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踏著文物的旅程-山西懸空寺、應縣木塔

作者: 天馬無痕

導讀2008-09-30雖然計劃在10點半離開,但離開雲岡石窟已經11點了,在出口出買了一本介紹雲岡的小冊子,有許多無法拍到的彩塑石像和更多來不及看的石像和來不及聽的故事被清晰的羅列出來,使自己可以在空暇時間回味和補充此次雲岡之旅。也是這次出行所獲得的一個新的理念,那就是只有了解了景點真正的內涵和文化才算得上你真正的來過這裡,不然只是時間匆匆而過,而無它 ...

2008-09-30雖然計劃在10點半離開,但離開雲岡石窟已經11點了,在出口出買了一本介紹雲岡的小冊子,有許多無法拍到的彩塑石像和更多來不及看的石像和來不及聽的故事被清晰的羅列出來,使自己可以在空暇時間回味和補充此次雲岡之旅。也是這次出行所獲得的一個新的理念,那就是只有了解了景點真正的內涵和文化才算得上你真正的來過這裡,不然只是時間匆匆而過,而無它物可以留下了。



(雲岡石窟)

中午的大同風和日麗,也許是原先過多准備著風沙滿眼黃土滿地的感受,一旦看見即便是比較單調的灰藍色的天和土黃色的地時,也令人心情舒暢。一路上的公路兩邊大部分都有樹木,如果不是大片的玉米地,和大興土木的江南邊緣鄉村道路也幾乎差不多。就著陽光美景,出游的美好心情自然而然的襲上心頭。

大約1個小時40分鐘的車程,有一半是在山裡面行進,不由得回憶起以前在雲南、廣西、浙江等大山裡面車行的感覺,猶感祖國大好河山一定要好好地計劃去欣賞。在轉過多個山頭後,冒冒然的就撞上了一片豁然開朗的空間,使我措手不及的進入了懸空寺風景區。60元門票,主要景點就是懸空寺,及其邊上一個水庫瀑布。因為網上大多數是懸空寺的寺景照片,讓人想像著屹立在一大片很陡峭的山壁上,看著應該非常險峻。其實懸空寺處於深山峽谷的一個小盆地內全身懸掛於石崖中間,石崖頂峰突出部分好像一把傘,使古寺免受雨水衝刷。以前山下惲河的洪水泛濫時,也免於被淹。本身四周的大山也減少了懸空寺陽光的照射時間,感覺如果在上午來,有點陽光照射著寺廟,也許風景更美。在外圍廣場上看得時候,並沒有一種震撼的感覺。到是當你打算進入寺廟時,讓你真正的感受到什麼叫黃金周了,因為從“壯觀”石到進入寺廟,足足要排上一個小時的隊伍。而且周邊京話京韻充滿雙耳,更覺得是跑到北京的後花園來了。



(懸空寺)

實話說,懸空寺給我得感覺遠不如網上介紹得強,因為它所處的位置不足以讓你有放眼四方而豪爽的感覺,真正的風景是以寺廟和建築來看,而非山!以至於在結束觀賞後,如果不是山道堵車,真的想再去逛逛恆山,記得准備功課的時候說恆山好的人不多,而當我游覽結束後,無論是在平遙碰到的北京人還是游玩過恆山的同事,卻又異口同聲地說恆山其實也有很多懸空的建築值得觀賞,比起懸空寺強很多,真能把人氣倒。

作為寺廟,懸空寺的卻有其特殊之處,廟門、大雄寶殿、諸多樓閣都可謂迷你型的了。全寺共有殿閣40間,表面看上去支撐它們的是十幾根碗口粗的木柱,其實有的木柱根本不受力,而真正的重心撐在堅硬岩石裡,利用力學原理半插飛梁為基。整個寺廟中倒是純陽道人臥室裡的那張炕令我有點感觸,睡在如此的懸崖峭壁上,晚上坐在外面樓道看大山的感覺一定非常奇妙。因為游人前趕後推,也容不得你停留很久,在拍了一小時隊後的50分鐘時,我又回到了進寺的口上了。由於多了排隊等候的時間,使得計劃懸空寺1.5小時的游玩時間又徒然增加,下得寺來連找飯館的想法都沒有,連忙急衝衝的趕往應縣木塔。路上差不多40分鐘的時間,車輛不多,天氣依舊燦爛,兩邊樹木陪伴著往前行,暫時不考慮包車的昂貴費用,還是蠻享用嘀。值得注意的是,山西的鄉間路上限速段特別多,無論是藏於路間的還是明顯的測速車,都讓你開車小心翼翼,讓人的心情倒也坦然。大約一個小時不到的車程,在進入一條明顯仿古又仿的極差的街道後,讓你來到應縣木塔的景點門口,和其他景點相比的最大特點是,你更覺得這是一個農村縣鎮上的一個集市。另外門口拍照的人多過進去參觀的人。考慮到時間尚在計劃之內,而這類景點應該是不會再來第二次的,還是進入景點內部游覽。事實證明木塔留給我的感覺遠比懸空寺來的記憶猶心。60元的門票,包括登塔,目前的主要景點就是塔,以及塔後一個規模較小的寺廟,加上兩邊新建或許是翻建的小鐘鼓樓。


(應縣木塔)

應縣木塔全名佛宮寺釋迦木塔,建於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木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檐並有回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有人計算,整個木塔共用紅松木料3000立方,約2600多噸重,整體比例適當,建築宏偉,藝術精巧,外形穩重莊嚴。而且木塔自建成後,歷代名人在各個方向上掛匾題聯,寓意深刻,為木塔增色不少。

由於木塔年代久遠,登塔參觀是限制人數的。在經過三級樓梯後方能登上第二層,木質樓梯非常陡,上下相錯時必須抓緊扶手以免事故,特有感觸的是每級扶手居然都是一根整木,長度從10-20米不等,可見用料之講究。目前只開放至二層,且其中有一小段由於地板年久腐化已經被封起來。因為天氣不錯,能見度極強,憑欄遠眺,恆岳如屏,盡收眼底,心曠神怡。在繞著二層木塔幾圈之後,不得不戀戀不舍的離開,期盼著木塔可以永屹不倒,將來有機會還想故地重游。在現有景點後面還在大興土木建造一個大的寺廟,預計將來的香火會更旺,就是不知道票價旺不旺。


(應縣木塔 牌匾)

對於門口的所謂遼代一條街,一來沒時間,二來也沒什麼興趣,反正隨著旅游業的發達,各個地方的紀念品和工藝品都從義烏采購,沒有特色可言了!

趁著此時太陽還沒有下山,匆匆的在街邊的一家沒有葷菜的麻辣燙店裡解決午飯(下午5點),就連忙乘車趕往五台山。一天3個景點,各有感慨,慢慢的在旅途中回味。


精選遊記: 大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