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誕游古都之五:大明宮

作者: marvely

導讀12月26日今天是在西安的最後一天,我們計劃去參觀市內還沒來得及去的景點。從西安旅游介紹上了解到市內有一處大明宮遺址,大明宮是唐代長安城內的三大宮室中規模最大的,而最早聽到這個詞是通過那部文縐縐的電視劇《大明宮詞》了。被開發的遺址現在有含元殿和麒德殿兩處,麒德殿是皇帝舉行宴會,會見客人的場所,含元殿是大明宮前朝第一殿,是唐時長安城的標志 ...

12月26日今天是在西安的最後一天,我們計劃去參觀市內還沒來得及去的景點。從西安旅游介紹上了解到市內有一處大明宮遺址,大明宮是唐代長安城內的三大宮室中規模最大的,而最早聽到這個詞是通過那部文縐縐的電視劇《大明宮詞》了。被開發的遺址現在有含元殿和麒德殿兩處,麒德殿是皇帝舉行宴會,會見客人的場所,含元殿是大明宮前朝第一殿,是唐時長安城的標志性建築,相較之下,我們選擇到含元殿遺址看看。坐公車到了地名標注是含元殿的地方,可是卻只看到一個集貿市場,向路人詢問後七拐八拐的走了很多冤枉路也沒有找到,甚至還走到了一塊題著麒德殿遺址的碑刻處,最後還是叫了部叉頭才順利找到地方。進門看到一處很寬闊的地方,門口的守衛告訴我們這裡還屬於開發修建階段,要走進去一段路才能看到景點。於是我們向裡走了一刻鐘終於看到了含元殿遺址,看到的遺址實際上是以前殿閣的基石,而在這基石的後面,有一棟正在修建中的宏偉的宮殿矗立在高高的台基上,大殿左右兩側鎦金飛檐的的亭閣已經初具規模,殿前鸞鳳展翅,麒麟雄昂。好一個氣派的皇家宮殿呀,相信它建成之後一定能充分體現唐代建築的雄奇壯麗。大殿後的台基裡,有兩個隱藏著的展館,其中一個煤炭展館今天沒有開放,另一個是大明宮遺址展覽館,館不大卻很是正式,進去參觀還要穿上塑料鞋套。在館內看到了幾張縣志或者是通志中記載的大明宮圖,圖中含元殿不過是整個大明宮殿群中的一小塊,先前看到的正在修建中的宮殿就是還原後的含元殿,殿兩側的樓閣分別是棲鳳閣和翔鸞閣,作為朝見大臣的場所,殿閣前還分別有東朝堂和西朝堂。一個含元殿就已經這樣宏偉了,可想而知唐時的大明宮會有多壯觀了。因為在尋找含元殿遺址上浪費了很多時間,留給我們繼續游覽的時間也有限了,在還沒去過的景點裡我們選擇了和大雁塔相互呼應的小雁塔,來給我們這次的西安聖誕之旅畫上圓滿的句號。在小雁塔門口,我們竟然發現了同樣很有名的西安特色小吃葫蘆頭泡饃,雖然時間緊迫,我們還是忍不住美食的誘惑走進了小店。在等待泡饃端上桌的間歇,我們研究起了牆上關於葫蘆頭泡饃的歷史,原來葫蘆頭是豬大腸,古人將大腸裝在葫蘆中腌制,葫蘆的清香不但祛除了腸子的腥氣和雜味,也加重了大腸的濃香,再將大腸和羊肉泡饃一起烹調,於是世人就有幸品嘗到了另一種風味的泡饃。吃過之後,感覺在味道上的確要比一般的羊肉泡饃更濃郁一些,也更香一些,總之不錯了。小雁塔位於市南的薦福寺內,相比名氣比它更響,修建年代比它更早,規模比它更大的大雁塔,我更欣賞看起來更滄桑更秀麗的小雁塔。這個時間天空正飄著朦朦細雨,透過寺內同樣零落的樹枝,看著在霧雨籠罩下的塔頂已經毀壞的小雁塔,越發覺得她給人一種歷史的沉重感。其實小雁塔也是為了紀念一位西去取經的高僧——義淨,古時塔內曾保存過這位高僧從印度代回來的數百部佛經。我們拾級登塔,塔內的樓梯顯得很簡陋,級和級之間的距離不高,我們一直爬到最頂端,站在毀壞的塔頂向外眺望,西北方,大雁塔和我們遙相呼應,相互輝映。小雁塔的景區內現在還包含2007年5月份才對外開放的西安博物院,博物院的建築很華麗,博物院的館藏很豐富,在景區門口售票處可以花一百元押金免費租借一個講解器,講解器采用是GPS的感應系統,當你走到相應的景點或者展品前,講解器就會自動幫你解說,參觀結束之後,還回講解器取押金就可以了。我們胸前掛著講解器走遍了寺內的每一個角落,最後在博物院中細細瀏覽,其中的藏品涵蓋了佛像、書畫、印章、錢幣、建築材料等很多種類,憑借講解器,我們狠狠的了解了一把和西安息息相關的人文歷史,如果不是時間不夠,在這個博物院中待上一整天也可以,可是有限的時間催促著我們不得不放棄了一些展館就匆匆的離開了。坐在駛向機場的大巴內,我回想著這5天在西安的游覽,感覺是緊湊和充實的,實在是以因為歷史在這座城市裡演繹了太多精彩的篇章,留下了太多可以追尋的痕跡,讓我在這幾天內體驗到了千年的歷史。遺憾的是,因為沒有預計到華山的冬季封山,而無緣那驚險萬分的“自古華山一條道”,因為時間的把握不足而沒能去成的滿是文人墨客詩篇的碑林,也沒能在那古樸厚重的西安城牆上散步……不過,對於每一個愛好旅游的人來說,遺憾,只是下一次旅程的開端不是嗎。


(修建中的含元殿)



(陝西通志裡保存的大明宮圖紙)



(薦福寺的山門)



(西安博物院中的侍女陶塑)



(小雁塔)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