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像與現實的平衡

作者: 夜之影

導讀想像與現實的平衡2001年偶然在網絡中知道了泰順,看到了北澗橋、三條橋等圖片,甚是喜愛,遂逐一將這些圖片下載存入了電腦,然後在地圖上找尋泰順以及這些橋所在村莊的位置。那時,覺得浙南是多麼的遙遠,但明白,一定會去。 2003年得到一本劉傑編寫的《泰順》,該書記述了泰順的房舍、廊橋、廟宇、宗祠,還記述了心靈手巧的匠人怎樣建造了它們。特別是從廊橋的 ...

想像與現實的平衡2001年偶然在網絡中知道了泰順,看到了北澗橋、三條橋等圖片,甚是喜愛,遂逐一將這些圖片下載存入了電腦,然後在地圖上找尋泰順以及這些橋所在村莊的位置。那時,覺得浙南是多麼的遙遠,但明白,一定會去。 2003年得到一本劉傑編寫的《泰順》,該書記述了泰順的房舍、廊橋、廟宇、宗祠,還記述了心靈手巧的匠人怎樣建造了它們。特別是從廊橋的結構、分布、作用到古村落的形成、建造規律、現狀以及泰順村鎮的建制等方面的描述,使得廊橋、古村的模樣清晰的在心中勾勒了。 2004年底更換電腦,存了已久的廊橋圖片給丟失了,心生悵然。其實,網上不乏更多更新的關於廊橋的介紹和圖片,只是再看已若隔世,從此,不願再在電腦裡點擊關於廊橋的信息,只一遍遍回憶曾經的儲存,只願將記憶停留在最初的相識,在想像與夢幻中與之相親相近。 2007年9月初,正籌劃國慶去處的時候不經意間有人毛遂自薦陪游廊橋,當即決定前往,並很快定了成都飛溫州的往返機票,等候起程。 10月1日,如期飛抵溫州,下午便直奔泰順,終於可以見到渴望已久的思慕了。在車輪的碾動翻滾中,心裡卻是抑制不住的忐忑,而且,越是靠近越是不安,一種莫名的想見又怕見的情緒在蔓延。 泰順、廊橋、古村,長久以來在我的意識裡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的模樣。一直固守著這樣的景像:深山中的村落,安然嫻靜,溝澗中的廊橋,落寞遺世,他們就這樣泰然靜穆的固守在大山的溝澗中。 車道在山裡蜿蜒,道路兩旁是熱鬧繁華的村鎮,一個連著一個,而且那些建築與任何一個普通的村鎮沒有區別,都是披著瓷磚的外衣,冰冷著,心也在沉著。廊橋,是否也如這一路的景像裹挾在一派水泥鋼筋中呢。車在顛簸中天漸漸暗了,搖晃中也總有亮光撲面閃爍,干脆閉了眼靜等終點,懶得想了。 到達縣城天色早已暗透,在賓館的床上躺下,有很重的疲憊襲來,一路上的景像而生出的想像與現實的差距糾結了不散。不知道長長的等待和長長的路途是否能換來會心的一晤,再次忐忑了入夢。 次日清晨,在矛盾和期望中開始了與泰順古村、廊橋會晤的旅程。 百福岩,古民居被冰冷堅硬的水泥、瓷磚樓房圍裹,孤單脆弱著,有點淡淡的酸楚襲上心頭。 溪東橋,散亂的房屋、圍牆,還有突兀的電線,擾亂了視線。幸好,北澗橋周圍還未有鋼筋水泥的挺立,老式木板房也仍在,只是,多了游人多了喧鬧。 薛居橋,站在橋屋裡看到的全是鋼筋水泥,硬梆梆,使得這木頭的橋好生單薄。 碇步,游人如織,想展示其寂靜的空靈在鏡頭裡等了好久,再看看流動的溪水,水量好少,根本沒有了圖片中的韻律,不看也罷。 胡氏大院,賓朋滿座的沸沸揚揚;同樂橋,嶄新的模樣……,無一不與曾經的想像衝撞,活生生的現實一次次把我擊倒,總找不到心中的倚靠,仿佛游魂找不到落腳的地方,悵然、空虛了絕望。 於是,堅決要求去晤荒野裡的三條橋,相信能尋到一直的想像。 於是,在以後的日子裡總在想,對於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怎樣保管才好?保護與發展,怎樣平衡才好?何為落後或進步,該怎樣評論才好?清晨,開始了會晤的旅程,天,雖然陰沉還下著小雨,但陰霾很快就過去了,陽光漸漸照亮了天空,照耀了我們。


一、溪東橋 近在咫尺的水泥樓房和雜亂的房屋圍牆







換一個角度,避開了周圍的建築,橋還是那座橋,欣欣然一點。


橋屋內部結構,很中國式的隼卯框架,不僅有力學的美,更有視覺上的美感。


二、北澗橋北澗橋是至今泰順保留下來的最美的一座廊橋,連接在橋頭兩端的木屋依然還做著營生。











夕陽中的廊橋掩映在古榕下,仍留一絲想像。





三、薛宅橋更多的樓房在周圍佇立



這樣的穿插疊壓,不用釘不用榫,如果搬遷的話,拆下移至別處再行搭建便成。由於是疊壓,所以橋面需建橋屋增加重量,使得越壓越緊,更加牢固。



試著變幻不同的角度,試著左右不停跑動,只為盡力給畫面一個純美的廊橋



終於找到一個角度,稍微純淨一點。


樹枝蔭佑河水的畫面非常喜歡,可恨那根電線橫空出世





四、碇步一直有游客嬉戲在碇步,我就一直的等待,等待人潮散盡後的看看它原始的模樣。









熱鬧總有始終,所有的節目都會落幕,曲終人散後只有那份空、那份靜才是永恆。



五、胡氏大院很多的車停在路旁,看見黑磚黑瓦的大屋知道胡氏大院到了。旁邊一道小門,有一個連接上下兩院的小巷。















祖上的榮耀僅僅只是談資,今天的日子依然是主凋。









這寂靜的一隅,才是我要的。
















巷道悠悠,走過的歲月是否在石縫間隱藏。



六、同樂橋嶄新的同樂橋,木頭的清香還在空氣中散發,廊柱的雕刻依然生澀,青瓦的表面還泛著白光,不著歲月的痕跡。看到這樣的新橋,雖然不是想像的滄桑,但廊橋有了傳承,依然欣喜。







橋頭小廟



精選遊記: 泰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