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芝加哥”——長沙的過去和未來

作者: wubenhunan

導讀“中國芝加哥”——長沙的過去和未來長沙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年代應該屬於100多年前的晚清時期,當時共有五六個西方國家(包括日本)在這裡駐有總領事館(多在風光秀麗的橘子洲頭,現存不少遺址可供觀瞻),足見其時長沙乃至整個湖南在中國之地位,及其在外人心目中的影響是何等之重要。但身為內陸城市的長沙有此作為,一方面固然說明湖南的文化教育、政治開明、� ...

“中國芝加哥”——長沙的過去和未來長沙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年代應該屬於100多年前的晚清時期,當時共有五六個西方國家(包括日本)在這裡駐有總領事館(多在風光秀麗的橘子洲頭,現存不少遺址可供觀瞻),足見其時長沙乃至整個湖南在中國之地位,及其在外人心目中的影響是何等之重要。但身為內陸城市的長沙有此作為,一方面固然說明湖南的文化教育、政治開明、思想活躍已得全國風氣之先(1898年“戊戍維新”時期,湖南是唯一忠實執行光緒變革政策的省份,也是“全國最富朝氣的一個省份”),另一方面就只能說明那時國家的不幸與磨難,因為沿海地區一直在為抵御西方列強方方面面的衝擊而疲於奔命,難以穩定快速地發展。

因肇始於曾國藩“湘軍”崛起之後的人才輩出和湖南當局的銳意進取(只能在全國範圍內比較而言),而給省城長沙帶來了社會經濟全面、均衡、快速發展的空前盛況:紡織、商貿等行業日趨繁華,文化、教育等事業高度繁榮。湘人省會長沙這種引領時代風潮和社會風氣的喜人景像,一直延續到了“辛亥革命”之後的中華民國時期。對於當時工貿商業、城市建設均已具有一定規模的長沙,國民政府決意將其打造成“中國芝加哥”,並為此作出比較詳盡的籌劃付諸行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事實上,20世紀初葉的長沙之城市規模,與當時僅一江之隔的“九州通衢”武漢的差距正在大幅縮小。須知其時之武漢,已是20世紀初全球四大人口最多的都會之一(其余3個城市是倫敦、東京和紐約)。可以通俗地講,昔日華南地區武漢與長沙之關系,恰如今日華南地區廣州與深圳之地位對比。令人感慨的是,武漢和長沙在衰落,廣州在不斷壯大日益成為華南經濟中心乃至政治重鎮,深圳更是從無到有幾近一飛衝天,當時還藉藉無名的香港,如今已是享譽全球的國際大都會。尤其是長沙的命運,無法不讓人為之扼腕嘆息。正當長沙的發展蒸蒸日上之時,不意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一切隨之戛然而止。一年後的那場“文夕大火”幾乎將位於湘江以東的長沙主城區焚毀殆盡,湘人多年來創造的寶貴財富付之東流,是亦謂長沙“百年締造,可憐一炬!”長沙建設自此之後幾近一蹶不振,直至20世紀90年代前期亦復如是。

但長沙實在沒有必要因此而灰心,美國名城芝加哥“從廢墟中站起來”的寶貴經驗,非常值得今日長沙好好借鑒。1779年始有首位外來移民居住的芝加哥,後來成為19世紀全球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然而發生在1871年的一場大火,致使芝加哥三分之一的建築被毀,且多為經濟繁榮地帶,損失高達2億美圓。不過,這也給芝加哥帶來了重生的機會。經過百余年的不懈奮鬥,芝加哥已成為當今蜚聲全美乃至全世界的一座著名商業都會和消費城市。它的風光也頗為迷人,有“草原上的巴黎”之雅稱。

很顯然,遭受空前劫難後的長沙,並沒有芝加哥那樣的運氣與奇跡。這一方面要歸結於國家命運的多舛,一方面也要歸結於它自身的努力還遠遠不夠。所幸,今天已進入21世紀的長沙正在奮起直追,積極趕超不少走在自己前面的國內名城,而且初具成效令人激賞有加。人們有理由相信,假以時日,星城長沙的“中國芝加哥”之夢有望一朝成真,一償百年之遺憾!


精選遊記: 長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