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運”游(28)——口外八廟(七)

作者: zhaohq88694748

導讀寺後東牆外有一條小路,沿著小路向後山門方向走,小路邊有石階路。 拾階而上,可達一觀景平台。 登上平台四望,風景無限,美不勝收!!! (一莊三廟共一圖) 阇城前門內有一碑亭,碑上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刻著乾隆手書《普樂寺碑記》,記述了興建普樂寺的目的、經過和意義。 阇城是藏傳佛教密宗修煉、觀摩、傳授秘法之密宗道場,另含“群賢聚至,萬德交� ...

寺後東牆外有一條小路,沿著小路向後山門方向走,小路邊有石階路。

拾階而上,可達一觀景平台。

登上平台四望,風景無限,美不勝收!!!


(一莊三廟共一圖)

阇城前門內有一碑亭,碑上用漢、滿、蒙、藏四體文字刻著乾隆手書《普樂寺碑記》,記述了興建普樂寺的目的、經過和意義。

阇城是藏傳佛教密宗修煉、觀摩、傳授秘法之密宗道場,另含“群賢聚至,萬德交歸”之意。

阇城立面分三層。

阇城底層是金剛牆,條石砌築,高3.36米,長寬75米見方,中設對稱蹬道,2O級。

四面設門,均為三楹,進深一間,單檐歇山頂。

面西門殿內立乾隆御碑一座,上刻《普樂寺碑記》。

四個門殿由群房相連,計84間,形成方陣封閉。

現在僅存門殿,除西門殿外,其余九間門殿辟為展室。

群房正中是44.4米見方的石砌方台,是阇城的第二層。台高7.2米,四面正中辟拱門,台上砌雉堞,儼若城池。拱門與門殿之間有甬路相通,東、西拱門之內設左右石級登達台頂,上建廡亭遮雨,西門鐫“舍衛現洋”方額。南北拱門對封,具有佛龕功能。台頂四周環布琉璃喇嘛塔八座,形狀近同,色彩各異。四角台座為八角形,白色。四面正中台座方形,顏色分別是西紫、東黑、南黃、北藍。此八座藏式佛塔都屬功德塔,表釋迦牟尼的“八大成就”;八座塔施五種顏色表“五大”(地、水、火、風、空);東、西、南、北四塔表“極樂世界四方天門”;四角、四面、八方表“四平八穩”。

台頂正中又起方台為第三層,台高6.6米,寬32.8米見方,四面辟拱門:東、西門是封閉深龕;南、北門均砌石級登達台頂;出口建廡屋遮雨;台頂四周環以76棵雲龍望柱和欄板;上檐外砌黃琉璃瓦檐,檐下四面砌l2條出水石槽。

阇城上面正中起主體建築旭光閣,它打破了傳統寺廟坐北面南的格局,平面圓形,立面亭狀,重檐黃琉璃攢尖頂,底直徑21米,高24米。檐柱、金柱各12根,環成兩個同心圓。檐柱支撐底檐,金住支撐頂檐。外圓成12間格局,東西南北四間各辟門,餘設檻窗。閣內頂部置圓形藻井,龍鳳圖案,藻井中心雕金龍戲珠。藻井采用層層收縮的三層重翹重昂九踩鬥拱手法,雕工精細,金光閃閃,與閣正中漢白玉須彌座構成色彩、形狀及大小的呼應。須彌座上置國內最大的立體曼陀羅模型,由37塊木料組合而成。像徵釋迦牟尼三十七種學問。曼陀羅上供雙身立姿歡喜佛銅像,呈男女擁抱交歡狀。男像勝樂王佛是大日如來的法身像,三面十二臂,正面直對磬錘峰,代表“智慧”;女像明妃(即佛母羅浪雜娃)一面雙臂,遙對永佑寺舍利塔,代表“禪定”。此是藏傳佛教密宗最高修煉形式,是藏密五部金剛大法本尊之一。此尊銅鑄雙身佛像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旭光閣內四面有條幅依次是“竺乾法示西為意,震旦光圓東向因,化城層拱通乾闥,屬國環歸過月氏”,“花凝寶蓋皈真相,雲擁祥輪現化身;妙演梵乘超最上,廣臻法會樂無遮。”阇城後殿、東山門殿和阇城北殿現供奉密宗歡喜佛三十餘尊。東殿南為密集金剛,三頭六臂擁佛母;北為頂髻白傘蓋金剛,三頭八臂;山門居中者為大威德怖畏金剛,牛頭三面變體,三十四臂擁佛母;居北者為牛頭域主金剛;居南者為大黑天金剛。北殿居中者為文殊化身大威德怖畏金剛,牛頭赤身,九頭三十四臂十六足,擁明妃羅浪雜娃,有“降伏惡魔之威,護善安良之法”,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護法神。

原來四方門殿旁各有21間群房,現在僅存門殿,除西門殿外,其余九間門殿辟為展室。



(阇城)



(旭光閣)

仔細看:旭光閣的匾額懸掛在東面。

後山門面東,正對磬錘峰。

乾隆認為磬錘峰為神物,是上天的啟示,故在寺的後部又辟一個山門,這是我國寺廟中少見的建築布局。



( 後山門)



( 後山門)

待續。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