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走法國-Day5

作者: 曉凡1533

導讀Day 5: 2007.6.3 行程: 盧浮宮à巴黎聖母院à巴黎市政廳à蓬皮杜現代藝術博物館 每月的第一個周日盧浮宮是免費的。 所以這裡就是我今天的第一站。免費日果然人很多, 但是因為不用買票, 長長的隊伍走得也很快。到了金字塔下面的入口處, 先拿一份中文的地圖。地圖上清楚地標明了鎮館三堡的位置。借語音導游器是5歐, 但是沒有中文。本來對繪畫雕塑就沒有什麼知識,� ...

Day 5: 2007.6.3


行程: 盧浮宮à巴黎聖母院à巴黎市政廳à蓬皮杜現代藝術博物館

每月的第一個周日盧浮宮是免費的。 所以這裡就是我今天的第一站。免費日果然人很多, 但是因為不用買票, 長長的隊伍走得也很快。到了金字塔下面的入口處, 先拿一份中文的地圖。地圖上清楚地標明了鎮館三堡的位置。借語音導游器是5歐, 但是沒有中文。本來對繪畫雕塑就沒有什麼知識,所以也就衝著那些最出名的東西走馬觀花一遍。就是這樣也走了三個小時, 實在是太大了。 到12點才出來。想認真看的人, 去前要做點功課,或者在汝館前買本珍品的介紹書(有中文版的)。

蒙娜麗莎果然是站在任何一個角度都覺得她是面對著你在微笑。 我反復在兩邊30度角方向觀看, 果然是這樣。不由得你不信。

盧浮宮 Louvrewww.louvre.fr地鐵1、7線,Palais Royal Musee du Louvre站


這座舉世聞名的藝術宮殿始建於12世紀末,當時是用作防御目的,後來經過一系列的擴建和修繕,逐漸成為一座金碧輝煌的王宮。從16世紀起,弗朗索瓦一世開始大規模的收藏各種藝術品,以後各代法國國王繼承了這個傳統,充實了盧浮宮的收藏。如今,博物館收藏的藝術品已達40萬件,其中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腊羅馬等7個門類。盧浮宮博物館是世界三大博物館之一,其藝術藏品種類之豐富、藝術價值之高令人難以想像。其中最重要的鎮館三寶是世人皆知的:《米洛的維納斯》、《蒙娜麗莎》和《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其他著名作品還有:《狄安娜出浴圖》、《醜角演員》、《拿破侖一世加冕禮》、《自由之神引導人民》、《編花帶的姑娘》等。

1981年,法國政府這座精美的建築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從此盧浮宮成了專業博物館。盧浮宮正門入口處是一座玻璃金字塔,它的設計者是著名的美籍華人建築師貝聿銘。金字塔建成時引起巴黎人的強烈不滿,但他們很快接受了它,現在它已經成為巴黎最新的熱門景點之一。

友情提示:售票大廳有免費的中文游覽圖。每月第一個周日免費.

鎮館三寶:

《蒙娜麗莎》:意大利著名畫家達·芬奇創作於1504年左右。畫中的蒙娜麗薩成為美學的、哲學的像征性形像,是達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畫家模仿的對像。

《米洛的維納斯》:公元前2世紀末的希腊作品,作者為普拉克西特,帕裡安大理石材質,通常被稱為“斷臂維納斯”,是殘缺之美的典型代表。

《薩莫特拉斯的勝利女神》:創作於公元前190年,希腊作品,帕裡安大理石材質, 高超的雕刻技法令雕像有衣袂飄揚、翩然欲飛之感。



西堤島 Cité

西堤島是巴黎的地理中心,也是巴黎的歷史發源地。“巴黎”這個名字,最早就來源於公元前3世紀西堤島上的漁民巴黎斯人(Parisii)。

公元前1世紀,羅馬帝國軍隊侵入,以堤防將塞納河中的小島與左岸連接起來,開始了城市向四周輻射的漫長過程。6世紀時,查理大帝將首都建在西堤島上,作為法蘭西首都的巴黎開始顯現出雛型。12世紀,路易七世開始在西堤島營建恢宏的巴黎聖母院,西堤島從此成為巴黎人信仰的中心。

西堤島據守著城市的心髒,卻又遺世獨立,游離於貴族的右岸、小資的左岸之外,成為文化巨匠們幽居的淨土:盧梭、左拉、雨果、巴爾扎克、莫泊桑、莫奈、高更、塞尚、梵高……他們在島上思考,創作,生產出法國最值得驕傲的財富。

沿著塞納河往巴黎聖母院走。進去參觀是免費的, 上鐘摟要7.5歐。在右邊的馬路上排隊。每過10分鐘放一些人。隊伍雖不長, 但也排了近半小時。 原來是樓梯只能容納一個人通過,中間也要等待另一批上或下的人。 觀景台的地方也很有限,必須一批批很有次序地走。樓梯一共是422階。上面的風景一流。今天天氣晴朗, 鐵塔、榮軍院、先賢寺、聖心大教堂等全都看的清清楚楚。

下了塔,照書上說的到河對岸繼續沿河往聖母院的背面走, 這裡才是最佳的拍照地點。

巴黎聖母院 Notre Dame www.cathedraledeparis.com地鐵4線Cite站


巴黎聖母院建成於1345年。不僅因雨果的同名小說而出名,更因為它是巴黎最古老、最宏偉的天主教堂。《巴黎聖母院》中將其稱作“石頭交響樂”。這座哥特式的巨石建築物已經有兩百年歷史,是巴黎最古老、最大、建築最出色的天主教堂,在歐洲建築史上也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教堂形體方正,儀態莊嚴。正面朝西分三層,高69米,底層並排三座桃形大門洞,左為聖母門,右為聖安娜門,中為最後的審判。門上布滿了雕飾,描述聖經的故事。門卷上是長條壁龕,放置著古猶太和以色列28王的雕像。

聖母院後殿始建於137O年,它不但是整組建築的終端,而且它本身還創造了一種影響到每一部位結構的動感,從高低腳拱到肋狀構架,都體現了這種動感。

聖母院位於市中心的西堤島上,塔樓是環顧巴黎的最佳地點,可眺望塞納河上的風光及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從聖母院正門口的那條路向右直走就是巴黎市政廳。

市政廳 Hotel de Ville地鐵1、11線Hotel de Ville站

這是一座文藝復興時期風格的建築。原市政廳在1871年巴黎公社起義時被付之一炬,現在的建築是1882年建成的,大樓有許多樓台式結構,平頂的金字塔形屋頂。大廈外牆上有136尊法國歷代名人雕像。

市政廳廣場是法國重要的政治活動場所,從中世紀、大革命時代直到現代,很多重要的歷史事件都發生在這個廣場上。

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www.centrepompidou.fr地鐵4、11線,RER A、B、D線Chatelet站。

繼續前行的話就是蓬皮杜國家文化藝術中心,就是為了看看它那備受爭議的建築外形。之前看過別人的游記, 對裡面的現代藝術覺得還是缺乏理解力, 所以就沒有再花門票入內參觀。

蓬皮杜文化中心是法國20世紀文化藝術的集中展示場所,與盧浮宮、奧賽博物館共同穿起法國文化發展史的清晰脈絡。

大廈本身就是一件屬於20世紀的藝術傑作:由鋼管和玻璃管構成的龐然大物,外牆布滿五顏六色的管線和鋼鐵桁架,使整個建築物像一個正在建設中的工地盤踞在巴黎典雅秀美的古建築群中,顯得突兀而怪異。和艾菲爾鐵塔、盧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一樣,1969年蓬皮杜文化中心建成後巴黎一片嘩然,但巴黎人最後還是接受了它和它所代表的現代工業文化。

文化中心的大廳和第五層不定期舉行展覽會、文學及哲學討論會和各種演出活動,還有電影放映、戲劇表演等,成為當代藝術創作活動的見證。其它樓層為開架式圖書館,平均每天接待1萬人以上,是使用人數居法國第一的免費圖書館。整個文化中心完全實現了計算機管理,如檢索、統計出入人次等,快捷而准確。

蓬皮杜文化中心門前的空場地呈坡形,可容納自發性的娛樂活動及露天表演。這使得傳統的街頭藝術得以恢復,成為賣藝者自由活動的“天堂”。周圍中世紀街巷密如網布,完全禁止機動車輛通行,使游人自得其所。

現在,蓬皮杜文化中心已不僅僅是一個文化中心,而且成為巴黎的一大名勝,它的參觀人數已遠遠超過了艾菲爾鐵塔,居法國首位。

今天是周日, 回來發現超市和商店都沒有開。 明天的午飯沒法准備了。


精選遊記: 巴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