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上確認周日行程之後,做功課的重擔自然落到我的肩上。南沙地處偏遠,宣傳也不夠,可搜集的資料相當少。
我的計劃路線:
淘金路(2元)天河城體育西地鐵站----3號線客村站----2號線萬勝圍---4號線黃閣站下(9元)
不過事實證明,應在金洲站下地鐵,因為從黃閣直接去天後宮一路上根本沒有合適吃飯的地方,後來我們只好餓到金洲,下午4點才吃上“中飯”。
話說在黃閣站,等了10分鐘,上了361B線環島接駁大巴(3元),興致勃勃地穿過南沙牌坊/南沙中學/金洲地鐵站(旁有城建樓盤)。
大巴基本可以隨叫隨停,沒有紅綠燈,一路狂開。在車上晃了一會(約15分鐘),到了金洲鎮上。人少車少,街容也沒什麼可圈可點的。
蒲洲花園
接著穿街過巷地開到了英東中學,正盤算著天後宮得多遠呢。。。怎麼還不到呢。。。一眼瞧見旁邊可不就是麼。
果斷地下了車,嘩,空氣清新但也沒啥海邊的感覺。事前用了防曬油啊,期盼著大漁船啊,生猛海鮮啊。。。好像全部都落了空。
蒲洲花園是個免費公園,也確實種了品種各異的植物,但感覺還是有點疏於管理,大門有點殘舊,方磚鋪就的路面不太平整。
與珠江公園的人氣及景致相去甚遠,更惶論雲台花園,但我還是喜歡這種人跡罕至的地方,不愛那“游人如織”。
水鄉一條街
在蒲洲花園裡悠閑散步,穿過人工湖上九曲小橋。此時已餓得到處抓狂地找尋“水鄉一條街”,本以為那該是食街,此行的一個目的就是奔著南沙的小吃/海鮮來的。
所幸,在橋上抬頭就望見了仿蘇式園林的“灰瓦白牆”。興奮地三步並作兩步衝了過去。
所謂水鄉一條街,其實就是在人工小渠兩岸,仿蘇式園林建了約80米長的商業街。估計有施工質量問題,對岸的商業街已經有些許地方有裂痕,正圍起重修。
大失所望的是,瀏覽了幾家食館,除了有個只做雙皮奶的“肥姐甜品”,只剩兩家稍有接待能力的小排檔。中午飯市時間,不少游人都在找飯點。但店員都面無表情地,即不清理飯桌迎客,也不急著讓你點菜。桌上的剩飯菜大多菜式一模一樣,應該是團餐,且大部分只淺嘗輒止就大盤地攤在那兒,怪浪費的,可以推斷是極難下咽的團餐。
因為肚餓且飯後還有行程,還是想勉為其難地果腹了事,於是坐在殘羹冷炙的桌邊,一直招呼/後來幾乎是哀求店員來清掃桌子。廚房裡看來也是亂成一片/且看來蠻不干淨的(這些都忍了,只為吃個飽飯,這要求不高吧)。有的食客已經在自己清理桌子並高叫點菜。。。
7分鐘後,一個胖店員清走了一半盤子,再就沒有了下文,幾番折騰,食欲全消。氣極,只好餓著肚子離開了水鄉一條街,期望在天後宮附近能找到合適的餐館。因為印像壞極,一張相片也沒有在那留下。
那種久違的飢餓感,現在還能回憶起來,是此次南沙之行最大一敗筆。
天後宮
從水鄉一條街走出門,即見往返天後宮/地鐵站的接駁車,呵,原來這便是接駁車天後宮的終點站了。走上10分鐘就步入天後宮了。
網上的各種攻略都介紹說天後宮門票20元,所幸的是,此去發現現在對外是免費開放參觀。呵,算是一個意外驚喜。
重建的南沙天後宮坐落於南沙大角山東南麓,面對煙波浩淼的伶仃洋。但其水面不夠清澈,沙灘也很不好,沒有管理故較髒,難以下腳。
院內有天後聖像高達 14.5 米 ,屹立在占地 1.5 公頃 的天後宮廣場上。
山門是天後宮的正門,室內供奉是“千裡眼”和“順風耳”這兩尊像神。山門兩側有鐘樓和鼓樓。
獻殿則位於山門的正上方。寢殿位於正殿之後,是天後起居休息之所,內供奉素裝的天後坐像。
大角山炮台
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鴉片戰爭和抗日戰爭時期,英勇的中國軍民在此書寫下可歌可泣的壯烈詩篇。正在天後宮內。
因為時間和體力的關系,我只參觀了其中一個振威台舊址,它藏身在去往南嶺塔途中,靜悄悄地躺在樹林的盡頭,沒有一門炮,甚至沒有一個像樣的碑文,只有一橢圓空水泥地坑,一端聯接著類同防空洞的攻事。寂靜地,被人遺忘地…
但此地視角極好,躲在樹林中,窺探著整個海面。
南嶺塔
塔高 45 米 、共 8 層。
此塔不可不登,個人認為它是南沙天後宮一個極好極特別的景點。
每上一層都可停下小息並俯瞰欣賞南沙全景,每高一層視角都略有不同,而且塔內的通風采光極好,能很輕松地登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