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西藏的一地雞毛之——西藏游記、最後的淨土、文化相對主義及其他

作者: jeepboy1109

導讀“在許多人的眼裡,都是那些佛像,都是那些畫呀,經幡呀,分別不大。但在信徒眼裡,那是完全不同的精神皈依。看了這篇文章,首先覺得作者真是幼稚且無知的很。最反感作者用了愚昧這樣的字眼來形容西藏人。” “我要問一問你去過中國的農村嗎,中國漢族的農村是什麼樣子,你讀過魯迅的小說嗎,小說中的大漢族是否是愚昧落後的。我去年在西藏旅行了一個月,遇 ...

“在許多人的眼裡,都是那些佛像,都是那些畫呀,經幡呀,分別不大。但在信徒眼裡,那是完全不同的精神皈依。看了這篇文章,首先覺得作者真是幼稚且無知的很。最反感作者用了愚昧這樣的字眼來形容西藏人。”

“我要問一問你去過中國的農村嗎,中國漢族的農村是什麼樣子,你讀過魯迅的小說嗎,小說中的大漢族是否是愚昧落後的。我去年在西藏旅行了一個月,遇到的很多愛西藏的旅行者都告訴我,你不要看藏民的臉髒髒的。他們質樸和純真,相比之下我們這些漢人外表干淨但內心肮髒。不要以生活在鋼筋水泥的世界中人的思想去鄙視生活在天人和一境界中的人。你甚至把他們比作動物,令我極其反感。藏民有自已的信仰,他們不是物質的奴隸。”

“他們信奉生於自然死於自然,所以才有天葬,他們死後用自己的血肉滋養其它的生靈,不留一絲一毫來污染,大地、空氣和水。這是我們這些自私、狹隘的漢人所無法做到的。西藏人熱愛自然,他們對山對水充滿敬畏,他們稱為聖山、聖水、大自然回報給西藏人的是碧蘭的天空,清澈純淨的湖水。另外西藏是高寒地帶,一般都不會蓋超過三層的樓。西藏的環境不是你坐在德國能想像出來的,有空去看一看吧,去切身體會一下,但不要用世俗的眼光,西藏是淨化人的心靈的精神家園,西藏是真正的聖地。”

“西藏人窮?你們到過西藏沒有?西藏因為國家政策扶持,很多藏民家庭都有上百頭牛羊,一頭牛算1000塊,100頭就是10萬!過去西藏人的貧窮是因為他們的虔誠,老人去世會把他省吃儉用積攢下來的全部財產捐贈給寺廟。你覺得漢化後的年輕一代還能保留那種無私的捐贈?”

每每看到這樣的文字,我都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受。最近這些年,所謂的“西藏香格裡拉論”甚囂塵上,不僅在歐美,甚至在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小資”或是“藝術家”聲稱西藏原有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是如何符合“天人合一”的精妙思想,以及如何“與自然最和諧的相處”。其中很有些人或明或暗、或曲筆春秋或赤膊上陣地批評近幾十年來西藏社會及生活的改變。他們的心靈在人欲橫流的城市裡是如何的無所寄居,而藏地純潔的空氣與聖潔的信仰拯救了他們漂泊墮落的靈魂。

拉薩由鋼筋水泥搭建的房子越來越多;北京路已經擴建了兩次;在拉薩可以吃到老北京的涮羊肉;八廓街上小販攤子上轉經桶的制造地點是蘇州工藝品廠;四川來的小姐們也成建制地進駐了…… 拉薩似乎變的不那麼拉薩起來。去年走在拉薩的街道上,要不是因為有隨處可見的藏語標識,我幾乎可以認為自己置身於任意一個內地的普通城市。這樣的變化對我而言並沒有什麼特別,因為我相信在追求物質的豐富與享受上,普通的藏族人與我們沒有大的區別。

可惜的是,我們的很多西方朋友並不這麼認為。在牛津大學一個文化人類學講座上,一個英國教授邊放他在拉薩拍攝的照片,邊說:“到處都是現代建築,幾乎再也找不到藏式的房屋。”“內地的移民大量進入,西藏的民風有很大的變化。人們更多地追求物質享受,對宗教的虔誠大大降低。”“在現代文明的入侵面前,聖城陷落了!”這樣的觀點在西方人中頗具有代表性。很多西方游客去西藏,就是為了看看中世紀的生活方式。他們在西藏一看見現代物質文明,就說西藏的文化被破壞了,他們心中最後的人間淨土被污染了。他們希望西藏人永遠不要享用現代文明的一切成果,像中世紀的活化石一樣供他們觀賞。當然,這些都是那些看膩了物質文明,而且被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慣壞了西方游客的觀點。雖然視角大謬,但還不乏那麼點真誠。若是換了法國人董尼德之流,“文化入侵”,“毀滅西藏文化”,“破壞人權”等等帽子就要飛過來了。

那位提到魯迅先生小說的朋友,不知道他是否也讀過先生下面的文字:“外國人中,不知道而贊頌者,是可恕的;占了高位,養尊處優,因此受了蠱惑,昧卻靈性而贊嘆者,也還可恕的。可是還有兩種,其一是以中國人為劣種,只配悉照原來模樣,因而故意稱贊中國的舊物。其一是願世間人各不相同以增自己旅行的興趣,到中國看辮子,到日本看木屐,到高麗看笠子,倘若服飾一樣,便索然無味了,因而來反對亞洲的歐化。這些都可憎惡。”對於西方人的這種論調,先生早就是深惡痛絕的。

站在普通驢子的角度,我不反對如果有人自己願意,可以去過“原生態”的“生活方式”。但據我所知,至少國內這些最“熱愛純樸充實的自然生活方式”的人們大都住在鋼筋混凝土澆注的大城市中,似乎沒幾個人打算把戶口搬到西藏去。即使是西藏首府的拉薩市都不干。如果進一步要求他們撿犛牛糞生火、幾個月不洗澡,那就確實屬於我故意為難他們了。縱然這些確實是西藏原來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電視裡各式各樣的肥皂劇和超級女聲之類選秀節目的誘惑力遠遠超過了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傳統戲劇。雖然那些這些來自城市的游記作者會認為,前者都是垃圾,後者才是極品。但是我同樣堅信,把任何一名這樣認為的游記作者扔進“原生態或田園地區”三個月,回來後他(她)的首先最想做的事就如同《甲方乙方》裡的那個大款一樣:想摟著龍蝦睡覺,同時還要大看三天的“垃圾”電視節目。

我也同樣不反對宗教的存在,在西藏這樣自然條件極度惡劣的地方,人要生活下去沒有宗教的支撐是很難想像的。不過如果溫飽問題都不能解決,那就不要去空談什麼精神上的富有。我想這命題應該是超越國家,民族、文化的,生存是第一性的。對於餓著肚子轉經的人來說是稱不上什麼幸福的。如果城市裡的驢子知道很多從藏北和阿裡磕長頭到拉薩的農牧幾乎要變賣全家的全部財產做何感想?一邊嚼著士力架,一邊看著磕長頭的藏民,看到宗教的力量而感到自己的城市生活多麼的空虛。我只能模仿當年前蘇聯電影裡的台詞對他們說:“可愛的人,怎麼跟您說呢?麻煩您自己先餓著肚子,磕一公裡等身長頭再來說話。”上蒼要保佑吃飽了飯的人民。凡是不能讓人民吃飽的神仙,他們的仙籍似乎都有一些可疑。站在重修布達拉宮的五世達賴的靈塔前,看著耗費黃金十一萬兩,寶石兩萬多粒的靈塔,我禁不住想在那個西藏人民普遍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情況下,他的後世居然還好意思把靈塔修得如此窮奢極欲。我真不知他升天後如何向普渡眾生,慈悲為懷的佛祖交待?

經常有朋友反駁我說:“子非魚,焉知魚樂。”這是一句“文化相對主義”者經常發出的詰問。文化相對主義認為,文化沒有高低優劣之分,文化之間的差異是相對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場上,用別的民族文化的價值觀念去評判其他民族的文化。一位持此理論的英國教授堅持認為:“科學並不比部落神話更接近真理:科學只不過是我們現代西方部落偏愛的神話而已。”我問他,假設有一個部落,那裡的人都相信月亮是一只舊葫蘆,被人拋上天去,掛在比樹梢高不了多少的地方,難道你果真認為,我們的科學真理——月亮距我們大約38萬公裡,它的直徑是地球的四分之一——不比部落的神話更正確些?“是的,”這位教授回答,“我們所受的文化教育以科學方式去看待世界,而他們所受的文化教育以另一種方式看待世界。兩種方式談不上誰對誰錯。”

那些詰問我的朋友的邏輯大約也是這樣的:那些藏民寧可餓著肚子,變賣家產,也要到拉薩朝聖,完全是出於自願啊!因為文化的差異,他們對世界的認知,和我們完全不同。他們磕頭可以感受無比的幸福,這種幸福是你這種沒有信仰的人無法理解的!你要尊重少數民族生活方式和文化選擇權。去過怒江峽谷的朋友回來後對我說:“要是以把人年均唱歌多少作為衡量貧富的標准,把月歌一首作為新的貧困線,西盟和怒江都是富裕地區”。意思就是說,這些少數民族雖然貧窮,但安於自己的生活,感到非常快樂,而且並不喜歡工業文明的生活方式,所以如果強行把他們的生活納入工業文明覆蓋的範圍,就是對他們的民族權益的侵犯。

在這些朋友的心中,文化是沒有“好”、“壞”的區別的,當然也就不能用“進步”與“落後”,“文明”與“野蠻”來衡量和比較。於是有人跳出來用“文化相對論”為西藏的農奴制度辯解說:不同民族有各自在文化上的區別,而政治制度也屬於廣義的文化。西藏人民幾千年來安於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對於是否需要繼續保留這種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當然應該充分尊重當地人民的意願和選擇。按此邏輯,非洲某些保持著食人傳統的部落的文化也應當繼續保留,最好還能發揚光大。

十年前,第一次到拉薩。吃飽了羊肉,曬足了太陽的一群年輕人,躺在賓館的床上開始琢磨如何發泄過剩的精力。叉子建議大家一起比賽磕等身長頭,賭注是500元,看誰可以先完成500個。一干人把卡墊搬到地上,開始了比賽。磕到300多個的時候,我已經頭昏眼花,只感覺身體裡的血液全部流向四肢,站起來的瞬間天旋地轉。我是沒堅持到400個就放棄了。可能有朋友說,那是因為你羊肉吃多了,胃裡供的血液太多,而影響了腦部供血的緣故。吃個半飽,或者餓著肚子就不會頭暈了!很可惜,我不是“魚”,不知道魚眼裡的世界是個什麼樣子?可是我知道,在水快干涸的時候,魚肯定是不快樂的。

太多的書籍與游記在用“魚”眼來西藏,主觀地賦予西藏許多莫名其妙的東西。我不願在此多說,因為我不是“魚”,不會用激動亢奮的心情和目光去打量自己的父母、兄弟。西藏本來就是咱們自己家後的院兒,在自己家裡還是目光平靜,氣定神閑的好些。不信,你要是用那樣的目光,在自家院子裡看你爹媽,搞不好是要招來一大嘴巴的。

還有好些人在西藏匆匆走馬了一圈之後,回來後便用文字含淚宣稱,他原本玲瓏純潔的心肝被現今的商業社會所污染,變得肮髒麻木。他們的靈魂在這人欲橫流的社會裡無所寄居,但西藏聖潔的陽光、空氣,把他肮髒麻木的心肝刷洗了一番。藏族人民真誠質樸的民風,神秘的宗教令他們在震撼之余,感到漂泊墮落的靈魂終於被拯救,西藏從此成了精神家園——話說的很高雅、也很藝術。

這著實讓我既感慨又是慚愧!因為我從西藏回來,沒覺得自己哪裡被提升了、被洗滌了。除了有一次在藏地閑逛得太久,回北京的時候又黑又瘦,很有減肥的效果。以至於進我妹妹的辦公室取家門鑰匙的時候,都沒有被認出來。我妹妹還暗自納悶,“這人是誰?怎麼連招呼都不打,就直眉瞪眼地衝著我來了?”這除了證明我這個人思想膚淺、趣味庸俗、感覺遲鈍外,還有一個可能——那就是可能我的心肝已肮髒到無可救藥的地步。這讓我感到更加的無地自容,越發覺得對不起西藏人民,對不起格來、普布、尼瑪等等藏族朋友。他們白讓我看了那麼多的好東西,白讓我喝了那麼多的青稞酒和酥油茶。同時也覺得應得到所有熱愛西藏朋友的唾棄。

後記兼答一些朋友的問題

自己知道這個系列的文字一定會引起一些人的不快。所以猶豫很久,是否發上來。

5月7日的夜裡,我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讀博士的小兄弟打電話給我,講述了他們如何組織人馬去倫敦為火炬助威,與藏獨分子鬥法。還提到了我以前認識的一些長期為華人社區服務朋友的名字。說是一起回憶了下當年我們在一起時的一些事情。小兄弟在電話裡說:“那天可以看到藏獨、東突、法輪功、民運分子。似乎一夜間全天下的“牛鬼蛇神”全從地下冒出來了。”同時還給我講述了現場的種種情況。

那個電話讓我決定重新整理一下一年前的文字,把心中積郁了很久的東西一吐為快。把自己看到、聽到、想到的一些與事實相關的東西展現給大家,其間的是非曲直個人自己評判。



女少先隊員的男朋友:

謝謝你認真地閱讀。說實話,當時聽了老格來的話,我也有要噴出來的感覺。我完全是一字不差的轉述。當然,老東西後來又絮絮叨叨說了不少,只不過不方便發上來而已。

我是魯西西

知我者,“我是魯西西”也!你的藏族朋友的話代表了相當一批年輕藏族人的心理。能和你說這些,說明他的你關系不錯。一般的藏族人不和漢族人說太多這些東西。你是個仔細觀察生活的人,在路上你可以看到更多的“風景”!



fox101010

“為什麼年輕人多?我們做的不好的地方在哪裡?”

年輕人多的原因是因為在西藏面對的問題和內地的問題是一樣的。我相信“我是魯西西”已經看到了一些。我只能說西藏和新疆絕對不是民族問題,也不是宗教問題。無論其他人利用民族與宗教編織什麼樣的皇帝新衣,都掩蓋不了問題的實質所在。至於我們做的不好的地方在哪裡,真的是個太難回答的問題。我有自己的看法,但不見得適合在這裡表達。

不過看看前蘇聯的亡國之君,戈爾巴喬夫是如何失去了基本群眾的信任後,政策在“左”、“右”之間首鼠兩端,最後崩潰,能給你一點思路!

中亞學家

感謝你的指點!我真的沒有認真研究過這段宗教歷史,有誤的地方還請多指教。

xc1234, redstarring

“什麼是現代教育?考試作弊,還是作文說謊?”現代教育作弊也好,作文說謊也罷,但無論如何也不會認為“月亮是一個被拋到天空的舊葫蘆”。這是現代教育的本質所在。因為“賽”先生幾千年來從來就沒光臨過那片高原。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