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7滇西北游記(4) - 瀘沽湖見聞續上篇……位於滇川交界線上的瀘沽湖是我國摩梭族的主要聚居地,距麗江約280公裡。那裡不僅有如詩如畫的旖旎風光,更有一絲母系氏族“女兒國”的神秘。雖然網上對它的評價莫衷一是,但這兩點足以吸引我們,此行我們將用三天時間一探其究竟。7.17 麗江-瀘沽湖按照前天在老謝車馬店預定瀘沽湖車票的要求,我們在8:00前趕到古城停車場,因為開往瀘沽湖裡格村的中巴依維克8:00從這兒發車。然而停車場並不是班車始發地點,中巴不但晚到,而且乘客已坐滿了九成。司機是一個普通話略顯生硬的摩梭族小伙兒,面色黝黑還戴著一副墨鏡,很酷的樣子。8:30起程,不多久出了麗江市區。一路上始終在連綿的群山中穿行,幾十公裡之後斷續地出現了碎石路段,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終點。班車具有半旅游性質,起初我們並不知情,直到一個多小時後經過“麗寧十八彎”停車休息。“麗寧十八彎”是麗江-寧蒗公路上一段險峻的盤山公路,遠看十分壯觀,偶然在網上看到一首描寫它的現代七律詩,抄錄如下:七 律 —— 麗寧十八彎麗 寧 山 道 險 連 環, 最 險 十 八 鬼 斧 彎。雲 墜 崖 頭 驚 虎 跳, 風 旋 隘 口 鎖 龍 盤;金 沙 蜿 蜒 高 峽 擠, 橫 斷 跌 撲 大 壑 翻。不 遜 當 年 烽 火 路, 車 流 貼 壁 繞 青 巒!

(麗寧十八彎)
“十八彎”是沿途除瀘沽湖之外的唯一景觀,實地數了一下,“彎”不足十八,這個名字可能是借用了抗戰時期滇緬公路十八彎(後證明在貴州)的威名吧。既然有旅游性質,那麼像中午進小店吃飯、以如廁名義進購物點等自然在所難免,直到14:15到達瀘沽湖售票處。
售票處距湖還有至少1小時的車程,購票(門票78元/人)後繼續前行,於15:00來到瀘沽湖觀景台。觀景台(免費)是一處建在山上平坦空地上的木制平台,站在台上可以居高臨下觀賞湖的全景。只見藍天白雲下瀘沽湖被青山環抱,淡藍色的湖水幽靜柔美、令人心醉。裡務比島像一顆珍珠鑲嵌在湖中心,右側是望不到盡頭的綠色草海。美景仿佛觸手可及,但是當注意到湖面上一點點火柴般大小游動的小船時才知道此處離湖還有相當的距離。

(從觀景台上看到的瀘沽湖全景)
隨後的山中穿行與湖漸行漸近,15:30經過三家村。三家村是從麗江方向進入景區所經過的第一個湖邊村落,也是司機最盼望的地方。車停在碼頭邊,黑小伙極力勸說乘客坐船游湖(30元/人)。也許是此前兩處美景使大家都比較開心,所以眾人倒是都很買他的帳,幾人一組紛紛上船。身著摩梭服裝的男女船工嫻熟地將木船劃向湖心,目的地是約2公裡外的裡務比島。小島是一個面積不大的小山包,除山頂一座摩梭人信奉的藏傳佛教寺院“裡務比寺”外,幾乎全部為植被覆蓋。寺廟不收門票,其建築格局與通常的黃教寺廟並沒有多大分別。幾個摩梭婦女懶散地坐在院中曬著太陽,旁邊一黑一黃兩只護院大狗躺在地上睡得如死狗一般,島上這種簡單生活真是令人羨慕。
16:40坐船回到岸上,抓空吃了兩串燒烤攤上的烤串便匆匆上車了。這摩梭燒烤味道還真不賴,這兩天再有機會一定不能放過。天上下起了大雨,車子經過著名的大落水村,沒過多久到達終點裡格村。
裡格村緊鄰裡格半島,是瀘沽湖自助游者的首選之地。與其它湖邊村落不同的是,在村中很少看到原住居民,整村是由一家家的客棧組成,像網上頗有名氣的扎西家、裡格春天以及我們預定的老謝車馬店等客棧均建在這裡。老謝車馬店的湖景房(150元/晚)條件不錯,兩層的木制小樓,干淨整潔。寬敞的陽台直接面湖,即便哪也不去,只坐在躺椅上對著湖水發呆也是不錯的享受。下雨天沒得可轉,被LP拉著到一樓的前台酒吧消磨時間。屋內沒有客人,只有一位身著摩梭服裝的老太太獨自坐在壁爐前抽煙。LP坐到老太太對面,不大功夫兩人便閑聊起來——這是她的一大愛好,每到一地,就喜歡和當地的婦女,尤其是老太太聊天。
摩梭族至今仍秉承母系遺風,實行走婚制,即家庭以婦女為中心,女子不婚嫁,男女自願結合但各回各家,子女由女方撫養直至成人。對於小孩來說,從小身邊有媽媽、姥姥、姨和舅舅陪伴,卻很少見到父親。老太太自然是土生土長的摩梭人,膝下有兩個女兒。大女兒不在本村,她與二女兒一起居住。二女兒名叫楊二車娜姆,平時直呼其楊二車,是這家店的店長。這不是老謝車馬店嗎,店長怎麼不是老謝?沒太深問,估計是老謝投資,楊二車擔任CEO吧!提起楊二車娜姆,自然想起最近電視上比較走紅的、現擔任摩梭形像大使的那一位,相信許多中國觀眾都是通過她才知道摩梭族的。楊大使家離這兒不遠,村裡人基本都認識她,老太太更是從小看著她長大的。“楊二車娜姆”這個名字可能在摩梭人中比較常見,就像漢族中李剛、王紅之類的常用名一樣。架起相機為兩人合影留念,老太太顯得很高興,也很配合。其實老人家算是給足了我們的面子,因為第二天曾見到她當場拒絕游人的拍照,看來LP和她很是投緣。
晚飯就地解決,點了摩梭雜鍋菜、青椒炒蛋,共計46元。經過一天的舟車勞頓,此時坐在明亮的落地窗邊,看著湖邊的雨景,聽著壁爐內燃燒的劈啪聲,吃著美味的摩梭農家飯,真是一種美妙的感受。停電了!天色逐漸暗了下來,雨還沒有停的意思,村裡的篝火晚會也沒法開了。LP和Windy倒有興致在村中走走,不一會兒打電話要我們過去,摩梭印記(另一家客棧,距老謝家100米)那邊有幾個驢友准備烤乳豬(300元/只),因人少吃不了,正在招募“志願者”共進晚餐。
四周一片漆黑,村裡冷冷清清的,摩梭印記門前的空地上烤得金黃的乳豬正在火上滴著油,這是當地著名的美食。屋內已點起了數根蠟燭,十個人圍坐在桌邊等待著即將開始的蠟光晚餐。做東的是三個從成都自駕車過來的大小伙子,“志願者”除了我們拉家帶口的5人外,還有兩個女孩兒。年輕的老板娘端菜倒茶忙著張落,她是一個來自廣東的女孩,幾年前來此地旅游時,與當地一個不太愛說話的摩梭小伙兒相愛結婚並定居此地做起了旅游生意。眾人自然特別關心這漢與摩梭婚配後的走婚問題,看老板娘一副強人的樣子,估計他的摩梭老公沒什麼機會了。記得瀘沽湖有一家網上小有名氣的酒吧“大狼吧”的主人就是類似情況,該不會是她吧?聽了我的問話,那女孩很不屑地說:“大狼吧”在落水村,其主人並非真正的廣東人,而是從江西去廣州的打工妹,是一個“冒牌貨”。還有這種事情,有趣!
菜差不多都上齊了,烤乳豬也端上桌來,眾人邊吃邊神侃,你一言我一語,倒像是多年不見的老朋友。主角自然是那幾個性格豪放的大小伙子。他們不但話多,酒量也很好,不長時間便干掉了一瓶當地的“咣當酒”。據說這種白酒開始喝下去不會有什麼感覺,但酒量弱者時間一長便會“咣當”一聲醉倒在地。酒至半酣,平時一直操著上海腔的Windy饒有興致地說了幾句貴州話,令我們大跌眼鏡。店裡還有一條四個月大的黑色狼狗“牛仔”,具有德國黑貝血統,一直乖乖的等在一旁,不聲不響地吃著喂給它的烤肉。這頓飯吃到很晚,直到大家起身道別,也沒見那幾個帥哥“咣當”倒地。
老板娘統計明早租船看日出的人,4:00出發。看這雨天估計沒戲,還是睡個踏實覺吧……
7.18 瀘沽湖7:10,整個村子安靜得似乎還在沉睡。和LP一起到前面的卓瑪家園吃了早餐後來到湖邊散步。經過一夜的雨洗,略帶泥土味的空氣格外清新。靜悄悄的湖邊碼頭像一個小公園,成片盛開的小白花(馬鈴署)顯得樸素而浪漫,談戀愛的年青人一定喜歡這個地方。兩個劃船的中年摩梭婦女過來拉生意,去不遠處的裡格半島10元/人。清晨在湖上泛舟也是一件很浪漫的事,不想因砍價影響這種氣氛,拉著LP直接上船。摩梭人舊時使用獨木舟作為湖上的交通工具,它有一個很怪的名字——豬槽船。總是因此聯想到豬食槽,後來才知道二者確有關系,這暫且留作後話。從摩梭女手中要過槳,自己劃船才帶勁兒。對方倒也無所謂,邊抽煙邊用我們完全聽不懂的摩梭話閑聊著。湖面上風平浪靜,一片片白雲似玉帶般掛在半山腰,看樣子今天應該是個好天氣。
來到裡格半島上岸,這邊比村裡熱鬧許多。游客們有的准備乘船出湖,有的在三三兩兩地散步,還有的甚至在晨練,看來已在這住了不短的時間。漫步回到客棧,遠遠就看到兒子和小Q正坐在房間陽台的躺椅上玩電子游戲機,這兩個家伙倒也會找屬於自己的享受。店外停著一輛小面包車,司機姓楊,是一位微胖的、古銅面色的摩梭漢子。問了下去草海的價錢要150元,於是決定包車前往。來瀘沽湖看什麼?其實我們計劃並不明確,預計轉一下小落水村、楊二車娜姆家,再看看草海也就行了,沒想到在這位善面帥哥帶領下的草海半日游精彩非常,令我們收獲豐厚。雖是摩梭人,但楊師傅說很多客人都認為他有些蒙古族長相,細一端詳確是如此。他與店長的姐姐走婚,換句話說是店長的姐夫,店裡的租車生意基本上都被他包了。
楊師傅的草海半日游線路如下:裡格村—小觀景台—楊二車娜姆博物館—小落水村—瀘源崖—大嘴村—木垮碼頭—瀘沽湖鎮(左所)—草海折返—洛窪碼頭—瀘沽湖鎮—原路返回。
9:20面包車載著我們五人從村裡上到環湖公路,轉了一個大彎後,前方是一個木頭搭建的小型觀景台。從觀景台上可以近距離俯看裡格半島和鱷魚島。裡格村像是一個伸到水中的嘆號,而鱷魚島實際上也是一個半島,形似一條趴在湖邊等食的鱷魚。摩梭人稱鱷魚島為駱駝島,因為當地沒有鱷魚,祖先給半島起名時並不知道鱷魚是什麼樣子。兒子和小Q自打上車後一直在看漫畫書,到景點也不下車,其實書在哪都能看,景色卻是過了這村再沒這店了,可他們卻想不明白這個道理。兒子跟著我們走南闖北,可以算是“老江湖”了,應該正面影響小Q才對,可這家伙就是沒主意。最後在各自家長的訓斥下兩人才含著眼淚下車“觀景”。
繼續前行,路過袖珍小島——鳥島。小島因其上有眾多鳥類棲息而得名,如一顆鑽石鑲嵌在湖中。前方山的深處持續地飄著一縷青煙,楊師傅說那裡正在舉行殯葬火化儀式。摩梭人從古至今沿用火葬習俗,老人即將去世前,村裡的年青人會在旁守候祈禱,陪伴老人走完最後的時光,之後擇日火化,骨灰直接撒入山中。和前年我們在版納了解的傣族喪葬類似,摩梭族也不存在死人和活人爭土地的問題,這是值得漢族學習借鑒的。車子超過一群正在公路邊“散步”的摩梭婦女兒童,看她們慢悠悠的樣子有點像城裡一大家人逛公園,最新鮮的是有的婦女懷裡還抱著活雞。只見過城裡人遛狗的,還真沒見過遛雞的,這又是怎麼回事?楊師傅解釋說她們是在轉湖,是藏傳佛教中理佛的一部分。轉湖一圈需要三、四天時間,抱著的雞是路上吃的。因瀘沽湖地跨川滇兩省,兩地摩梭人轉湖方向也不相同,雲南這邊順時針轉湖,而四川那邊則是逆時針。
車子經過一個岔口停下來,路牌指示向內是楊二車娜姆博物館。為了宣傳摩梭文化,由當地政府出地、某房地產公司出資,在瀘沽湖邊為楊二車建造了這個博物館。最近在某電視台舉辦的選秀節目中,擔任評委的楊二車娜姆大出風頭,出於好奇,來到她的家鄉自然想過來看一看。岔口中間建有一座兩米多高的白色圓錐形石堆,很多已被淋濕的經文樣紙張壓在上面,這是藏傳佛教地區理佛用的瑪尼堆。進去約150米來到土黃色的博物館門前,館門緊閉,但仍對游人開放(門票25元),可能是參觀者太少的緣故。門旁一根細繩連著院內的鈴鐺,想進去參觀拉繩即可。館內還提供住宿,800元/晚,不知這“超五星”價格的客房會是什麼配置。我們沒有進館參觀,在門外拍了幾張照片便即離開。
博物館向前約2公裡是小落水村,楊師傅建議我們在村口下車,步行穿村而過後在另一端會合。村內見不到一個居民,圓木青瓦的老房、低矮的土坯院牆、泥濘的土路以及小水溝上用廢棄豬槽船搭起的小橋,都體現出這是一個原汁原味的摩梭村莊。為發展當地旅游,村子鄰近湖邊的地段新建了多家客棧,寬大整潔、豪華氣派,看來這原住與開發就是不一樣。上到大路上,只見前方公路立有一個門型木框,橫梁的木牌上寫著“歡迎您進入四川瀘沽湖”,也就是說走過這道“門”即進入四川境內。過界約1公裡一座湖邊小院是楊二車娜姆阿媽家,楊二車曾在電視上說她經常是早上在雲南,中午到四川,原來兩處相距只有幾公裡。

(裡格半島-鱷魚島-楊二車娜姆博物館-小落水村)
下一站來到瀘源崖,一個湖邊地勢較高的小山包。公路邊有小道通往山頂,面湖的一側則是懸崖。崖頂被樹木所遮擋,從中飄出裊裊炊煙,不辨方向的LP悄悄將我拉到一邊不安地問:“這是不是剛才火化的地方?” 崖上十余人正圍坐在一起野餐,她們是另一群轉湖的摩梭人,炊煙就是從這兒冒出來的。瀘沽湖的形成與眾不同,其四周沒有瀑布與大的河流,總量超過昆明滇池的湖水,其主要來源是地下水,而地下水的出水口就在崖下。面對瀘源崖,楊師傅繪聲繪色地為我們講述了瀘沽湖的傳說:很久以前,這裡原本是一個群山環抱的盆地,盆地底部的村子裡世代生活著貧苦的農民。村中一個啞巴放羊娃每天到山上,也就是瀘源崖這邊放羊,奇怪的是他每次一走就是一天,卻從不帶干糧。有人跟蹤他來到山上,發現一條大魚堵著一個山洞,放羊娃每天就是從大魚身上割下一塊肉當作午飯,最神奇的是肉割下後不久即長出新的,原來這是一條神魚。消息不脛而走,於是村民們一起來到山上,准備將大魚搬回村子,這樣今後再不愁吃飯了。可是當大魚被拉出洞口後,一股巨大的洪水從洞中噴勃而出直衝山下。村莊很快被淹沒,貪婪的人們也隨著村莊一起消失了。水位不斷上漲,最後形成了瀘沽湖。村裡一位婦女急中生智,跳上獨木制成的豬食槽竟得以逃生,這就是後來摩梭人使用的豬槽船。不過現在游客乘座的豬槽船已經改進了許多,空間大而且安全,如果再用它喂豬,同時喂二、三十頭估計也不成問題。
再住前依次經過大嘴村—木垮村—左所鎮,精彩各不相同。大嘴村不但名字獨特,人文環境也與周圍各村迥異,這裡是納西族的聚居地。摩梭族本是納西族的一個支系,但兩者風俗習慣上有著很大的差異。離村子不遠的湖面上有一個樹木蔥郁的小島,名為大嘴島,從岸上望去像是一艘正在航行的帆船。在木垮碼頭的水域內生有大片的黃蕊白色小花,潔白的、絹一般的花瓣浮在水面,像一個個小水燈可愛之極。忘記了楊師傅告訴的名字,只記得有網友提到它叫“水性揚花”。山腰的白雲此時已升到山頂,陽光下的湖面波光鱗鱗,花海中幾艘顏色鮮艷的木船隨著輕風搖曳,真是一幅詩畫般的美景。左所鎮則是沿途唯一的鎮子,環湖公路貫穿鎮中,路邊的商鋪、車站、派出所以及一排趴活的紅色三輪“摩的”都顯示出其它村莊所沒有的繁華。稍加留意會發現許多房屋不但較新,而且與傳統的摩梭風格也有所不同。楊師傅說這是因為上世紀末一場大火燒毀了鎮上40多間木房後的重建所致。左所鎮現已改名為瀘沽湖鎮,可能是出於擴大知名度和發展旅游事業的需要吧。
12:00到達草海邊一座喇嘛廟,從這兒到“海”邊還有一小段機動車不能通行的小道。草海不是海,而是瀘沽湖邊緣遍布綠草的一片濕地。帶著兒子和小Q騎馬來到草海邊(10元往返),LP和Windy卻莫名其妙地沒有跟過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綠色海洋,湖面上茂密的長草生機盎然,有一高一低、一新一舊兩座木橋並肩直通對岸。木橋名為草海橋,據說兩岸摩梭青年就是經過此橋來往走婚的,因此又名“走婚橋”。舊的那座因年久失修已經斷行,其功能被新橋所取代。橋頭有漢族婦女擺的燒烤攤,小鯽魚(1元/條)、牛蛙(10元/只)、土豆(3元)、白瓜(3元,類似於北方西葫蘆的一種蔬菜)、鴨蛋(2元/只)等等,品種繁多,形式上與摩梭燒烤無異,但味道卻是後者無法相比的。烤小魚、烤牛蛙如想像般的鮮美,而烤鴨蛋這種美味實在是難得一見,就一個字,好吃! 一頓狂吃耽誤了時間,害得LP和Windy以及楊師傅等了很久。帶兩個烤鴨蛋回去給兩位女士品嘗,LP吃完只剩下了後悔,以至於很長一段時間內不許我們提起這件“傷心事”。

(鳥島-木垮碼頭及“水性揚花”-瀘沽湖鎮-草海橋)
從草海折返,直奔此行最後一站——洛窪碼頭。站在碼頭的觀景台上,得以從草海橋的對向觀賞草海。隨後途經左所鎮,於14:00回到裡格村。
兒子又扎進小Q的房間去玩游戲了,我們後面還有很多時間用來懶散和發呆。和LP一起第二次來到摩梭印記,這時的客棧和我們一樣懶散著,空空的沒有一個客人。老板娘為我們端上一杯咖啡(10元)和一瓶蘋果醋(12元),收過錢便回屋休息了。她還要為晚上客棧的生意養精蓄銳,也夠不容易的,生物鐘都調到美國時間去了!叫醒睡在地上的那只黑狗“牛仔”,LP喂它一些從麗江帶來的犛牛肉干並拉著它照相。牛仔很配合,按老板娘的說法,這家伙比較“色”,就喜歡漂亮女孩子,LP聽了看自是得意非常。發呆許久後離開客棧再上裡格半島,這時的半島也同樣懶散著,因為現在正是懶散的時間。看到一條名叫“皮蛋”的大狗,屬於純種昆明犬,其父母都是現役警犬,“名門之後”的確與眾不同。把僅剩的一點犛牛肉干扔給它,只見這家伙一個虎撲,半空中食物已落入其嘴中,既威猛又帥氣。
就這樣隨興所至,進裡格春天(客棧)逛逛、進扎西家看看,到碼頭上走走,百無聊賴直到天黑。晚飯去摩梭印記吃摩梭燒烤(共消費72元),LP試圖把中午在草海錯過的那頓補回來,但比較之下才知道,兩者味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7.19 瀘沽湖-麗江早上在卓瑪家園飽飽地吃了一頓早餐,“儲備”好路上六、七個小時的能量。再次逛了逛村子,說心裡話還真有些戀戀不舍。10:00班車(50元/人)如約而至,在裡格春天門前上滿乘客後隨即發車。前天一夜的雨並沒有給多山的公路帶來什麼麻煩,一路順風,除了中午停車吃飯再無逗留,16:30回到麗江。再次入住瑞和園,看時候不早了,放下包趕緊去古城停車場客運站買好明早的大理車票,順路去花馬街的“龍記斑魚莊”吃晚飯。花馬街堪稱“飯館一條街”,是當地人吃飯的主要去處。和古城內面向游客的超低性價比飲食相比,這裡顯然實惠得多。從客運站經過黑龍潭公園一路向北,邊走邊打聽“龍記斑魚莊”的位置。這其中還鬧了個笑話:做功課時將店名記成了“龍記斑斑魚莊”,先後向五、六個當地人問路,均得到指引但沒有一個人糾正,直到看到飯館的招牌。不但被LP、兒子調侃,而且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她們的笑料。“魚莊”的菜譜暗中分為“本地”和“外地”兩種(當然是做功課才知道的),如果你是外地游客,服務員可能會遞給你菜價貴出許多的“外地”菜譜。 LP特意強調了兩次要本地菜譜,漂亮的服務小姐連忙解釋:“阿姨,給您的就是本地菜譜!” LP聽了反倒郁悶:“我怎麼變成阿姨了?!”
魚莊的菜以魚片火鍋為主,點了斑魚兩吃(涮鍋和生魚片)及配菜,共消費118元。魚片味道鮮美之極,雖然算不上本地特色,卻是我們在麗江吃得最棒的晚餐。當然魚莊那種“一店兩制”的菜譜有些無恥,但借用《編輯部故事》中余德利的那句名言:敵人的糖衣炮彈來了,糖 —— 剝下來吃了,炮彈 —— 扔了。依此處理,這頓飯令人滿意。
天上下起了密雨,急忙打車回到住處。幾天裡我們已經三進麗江古城,明天就要真的離開了。兒子在麗江的前兩個晚上一直和小Q賴在房間裡玩游戲,以至於古城的四方街都沒有去看看,尤其沒有領教一下街上鼎沸的對歌,今晚一定要帶他過去轉轉。三口人冒雨打著傘直奔目的地,有過前兩晚的經驗,即便是黑天也不怕迷路了。不過因為下雨的緣故,四方街比起前次冷清了許多,試圖往更深處的小巷子走一走,只看到一家挨一家即將打烊的店鋪。逛了十幾分鐘沒有多大意思,回賓館休息。待續……提示:
1. 瀘沽湖車票:從麗江到瀘沽湖裡格半島的車票可在很多客棧預定到,屬私人經營的中巴,去程70元/人,回程50元/人。我們在老謝車馬店預定,並同時訂了瀘沽湖老謝車馬店的房間150元/晚。
車隊電話:13578385789
2. 從麗江可訂連日(即第一天去,第二天回)的瀘沽湖往返車票,但隔日的不行,只能到裡格後再定。據司機講,他們與裡格的老謝車馬店和裡格春天兩家客棧關系不錯,這兩處訂票優先,也許吧。
3. 瀘沽湖的老謝車馬店在網上號稱是當地條件最好的,條件確實不錯。但我們實地也看了看其它客棧,像裡格春天、扎西家條件也都挺不錯。
老謝車馬店的網站:http://www.laoshay.com
4. 包車游草海物有所值,約半日時間,關鍵是遇到司機兼導游的楊師傅,因此強烈推薦。 楊師傅車開得穩,講解也很到位。電話:13988804788,也可在老謝車馬店直接找到他。
下圖為瀘沽湖示意圖,圖中標出了我們所經過的沿湖各村鎮,根據記憶而畫,可能有不准確的地方。

(瀘沽湖示意圖)
5. 麗江龍記斑魚莊:花馬街S16-1號(古城外以北),電話:0888-5123458。 “本地菜譜”斑魚25元/斤,吃生魚片加20元,配菜3元/份。
寫於 2007-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