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徽派文化韻味的西遞、宏村之旅

作者: 雪域風雲

導讀亦儒亦商的徽派文化發源地-徽州,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其中心地帶就是古代徽州府及所轄黟縣、歙縣、休寧、祁門、績溪和婺源六個縣。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徽州文化或是徽派建築一般有三個地方可以作為代表,一是黃山市所轄的屯溪老街,二是江西的婺源,三是黟縣的西遞宏村。其中,屯溪老街從地域講應該算是最正宗的徽派文化發源地,老街兩旁店家鱗次櫛比,多 ...

亦儒亦商的徽派文化發源地-徽州,一直是我非常向往的地方,其中心地帶就是古代徽州府及所轄黟縣、歙縣、休寧、祁門、績溪和婺源六個縣。現在我們通常所說的徽州文化或是徽派建築一般有三個地方可以作為代表,一是黃山市所轄的屯溪老街,二是江西的婺源,三是黟縣的西遞宏村。其中,屯溪老街從地域講應該算是最正宗的徽派文化發源地,老街兩旁店家鱗次櫛比,多為雙層磚木結構,清一色的徽派建築風格,滿街的“祁紅”、“屯綠”、“徽墨”、“歙硯”以及不知真假的“古玩”,但是,老街商業氣息太濃,濃到只剩下商業氣息,街上的游客基本都是游黃山後來購物的,那格調和昆山周莊不相上下。江西婺源是一個山明水秀的地方,號稱中國最美的鄉村,但是現在婺源最著名的是油菜花,和徽派文化好像關系不大,而且婺源旅游的季節很強,一般就是三月中旬油菜花盛開的時候。還有一處就是黟縣的西遞、宏村,皖南古村落,最典型的徽派建築,代表著最標准的徽派文化,2000年,以西遞、宏村為代表皖南古村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江浙一帶所謂的古鎮非常多,從蘇州的周莊、同裡,到湖州的南潯,再到紹興的烏鎮,直到嘉興的西塘,我幾乎游遍,多是小橋流水,枕水而居,感覺大同小異,而且都是人滿為患,其中又以周莊為最,幾乎到了摩肩接踵的地步,水鄉的文化韻味與意境蕩然無存。所以,我一直很想去西遞宏村感受一下徽派文化的風格,但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97年和老婆登黃山,當時都還沒聽說過西遞宏村,06年5月陪綺梅去黃山,知道西遞宏村但實在沒時間,只能聊以屯溪老街代替。國慶一過,洶湧的旅游大潮剛剛退去,我就和曉剛商量自駕去西遞宏村,一拍即合,於是10月14日清晨常州出發。西遞宏村所在的黟縣是黃山市下轄的一個縣,黃山市由以前的屯溪市更名而來,而屯溪市即是原來的古徽州,現在的徽州只是黃山市的一個區,不由得讓人感慨世事滄桑。常州到黃山有兩條路可供選擇,一是走省道經宜興、廣德、寧國、績溪到黃山,大約350公裡;另一條由沿江高速-寧杭高速-杭徽高速到黃山,450公裡。我們選擇的是高速,但是由於杭州繞城在修路,有一段路非常難走,所以回來時就選擇了省道,結果更加不好走,歷經多次自駕的經驗,出行一定要盡量選擇高速,哪怕適當繞點路,這次如果不是我們帶了GPS,根本不能想像。去時一路還算順利,過黃山後下高速,到黟縣大約一小時路程,途徑休寧縣城簡餐,在飯店的牆上看了一段關於休寧的介紹,才知道休寧還有一個名字叫狀元縣,這個縣是中國歷史上出狀元最多的一個縣,不說休寧人有多聰明,但至少可以看出古代徽州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愧儒商的名號。。黟縣緊鄰黃山,歷史上對外交通非常不便,阻礙了古黟與外部世界的交往,但是也造就了黟縣“世外桃源”般的生態環境。據說陶淵明就是受到此景的啟發,寫下《桃花源記》,從而使黟縣自古享有“桃花源裡人家”的美譽。黟縣境內至今仍存有保護完整的古民居3900余幢,為皖南之首。西遞、宏村、南屏、關麓等古民居建築村蘊藏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充分展示了中國徽派建築藝術風格的特色,其中西遞、宏村兩村以皖南古村落的名義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我記得十幾年前,我們最常用的郵票《中國民居》中就有歙縣潛口民居和黟縣宏村月沼。這次出行有點隨性而至,我基本沒在網上做功課,出發時我也只知道西遞、宏村,具體的行程都是曉剛媳婦安排的,她在網上查了好多資料,我這才知道除了西遞宏村還有南屏關麓。出了休寧尤其是過了齊雲山之後沿途風光很美,不覺之中,一會兒就到了“桃源人家”西遞。還沒進村就見一座高大的牌坊立在村口,胡文光刺史牌坊,建於明朝萬歷年間,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皖南古村落中有幾多,牌坊多即是其中之一。西遞四周青山環抱,這裡保留有數百幢明清古民居,建築和路面都用大理石鋪砌,兩條清泉穿村而過。西遞是徽派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徽派文化的核心還是儒家思想,程頤、朱熹的祖籍地也是徽州。,表現在西遞的村落建設上,可以感覺到以下幾個特點:一、天人合一,講究風水陰陽,村落的選址和建設尊重自然,西遞村裡有前邊溪和後邊溪流經村中,民居皆臨溪而建。二、建築精美實用,極富人本思想。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同時也說明了亦商亦儒的徽商財力。三、儒家思想的痕跡無所不在,比如建築主次分明,尊卑有序,隨處可見宗族祠堂和書院學堂,體現了西遞人尊儒重教的的思想意識。在西遞,官宦人家、徽商門弟和農家小院樓棟相接,以宗族血緣(西遞多為胡姓)為紐帶互為交融在一起。 皖南民居建築有一個特別講究的地方,那就是門樓。據說明代在民居建設用地上有嚴格的規定,所以只能在門樓的營造上下功夫,故有“千斤門樓四兩屋”之說。在隨後兩天的行程中我就特別注意觀察不同的門樓,拍了幾十張不同門樓的照片,這些門樓造型多為飛檐鬥拱,再以石雕或磚雕吉祥圖案點綴其間,這其中以西遞膺福堂的門樓設計最為精巧氣派。走遍西遞大約須耗時兩個鐘頭,由於長假剛過,西遞的游客並不太多,隨處可見的是美術學院寫生的學生,這大概也是中國一景,我從來沒在同一個地方看見幾百個寫生的美院學生。下午三點我們離開西遞趕往宏村,在西遞和宏村之間,宏村開發得更成熟一些,這主要體現在住宿和吃飯上,一般情況下,如果住宿,多數是安排在宏村,西遞匆匆過客更多一些。聽宏村的村民說,宏村的景點經營權已經賣給外人,所以宏村的門票再貴也和他們沒關系(西遞、宏村的門票都是80)。關於宏村的經營我有兩個感受,一是宏村確實比西遞清爽整潔;二是宏村查票的人多到讓人嫌煩的地步,這就是鈔票的力量,不服不行。宏村離西遞不遠,四點不到,我們就到了宏村村口,預定住宿的房東已經在村口等我們,停好車步行進村,村口就是大名鼎鼎的宏村南湖,我的天!南湖靠村外的一邊,密密麻麻坐滿了寫生的學生,一個挨一個,而且是內外上下兩層,據說這裡無論春夏秋冬、陰晴雨雪、晨暉夕陽,永遠都是這樣,這也是宏村一景。宏村的住宿有兩個選擇,一個是住村內的老房子,如松鶴堂、居善堂、碧園等,另一個是住村邊村民新造的房子,小楊預定的是後一種。我覺得這是個正確的選擇,那些老房子看著很有歷史的韻味,但是住著未必舒服,我很不喜歡陰暗潮濕的居住環境,而且新房子衛生條件更好一些。再說宏村也很小,所謂的村裡村外不過是三五分鐘距離。五一長假時,我們這一撥人去浙江西塘,住在西塘古鎮最中心的一家客棧,房間只比床大不了多少,多花數倍的房錢卻一夜沒睡好,這次算是吃一塹長一智。放好行李稍事休息就前往村口的南湖。在皖南眾多風格獨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是最具代表性的,有“畫裡鄉村”的美譽。宏村形似水牛,四周青山黛峰環繞,整個村落就像一頭水牛靜臥在青山綠水之間。宏村除出了和西遞一樣的徽派建築以外,最著名的是布滿全村的水系,真的是令人嘆為觀止!明朝萬歷年間汪思齊(宏村多為汪姓)根據宏村西高東低的地貌特征,引西溪之水進村,在村中建設水圳,使村中皆有水道相連,汩汩清泉從每戶人家潺潺流過。 宏村的正中間是一個人工開鑿的半月形池塘,這就是月沼,四周民宅高低錯落,粉牆黛瓦,朝暉暮雨,雲煙變幻,特別是秋夜時分,明月高懸,池中月光搖曳,構成清幽恬靜的徽派村落景觀,遺憾的是我們沒能看到月光搖曳中的月沼,但是我分別看到了傍晚和清晨時分的月沼,尤其是清晨,那非常清靜的月沼,真的很美!晚飯安排在村中的居善堂,一個非常美的庭院,院子不大但有亭有池,我們就坐在院子中間一張石桌邊,土雞湯、筍干燒肉再加上農家自釀的酒,那感覺真的跟神仙沒什麼兩樣。隨著收入水平的提高,國人出游的比例急劇上升,而水鄉古鎮一類的景點因容量有限更是人滿為患,由於短途游的團隊一般要到九點以後才能到達景區,所以我現在出游已經養成早起的習慣,乘人少清靜時先獨自預覽一番,人是累點,但是挺值得,因為我能欣賞到別人欣賞不到的美景,在珠海的海濱、桂林的榕杉湖、陽朔的西街、西塘古鎮,包括這次的宏村都是如此。 流經全村的水圳最終彙集到村口的南湖,南湖也是明代人工開鑿而成,當時主要目的是作農業灌溉之用,但肯定沒預料到四百年後會吸引這麼多美院在此寫生。南湖呈標准的弓箭形,當時在箭弦處建了六所私塾,古稱倚湖六院,到清朝合並成了今天還在的南湖書院,從此看出,明清徽州人對教育的重視程度。湖的中間築一小道,正似弓中之箭,將南湖一分為二。站在南湖的外側(弓背,就是學生們寫生的這一邊),只見遠處的山峰和近處的粉牆黛瓦一一倒影在湖面,走在湖中的小橋之上,兩邊是荷葉田田,我想如果是在夏日來到湖邊,感覺肯定會更勝一籌。宏村除了月沼和南湖,村中的徽派建築也很值得仔細品味。宏村民居的風格和西遞不太一樣,西遞民居顯得更氣派一點,似乎更像達官貴人隱退後居所,而宏村的建築風格更接近江南水鄉,也更平民化,讓人更容易親近。但其間的“承志堂”是另類,是黟縣保護最完美的古民居,其正廳橫梁、鬥拱、花門、窗欞上的木刻,工藝精細、層次繁復、人物眾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稱徽派“四雕”藝術中的木雕精品,故“承志堂”有民間故宮之稱。這一天早晨,花了兩個小時,我們把小小的宏村幾乎走了兩遍,當大批游客開始進村的時候,我們離開了美麗的宏村,前往我們下一個目的地-南屏。和宏村相比,南屏是一個非常寧靜、悠閑的小村,因交通不是太方便,村中游客比之西遞宏村少了許多,也較少商業氣息。但是同時村子也髒亂好些,畢竟是安徽的農村,大概這才是現在皖南農村的真實狀況。南屏現存八個祠堂,有族祠、家祠和支祠之分,被譽為“中國古祠堂建築博物館”。其中以敘秩堂名氣最大,因為這是《菊豆》中的老楊家染坊。村內道路錯綜復雜,宛若迷宮,就連我們兩家人都能走散,最後只能在村口彙合。出了南屏直奔關麓,被稱為“關麓八家”的八幢古宅建於清朝中葉,是一戶汪姓徽商八兄弟的住宅。這八間大宅,互相獨立,卻又聯成一體。每幢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廳堂、花園、小院,但屋樓上下皆有門戶走廊互相聯結,形成一個整體。這些屋子現在都有人居住,看在門票的份上,他們也都歡迎我們隨時去打攪他們,一個可愛的小導游帶著我們四個人參觀其中的四五家。老屋都有精致的木雕和典型的徽州擺設,但是木雕上的人像臉譜有一些在文革中被破壞了,只能說余韻尤存。村中古建築錯落有致,不過大多很破舊,透露出一些蒼涼感,可或許就是這種蒼涼感才更顯真實、更值得回味。我們曾經探討過所謂的江南古鎮,如周莊、西塘等,為什麼能在經濟發展的大潮中比較完整地保留下來?結論很簡單,就是這些村鎮在當地屬交通最閉塞、經濟最落後的地方,我想西遞宏村大抵也是如此。時值十月,金黃色的柿子掛滿枝頭,惹我心動,自思乘人不備,偷偷摘了兩個揣在懷中,哪知導游早就看出我的動機,故意與柿樹的主人閑聊,成全我一把,與導游交往這麼多年頭,唯有這個導游最可愛,如果不是老婆同行,我都想留在南屏不走了,實在是感動。

到此,我們感受徽派文化韻味的西遞宏村之旅就已經結束,在黟縣簡餐後踏上歸途,因來時覺得杭州繞城修路難行,回城干脆走省道經廣德、宜興回常州。結果剛出徽州到歙縣,就看到路邊有路牌指示,棠樾牌坊群,一看不過幾公裡,想想自己也許今生未必會再來歙縣,就順便到此一游吧。等到了售票處一看,方知上當,門票80,和西遞、宏村一樣,不過是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只批發不零售,算了吧,來都來了。於是先進鮑家花園,一個標准現代盆景院,然後由導游帶去參觀棠樾牌坊群。棠樾村內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樸典雅,以“忠、孝、節、義”為順序,每一座牌坊都有一個故事。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時候,曾大大褒獎牌坊的主人鮑氏家族,稱其為“慈孝天下無雙裡,袞繡江南第一鄉”。 棠樾牌坊群真正出名的原因是這些牌坊群曾經出現在很多的電視劇中,如果考慮到故宮的門票不過60,僅僅看看這七座牌坊就要八十元門票,實在有點冤,而且到牌坊下面看到一條公路就旁邊經過,咫尺之遙,就算不能走近,其實遙眺一番效果完全一樣。棠樾村中還有幾處祠堂,兩天下來,二三十座祠堂看過,早已視覺疲勞,不看也罷。出棠樾途中又見:國家重點保護單位-歙縣潛口民居,既無時間又無興趣,於是往常州一路狂奔,雖是丘陵山區,但路況還好,但寧國一段爛路讓人幾近絕望,等車到江蘇地界,心中倍感親切,終於快到家了。 這次兩天的西遞宏村之行,總的來說還不錯,確實感受到了的徽派文化的韻味,一種有別於江南古鎮小橋流水的韻味,唯一不足的是有點匆忙,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間段內去了相對較多的景點,同為徽派建築,其實去了西遞宏村就可以了,南屏關麓已無太多意義,而棠樾牌坊群則完全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其實最正確的游程,是將黃山和西遞宏村合並安排四日游,同時欣賞自然遺產感受文化遺產,下次吧,也許!二00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桃源人家-西遞)



(清晨的月沼)



(傍晚的南湖)



(宏村的水圳)


精選遊記: 黟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