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神榆

作者: 李鷗

導讀梨樹神榆 (二○○八年四月十日) 李 鷗 久聞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有一棵神奇的古榆樹,在當地被稱為“神榆”。日前,我同四平市文化局、旅游局、文物管理站、文藝家協會的負責同志專程前往梨樹縣十家堡鎮營城子村大榆樹屯考察了這棵老榆樹。 這棵老榆樹距四平市大約十五公裡,在京哈高速公路與102國道之間的丘陵上。出四平市沿102國道北行一段,下道後再走過一 ...

梨樹神榆

(二○○八年四月十日)

李 鷗

久聞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有一棵神奇的古榆樹,在當地被稱為“神榆”。日前,我同四平市文化局、旅游局、文物管理站、文藝家協會的負責同志專程前往梨樹縣十家堡鎮營城子村大榆樹屯考察了這棵老榆樹。

這棵老榆樹距四平市大約十五公裡,在京哈高速公路與102國道之間的丘陵上。出四平市沿102國道北行一段,下道後再走過一段鄉間水泥路和土道,到一處高崗上,就遠遠望見靠近102國道一側的山窪間的楊樹林中,有一棵比那片楊樹林高出一倍多的大樹異常醒目,宛若龐然神獸獨鎮密林之上,那就是神榆了。

沿著彎彎曲曲的土道穿過屯子,才看清神榆原來是獨立於一處平緩的坡地上,四下都是空曠的玉米地,除了旁邊有一株大概從它的老根上長出的小榆樹之外,附近沒有其他樹木相鄰,恰似祖孫倆相守相依值守田間。

當地相傳這棵神榆至少有500多年樹齡,夏季樹冠直徑達30多米,是目前四平市最大最古老的古樹。同行的文物管理站的同志介紹,神榆樹圍八米。當時我們就有幾位同志上前手拉手去量樹圍,六個人才圍上。

據傳清朝時闖關東的人中有位漢子跑馬圈地,一天跑到這裡看到了這棵巨榆,感其神異,認為這裡是風水寶地,於是決定在樹旁蓋房定居,後來他又帶來其他幾家墾荒者,逐漸形成了大榆樹屯。那位漢子後來成為了梨樹境內的大地主,在各處廣置田產房產。他在別處的一處宅院,在後來國共兩軍四平戰役中,成了林彪指揮東北民主聯軍作戰的指揮所。

樹上能看到綁著一些殘舊的紅綾,文化局的同志介紹,當地經常有人來祭拜神榆,那些紅綾是來祈求神榆保佑子孫旺盛、早生貴子的。在神榆的一個樹洞中,還能看到一些玉米粒,大概是祭拜者的祭品殘存。

樹干上有一處鋸痕與斧痕交疊。文物管理站的同志介紹說這是當年侵華日軍留下的。據傳當年日軍侵華時,要從此處修道,因古榆擋道,就要砍伐它,先用斧劈,幾斧下去覺得太硬劈不動,就改用鋸鋸,剛鋸出淺痕,鋸口就流出紅色的液體,日軍想起當地相傳該樹是神榆有靈性,一看神榆“流血”了,害怕神榆顯靈懲罰,嚇得慌忙跪地拜罪,隨即趕緊逃走,再也不敢回來了。

大榆樹屯的村民世代守護神榆。據說幾年前有人出千萬高價收購這棵神榆,被村民拒絕了。有人說村民很傻,能賣那麼多錢村民們一下子就富裕起來了,這種天上掉下來的好事上哪兒還能找到?但村民們都說寧肯賣兒賣女也不能賣神榆,否則會遭天譴。

我對隨行的同志說,這棵古榆是市裡的重要文物,絕不能讓人砍伐,不管有人出多高的價錢都不能賣。文物部門、林業部門要擔負起保護這棵古榆的法定職責,並且應當同村委會簽訂保護古榆的協議,切實落實保護措施。同時,還要完善防火安全措施,防止古榆因失火被焚毀。旅游局要啟發村民開發利用古榆發展鄉村旅游業,游人來觀光可在屯裡農家吃住,這樣一來,既能讓古榆為村民致富造福,同時又能讓村民更自覺自願保護古榆。



獨鎮林海威益遠


 

蒼魄猶展豐荷姿


 

紅綾迎風傳貴子


 

叢蔭百代旺屯丁


 

忿揮靈血逐倭寇


 

祭槐洞間遺金玉


 

十二長臂比槐圍


 

偉漢入槐愧身薄


精選遊記: 四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