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22日 天氣:晴 關鍵詞:松贊林寺“有一個美麗的地方,人們都把它向往,那裡四季常青,那裡鳥語花香,那裡沒有痛苦,那裡沒有憂傷,他的名字叫香格裡拉,傳說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所有讀過《消失的地平線》的人,都會對這句話念念不忘,更會對它描述的地方有所向往,而雲南的中甸就是這樣一個符合香格裡拉特征的地方。早在去年在麗江旅游的時候,就很想到香格裡拉這個人間的淨土去看看,無奈時間不夠只能作罷,所以這次從麗江出發到香格裡拉旅游就成了必選項目,為了能夠深入足夠的了解那裡,我們選擇了時間最長的六日雨崩游。早上8點鐘,在旅行社和另一位同游雨崩的廣東張先生碰頭後,加上司機和導游,我們一行五人開始了雨崩六日游。五月份到中甸是看杜鵑花最好的時節,當我們的車子駛到小中甸牧場的時候,迎接我們的是一整片開得正盛的杜鵑花從。一朵可能是羞澀的,但像牧場裡這樣一把、一叢、一片簇擁在一起的杜鵑花們,拋掉了害羞的粉紅色,爭先恐後的綻放著,彼此把彼此映成了嬌艷的玫紅色。還在回味著那片杜鵑的嬌媚,突見一處金碧輝煌的建築群,原來我們已經到達了雲南省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松贊林寺。只見眾多依山而建、高低錯落的建築層層遞進,將兩座氣派非凡的主殿簇擁在中央最高處。第一眼看到松贊林寺會覺得有些眼熟,似乎和西藏的布達拉宮有異曲同工之處,實際上前者就是仿照後者的布局建造的,所以松贊林寺也有“小布達拉宮”之稱。我們拾級而上,進入主殿參觀。幾座大殿都是高大而寬闊,殿內供奉的主要是佛教創始人釋迦摩尼和藏傳佛教的創始人宗喀巴,除了正前方供奉的佛像是塑像,其余三面都是采用壁畫的表達方式,藏傳佛教寺廟的建築從裡到外給人的感覺都是樸實但不失威嚴。在整個建築群內,我們不時看到很多以某某康參命名的建築,形像的說,康參可以理解成為一種行政單位,是僧侶在藏族寺廟的附建築中用來研究某種藝術,或是展示某種技巧的地方。離開的時候,在淺淺的海子前,我們寺外的高處回望松贊林寺這座“天界眾神嬉游之地(寺名的意思)”,主殿頂端的金羊法輪在陽光的照射下金光熠熠。進入今天晚上休息的地方前,我們還路過了一片綠意盎然的納帕海依拉草原。車子停在山崗上,我們腳下那彎曲的海子、青青的草甸、偶爾盤旋的飛鳥、隨意的牛馬群、成排的青稞架構成了這五月的納帕海。納帕海的漢語意思是“森林旁的湖泊”,這片三面環山的高原湖泊會隨著季節變換自己的形狀:夏天雨水頻繁的時候,湖面增大,這裡就是納帕海;過了雨季時節,湖水下降,蕩漾的湖水變成大片的沼澤草甸的時候,這裡就變成了依拉草原。當我們的車子駛過橫跨金沙江的賀龍橋的哨卡時,我才知道江岸對面就是四川境內,而過橋之前我們已經在四川境內開了十幾分鐘,如果不過橋一直開,就可以開到稻城亞丁。不久我們就到了奔子欄,這個藏語叫做金色的沙壩子的地方,舊時是茶馬古道中的重要驛站,雖然現在這個一眼望得到頭的小鎮子已經看不到任何古跡的留存,但它仍然延續著驛站的功能,現在的奔子欄是眾多旅行團和過路司機重要的補給站。

山坡上的草原

小中甸牧場上盛開的杜鵑花叢

松贊林寺

眾多的僧舍

大殿

殿頂的金羊法輪

納帕海

依拉草原

還有草原上成排的青稞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