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彌堅——雲南七日游(第6天)

作者: guoguodalvshi

導讀昨天晚上去聽納西古樂了,見識了世界上最年老的樂隊。說實話,對古樂其實並不了解,去聽,完全是衝著宣科曾經激起的古樂論潮,想實地親眼看看,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是什麼樣的樂隊。 晚上的劇場裡還是有點陰冷的,不過台上的布置等等卻讓人很有期待。隨著鑼響,一群白胡子老爺爺們魚貫上場。真是老啊,有的看上去真可以稱得上是老態龍鐘。宣科因為生病,所 ...

昨天晚上去聽納西古樂了,見識了世界上最年老的樂隊。說實話,對古樂其實並不了解,去聽,完全是衝著宣科曾經激起的古樂論潮,想實地親眼看看,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是什麼樣的樂隊。

晚上的劇場裡還是有點陰冷的,不過台上的布置等等卻讓人很有期待。隨著鑼響,一群白胡子老爺爺們魚貫上場。真是老啊,有的看上去真可以稱得上是老態龍鐘。宣科因為生病,所以說要下半場才能到。演出開始沒過多久,老爺爺們有的就疲態盡顯。音樂是挺好聽的,也比較有特色,但是我總覺得對台上的老先生來說,是種折磨。當原本的愛好,變成了一種商業謀生手段,也許一開始會覺得新鮮,覺得感激,但是當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天天晚上來演出,演出相同的曲目,那種激情,就再也找不到了。於是,我們看到的,是一群被迫無奈,在大多數老人已經休息的晚上,還來演出的老爺爺,一個會打盹的樂隊。

當然啦,雖然老,但總也是麗江一景,相信這樣的演出還將持續下去。

到晚上9點多,宣科出場了,一開始的幾句話,調侃自己,調侃時政,倒也獲得了不少掌聲。但是,他像是受到了鼓勵,說個沒完了,滔滔不絕,扯東扯西,聽到後來,有點不耐煩了。再加上天冷,快受不住了。雖然宣科對於拯救古樂確實有功,但是現在,似乎把他捧到了一個近乎神化的地步,則有些不是滋味。

第二天,去看看麗江城的老建築之代表——木府。木府是麗江古城之“大觀園”。納西族首領木氏自元代世襲麗江土知府以來,開始興建木府。歷經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形成了今天的規模。木府位於古城西南隅,徐霞客曾嘆木府曰:“宮室之麗,擬於王者”。也就是說,這樣的宮殿,已經屬於王者的級別了,大大超出了土司所應有的級別。

木府占地46畝,中軸線長369米,整個建築群體座西朝東。去木府的路上,會先看到一個大牌坊,上書“天雨流芳”四字,據說是納西語“讀書去”的諧音,體現了土司重視文化教育的良苦用心;再往下走,是個石頭牌坊,上書“忠義”兩字,表達了土司對皇帝的忠心。進入木府內,先看到的是議事廳,端莊寬敞,氣勢恢宏,頗有紫禁城太和殿的風範。萬卷樓是藏書房,護法殿又稱後議事廳,是土司議家事之殿。玉音樓是接聖旨之所在地。整個木府被靠獅山,御花園就在古柏深處。但是為了避諱,御花園寫成了“玉花園”。在萬卷樓樓上,還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玉龍雪山。

整個木府氣勢恢弘,雖為地方土司,但確有帝王之風。其中給我印像最深刻的是一座廊橋。據說當時為了連接木府的兩幢建築,又不至於封掉原先的街道,土司才想出建造廊橋的主意。看來,為政者須慮萬民之意,在當時遙遠的西南邊陲,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出了木府,在街道裡晃悠,晃著晃著就來到了城後的農貿市場。買了些新鮮的棗子橘子,體會了麗江當地人的生活。下午就開始了我們的購物之旅,在麗江古城購買他們最有代表性的商品——披肩、銀飾、茶葉、民族娃娃等。東西質量只能算是一般,但是很便宜。我特別喜歡那些民族娃娃,要買木頭的,塑料的不生動。百歲坊買了兩根項鏈,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

晚上,去網上看到的一家小店吃腊排骨。太贊了!!!!在像山農貿市場,從古城門口的大水車這裡坐2路車,就能到市場門口了。 進市場後,筆直走,第一個路口左轉,就可以看到招牌了——鈺潔腊排骨。場地很簡陋,一大屋子的小凳子小桌子,總共大概20多桌。每個桌子上一個煤氣爐,上面擺著一只咕嘟咕嘟的砂鍋。生意出奇地好,我們5點多到的,只剩三張桌子了。排骨非常非常好吃,都是肋排,湯裡的番茄很香,酸酸的,把肉的鮮味吊出來了。量很足,三個人吃一鍋足矣。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