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運”游(10)——環山漫步(一)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山區位於山莊西北部,面積443.5萬平方米。山區占了整個園林面積的4/5。從西北部高峰到東南部湖沼、平原地帶,相對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環繞、色壑縱橫的景,山谷中清泉湧流,密林幽深。當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澗等地形,修建了多處園林、寺廟。避暑山莊周圍寺廟共占地47.2萬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樂寺、安遠廟、普寧寺、普佑寺、廣緣寺、須彌福壽之廟� ...

山區位於山莊西北部,面積443.5萬平方米。山區占了整個園林面積的4/5。從西北部高峰到東南部湖沼、平原地帶,相對高差180米,形成了群峰環繞、色壑縱橫的景,山谷中清泉湧流,密林幽深。當年利用山峰、山崖、山麓、山澗等地形,修建了多處園林、寺廟。避暑山莊周圍寺廟共占地47.2萬平方米,博仁寺、博善寺、普樂寺、安遠廟、普寧寺、普佑寺、廣緣寺、須彌福壽之廟、普陀宗乘之廟、廣安寺、羅漢堂、殊像寺等12座金碧輝煌、雄偉壯觀的喇嘛寺廟群,是清政府為安撫中國西北蒙、藏等少數民族,加強邊疆管理而建造的皇家寺廟。寺廟之集中,規模之宏大,建築之精湛,寺廟中大量佛像、祭器制造技藝之高超,使其成為藏傳佛教聖地之一。山區多處園林解放前多遭破壞,但現在山區景物仍然十分迷人,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遙相對立的兩個山峰上的亭子,一個叫“南山積雪”,一個叫“四面雲山”。在亭子上遠眺,山莊的各風景點,山莊外的幾座大廟,以及承德市區,周圍山上的奇峰怪石,都可以一覽無余。在另一座山峰上還有一座亭子叫“錘峰落照”,在這裡磬錘峰首先映入眼簾,每當夕陽西照,磬錘峰被紅霞照得金碧生輝,故名“錘峰落照”。



(游覽圖(四))

游覽山區有觀覽車。票價:40元/人。觀覽車一路運行,僅僅設置4個景點,嚴格地講,它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游覽路線,觀覽車所行駛的水泥路,其實是近年修建的一條防火通道。避暑山莊是承德的命脈,我們不難知道,防火是何等重要。按照規定,每年的11月1日到次年的5月31日,為防火封山期,游人是不允許進入避暑山莊的山區的。

距封山僅一個月了,快上山吧!

松雲峽:是避暑山莊最北面的一道峽谷。沿御路西行,峽內古松參天, 姿態雄偉,挺拔端莊,遮天蔽日。順山直上,可達西北門。兩側山峰點綴園林建築20余組,也是山莊古松樹最多的一條峽谷。

曠觀:松雲峽入口不遠處,有祟台一座,台下為門,台上建小殿三間,名“曠觀”。此處是賞景的最佳地帶,於1996年復建。



(曠觀(轉貼的圖片))

由曠觀亭前左行,過一座小石橋,向北沿石徑而上,去南山積雪。

南山積雪:青楓綠嶼之南,山峰有一座亭.康熙皇帝題“南山積雪”。塞北地高氣寒,秋未有時有雪,積雪期長,到春天仍然不化。登亭遠眺,山莊之南復嶺環拱,嶺上積雪經久不消。

康熙題詩:圖畫難成丘壑容,濃妝淡抹耐寒松。水心山骨依然在,不改冰霜積雪冬。

乾隆題詩:芙蓉十二列峰容,最喜寒英綴古松。此景只宜詩想像,留觀直待到深冬。

石徑很好走。沿途不時駐足回望,平原與湖區風光歷歷在目,一步一景,目不暇接:



(南山積雪處看永佑寺)

過南山積雪亭,經晨練的游人指點,向西北插到環山公路上,開始反時針方向沿環山公路游山區。

前面來到青楓綠嶼。

青楓綠嶼:位於位北枕雙峰、南山積雪之間的山凹處,大體坐北朝南。建於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這裡山巒起伏,東懸山崖,西挎山坡,從武烈河泮望之,恰如兩峰間的一架橋廊。最南端有半圓形竹籬圍柵,進籬柵月門,東有殿三楹,前後設廊,南有廈門,北有淨房,康熙題名霞標,乾隆改題罨畫窗,有聯“疏幕幾重當晝卷,遙山三面送青來”。

進月門北面有殿三楹,前後建廊,額:“青楓綠嶼”,聯:“笙簧響入疏松裡,錦秀雲從翠壁來”。殿後有腰牆相隔,中辟月門;出月門,坐北面南有殿五楹,前後設廊,額:“風泉滿清聽”;青楓綠嶼西有曲尺轉角房四楹,基有抱腳石,乾隆題名吟紅榭,西有圍房六楹。霜秋十月,停車坐愛楓葉千紅萬紫;東面遙望,古剎鐘聲沉響煙村人家;旭日、夕陽、紅霞布滿天際,與霜葉輝映,萬千景色引人遐想。乾隆駐山莊常到此賞楓誦詩,其一首曰:霜染橫林沓嶂巔,開窗遙對畫圖懸。聊欣爛漫峰頭纈,莫慢飄零谷口填。晚照每看霞影亂,曉涼常 露華鮮。徘徊欲詠還停筆,兩杜先予早著鞭。

風泉滿清聽殿之後為後院,院裡堆假山,假山有洞門可通西面月台。月台與霞標之間,沿山崖砌築粉牆,牆上開什錦虛窗,形成月台與霞標之間的過渡。這組建築為規整布局,以竹籬、粉牆、月門、曲廊、平台表現變化,體現了康熙時代的建築風格。

現在是09:00 .

環山公路上已開始不時地有觀覽車駛過。

又走了15分鐘,遠遠地看到了二馬道:



(遠望“二馬道”)

“宮牆”是環繞避暑山莊的圍牆,形制猶如小長城,依山勢而建,總長達20余華裡,是用來進行防御的。大部分“宮牆”可以徒步運兵,部分區段可以走馬,當然有些地段是非常陡的。

“宮牆”的“二馬道”這一段,因為比較寬、比較平坦,能並排走兩匹馬而得名;另外,站在“二馬道”這一段“宮牆”上,向下眺望,恰巧隔獅子溝與普陀宗盛之廟(小不達拉宮)相對,所以這是個不可多得的好景點。



(“二馬道”參觀簡介)

關於“堆撥”,據《熱河志》記載,承德離宮的宮垣游走於岩壑之間,結構與長城相仿。高約一丈,厚約五尺,周長約十六裡三分,四周原來還設有四十座“堆撥”(守兵營房)。

待續。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