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游麗江,香格裡拉,梅裡,雨崩

作者: carychang

導讀2007年10月中旬,我們一行四人踏上滇西北,探尋James Hilton筆下的“Lost Horizon”。十一天的行程我們飽覽了香格裡拉令人驚嘆的景色,品嘗了當地獨一無二的美食,體驗了雨崩村簡單質樸的生活。當然,如同以前所有的旅程,此行途中也有驚險和酸澀。僅以此文聊以紀念。 D1 Oct 10 11:45乘南航CZ3487航班經停昆明赴麗江。1200元/人含稅。此航班使用Boeing 737-300執飛,基本上是我坐過 ...

2007年10月中旬,我們一行四人踏上滇西北,探尋James Hilton筆下的“Lost Horizon”。十一天的行程我們飽覽了香格裡拉令人驚嘆的景色,品嘗了當地獨一無二的美食,體驗了雨崩村簡單質樸的生活。當然,如同以前所有的旅程,此行途中也有驚險和酸澀。僅以此文聊以紀念。

D1 Oct 10

11:45乘南航CZ3487航班經停昆明赴麗江。1200元/人含稅。此航班使用Boeing 737-300執飛,基本上是我坐過的最爛的民航飛機。機上的電視還是14寸(或者更小)的CRT電視,其中一台還搖搖欲墜。Crew的服務很差,按了服務燈三次才有人來搭理你。Sigh!劉德華說“今時今日,甘暨服務態度系吾得暨”,真是令人失望。飲料保持南航原有的水准,有比較多的選擇。但午飯的質量就…P.S.午飯由廣州地面提供。

飛行約1小時50分到達昆明,在昆明下機換登機牌。停留約50分鐘後再啟程飛赴麗江。約3點半到達麗江機場。

下機後坐民航班車到麗江市區,需時約40分鐘。15元/人。今天麗江的天氣陰陰暗暗的,不時還飄著小雨,我們暗自祈禱,希望到了市區雨能停下來。民航班車到達市區的車站,這兒離大研古城很近,打車5分鐘就到了古城的入口(大水車)。之後我們的首要任務是找客棧卸行李。古城入口有很多人給你塞卡片,也有很多人給你帶路。我們選擇了一個自稱擁有正宗納西客棧的領路人。我們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前行,腳上的登山鞋走在下了雨的石板路上反而會覺得有點滑,我們快步前行的同時也要倍加小心。在古城的巷子了繞了幾個彎,來到我們的住地“阿亮客棧”。居然跟我同名!我們笑稱同名能不能再打點折。結果納西小妹也是能說會道,說“有緣千裡來相會,你們應該多付點。”~~

客棧在五一街上,比較清靜,離中心的四方街有十分鐘步行的路程。客棧是一個納西人家的院子,經過改裝成為一個簡易的客棧,大概有四五間房。我們選擇了位於二樓的兩間雙人房。每間房帶獨立的衛生間,衛生間很干淨,看起來是裝修了沒多久。有電熱水器,24小時保證熱水供應;沒有浴缸,這倒正合我意。我對住的地方最挑剔的就是衛生間,這裡看起來還不錯。50元/房/天。價錢也適中。店主說,兒子女兒做游客生意,都已經搬出去住了,這裡改成了客棧。子女有空的時候,就出去拉拉生意,能拉到最好,拉不到也罷。看來這店主的生活倒是挺悠閑的,想想自己每天累死累活地給美國資本家打工,辛苦一年還買不回一個廁所,心裡不禁湧起了一股辛酸。

放下行李,我們冒著小雨出去體驗一下大研古城的生活。小橋,流水,石板路,納西建築。跟網上的照片並無二致。麗江對古城的Hardware保護得很好,古城內的公共衛生間也裝修得古色古香,風格也與四周的建築一脈相承。但是,在這些Hardware內裡的生活,卻已經和古城沾不上邊了。各色各樣的商鋪,酒店,酒吧,café,網吧,whatever。人常說,無論什麼樣的人,在麗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天地。但我已經看不到屬於當地人的天地,或者應該說我已經看不到typical的當地人的天地。馬幫,炊煙,趕集,藏人在人群中奪路而行,普米族村民一閃一閃的蔓箐葉,仲家人的粗麻布衫和奇特的小辮子,納西婦女追趕顧客,等等。他們也許正和各地的商人一道,做起了游客的生意。麗江正在失去它原本的生活,也許我們只能在那僅存的納西古樂當中去追尋她昔日的忙碌了。

當然,如果你只是想放松一下心情,點一杯奶茶,在午後發發呆,翻翻雜志,感受一下中西合璧的“古城生活”,麗江還是一個不錯的選擇。P.S.“發呆”在麗江可是最smart的生活方式。

晚上我們在小石橋旁的“阿媽意”吃飯,當中的岩巴糾和馬幫烤魚值得一試。自釀酒也可以嘗一嘗,不過就是比較辣。4個人吃了100元左右。最後飯店的納西小妹還會熱情地讓你留言。服務態度挺不錯。

R1廣州-麗江航線人多(從廣州-昆明-麗江,經濟艙的空位都不超過三個)機位少,我們在一個多月前訂票也只能拿到6折的票。如果定往返可以拿到5.5折。11:45的機位更緊張而且飛機舊。可考慮其他航空公司的航班,如海航。回來時瞥見海航從廣州-麗江的飛機是A319,應該比南航的先進不少。

D2 Oct 11

早上6:15起床,6:45出發。起床的時候,天還很黑,透過客棧的屋檐,我看到黎明前的夜空,掛著無數的星星,真美(在廣州,要想用肉眼同時看到十顆星星都是奢望)。這是十一天的行程當中,群星最露臉的一刻。打車去麗江客運服務中心(在康仲路),10元搞定。出租車師傅原本是載著他女兒上學去的,因為順路搭上我們。看看麗江的孩子也跟廣州的差不多,天沒亮就得去上學。到了車站,買好7:30首班去中甸的車票,42元/人帶保險。然後去對面的小食店對付了一頓早餐。

麗江到中甸行程約4.5小時,車況還不錯,非常干淨,發車准時。司機一上車就聲明禁止吸煙。我們就伴著朝陽出發了。一路的路況還算不錯,但中間有部分的盤山路,車速比較慢。大約開了一個多小時,轉過一道彎後,司機告訴大家,身後就是長江第一灣。引得眾游客回頭眺望,可惜太遠,估計少說也有好幾公裡,感受不到什麼震撼。

大約12點鐘,到達中甸,按計劃我們今晚就要住在中甸。在車站附近找到一輛長安之星,司機是個藏人,叫邊瑪。我們談好今天下午去屬都湖,明天早上松贊林寺,然後赴德欽飛來寺,包車合共450元。然後就是找住宿,C和D找到一間民政賓館的,80元/標間。我們就把身上的十幾公斤的背囊卸下,邀上邊瑪。到民政對面的蒙自米線吃午飯。

這間蒙自米線看起來像連鎖米線經營店,不過也做圍餐。我們點了五六個菜。當中黃燜雞20元/斤,做得非常不錯,而且便宜。還有一種蔬菜叫豆尖,非常嫩。在後來的行程當中再也吃不到這麼嫩的豆尖了。混了個肚圓兒之後,我們就向屬都湖出發了。

屬都湖和碧塔海在中甸以東。是中甸的主要景點,現在當地政府把這兩個景點,再加上一個牧場圈起來,取名普達錯國家公園。門票+環保車票盛惠190大元!!!既然來了,也只好認她宰了。來到普達錯的售票廳,已經兩點多了。如果有學生證,門票可以半價,環保車票不打折,合共135元。小畏幫自己,C和我做了研究生學生證。我們硬著頭皮試了試,結果因為沒有鋼印被槍斃掉了。可能是因為我們的緣故,工作人員對D的學生證看了又看,翻了又翻,又是拿身份證對照,又是問入學時間,學號等等。我們說像是在審犯。耗了十分鐘,終於通過了,D拿到了135元的折扣價。

我們坐環保車來到第一站,屬都湖。湖旁邊修了棧道,游客可以下車沿棧道走到下一個Bus Stop。然後再坐後面的車往下一站。這個安排看似很合理。讓游客自行把握時間。屬都湖的確很漂亮,藍天白雲,青山綠草,還有一個平靜的湖。湖邊有綠色的草甸,有參天的針葉林,也有“稻城Style”的枯藤老樹,真是美不勝收。當中小小的遺憾就是樹葉的顏色以黃綠為主,不夠colorful。據說5月是另一個旅游旺季,漫山遍野的高山杜鵑,視覺效果一定更加絢爛。

大家拿出DC,DV一陣狂拍。小畏為了此行專門買了Nikon的D80,還背了只3公斤的腳架,來到屬都湖,總算找到了一大堆的素材,天,山,草地,湖泊,花草…小畏扛著三角架的樣子,就跟豬八戒扛著個耙子沒兩樣。

屬都湖的游客還不多(可能是因為門票貴得離譜),所以保護的還不錯。我們走在棧道上,還有松鼠跑出來歡迎我們,在我們四周活蹦亂跳,在我們的腳邊聞了又聞。我們當下就後悔沒帶點好吃的來獻給屬都湖的小主人~~當然還有那“肆無忌憚”的犛牛,晃晃悠悠,叮叮當當,大搖大擺的橫在路中央,吃草,撓癢。當然還有更肆無忌憚的人,那就是C, 來到犛牛的地盤,她居然敢穿著紅色的外套在犛牛面前擺Pose,擺明了是想跟著它們比劃幾下。不過看來香格裡拉畢竟不是西班牙,犛牛對紅色不敏感。

時間在我們的快門聲中一分一秒的過,來到屬都湖出口的Bus Stop已經四點四十了。看來我們碧塔海的行程要抓緊了。這時候,令人敗興的事情發生了。我們在這裡吹著寒風,等啊等都等不到那該死的環保車。這裡的環保車沒有固定的時間表,想開就開,怕是今天游客不多,車次就疏了。車站也沒有求助電話。我們拿出手機打114,然後再打到管理處,好家伙沒人接,心想不會是下班了吧。再打114,讓電信的小姐,將普達錯的所有電話都給咱。然後挨個打,當中不是沒人接的就是“這不歸我管”,最後總算找到一個負責任的同志,他又告訴我一個車隊長的電話。再打過去,還沒說話就聽見他說,“五分鐘就到,五分鐘就到。”看來是被等車的人投訴得不停。

上車的時候已經五點半了,浪費了五十分鐘。在車上大家(除了我們這些散客,另外還有一團的游客)都非常不滿,帶車的卓瑪一個勁道歉,說如果有什麼要求下車可以去管理處商討。後來卓瑪還主動唱歌賠不是,氣氛算是緩和了一些。後面的牧場和碧塔海,我們都只能“下車拍照”,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六點鐘左右,我們離開了普達錯,btw,這時候的管理處早已人去樓空,連觀光車都回車庫休息了。更別提什麼投訴了。

回中甸的路上,我們看見了彩虹,此行的第一次彩虹。不知道算不算是上天給我們的安慰和補償。回到中甸,我們在民政附近的一家尼西犛牛火鍋就餐,犛牛火鍋(小)78元一鍋,送四個蔬菜,點了一壺酥油甜茶共80多塊。酥油茶分甜鹹兩種,今天喝的甜茶感覺不錯,像奶茶。

來了雲南兩天,感覺吃的方面還不錯。口味適中,放油不吝嗇,味道也還不錯。價錢也便宜,平均每餐每人20-30元就可以吃的很好。

小畏說今天下午大家辛苦了,請大家沐足。大家齊聲叫好。民政賓館有個男生介紹沐足20元/位,大約一個小時。還真便宜,在廣州,行價都要60-70呢。我們上到三樓的沐足中心(也就兩間破房子),男生說現在服務員都出去服務了,要晚一點。還說可以上門服務,讓我們先回去休息。待會他派人上門。

(以下這段,小畏說留給他來寫,不過我想大醫生哪有那麼多閑下功夫,還是我來代筆吧。)

我回房間洗澡,洗了一半就有小姐上門了。待我出來以後,兩位小姐已經准備好,開始幫我們沐足。替我服務的小姐看起來比較年輕,穿著有點暴露,容貌還可以,就是手很粗。自我介紹是納西人,不過普通話說得太標准,不太像,我也沒理這麼多。替小畏服務的看起來就比較…,怎麼形容好呢,比較“成熟”。我們開著燈看電視,她們開始“人摸狗樣”地幫我倆搓腳。不到二十分鐘,居然就搞定了。然後讓我躺下,說按摩。我開始還幼稚的以為這裡的沐足送按摩呢。接著那位小姐就跳上我的床,從手開始按摩,然後越摸越往下,越摸越往下…我開始感覺有點不對勁,小姐問我,需不需要特殊的服務。“不需要!”只是她的手似乎沒有收斂的意思。接著,替小畏服務的那位熟女也跳上小畏的床上,說開著電視和燈,氣氛不太好。索性跨過小畏將燈和電視都關掉了。然後直接躺在小畏身邊,在小畏耳邊展開攻勢。形勢開始變得嚴峻。小畏在關鍵時刻,把燈和電視重新打開,正色的告訴他們,我們不需要什麼特殊服務。但是兩位小姐不依不饒,不斷地想說服我們接受。我直接問她們,你們做一次服務要多少錢,我們給錢,你們拿到錢後直接走人。兩位小姐顯得很老練,就是不開價。說,玩完了你們覺得該給多少給多少,大家處理玩就是圖個開心。我們堅持不需要服務,那位熟女開始埋怨我們不會做,說,“出來做也不容易,不就是為了賺幾十塊錢,你們還這麼不識趣。”雲雲。我拿出150塊錢,說,“我給你三倍的沐足費,走吧!”,那個年輕小姐接過錢,還是不肯放過這筆生意。小畏當機立斷,說,“你們不走,我們走,我們換酒店!”這招真好使,兩個小姐終於放棄了,端著盆哼哼唧唧的走了,當然也帶上了那150塊錢。

想想真是有點後怕,在黑燈瞎火的時候,如果她們再進一步把衣服脫了,我們會怎樣?再衝進來兩大漢,或者兩公安的,我們又會怎樣?

走後,小畏想起我們剛進來的時候,那個男生提醒我們要關好窗,跟我說他們撈不到油水,晚上會不會來硬的。怕!將貴重物品放到C和D的房間,檢查窗戶,用凳子頂住門口。害我在精神高度緊張中度過一晚,睡著的時間都不知道有沒有四個小時。敢情小畏睡得呼呼作響。菩薩保佑,總算是平安地看到12日的曙光。

我要記住2007年10月11日。

R1 普達錯國家公園,雖然服務很差,但是風景優美,如果經濟許可還是可以一游,但最好能用一天的時間,可以慢慢拍照,也不用總是看表。

R2 中甸的民政賓館就是一黑店,堅決回避。拋開那段重點回憶不說,標間的洗手間很爛,熱水水壓不足,用小畏的話說就是衝了前面涼了後面。房間裡的電話連前台都打不通,但是(據那個男生說)可以撥通3001——沐足中心,你說這是不是黑店。

D3 Oct 12

度過了似睡非睡的一夜,六點多就爬起來了。收拾行裝後出發,約七點半左右來到中甸市郊的葛丹松贊林寺。松贊林寺號稱小布達拉宮,位於中甸以北。背山面湖/藏語“錯”,絕對是塊“豪宅地”。松贊林寺門票30元/人。沿著一段土路往前走,離寺廟還有大老遠,就看見一個喇嘛坐在一間土房子門口,前面擺一張桌子。邊瑪說這裡就是售票處。沒有大門,沒有售票窗口,也沒有收費的說明,總之跟腦海中的“售票處”相去甚遠。邊瑪下去跟那個喇嘛嘀咕了幾句,我們四個人就買了三張票就pass了,和諧社會,和諧社會。

我們來到松贊林寺的時候,寺內的游客還不多。我們首先來到一個偏廳,裡面一個人都沒有。我們也肆無忌憚的拍照,可惜光線太暗。擺弄不出什麼好東西。此時小畏的三公斤腳架大派用場。用壁畫作背景,昏暗的燈光下放著一排奶酪,頗有點凡高油畫的味道。8s曝光時間!小畏對這組照片愛不釋手,直誇背這三公斤腳架值了。爾後我們來到主殿,跟著旅行團的導游後面聽松贊林寺的故事。主殿內寥寥幾個“高僧”在背經文。(據說坐得越前越中間的僧人道行越高,如果真是這樣那今天我們有幸見到幾個道行很高很高的高僧了。)而游客卻是一撥接著一撥的走進主殿,數量是僧侶的幾倍甚至十幾倍。強烈的反差,誰才是松贊林寺的主人?在旅游業的衝擊下,松贊林寺還能延續她原來的使命嗎?也許若干年後,坐在主殿裡打座的紅衣喇嘛已經不會說藏語,再沒有人為了傳承和發揚藏傳佛教而來到這裡,松贊林寺只剩下一座金碧輝煌的外殼。想到這裡不免有些沉重。也許這種演變就是我們常說的歷史的車輪,不可逆轉。

歷史的車輪看不見,可是我們的車輪就要開動了。因為今天路途遙遠,所以我們必須抓緊時間。我們在9點多鐘離開松贊林寺,向德欽進發。

出了中甸,可以遠眺納帕海,可惜天空不作美,陰陰沉沉的,不時還伴著點小雨。我總是覺得,來到這地方,陽光是很重要的。沒有陽光,所有的景致都變得灰暗和普通。我們伴著細雨進入漫漫的盤山公路,枯燥而且無聊。

接近中午時分,我們跨過了金沙江。金沙江大橋兩岸都是高聳的山峰,大橋就在峽谷地底部。站在大橋上,可以從另一個角度感受一下金沙江大峽谷,遠處開始出現藍天和白雲。好天氣似乎正在前方等著我們。

繼續上路,在奔子欄吃了中飯。奔子欄是中甸至德欽公路上唯一的市鎮,來往這條路上的汽車無一例外都要在這裡補給。飯菜自然是貴了點,但還是維持了我對雲南飲食方面的好感,口味還算可以。如果吃不好,旅程的質量必定大打折扣。

約十分鐘後,我們來到了月亮灣。前面已經有數輛旅行車停在路邊。據說這裡才是真正的長江第一灣。我們迎著猛烈的山風,快步來到觀景台/其實就一塊空地。果然壯觀!金沙江就在山下,自左向右(照地圖看應該是自北向南)流淌著,圍著對面的山頭繞了一個二百七十度,再向南流去。眼見此景,你立刻就可以將許多攝影佳作對上號。“哦,原來那些照片拍的就是這裡”…呼嘯的山風令我們想站穩都有點困難,更別提要穩定地握著相機了。小畏又開始誇賣他那三公斤腳架了。可是美中不足的是,他那五位數的裝備還欠一只定焦24mm廣角鏡頭,這位置擺來擺去,還是沒法將這號稱“二百七十度的江景”全部記錄進去。小畏嚷嚷“等我的‘西山煤電’漲上去,我就把你拿下。”…

說起股票,這幾天的A股還挺爭氣,不斷地向6000點迫近;而我們也正在向此行的最高海拔進發。我們已經進入了白茫雪山景區,天公作美,陽光,藍天,白雲。在白茫雪上的盤山公路上,我們不斷發現峽谷中有絢麗多彩的叢林和溪流,我們也是不斷地停車拍照。

跨過邊瑪口中4400米的白芒雪山埡口,我們開始下山。再走了不遠,一座三角形的山峰清晰的出現在我們的十點鐘方向。小畏說這就是梅裡主峰卡瓦格博!我們興奮不已。立刻跳下車,戴上“黑超”仰望這座神聖的山峰。卡瓦格博確有一股傲氣。在他面前,梅裡其它的山峰都不過是他的簇擁;在他面前,山腳下的村莊,白塔,人類文明都像是受他庇佑的臣民。在5點鐘左右,我們來到了德欽縣城,再十五分鐘車程。我們到了今天的駐地,飛來寺觀景台。在這裡,卡瓦格博更近了,似乎伸手可及。還有那位女神-緬茨姆也清晰可見。天氣依然晴好,大家都在為明天的好天氣祈禱,據說之前已經有十幾天看不到“日照金山”,那傳說中的“日照金山”。

確定住處,“梅裡雪山山莊”,四人普間。20元/人。有一個公共澡堂(每次只能進去兩個人),不過熱水充足,我們都進去徹底爽了一把,將上一天的郁悶一洗而光。這裡還有一台半自動的洗衣機,我們半自動半人工的將這幾天的衣服洗了,次日早上基本上都能干。

晚飯就在山莊解決,六點多的時候有十桌左右客人。老板,廚子,小二就三個人忙得團團轉。上菜速度自然是慢。幸好我帶了撲克,沒上菜的時候我們開始“鋤”了一會兒“大地”。今天主菜酸菜魚,還湊合。吃完晚飯八點多鐘,我們轉移陣地,來到“梅裡往事”,找了張桌子繼續“鋤”。小畏一馬當先,不過小畏“奔百”的同時,不忘極力呵護我們兩朵“鮮花”。結果最後只好犧牲我陪小畏“過百”了,一人罰一瓶啤酒。不過我對啤酒超抗拒,為了往後的旅程著想,我承諾在回到麗江後再罰酒。

“梅裡往事”裝修比較典雅,主色調是黃色,加上燈光,很溫暖。開始的時候放著些輕音樂,用廣州話說就是“好岩feel”。這裡坐著一伙一伙的旅行者,看他們的言談舉止,他們不是普通的旅行者,感覺他們對梅裡抱著一種….“頂禮膜拜”。晚些時候,店裡開始播放記錄片《1991年的卡瓦格博》。我們周圍的驢子都是一聲不吭,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電視機看,眼神中充滿了虔誠。只有我們這一桌人在哇啦哇啦的打牌,顯得格格不入。似乎我們的到來打擾了這一段“梅裡往事”,罪過罪過~

R1 松贊林寺的售票方式太不正規(忍不住還得說說)。估計再早點(我們是七點半),或者是開足馬力衝過去,不買票完全沒有問題。不過,松贊林寺畢竟是個藏傳佛教的聖地,多少還是買點。

R2 邊瑪是個好人,但是邊瑪的車/長安之星可真不是什麼好車。太慢了,一路上同一級別的車都能把我們拋下很遠。

R3 飛來寺雖然小,但接待很多觀山的游客。所以各種標准的旅店都有(當然四五星的還沒發現),任君選擇。但較好的旅店需要預定。餐飲業是豐儉由人,但價錢普遍不便宜。一碗面10塊,一個雞鍋150元。

R4 “梅裡往事”是梅裡粉絲的大本營。加上從雨崩回來,我共去了兩次“梅裡往事”。我感覺這店子不僅僅為旅行者提供旅途的便利,她還幫助來到這裡的人了解梅裡,幫助他們結識志同道合的伙伴,幫助他們共享游覽梅裡的苦與樂。總之,我覺得她不同,她有精神,有生命。在“梅裡往事”,有很多關於梅裡的書籍和驢子的留言/當然這些在其它的店子裡也能看到;在“梅裡往事”,每天晚上都會播放那部賺人眼淚的記錄片,讓那段往事不會被人遺忘;在“梅裡往事”,有她平時播放的輕音樂CD出售, 看那外觀應該是老板自己燒的。本來我想買一張,結果店員告訴我一共有八張,要哪一張?八張!我頓時感覺我像是一個稚嫩的兒童站在一所內裡博大精深的房子面前。想去了解它,但又擔心自己太無知。罷了罷了~我充滿敬仰的退了出來。“梅裡往事”是有生命的。

D4 Oct 13

早上六點,外面還黑漆漆的。就聽見小畏叮叮咚咚的扛著他的三公斤往外跑。大家心裡都清楚,今天的first target就是日照金山。我一直磨磨蹭蹭到六點半才起床,洗刷完了上到“梅裡雪山山莊”三樓的露台(此處可直面卡瓦格博,飛來寺幾乎所有的客棧都會辟一個平台給旅行者觀景)。天微微亮,雪山的輪廓開始慢慢顯現,山體也逐漸變白。最大的好消息就是今天早晨雲量較少,估計日照金山是比較樂觀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雪山開始越來越清晰,7點10分左右,太陽開始爬升,陽光照在雪山上,白得有點反光。這時候光線已經比較充足,快門只要1/40秒。就聽見身邊前後左右的傻瓜機快門劈裡啪啦的響。再過了十分鐘,太陽繼續上升,以更高的角度照耀著面前的一群雪山。陽光也從白色逐漸變成了金色,像是給雪山灑下了一層金粉,熠熠生輝。果然是日照“金”山,美不勝收。快門響得更加密集,大家都不願意錯過這難得的景像。

偶見馬路對面還有一對新人,在日照金山面前拍婚紗照,確實是個神聖的見證。太陽繼續向上爬,又過了20分鐘,金色褪去。雪山們重新披上了白色的外衣。日照金山只維持了不到半小時,其間還有不少烏雲來干擾,但總算是目睹“金山”的真面目。看來運氣真不錯。小畏總是嘀咕著,“某些人(指C)的狗屎運就是好。”…小畏舍不得這兒的景致,在三腳架旁不停的擺弄,不停地拍。儼然 “三公斤”成了他的影子。

時間不等人,我們吃過早餐(肉絲面+煎荷包蛋/10元+2元)後。開始向西當(包車130元,行程1小時20分鐘)進發。開車的師傅叫那巴,是邊瑪介紹的,一挺黑黝的藏族青年,普通話不是很靈光,但一般的交流還是沒有問題。

飛來寺在梅裡的東邊,而西當在梅裡雪山裡,途中行至瀾滄江邊上,還有一個崗,門票63元(學生票:35元),包明永冰川和雨崩景區。過了瀾滄江大橋,沿著瀾滄江邊繼續前行,途中可一覽瀾滄江峽谷的景色(跟金沙江峽谷差不多)。再不遠就是西當村,過了西當村,我們繼續向前。突然發現前面鏗鏗呲呲有一部手扶拖拉機,鬥上坐滿了十多個鬼佬。鬼佬們衣著光鮮,衝鋒衣,徒步鞋,鮮色的背囊。跟那部又破又舊的拖拉機形成鮮明的對比。我讓那巴停車,把這個經典的一幕用相機記錄了下來。我們超過了拖拉機之後又開了約五分鐘,來到了汽車行程的終點,西當溫泉。再之後的路,就不能再靠輪子代勞了。

在這三四千米的地方,還得翻山越嶺近二十公裡才能到達今天的目的地-雨崩村,再加上每人一個10多公斤的背囊,還是得找種“代步工具”, 答案就是“騾子”。在西當,雨崩租騾子代步有這裡的規矩。首先得向馬隊長說明要幾只騾子,基本要求是一只騾子一個人,不能換著騎;騎騾子的人不能背背囊;可以交由牽騾子的馬夫背,另外付費。但如果是那些十幾公斤或是幾十公斤的行李,對不起,要再租騾子來馱。所以我們四個人租了五匹騾子。人從西當溫泉到那宗拉埡口,每人125元。行李從溫泉到雨崩:175元。

騾子是村民每家每戶選送的,馬隊長會組織一下,輪流上崗。為了避免高大的騾子總是要handle那些胖子(例如小畏)而造成的不公平,這裡騾子的選擇也由不得旅行者,盡管你付了錢。騾子來了之後就抽簽。抽到哪頭就哪頭。結果胖子小畏抽到一頭最小的,真是替那頭小畜牲感到難過。

抽完簽,跨上騾子我們就上路了。從西當溫泉到那宗拉埡口騎騾子約3小時,途中得休息兩次。在開始的那段上山路,由於長年見不到陽光,又經常下雨,所以非常爛。再往上的路,一直保持40度左右,但每一段上山路都非常長。如果徒步的話,停下來喘起的時候也只能站在斜斜的土路上。途中的補給站,馬夫會將隨帶的糧食卸下來給騾子補充能量,當然馬夫也要補充一下。補給站有開水(8元/壺),方便面等。

今天天氣還算晴朗,所以從西當溫泉到埡口的路還算不賴,但中途穿過一些茂密的樹林,陽光很難穿射進去,路就顯得很泥濘。

我們在一點多的時候來到埡口,海拔4200,大家掏出手機,給至親打完最後一個電話….別誤會,不是跳崖前的臨終遺言。因為從埡口往下到雨崩,包括雨崩村裡大部分地方都沒有手機信號。所以大家都利用這個間隙跟家裡人交代一下。

我們開始往下走。對於這個不通手機和汽車的雨崩村,我充滿了好奇。下山的路也算硬實,除去中間照相的一點耽誤,一路小跑,大約一小時多一點就來到雨崩村。雨崩分雨崩上村和雨崩下村,兩個村之間雖然一眼就能看到,但走起來最少要四十分鐘/以我的水平。我們選擇住在 “徒步者之家”客棧。

徒步者之家的老板叫阿納主,是雨崩村前村長,現升官成了西當的什麼副主任。但還是親自主持這間客棧。因為小畏和C以前來住過,認識這裡的老板,包了二樓一個六人間,老板答應不安排別人住進來,120元/晚,還挺劃算。

徒步者之家在雨崩上村至下村的中間,依山而建,面對著一個山坳和雨崩下村。雨崩下村的房屋,田園,溪流,客棧的炊煙,村民放牧都盡收眼底,景致非常的好。每當下午,太陽都可以暖洋洋地照在客棧屋檐和走廊,雖然不能像小畏所說照到我們的床上,但是這種感覺真是很溫暖,很愜意。

客房很簡單,只有六張床,一盞電燈。床單被子還算干淨。這裡的自然之處就在於

1)公共洗手間和洗浴間,其實就是木隔的房子,比較簡陋,不太衛生。其中一樓的洗浴間還四面漏風,可以伴著山風洗澡;

2)洗浴的熱水靠太陽能,太陽出來就有,不出來就沒有。以前有人說看天吃飯,在這裡就是看天洗熱水澡,而且只能在下午到傍晚這段時間;

3)電壓不穩定。我看見有洗衣機,就問老板娘能不能用,老板娘說晚上電壓不足,開不了,要中午才能開!這電壓波動也太大了吧!我們晚上也有了切實的體會,那盞二十瓦的白熾燈,到了八九點鐘,放出的光能就跟蠟燭一樣。只好早早休息。

今天運氣還算好,打點好之後洗了個溫水澡,就是在那個山風自由穿行的洗浴間。老板娘還答應第二天中午替我將髒的外衣褲洗了。民風純樸。

這裡的餐飲也簡單,收費項目半分鐘就可以介紹完了。雞,80元/只,通常要預定。肉(指的是腊肉和腊腸)炒菜,20元/份;雞蛋炒菜:12元/份;素菜:10元/份。

今天我們沒有殺生,當然腊肉腊腸還是得來點,加上指定動作“番茄炒雞蛋”,80多塊錢搞定。晚上在電燈變成蠟燭之前,我們繼續“鋤大地”,小畏心計重重,我們都力求自保,結果今天輪到D做了冤大頭,嘿嘿,要請吃飯。

D5 Oct 14

早餐雞蛋面 6元/晚,沒有其他option.

9點多鐘,吃過早餐我們出發去冰湖。D,小畏和我選擇雇騾子(從客棧到中日聯合登山大本營/105元/人)。C是入門級強驢,選擇徒步上山。我們的騾子來了,可是給我牽騾子的居然是個二年級的小男孩,叫古木次裡,一個挺典型的藏族小男孩。年紀那麼小,能不能控制好我的馬,不禁有一點擔心…

跨上騾子,我們開始隨著它的腳步,一顛一顛地向冰湖邁進,首先來到雨崩上村。雨崩上村的牧場,有很多自由自在的“走地雞”和“走地豬”,真的好想宰了拿去煲湯。特別是那雨崩的豬,天然的好環境,自由的放養,身材一級棒;黑色的皮膚,肚腩肉一晃一晃的,吃不了捉回去當寵物也蠻可愛的…

離開上村要經過一塊“類沼澤”,幸虧今天沒有下雨,否則估計一腳踩下去,泥巴可以沒過人的腳踝。沼澤之後就開始進入山林,這裡樹林茂密,加上常年雲霧繚繞,所以濕氣很大;加上常常見不到陽光,所以這裡的路很爛,真有點原始森林的味道。幸好上山的路有騾子代勞。但是從雨崩村到大本營,有兩段路坡度太大,騾子帶人比較危險,必須步行。舍不得鞋子,到不了冰湖!雨崩到大本營一路,前半段是上山,過了埡口之後是一段下山的路。在上山之前和下山之後的某些地方,可以邂逅雪山融水形成的溪流,嘩嘩的水流,冰涼的溪水,洗把臉可以帶走現實生活的煩惱。如果再來點23度的陽光,那就真夠舒暢!

大約走了兩個小時,我們到達了中日聯合登山大本營,這裡就是90年末中日聯合登山隊向梅裡發起衝擊的營地。這裡是群山中的一片開闊草地,沒有樹木的遮蔽,這裡應該可以享受更多的陽光,確實是一個修整的好地方。今天的大本營,成為旅客前往冰湖的一個驛站。雖然貴為“大本營”,但是這裡沒有什麼像樣的建築,只有幾間木搭的房子;沒有中日聯合登山隊的紀念碑,只有三根高聳的木樁,上面飄著幾面經幡。我注視著這根木樁,我覺得這平地上挺拔的三根木樁,那滄桑的外表,那退色的經幡,必定見證了無數登山者的腳步,見證了眾多攀山勇士的悲歡離合。它是最自然的紀念碑,屬於登山者們的紀念碑。

休整之後,繼續向冰湖進發。接下來又是一段上山路,這裡的海拔已經有3500以上。所以步行上山對體力是一定的考驗。以均勻的步速前行,以均勻的節奏呼吸,又走了約40分鐘。來到第二個埡口。這裡清楚的樹著一塊牌子:“有雪崩現像,禁止入內”。我知道我們的目的地已經到了。舉目遠望,冰湖就在眼前(再走下去還得十五分鐘才能到湖邊),湖水是綠色的,像一塊翡翠,鑲嵌在雪山前的石灘上。冰湖四周都是石頭灘,堆放著很多馬尼堆。冰湖後面又是一座山,山峰比冰湖高出約100米(目測)。所以在這個埡口,正好可以將冰湖和山峰都“筐”進自己的視野。我也選擇這個埡口作為今天的終點。冰湖後面的這座山,山峰上有厚厚的積雪。在雲霧稀疏&陽光充足的日子裡,山峰上的冰雪融化的速度比較快,加上一定時間的積累,就會形成“雪崩”,融雪夾雜著石頭,呼嘯得往下傾瀉,砸入冰湖裡。我們昨天在“徒步者之家”就碰見一位“冰湖歸來”的俠女,她說她看見了三次雪崩。哈,好生羨慕,我只要能看見一次就滿足了。埡口就是觀賞雪崩的最好“觀景台”。另外還有幾位湖北的驢友也選擇在埡口守候。可惜啊,今天天公不做美,雲層很厚,一直籠罩著積雪的山峰,而太陽也是蒙蒙朧朧的,顯得沒有一點穿透雲霧的雄心..等啊,等。半個小時,一個小時還是沒有。就在不經意間,左邊的山峰突然有點石頭滾動的味道,伴隨著幾下石頭之間摩擦的聲音,一塊融雪開始往下滑。趕緊掏.掏.掏相機,就在我興奮不已的時候。聲音嘎然而止,雪也停止了滑動。唉,怎麼還沒到高潮就…面前的山峰,冰湖又恢復了靜態。又等了半個小時,到了快三點鐘。雲霧還是沒有散去的意思,雪山還是一片靜寂,撤!我們還得步行下山,我們務必在天黑前走出這片原始森林。

另一邊廂,小畏和D繼續走到冰湖邊上去砌馬尼堆,D還在冰湖裡接了一杯聖水,回來的路上,我也喝了一口。我對自己說,如果聖水能讓我在08年的Annual Dinner上中個一等獎,那我一定會回來冰湖“還神”。

從冰湖到大本營中間有一片石灘,是騎騾子上冰湖的旅行者可供選擇的最後一個下馬處。這裡是雨崩地區為數不多的有信號的地方。大家紛紛掏出手機,上下左右尋找信號最好的方位和角度,趕緊給最愛的人報個平安。一幫人喘著粗氣,一手撐著登山仗,一手握著電話在咿咿呀呀,也是一幅挺有意思的構圖!!

從三點到五點多,一直在暗無天日的樹林中前行。低下頭,已經分不清褲子下面是泥巴還是自己的鞋子。老天還算是不錯,雖然錯過了雪崩,但是還好,一天都沒怎麼下雨。否則這段路會更加困難。終於在天開始變暗的時候,我們看到了溪流,沼澤,雨崩上村。我們終於又回到了人類文明(雖然是比較原始的那個stage)當中。

在雲崩上村的小學前面,我又看見了我的“馬夫”古木次裡,天真無邪,黑漆漆的臉中總掛著兩條瀑布。我跟古木說,“跟我們走吧,我有東西送給你。”古木征得老師的同意,跟我們一起回到“徒步者之家”,我送給他一支帶燈的圓珠筆。C本質上是強驢,四點多就回到了客棧。今天體力消耗很大,加上實在抵擋不住這自然放養的誘惑,讓老板娘殺了一只雞。善哉善哉。不過這雞實在是太美味了,味覺誘惑無法抵擋。拔毛切塊,然後加些藥材擱高壓鍋裡整40分鐘,就是一鍋鮮美無比的雞湯,再炒兩素菜。我們四個人吃趴下也就吃了三分之二。剩下的撈起來明天早餐雞湯撈面。雨崩一只雞得80塊錢,趕上廣州的高檔餐廳了,但是在今天,絕對物有所值!

順便把晚上鋤大地的結果報告一下。第一個Round小畏和D一同“過百”。第二個Round,由於我的仁慈,讓C逃過了一個“四double”。結果最後一把之前,我78,D:81,小畏:90+;最後一把,D牌非常好,很快就出剩一張了。其實我手上還有5張牌,小畏手上還有一大把。按規則,小畏作為D的上家,必須出最大的牌。結果小畏心計太重,冒天下之大不韙,居然不出最大的。結果D順利勝出。但是按照規則,由於小畏沒有在下家只剩一張牌的時候出最大的牌,除了勝出的一方,其他人剩下的牌都算在小畏的帳上。小畏過百是毫無疑問了,本來由於我手上剩五張牌,我的剩牌總張數會從78加5變成83,反超D成為剩牌第二多的一方,那樣就要和小畏一起幫今晚那只肥雞買單了。結果小畏處處維護D, 但聰明反被聰明誤。違反規定的結果就是,我和C的剩牌都算在他的賬上,我和C這一盤的剩牌按0計算。這樣,榜眼的位置還是留給了D。小畏和D再次“攜手”衝線。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出於愧疚,小畏一個人把今天晚上的那只雞給包了。

R1 衝著雪崩,冰湖還是值得一去。體力不太好的可以雇騾子。但是最好還是能看看天氣,如果是下雨天,去冰湖對體能和安全都是一個挺大的挑戰。

R2 強烈推薦雨崩的雞湯,雞味很濃。不像廣州的飼料雞,吃起來只有調料的味道。

D6 Oct 15

早上起來,感覺右小腿肚子靠近膝關節的地方一條筋很疼,彎曲的時候更甚,行走真的很不方便。甚至有了放棄去神瀑的念頭。但最後還是決定去,只是選擇了來回都租騾子(155元/人),累小畏和D也陪我一起租。由於C上次來的時候去過,所以她今天選擇留在雨崩“發呆”。

神瀑和冰湖正好是兩個方向,去神瀑要經過雨崩下村。雨崩下村的神瀑客棧和神廟之間的那一塊空地也有移動的信號。今天雨崩附近一直在下雨,挺冷的。今天去冰湖的人可有的受了。

去神瀑的路程稍短,而且路比較好走,如果不是因為小腿受傷,來回徒步應該也不是什麼難題。

我們九點多出發,一路騎騾子前行。因為下雨,所以挺冷。中間有些驛站,可以烤火。我們走了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最後一個驛站。剩下的路要自己走了。雖然馬夫說,來回一個小時就可以了。但實際的用時卻長了近一倍。從驛站到神瀑也是一段上山路,一路上我拖著疼痛的右腿,喘著粗氣一步一步往上走,路上不斷有人迎面下來,每個人都笑盈盈的對你說,“扎西德勒”,“加油,快到了”。可是到最後發現,他們只是在鼓勵上山的行者,讓大家可以望梅止渴,實際的用時通常都是他們所說的時間乘以二。

神瀑是一條不大的瀑布,最下面的一段,落差只有二三十米,不記得了,總之不算很壯觀。瀑布落入一個凹下去的石灘,藏民說沿順時針方向繞這個石灘走三圈,可以得到神的庇佑和祝福。落在身上的水越多,神的祝福也越多。傳說有人在神瀑下面轉了三圈,一滴水都沒接到,回去三天就死掉了。神瀑是藏傳佛家轉山地圖中的一環。小畏也去轉了一圈,得到很多“祝福”。

坦白的說,神瀑不是什麼壯麗的景致。我們伴著小雨開始往回走。到了下午三點多,我們回到了“徒步者之家”。洗完澡之後,我們決定去上村的雨崩小學看看。

雨崩小學坐落在雨崩上村,校舍是整個雨崩最新最漂亮的房子。前面有一個爛泥巴的空地,是他們的球場,兩邊用木板釘了兩個歪歪扭扭的籃球架。只有門前的那面鮮艷的五星紅旗,才能讓我將雨崩小學跟外面的學校聯系起來。

雨崩小學有一個校長/阿茸,和兩個老師。校長是雨崩村人,但是在外面見過世面。而兩個年輕的教師都是志願者,是湖南一所大學的畢業生。雨崩小學現在只有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年級每兩年才開一屆。四年級以後就要到西當的小學去上課了。現在學校裡只有幾個學生,包括古木次裡和阿納主的女兒次裡永宗。

我們來到雨崩小學的時候,阿茸老師正在替學生們剪頭發。我們就和兩個年輕老師聊起來。他們都是一畢業就來這裡當志願者,教這裡的孩子。呆兩年就會交棒給下一批志願者,他們再回到外面的世界。

當代的大學生,大多數在畢業的時候只想著考研,出國,找份待遇好,有發展前景的工作。說白了,最多想到的都是自己。自己如何才能掙更多地錢,自己如何才能更早地出人頭地,自己如何才能更快地過上好的生活…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但是站在這兩個年輕人面前,慚愧啊。他們真不容易,得下多大的決心,一畢業就來到這鳥不拉屎的地方,栽培我們國家的下一代。雖然兩年時間不算很長,但那也是最寶貴的青春啊,我對著兩個年輕人肅然起敬。欣喜的是,很多來雨崩旅行的人都很支持他們的事業,捐獻頗多,錢,書,文具,藥物等等。連這棟嶄新的校舍也是熱心人士捐了30萬建的。我們也把帶來的一些小文具和藥物捐給了他們。同時我們記下了他們的通信地址,我回廣州一定要在給他們寄點圖畫書什麼的,多少可以彌補心中的愧疚。多可愛的人!

今天強驢把我們這三頭幼驢給拋棄了。C搬到下村的神瀑客棧去住了,明天她准備跟一群強驢從另一條路出去西當。

晚飯我們得三個人解決了,人越少越難點菜。正好碰上兩個北京姑娘。就一起拼飯。要了一碗犛牛肉湯,要三十好幾,但是炆得不夠爛,不如在中甸的好吃。席間才了解到,這兩個北京姑娘本來互不認識,都是單槍匹馬從北京出發,到了麗江才認識,而後結伴到梅裡,進雨崩。北京人就是不一樣,有膽略。

今天晚上可以好好收拾一下,准備明天出山。

D7 Oct 16

基本上是D4的倒帶。

9點多出發離開雨崩,雨崩上村出了一道彩虹來歡送我們。再見了,美麗的雨崩,美麗的志願者。今天依然是下著小雨,溫度也很低。騾子的肌肉有點緊,經常要停下來休息。一個多小時上到埡口(好像是105元/人),馬兒呼出的二氧化碳都帶點白霧。原來我希望繼續租騾子走到西當溫泉,結果馬夫說雨天路滑,下山騎騾子危險,拒掉了這門生意。我們打電話讓那巴兩小時後開車到西當溫泉等我們。

下山的路還算好走,只是到了距離西當溫泉幾百米路程的地方,路變得超級爛,我一步一小心地往下移。我花了半個多小時才把這段路走完。

那巴師傅車開得很好,一小時二十分我們回到了飛來寺。今天的天氣卻是沒有我們進來的時候好。卡瓦格博被厚厚的雲層包著。太陽不出來,在飛來寺來來往往的游客臉上似乎也是陰雲密布。從雨崩走了幾天出來,本來想好好慰勞一下自己的body,結果找了好幾間酒店都沒房,只好回到美麗雪山山莊。而且只剩下標間(100元/間),又是那種洗手間很爛的那種房間。不過沒辦法了,湊合一晚吧。

房子找不到好房子,吃的就無論如何也不能怠慢自己了。我們在梅裡客棧又殺生了,善哉。150塊錢一個松茸雞鍋。雞的味道跟雨崩相比著實降了一個檔次,分量就更別提了,三個人吃剛剛夠。

晚上“吾夠腳”打牌,我們就去了季候鳥打發時間,也是那種很小資味道的小店,可以喝杯咖啡,看看書什麼的。當然還能上網。順便紀念一下:今天2007年10月16日,上證指數最高6124,收盤報6092。看看多長時間才能超越這個“頂”。至少在我寫這篇游記的今天,上證指數已經瀕臨5000點的邊緣。

D8 Oct 17

早上六點多起來,瞧瞧外面的天色,就知道今天“日照金山”沒戲了。照舊在“梅裡客棧”肉絲面加荷包蛋。我們本希望能找到中甸的回頭車,但是也許是因為這幾天梅裡的天氣不佳,幾乎沒有從中甸包車來的客人,自然也沒有什麼回頭車了。30塊錢包了一面的往德欽縣城。買了9:30往中甸的班車車票。

德欽往中甸的班車,顯然沒有麗江往中甸的車好。車比較舊,也比較不干淨。晚點十分鐘發車,而且路上揚手即停。在這個交通欠發達的地區,只能用這種方法解決沿途居民的出行問題了。可司機還喜歡跟過往的司機停車嘮兩句,一路上開的很慢。

德欽到中甸要翻過白茫雪山。開始一段上山路,車外溫度低,而且霧非常大。能見度不足10米,班車自然也開得很慢。在白茫雪山上海拔四千米左右的地方,車外開始下雪。D從來沒看見過下雪,非常興奮,拿出DV拍個不停。我們本打算用“唱歌”作為借口,下車和飄雪親近一下,可惜被那牛皮燈籠司機拒絕了。

翻過白茫雪山,天氣漸漸好轉。吭呲吭呲到了一點多,在奔子欄附近一個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且“只此一家”的飯店吃飯。還好,飯菜性價比還不算太差。半小時後繼續上路,接下來的行程,司機明顯提速。到了四點鐘左右,我們抵達了中甸的客運站。一下車,我們就碰見了在雨崩時遇見的一驢友老豫(音),一杭州警察。他說10分鐘後有一班車往麗江,讓我們趕緊買票。So we did. 我們一天都耗在長途汽車上了。從中甸到麗江,斜陽照在中甸南郊的牧場,草甸,山巒和溪流上,很有“香格裡拉”feel,可惜不能停車拍照。秋天來滇西旅游,每天下午是拍照的黃金時間,所以要盡量選擇在下午包車。

開了一百多公裡,車子進入了哈尼雪山和玉龍雪山之間的峽谷。六點半左右,我們來到虎跳峽橋頭鎮。看見天氣還不錯,我和小畏,D決定下車到虎跳峽一游。而C以前曾去過虎跳,所以她沒有隨我們,而是先回了麗江。

虎跳峽橋頭鎮就是一條200米長的馬路,兩邊肩並肩地立著4-5層的小樓。全部是旅店和飯館。最後我們選擇了一間峽韻賓館。一個三人房的普間,30元/晚。橋頭鎮旁邊有一條衝江河(在虎跳峽注入金沙江),和橋頭鎮的主馬路平行,距離不過五十米,而我們的峽韻賓館就在馬路和衝江河之間,衝江河喘急的水流衝刷著河兩岸的岩石。躺在峽韻賓館,感覺就像外面一直下著傾盆大雨,這就是峽韻的由來。

世界就是這麼小,我們在峽韻又碰見了在雨崩遇見的一群湖北來的強驢,頭驢叫做Tiger。他們准備明後兩天徒步穿越虎跳峽,而我們只是准備花一個上午到上虎跳和中虎跳“到此一游”,這就是強驢和幼驢的差別啊!晚上我們一起吃了水煮魚和牛肉米線。不記得那家店的名字(應該也是一間連鎖店),但是那裡的牛肉米線裡放了牛油,香味很獨特…今天晚上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將明天逃票(虎跳峽的門票是60+)的計劃安排好。

我們找到一個藏族司機,格茸七林,他在橋頭鎮開店做生意。他答應帶我們逃票,包他的車150塊錢,包送我們到中虎跳,然後再送我們回到橋頭鎮。但是為了逃票要6:30出發,6:30就6:30吧,正好也體驗一下強驢們逃票的那種心跳感覺。

一切准備好,回賓館伴著峽韻睡覺。

R1 橋頭鎮有很多本地人會做逃票的生意。150塊錢也許貴了點,應該還可以還低一點。

D9 Oct 18

伴著峽韻的同時還要伴著橋頭鎮馬路上不時的大卡車開過的噪音,頓時沒有了“峽韻”那種美妙的感覺。時斷時續地睡到六點鐘,洗漱以後准備出發。格茸來晚了,更糟的是我們出發的時候,賓館的鐵閘門是關著的。我們丁丁冬冬的拍打著要開門,折騰了十分鐘,才看見老板娘睡眼惺忪的出來替我們開門。還算沒有耽擱太久。

我們乘著小面駛進虎跳峽,六點多鐘的虎跳峽,一片漆黑,兩盞黃色的車燈在寂靜的哈尼雪山邊上穿行,好久沒有這種披星戴月的感覺了,不是為了趕路,而是為了逃票。從橋頭鎮到中虎跳,大約有四十分鐘的車程,基本上是沿著金沙江在哈尼雪山一側前行,路途大多顛簸,而且不時還能看見路上有山上崩塌下來的石頭。七點多鐘,天色漸漸開始亮起來。大約七點半左右,我們就來到了赫赫有名的“張老師家”。我們要從這裡開始步行,沿山路而下至金沙江邊的中虎跳峽。

話說從張老師家至中虎跳,本是一條似有似無的山路。後來,“聰明的”張老師重新修繕了這條山路,加了一些扶手,鐵索,etc.幫助游客可以更方便,更安全的下索至中虎跳。然後,“張老師”及其親戚就開始向使用這條路的游客收買路錢:10元/人。“張老師”看起來有很多親戚。我們准備下山時,一個中年婦女和一個年輕的男子過來向我們收錢,並且推介“向導服務”。我們自然拒絕了後者,還好,那個中年婦女也沒有怎麼不高興,只是提醒我們到了江邊的時候要注意安全。

我們順著山路而下,大約走了一個多小時,來到了金沙江邊。中虎跳就在眼前。金沙江從高聳的哈尼雪山和玉龍雪山中穿行。在中虎跳,兩座山僅僅開了個20多米的“門”,讓金沙江穿過,金沙江江面突然變窄,水流也驟然加快。金沙江兩岸的山勢,都是直劈劈的,像是被一把斧頭劈開,金沙江就順著這個缺口拍岸而過。在中虎跳,有一些巨石跌落金沙江中,有了巨石的阻擋,一些較小的石塊也可以頑強地“扎根”在江中,漸漸地形成了一個向江中延伸的石灘,而峽谷也變得更窄了。站在這個石灘邊上,滾滾的金沙江水就在腳邊激揚而過,水流聲在狹窄的山壁間回響,感覺就像身處在一個正在演奏的大音箱裡。站在江中的石灘上,感覺自己一半是人,一半是江水;下一秒,身邊的金沙江水就要把我吞沒。站在江中的石灘上,感覺自己一半是人,一半是音波;下一秒,耳邊的水流聲就要攜我在兩岸的山壁間回蕩。

不愧為中國最美的峽谷之一,急流和音響,令人心馳神往。

我們在這片石灘上又不知道kill掉了多少memory。估計待了半個小時,我們開始返回。由於我右腿的傷勢,我選擇了沿原路返回,而小畏和D, 選擇了走一線天。一線天是另一家人修的另一條山路,據說比較險,還得交買路錢。我花了四十分鐘回到張老師家,這時“張老師”的另外兩個親戚又上來問我要買路錢,我差點沒氣暈過去,張老師不至於缺錢缺到這個地步吧!我上氣不接下氣地給她們說我下去的時候已經把錢交給老板娘了,結果那兩個娘們還把我上下打量了很久,認人呢!唉…無語。然後我和格茸開車繼續向前走。在Tina’s House前面的一處小店旁邊等,二十分鐘後,小畏和D也上來了。

我們的藏族師傅格茸挺可愛的,四十歲左右,是中甸人,好多年前開始在虎跳峽鎮開了個小店,買了個小面也做做游客生意,為人還算厚道。還有,他的英文很標准,至少發音很標准。Tina’s, Halfway說的都很標准。看來21世紀教育興國,誰都能整兩句英語。

我們返回的過程中,在虎跳峽的標志“上虎跳”的“虎跳石”上停了停。因為沒有突出江中的石灘,所以我個人感覺上虎跳不如中虎跳有feel。這個時候,上虎跳的觀景台上人頭湧湧,估計連拍照都要排隊,我暗自慶幸,今天“披星戴月”還是值得的。沿途從上虎跳到虎跳峽入口,沿途滿滿的旅游大巴,一輛接著一輛。今天只是星期四,就已經這麼多人。如果是周末?黃金周?還不擠到金沙江裡去?趕緊回去看看還有沒有PE30倍以下的旅游概念股,這人口紅利真不得了。

我們在中午時分,回到虎跳峽橋頭鎮。在米線店解決溫飽以後,我們攔了一輛客運班車回麗江。上午還陰沉沉的,下午又是陽光燦爛。特別是在麗江市郊的拉市海,碧綠的湖水,巍峨的玉龍雪山,溫暖的陽光,真後悔沒有包車。下次一定要記住,下午包車的錢不能省。

再次回到麗江,這次我們選擇住在束河古鎮(新區)的桃園客棧(C前一天找到的)。雖然說是客棧,但是設施稱得上三星級,而且因為落成不久,所以感覺房間,設備都很新,上檔次。唯一的缺點就是房間很小。80元/晚,價錢很公道。

束河古鎮在大研的西北邊,從大研打車到束河大約13元左右。在束河古鎮旁邊,麗江政府擴建了一個新區,看上去古色古香,但是這裡嶄新的建築,木樁,石板路都在告訴我們她的真實的年齡。相比大研,這裡就更商業化了。除了這裡仿古的建築硬件外,就只有business.跟古鎮一點搭不上邊。

晚上又去大研的阿媽意消磨了一頓,我和小畏把在“梅裡往事”欠的啤酒給還了。瀾滄江清啤,口感挺不錯,我覺著比珠江純生強。Btw,我們兩位女將都挺能喝,反倒是我對啤酒很絕緣,慚愧慚愧。大研鎮對私立的洗手間管理很嚴格,很多飯店都沒有自設的洗手間,要去就只能去公立的“古裝”洗手間。從阿媽意去到最近的公立要走五分鐘,幸虧我的前XX沒什麼問題…

R1 進入束河古鎮(新區),按規定是要交納80元的古鎮維護費。一般情況下,在入口的牌坊處,有很多婦女會迎上來,推薦購買她們的服務(例如騎馬什麼的),就可以免繳維護費,或者她們可以幫我們拿到折扣,但其實根本不用理她們。頭也不回的往前走就好了。根本沒有人會來強迫你交錢。這次來到雲南,發現很多地方的收費都很不規範。收費的地方很不正規,就像松贊林寺的喇嘛。很多地方並沒有正規的入口,早上和晚上工作人員下班的時候就隨便進,就像虎跳峽等等。有人就收錢,沒人就悉隨尊便。所以到雲南旅行,先做好“省錢”功略,那一定可以省下不少盤纏。

D10 Oct 19

一整天在大研買手信,麗江的手信還是有很多選擇的,木刻,犛牛骨做的accessories, 繡有東巴文的布藝,布農鈴,東巴紙,皮毛制品(在大石橋附近有一家賣羊毛產品的,一條羊絨披肩才100多,還能講價。羊絨啊,在廣州的鄂爾多斯,羊絨產品少說也好幾千。就是不知道真的還是假的);當然還有牛肉干,普洱茶,松茸和蟲草。

中午在大水車旁邊的龍抄手吃飯,龍抄手原來就是我們說的餛沌。雖然來自四川,但是跟廣東的烹飪理念都有幾分類似,非常重視湯底。湯底是用很多海產做的base, 很濃,味道很厚,伴著餛沌非常搭配。

因為上課的關系,D在今天下午就先行飛回廣州了。真是個好學的好同志。但是D也因此錯過了晚上的一頓美餐。

晚飯的時候,麗江細雨紛飛,略有一絲涼意。我們,還有老豫和他一個單“騎”走天涯的哥們(單騎走天涯,那可不是一般的強驢啊),一共五人打算去挖掘一下麗江地道的美食,就上了一納西人的出租車,跟師傅說你帶我們去吃麗江最地道的東西(事後證明這是個不錯的方法,出租車司機確是一個城市的地精)。師傅帶我們去像山市場附近的“鈺潔小吃”吃腊排骨。“鈺潔小吃”門面並不起眼,十足廣州的大排檔,地上滿滿地支著十幾二十桌,凳子都是矮矮的塑料凳,裝修..簡直就可以說是沒什麼裝修。我們來到的時候,已經六點多了,店內熙熙攘攘,門口還站著一些正在“等”和“走”之間猶豫的食客。我們跟老板娘說我們五位,給我們支張桌子。老板娘上下打量了我們一下(看起來像是外地人),說“腊排骨”賣完了,請回吧。My god, 六點多正是晚飯的黃金時間,招牌菜就賣完了?幸虧我們那位納西族的師傅還算厚道,進去跟老板娘嘀咕了兩句。老板娘終於給我們支了張桌子,上了一鍋腊排骨——一鍋開後門才能吃上的“腊排骨”。這腊排骨看上去就是一排骨火鍋,除了排骨,還有些西紅柿,蔬菜,薑等。這腊排骨吃起來口感也確實獨特。入口之初有點腊肉的那種“腌”的感覺,細嚼之後也不失排骨的香味和肉感,我們幾個都大呼“人間美食”,回頭一定給廣東的朋友推薦推薦。後來我們又添了一碗,確實不錯。下次來麗江可以再來“回味”一下。

R1 在古城,很多商店的店主不怎麼厚道。因為競爭激烈,很多商店都可以還價,但是如果店主減到最低的時候,你還不滿意/或者打算回頭再來買,准備走人時,店主就會悻悻的對你說“減到XX(完全不可能成交的價錢)好不好”。比如在一間“藏聖”買牛肉干,一般大包的都是20塊錢左右,如果店主減到18,客人依然不接受,掉頭走的時候,店主就會衝著客人的背影喊,“10塊要不要?5塊?1塊?”。讓人感覺店主是在發泄和抱怨,“今時今日甘暨服務態度系吾得暨”,他們這麼做只能將客人趕跑。

D11 Oct 20

早上睡到自然醒,打點好行李後。我們穿過 “束河古鎮新區”,來到真正的束河“古鎮”,之所以說這裡是真正的“束河”,是因為這裡不僅有飽經風霜的建築,小巷子深處還有些“殘桓敗瓦”的房屋,牆角還有碧綠的青苔,流淌的溪水間還有些許菜葉,石板路兩旁還有幾分菜地,誰家的大黑狗還能大搖大擺的在人流中穿行。雖然依然無法看見“麗江”人民原汁原味的生活,但是在這裡,至少還能感覺到些許“真實”…當然,在這裡,沿街的建築依舊是旅社,餐廳,café, 茶室和旅游商店。我們在Face to Face又撞見Tiger他們,地球真是小。也正是因為他們,我們選擇在Face to Face坐下,點了一杯奶茶和香蕉片磨磨牙。言談中,居然發現老板娘是廣州人,倍兒親切。她和她妹妹在這裡開了這間茶室。平時她在廣州做生意,她妹妹在這裡打理這個茶室。她每年回來兩三次,每次都住一段時間。她駐店的時候,她妹妹就出去旅行。我們都說這挺好的match-up。Face to Face跟很多的納西建築一樣,是一個方形的房子,大約有100多平方,前面是茶室,後面是住宿。老板娘說有兩間客房,也對外開放,但我看看那裝修和位置,就知道老板娘應不在意這點收入,房子只是用來自住和招待朋友。老板娘說了,她去年頂下這間鋪子,年租金4-5萬(現在可能要貴一些),平時店子就是她或者她妹妹主持,再請一兩個店小二,回本應沒有問題。從生意的角度來看,確實挺吸引,應該是有做頭。但是發展旅游和保育古跡總是兩個矛盾的主題,所以我總是希望麗江的旅游業不要太發達,這樣我們才能保存好古鎮的真面目。

在Face to Face消磨到12點,我們轉回束河陽光(C推薦)吃午飯。束河陽光提供餐飲和住宿,占地比Face to Face大不少,客房數量也多,大約有六七間。老板娘是一個江浙女人。她說她和另外一個老板娘本是好朋友,兩人的兒子在大學教書,幫她們頂下這個店子讓她們經營。老板娘五十多歲的樣子,皮膚黑黃,臉上擠滿的硬邦邦的笑容,“熱情”地帶我們參觀她的店,言辭間感覺她是熱切希望我們能住下,好增加點收入,可惜我們今天就要回廣州了,根本連考慮的機會都沒有,只能敷衍她說回去給朋友介紹。束河陽光的客房裝修都還挺別致,其中有幾間是情侶房和家庭房。情侶房裝的是嶄新的木地板,房子的間隔是小復式,下面是Living Room,樓上是雙人大床,推開窗戶可以看見屋外的田園的景致,Living Room裡還裝了32寸的LCD電視。檔次算是不錯,租金也只是150元/晚。C非常喜歡,說度蜜月的情侶可以選擇住這裡。C恨嫁了嗎?呵呵。束河陽光面積比較大,老板娘說年租金要9萬,可是今天我們看見,客房一間都沒有租出去;而到了12點多,餐飲部份也只有我們一桌客人,也難怪這個江浙女人如此hard sale。

今天中午我們的主菜是燉雞(屈指一數,我們這幾天已經殺了六只雞了,罪過!),外加炒了兩個素菜。可能也是因為生意少的緣故,店裡的兩只小狗餓得慌,不停地在我們腳邊晃悠,可憐巴巴地抬頭看著我們,那水汪汪的眼睛直盯著我們筷子中間的美食。敵不過那“殺死人”的眼神,我們就在吃過的雞骨頭上留點肉,扔在地上讓它們哥倆也可以改善一下伙食。老板娘極力向我們推薦了自釀青稞酒,我們也要了兩杯,非常的烈!

看來在束河要做生意,也不食隨便就能賺錢的。店子的經營種類和定位真的很重要。

吃完午飯,我們返回桃園客棧,取行李赴機場,香格裡拉之旅也行將結束。再見了,麗江;再見了,香格裡拉。

我們乘南航CZ3488航班回廣州,照例人滿為患,值得一提的是此旅程的晚餐是由昆明地勤東方航空的餐飲公司提供的,有飯盒米線選擇,質量比來的時候好很多。廣州的航空餐飲供應真的應該改善一下了。我們後會有期。

十一天的滇西北之旅,親歷了香格裡拉的雪山,草甸,森林,湖泊,峽谷;還有藏傳佛教寺廟和喇嘛;體驗了從海平面的廣州到海拔四千多米的白茫雪山,從繁華的都市到原始的雨崩,從香格裡拉的明媚陽光到白茫的漫天風雪;親身感受了大研古今結合的韻味,卡瓦格博日照金山的輝煌,雨崩村質樸的民風,還有那志願者,那“梅裡往事”…;當然,如果說到遺憾,那就是沒能看到一次真正的雪崩。總的來說,這十一天的收獲還很厚重。這也是在旅程結束兩個多月後,我仍堅持寫完這篇游記的重要原因。謹以此文記錄旅途的見聞和內心的收獲。

2007年12月15日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