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安的第三天,終於盼來了一個晴空萬裡的艷陽天。和煦的陽光一掃我陰霾、憂郁的心境,這才發現原來自己的心情竟與天氣如此休戚相關。聽從朋友的建議,去陝西省博物館轉了一上午,想了解華夏文明的發展與輝煌也同時也見證何為遍地黃金之說。然而卻不得不承認自己越是想探究就越是弄不明白,這究竟是怎樣一座城市,有著怎樣的過往,曾經的鐘鳴鼎食、詩書禮義、奢華淫逸、紙醉金迷,而今一杯黃土掩盡風流。
不遠處是聞名已久的大雁塔。恢宏的廣場上,人潮如織,兩旁仿古的建築群與中軸的大雁塔相交輝映。登臨大雁塔頂,雖未見大雁南飛的景像,然而暮鼓晨鐘下,鳥雀盤翔,倒也覺靈台淨明。大雁塔廣場上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從塔頂,透過狹小的門券可將廣場盡收眼底,此時的廣場早已人頭攢動,大家爭相目睹這一空前盛況。整點,萬眾矚目的音樂噴泉准時啟動,踏著樂聲,翩翩起舞。許是在上海早已司空見慣,唯一的印像,也僅有聲勢浩大。大雁塔下的慈恩寺相傳是法門聖僧玄奘法師西行歸來後潛心佛學的所在地,而今人去樓空,徒留傳奇而已。
趕在黃昏之前,來到左近的大唐芙蓉園,這是在唐代芙蓉苑遺址以北新建的仿古行宮。若在平日裡,最煩仿古二字,那些粗制濫造的翠綠丹紅、描龍畫鳳之作,好似影視基地裡臨時布景,充斥祖國各地,想必大家都有體會。此次,幸而臨行前得長者極力推薦,不然又該懊悔失之交臂了。我自踏進園門即刻被吸引,路旁的小徑,豎立著一組推敲典故的石像,因為喜歡那身後的清影扶疏,所以棄了人來人往的大路,一路曲折穿行於幽篁之中,繼而是花香滿徑,回首來時路,居然還有個好聽的名堂“絲路花語”。穿出小徑,是一片面湖的草地。草地上散落著唐朝仕女的石像,或踏青游春、騎馬擊球;或輕歌曼舞、擊節助興,雖是一色純白,但刀功精妙,各具神韻,芙蓉面、柳葉眉,丹鳳眼、櫻桃唇,難怪引得無數佳麗競相爭艷,謀殺菲林無數。我繞過眾人,只想找一靜處,席地而坐,看夕陽西下,湖面上金光點點,漁歌唱晚。一時痴迷,竟有片刻的恍惚,猛然想起尚有大半個園子沒有逛,方才收回戀戀不舍的眼光繼續上路。這園子最妙之處,在於移步換景,大到殿閣樓宇、小到花草樹木無不入景,杏林梅塢、修竹芙蓉,四時佳景,一應俱全。而真正讓我折服的還在於其別具一格的建築風格,在保留古典神韻的前提下大膽革新,將現代元素融於細節,或雄渾霸氣或秀麗輕靈,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景點的布置亦是獨樹一幟,唐詩峽內,一路逆流而上,兩岸是鐫刻詩句的石壁,一路走來的同時讓人經歷了一次文化的洗禮;曲江流飲處,雅致清幽,是當年文人雅士集結,飲酒作詩的場所。
夜幕降臨,然而這場游園活動的好戲才剛上映。燈火映襯下的芙蓉園恍如仙境,主樓紫雲樓臨湖而起,燈火輝煌,連天上星辰亦為之失色。園內所有的游客都往芙蓉湖邊聚集,爭相一睹世界最大的集激光、聲控、煙花為一體的水幕電影。禮花騰空而起,照亮半邊星空,讓我對千年前的盛會充滿好奇……
沒來西安之前,總以為貧瘠的黃土高原物產匱乏,誰知道了西安才發覺西安連同周邊縣城的果品豐富到令人乍舌的境地,除了臨潼的柿子、石榴,還是國產獼猴桃、紅提的生產基地,而且趕巧這些水果正當時令,可憐我還以為陝西只產蘋果,央求著朋友帶我上蘋果園呢。坐了兩、三個小時的長途車來到位於黃土高原邊的永壽縣。做了一天快樂的農家小丫頭,爬土坡,摘酸棗,下梯田,上果樹。說真的我還是頭一回見這其貌不揚的小家伙,一身倒刺,又長在人跡罕至處,我幾乎是硬著頭皮才爬上了土坡。一身倒刺差點叫我無從下手,朋友顯然是內中高手,不但能解決自己的口糧,還頗有盈余,不一會兒就集了小半袋。我則屬於放羊吃草,也就自己解解饞而已,最後大家都光榮負傷而返。朋友建議下梯田,帶我見識山裡風光,經過一番跋涉,終於下到山溝溝裡,不同於上部裸露的黃土,這裡綠草如茵,有小溪穿流而過,紫色小花遍布山谷,還有不知何時遺留下來的破敗橋堤、斷壁殘垣。一時興起,隨手扯下路邊的蘆葦做拂塵,坐在橋堤一側,悠悠收攏雙腳,但見滿目蔥蘢翠谷,渾然忘我。出谷,方才想起當天的重點是爬果樹,采蘋果。朋友帶我來到果園,正是秋收時節,枝葉繁茂,碩果累累,喜氣洋洋地掛滿枝丫,惹人憐愛。初上果樹,我還斯斯艾艾、戰戰兢兢地站在枝頭,後來索性放開膽去,攀著高枝,專揀那光亮嬌艷的果王了,臨走還躲在果樹下,吃了我生平最新鮮水靈的一個蘋果。
都說秋高氣爽,最適宜登高望遠。八百裡秦川連綿,主峰太白海拔千余米,集幽奇峻秀於一身。聽聞此地秋景甚佳,我亦將此當作是西安之行的最後一站。因為山上寒氣重,我們在山腳休整了一夜,第二天,天蒙蒙亮,我們就上山了。一路坐車盤山而上,路況良好,風景無邊。更出奇不意的是,上山途中亦開辟了多處景點,蓮花瀑布、潑墨岩壁、劍劈山石、清怡風香,都可供游客自由下車瀏覽,再也不會為錯失車窗外稍縱即逝的驚鴻掠影而遺憾了。上山還需另坐一段路程的索道,站在高處看層林盡染,不知是否太白特有,秋葉黃松將層疊山巒裝點得分外妖嬈,松柏的堅毅挺拔、金色的瑰麗堂皇,看得我心潮澎湃、豪氣衝天,一時有登頂的衝動。因為先前有了登玉龍雪山的經驗,之前根本沒有把區區千米放在心上,可誰知才剛走了幾步就開始氣喘吁吁,體力不支,若非為了後繼的美景,幾乎就要當場放棄,打道回府,誰還樂意大過節的遭這罪呀。慌忙中集中精神告訴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事實證明,熬過了開頭那一會兒,漸漸適應了山上的空氣,再到後來反倒越走越有精神。山上空氣絕佳,風景也不賴,那一道三五百米的木棧道夾在兩旁參天黃松之間,靜謐清幽。大家相互鼓勵著終於在預定時間內來到了中國南北分界嶺的石碑前,原本以為兩腳分踏中國南北的感覺一定非常良好,可惜面對著毫不起眼的界碑石時,我懷疑自己是否想多了。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哈哈。隨後的一段路是行走在山脊上的,身邊無遮無攔,腳下一條羊腸小道,四周群山一覽無遺。山體兩側寸草不生,亂石遍布,竟是無以名狀的凄涼。沿此路徑直走下去便是冰川遺跡,奈何時不我待,太陽隱到山背之後,寒意漸起,取出事先准備的羽絨服,亦只能稍稍抵擋寒意,於是我們決定下山。
回到西安市區已是掌燈時分,想著第二天就要離開,卻還沒嘗過西安最出名的小吃——羊肉泡饃,未免有些遺憾,於是去鼓樓附近的同盛祥吃晚飯。老店的名號果然響當當,店堂裡人頭濟濟,都是五湖四海慕名而來的游客,我學當地人的樣兒仔細掰碎手裡的馕,遞給服務員送回廚房烹飪,老實說,羊肉泡饃的滋味並不是我等久居南方的人所能承受的,不過是給自己的西安之行劃上個圓滿的句號。吃過晚飯,隨人潮往那燈火通明處走來,飄香的烤肉、熱鬧的街市、琳琅滿目的工藝品、充斥著各色游客以及當地回人,這就是大家眼中的回民街,喧鬧、光鮮,卻未必真實,只是對於一個外鄉客,這樣的誤會畢竟也無傷大雅。
離開西安的那天是中秋前夜,因為坐的是臨客,所以今年的中秋節也要在火車上度過了。看著車窗外的明月高懸,此刻思念分外綿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