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飛來寺出來,經過德欽補給了些干糧,又經過雲裡十八彎原路返回維西。昨天趕夜路,沒發現雲裡的景色也是那麼秀美。瀾滄江大峽谷就在我們腳下,多虧的俱樂部的司機師傅熟悉地形,能讓我們看到瀾滄江的幾個漂亮的大回轉.瀾滄江第一彎:

瀾滄江的歐米咖彎:

所謂賽翁失馬焉知非福,雖然白茫雪山封路讓我們要繞不少彎路,但是我們這一路不但可以經過瀾滄江大峽谷,還可以去頂頂大名的茨中教堂走一遭呢。 一百多年前,兩個法國的傳教士騎著騾子或驢沿著“茶馬古道”逶迤來到德欽升平鎮,他們沒有繼續向西北進入西藏,而是由北向南轉去了維西方向,他們的目的地是距德欽縣城90公裡的燕門鄉茨中村——一個隱藏在香格裡拉瀾滄江峽谷裡的彼岸小村。茨中村位於傳說中的香格裡拉區域,紅色的瀾滄江從村旁奔流而過,一座懸索橋跨過河流,把茨中村和公路連接在一起。由於村莊坐落在對岸綠樹掩映的山坡上,行駛在德欽前往維西的途中,一不留神就會錯過。走進教堂的時候,教堂裡空無一人,時間仿佛凝固在斑駁潮濕的牆壁上。

(教堂裡)
教堂的大門入口處和教堂內部有著不少內容也已經中國化了的對聯,大多是“極仁極愛,至善至謙”這樣的詞語。正中的耶穌像左右分別掛的是:宣仁宣義聿昭拯濟大權衡無始無終先作形聲真主聞。
“文革”中,教堂因為被用作小學課堂,才免於被搗毀的厄運。牆上的聖經故事壁畫已經脫落殆盡,但是,鬥拱上方的花卉依然清晰可見,天花板上的植物圖案色彩如新。紅色的地毯上有板條釘成的座椅,周末的時候村民們都會前來行禮拜。
茨中的山坡上到處種滿了葡萄,家家戶戶都有制作葡萄酒的器具。老百姓從傳教士那裡學會的葡萄栽種和釀酒技術承襲至今,村裡每年釀制的葡萄酒由酒商包裝後運到市場上銷售。 這種名叫玫瑰蜜的法國葡萄,在法國本土已經絕跡,但是在雲南偏僻的深山中依然生長良好。 看這裡的風景,若不是那黑瓦白牆的中國式屋脊,還真讓人覺得是到了法國的哪處鄉村田園了吧.

來張教堂全景,有著典型的中國式傳統飛檐,整體上又體現了巴斯利卡式教堂的特征,又兼羅馬教堂的特色。

(茨中教堂)
這天又是車馬勞頓,趕到維西的時候已經晚上十點,大家都趕緊吃了點飯菜,洗洗睡了。大概都累了,維西的小旅店睡著也不賴。
2008年新春麗江自助純玩游記攻略全集:
滇國印像.彩雲之南 1 昆明麗江初體驗
滇國印像.彩雲之南 2 徒步中虎跳
滇國印像.彩雲之南 3 香格麗拉的冬天不太冷(上)
滇國印像.彩雲之南 4 香格裡拉的冬天不太冷(下)
滇國印像.彩雲之南 5 卡瓦格博的真顏
滇國印像.彩雲之南 6 雲裡和茨中
滇國印像.彩雲之南 7 小鎮石鼓
滇國印像.彩雲之南 8 拉什海
滇國印像.彩雲之南 9 回到麗江
攻略-麗江筆記(昆明、麗江、中甸、梅裡)更多內容,請關注我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