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運”游(37)——口外八廟(十六)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普佑寺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這一年適逢乾隆皇帝50壽辰,其母皇太後70壽辰的喜慶之時。 這一年又值清軍出兵西北,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亂,這是繼平定准噶爾達瓦齊、阿睦爾撒納叛亂後又一次取得平定叛亂的勝利,從而徹底結束了西北邊疆地區90年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給各族人民帶來了和平。 在平定達瓦齊、阿睦爾撤納叛亂中,准噶爾部的一支——達什達� ...

普佑寺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

這一年適逢乾隆皇帝50壽辰,其母皇太後70壽辰的喜慶之時。

這一年又值清軍出兵西北,平定了回部大小和卓木的叛亂,這是繼平定准噶爾達瓦齊、阿睦爾撒納叛亂後又一次取得平定叛亂的勝利,從而徹底結束了西北邊疆地區90年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給各族人民帶來了和平。

在平定達瓦齊、阿睦爾撤納叛亂中,准噶爾部的一支——達什達瓦部以大無畏的自我犧牲精神,協同清政府作戰,為平叛勝利作出了很大貢獻。

乾隆皇帝為了安撫達什達瓦部眾,在他們的請求下,決定將其遷至熱河。

達什達瓦部不畏艱險,歷經干辛萬苦遷至承德,特別是他們將被阿睦爾撤納燒毀的“固爾扎廟”(厄魯特蒙古各部的宗教聖地,位於伊犁河北岸)中殘留的銅佛像及殘片,不遠萬裡,從新疆伊犁河畔帶到熱河獻給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命熱河總管海保將殘缺的許多銅佛像及殘片重新熔化,鑄了一尊釋迦牟尼銅佛像。

乾隆於二十五年(1760年)下令在普寧寺東南,建造了這座普佑寺,並將重新鑄造的銅佛像供奉在“普佑寺”的主體建築法輪殿內。

這尊新鑄的銅佛像背後刻有銘文,銘文中就記述了這段歷史事實。



(普寧寺.普佑寺.廣緣寺. 攝於上世紀30-40年代. [轉貼])

1964年,普佑寺因雷擊起火,大部分建築毀於火災,當時僅存山門及四座配殿。

1996年6月27日,經過整修的普佑寺正式向游人開放。

2006年05月25日,普佑寺作為清代古建築,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文保碑)

普佑寺在普寧寺圍牆之內,東西59.3米,南北l16米,占地面積0.68公頃。

這是站在東北面向西南方向拍的普佑寺的老照片:



(普佑寺的老照片.{轉貼])

雖然圖片上普佑寺的建築有些衰敗,大方廣殿前的東配殿已不存,但寺廟的主體都在。

拍攝的時間應在清末或民國初年吧!

普佑寺山門與普寧寺山門平行,面寬五楹,進深三間,兩側設腰門。



(普佑寺山門)

山門內供有兩尊護法金剛。

山門西面的券門是拍攝普寧寺大乘之閣的很不錯的取景點:



(在普佑寺山門內拍攝普寧寺大乘之閣)

還看到了普佑寺的參觀簡介。

普佑寺和其它寺廟不同的是沒有鐘鼓樓,原因可能是毗鄰普寧寺的鐘鼓樓較近。

待續。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