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大朝台-1

作者: 馬格格

導讀 回來事情不少,總算現在靜下心來,趕緊把我們這次的朝台歷程寫下來。 去五台山前,就了解過大朝台和小朝台的意思。因此,出發前就誠心地想到,一定要把五個台都拜過來。 事實上,也是第二天准備租車上山時才得知,中台西台在修路,道路封鎖,根本就不讓上山。還有,必須有專門的通行證才能上山。一般的出租車,雖然大膽地報著價,卻根本就不具備上山的資格 ...




回來事情不少,總算現在靜下心來,趕緊把我們這次的朝台歷程寫下來。 去五台山前,就了解過大朝台和小朝台的意思。因此,出發前就誠心地想到,一定要把五個台都拜過來。

事實上,也是第二天准備租車上山時才得知,中台西台在修路,道路封鎖,根本就不讓上山。還有,必須有專門的通行證才能上山。一般的出租車,雖然大膽地報著價,卻根本就不具備上山的資格。也不知道他們出發後又會有怎樣的解釋,來圓他們自己的謊。

就這樣在台懷鎮上轉了幾次後,時間也已過去將近一個小時,我們一行都有點不知所措了。

正當我們在原地開始發愣時,迎上來一個師傅,問清我們朝台的意向後,往他身後的方向指著告訴我們他可以帶我們上5個台,那邊就是他們寺院的車。當場大喜。

談妥後上路。首先去的就是西台和中台。我們准備先繞道後山,然後從後山往上走。後山其實是礦山,大面積地開采礦石。挖礦的道路扭曲著通向山頂。就是在這樣崎嶇顛簸高聳的山路上,也讓我們見識了這位出家人高超的開車技術。

狹窄的礦石甬道,也把我們帶向海拔越來越高的水平面上。翻過了一個山頂,綠色植物逐漸又出現在眼簾,我們也逐漸地放松了懸著的心,欣賞起高山地貌來。過了清涼橋,我們就算完全避開封鎖的道路,駛上正道了。就在我們忙著掏相機打算在清涼橋拍照時,忽然發現最後的道口全部被大石塊封住。我們如果想上橋,只能靠橋旁邊的一個小陡坡衝上去。

這樣顛簸了4個半小時才到了清涼橋,我們說什麼也不願意再這樣顛簸著原路返回。所以決定硬闖。說它是小陡坡,是因為它的面積很小,很窄,而且也不長。但是這麼窄的寬度,似乎車子只能勉強通行。更何況它的坡度,有點驚人。師傅衝了數次未果後,我們開始推車,老弱婦孺都上。濕滑的泥地使車輪只能原地打轉,我也雙腳滑出,趴著摔在泥地裡。

我們開始尋求不同的辦法加大車輪與泥地的摩擦。師傅制止了我們的填石塊和架木板等行為,四處找干土。果然這個方法奏效。撒上一層干土不行,我們就繼續一層一層地鋪。就在有一陣油門轟動聲中,連我們都覺察出了它的輕快時,小車已隆隆地衝了上去。當場,男女老少有如革命勝利的戰士一般,歡呼雀躍。

革命成功後,我們都在勝利之地拍照留念。回來後才發現我當時累的蓬頭垢面,形像實在不佳。所以這裡略過。

駛上正道後,車速就加快了。半小時後即到達西台頂。山頂平靜地仿佛高原牧場,牛 三三兩兩地如黃花般四處散開在綠色的大背景上;大大的白色石塊也分散在四周的山坡;仿佛眾生環繞山頂,也在聆聽佛法開釋。

想當然地以為每個台頂也像台懷鎮般熱鬧,再起碼也是個有商店有人群的集中地。可是看到的景像卻完全不是那麼回事。孤伶伶地寺院其實只是幾座矮小的廟堂,仿佛孫悟空躲避二郎神追趕時變成的寺廟,在山上只顯得突兀。

下車前突然變天,雨點豆大地灑落下來。好像是在讓我們進大殿前,先洗刷掉旅途上的塵垢。

入了廟門,我們都深拜在地,“終於到了”,從一路的艱難上想來,愈發感慨良多。

由於在大雨中奔跑在幾個廟堂間朝拜,所以沒有拍下任何西台的照片。想來有點可惜。

西台和中台,是相距最近的2個台。 徒步的香客,一般都把這兩個台安排在一天的行程裡。

我也本想徒步到中台,可是大雨磅礡,道路泥濘,為了和同伴們的步調一致,我還是放棄了步行。清涼橋過來沒多遠,水泥公路就到頭了。所以通往山頂的都是很原始的道路。

從西台下來,不一會就轉上了另外一座山,去往中台。看了下表,跟離開西台不過10分鐘而已,卻已是在另外一個山頭遠望它了。忽然慶幸沒有堅持步行。

雨越下越大。西台和中台,地處偏僻,卻也只有在這兩條山路斷斷續續地看到有人跪拜著前行。除了在西藏,磕長頭比較普遍外。我在漢地是第一次見到這樣的情景。再一次感到佛教聖地五台山的不同凡響,不虛此行。

都說中台很近很近,弄的我們先入為主,總以為不遠的那個山頭就是了。實際上卻都是錯覺。一直盼著盼著,等到中台金碧輝煌的屋頂遠遠地看到時,一陣欣喜。跟荒涼貧瘠的西台比起來,中台可算是富麗堂皇了。

中台同樣是在施工重修。五台山的各個角落都在大規模地建設,包括五個山頂也是。估計申遺成功後,道路會全部通往山頂,信徒們朝拜會變得很方便,將來的五台山就是全世界佛教徒的聖地了,它將迎來自世界各地信仰者的參拜。

貼上中台的圖片一張,這個可是有悠久的歷史了。石塔背後就是新修的大殿,金碧輝煌。但目前還只有空的外殼,拜佛仍然在它後面舊的大雄寶殿裡。



(中台的石塔)

石塔的正前方,在圖片中沒有被看到,有一座整個五台山最老的文殊廟堂。屬於密宗修持。整個廟堂為石塊壘建,東北角出現了非常大的一條裂痕,在外牆用支架才沒有倒塌。東面的整面外牆,密密麻麻地嵌著鉚釘。跟塔院寺的藏經閣一樣,靠鉚釘支撐的外牆,斑駁地顯示著它們厚重的歷史。

拜完中台,正好12點半,是他們開齋的時間。中台的僧舍,簡陋的仿佛是舊校舍改建的。五觀堂裡一排排的餐桌,看起來更像是個學校的課堂。山頂終年潮濕,水泥地都滲出水來,坐在地上木榻上等開飯時,直覺得陰冷一絲絲地往身上串來。農歷6月還是五台最溫暖的時候,如果到了冬天,難以想像,僧人們是怎樣在這裡生活,並且還弘法釋道的呢。艱苦的條件,似乎有了些苦修的意味。也可能,菩薩就是要我等俗人領悟到求法的艱難。


精選遊記: 太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