幅油畫。

小落水是個寧靜安詳的湖畔小村莊,村口的樹蔭下,三倆老人坐在那裡聊家常。我們向他們打聽公交車的事宜,他們並不知情。想再找人問問,四周一片慵懶的午後景色,路上只剩下我們和陽光下的兩條影子。一直走到村子中央,迎面看見了一家漂亮的大客棧,從方才經過的樸素房屋中脫跳而出,十分顯眼。客棧的主人(也許是)是個很熱情的姑娘,告訴我們如果有客人搭公交車從瀘沽湖鎮到這裡,公交車就會在這家客棧附近繞一下。今天公交車還沒有到過這裡,她建議我們保險起見,還是去前面楊二車娜姆的阿媽家看一看。

告別了客棧,沿著公路前行,一路上遇見了幾個“色友”,都是全副武裝的MM,看起來像是在大太陽下長途跋涉了一番。我們似乎走了很遠,一直到經過了雲南、四川交界處,楊二阿媽家的大招牌才遙遙在望。默默揣想,這麼惹眼的招牌自進入瀘沽湖來是頭一回看見,名人之家果然不同呀。走近一看,阿媽家也是著實氣派的,大大的院落,頗有庭院深深的架勢。公路邊還有一個木制平台,伸進湖中,供人憑水臨風。

向客棧一打聽,才知道那傳說中的公交車行跡飄忽,誰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來,今天會不會來。BF在附近找了一圈,也找不到可以租的車,最後阿媽家的某位大叔幫我們問了停在大門口的幾個摩托車手,談妥40元一趟之後,三個人貼餅一樣擠上一輛車,風馳電掣般駛向瀘沽湖鎮。途中印像比較深刻的是大嘴,整個村莊依水而居,開闊怡人。在我腿彎曲到發麻之前,摩托車終於停在了目的地。

BF打電話和事先約好的草海爾車家客棧聯系,爾車讓我們在鎮中的亭子間等他,我們坐定環顧,訝然發現苦苦尋找過的綠色公交車正停在我們旁邊,貌似還沒有出發的打算,如果我們仍然在小落水死等它的降臨,不知道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抵達瀘沽湖鎮了。大概十幾分鐘後,爾車和同伴一行三人開著車出現在我們面前。爾車戴著大大的闊邊帽子,脖子上掛著長短不一的鏈墜,兩位同伴一胖一瘦,都是摩梭族男孩。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吃過午飯,提出要去旁邊的一家飯館解決一下人口問題,

並熱情地邀請我們前去蹭飯。飯館雖不大,但水煮魚和干煸土豆絲餅十分好吃。

飽餐之後,爾車開車帶我們先去喇嘛寺看一看。跟著接待的小喇嘛,我們沿著逆時針方向參觀(這裡是黑教,與其它藏傳佛教有所不同)。寺廟裡有唐卡,畫面精美。第一幅是堆繡,第二幅為刺繡,堆繡的圖案是凸出的。哈達以十元為基價,分為黃、紅、白三色,白色為最尊,價格也最高。之後小喇嘛會引導客人進入一道垂著簾子的門,裡面端坐著一位高僧,他會為前來者進行一種法事(此處沒聽明白,應該是消災祈福的吧)。當然,如果客人不願意捐錢買哈達或者接受法事的話,可以不進行這兩項。至此完成了逆時針的一圈參觀,我們離開了寺廟。

接下來,爾車他們留在寺前的小廣場等我們,BF和我漫步到不遠處的走婚橋。走婚橋原名草海橋,橫跨草海,長300余米,是連接兩岸的重要通道。摩梭女子用當地話喚作“阿夏”,她們奉行“男不娶、女不嫁”,草海橋就是她們走婚的要道,也因此被譽為“天下第一愛情鵲橋”。

到達走婚橋上時,已經接近傍晚。陽光仍然明亮,卻是和緩了許多,收斂起了白天炙烈的張揚,變成一片濃釅的柔暖,將我們的影子長長斜斜地投射在草海之上。草海被陽光染得一片發光的綠色,中間夾雜著已經泛起的金黃秋意,邊際與田地、群山接壤相連。長長的水草,中間偶爾露出幾汪碧藍的水窪,雲朵在其中舒展著柔曼的倒影。有穿著紅色上衣的船家撐船在草中緩慢地隱現,正好是金黃與青翠中一抹鮮麗的點綴。供人行走的是後來修葺的新橋,舊橋靜靜地臥在新橋的旁邊,木頭已經變得七扭八歪,橋中時有斷裂,浸泡在湖水中,它已經無法再承載哪怕是最輕盈的阿夏的步伐。

來這裡游玩的人不少,聽口音大都來自四川附近其它城鎮,忽然覺得他們來這裡轉悠一圈就好像我們周末放假時去北京的一些公園那麼隨心簡單。在喇嘛寺不遠處通往走婚橋的路口有租馬的地方,其實只要不是累到走不動,騎馬是不必要的。路途並不長,橋身也並不寬,騎馬既浪費也不方便。

最驚喜的是我們在橋上迎面偶遇了從麗江來瀘沽湖時同乘一輛車的舊友,八目相投,像見到親人一樣格外激動(瀘沽湖這麼大,原來你們也在這裡!)。他們是今天從尼塞開始徒步,從趙家灣走到了草海,晚上打算住在瀘沽湖鎮,第二天就要開始返回成都。聽說我們明天計劃去趙家灣,他們很熱心地給我們看了在趙家灣拍的照片,並建議我們不要坐車去,一定要徒步,沿途的風光是最美好的。

合影告別後,我們返回了爾車的車上,上了車發現,爾車又神速地接到了另外一對夫妻。暮色慢慢地暈染開來,等到了客棧時,已經是接近漆黑了。爾車確實是位很好很誠懇的同志,之前談好的價格是標間100元一晚,同車的這對夫妻記錯了數,記成了80元,爾車沒怎麼計較,便給他們降到80元,隨後主動來找我們,也給我們降了價。客棧是純粹的兩層木屋,氣味很好聞,有大大的窗戶和淺綠色的薄窗簾,可以想像如果在晴朗的白天,應該是很舒心悅目的。

經過一天的旅途,困乏慢慢地席卷而來,四周很安靜,似乎只有這一家客棧,我們在群山與草海的環繞間,沒有任何的分心與打擾,很快就沉入了夢鄉。

===========================================

圖1、裡格,我們來了;瀘沽湖,我們來了。。。



圖3、從尼塞村到小落水的一個拐彎處,我們被眼前的景色驚呆了。。。



圖5、鴨梨島附近美如畫啊。。。。口水ing



精選遊記: 瀘沽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