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綠江水斷橋魂

作者: 山水不系舟

導讀鴨綠江水斷橋魂2008年10月25日,是我在丹東五龍背溫泉療養院療養的第11天,恰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第58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太陽終於衝破了接連幾天的大霧。踏著幾縷難得一見的晨光,我登上了開往丹東市裡的公交車。公交車裡的廣告語“黃海之濱,鴨綠江畔,鳳凰山下,美麗丹東,我的家”一直把我送到中國這個最美的邊境城市的中心。這一天的行程非常明確—� ...

鴨綠江水斷橋魂2008年10月25日,是我在丹東五龍背溫泉療養院療養的第11天,恰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的第58周年紀念日。這一天,太陽終於衝破了接連幾天的大霧。踏著幾縷難得一見的晨光,我登上了開往丹東市裡的公交車。公交車裡的廣告語“黃海之濱,鴨綠江畔,鳳凰山下,美麗丹東,我的家”一直把我送到中國這個最美的邊境城市的中心。這一天的行程非常明確——參觀抗美援朝紀念館、到鴨綠江邊看斷橋。抗美援朝紀念館位於丹東城北的一座小山上,沿著寬大的台階走近那座高大的紀念碑,望著碑下志願軍戰士群雕塑像,腑瞰著眼前這座美麗的城市,不僅讓我懷念起那炮火連天的艱難歲月。“難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正是這座處於戰爭最前沿的城市,見證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的頑強毅志和驚天地、泣鬼神的犧牲精神。1950年6月25日,剛剛擺脫日本奴役不久的朝鮮半島上烽煙突起,李承晚和金日成都想成為這個半島的統治者,於是,一場內戰爆發了。僅僅時隔兩天,美國便打著聯合國的旗號,把軍隊開進了朝鮮。有著海上霸主之稱的第七艦隊還悍然開進了我國的台灣海峽,美國根本沒把朝鮮人民和中國人民看在眼裡,大有橫掃天下的氣勢。僅兩三個月時間,美國的海陸空三軍果然如推枯拉朽一樣,橫掃了朝鮮的三千裡江山。中朝邊境上空,也成了美軍飛機任意飛翔的“游樂場”,不斷轟炸我邊境城市。中國的丹東,立刻成了這場戰爭中中國最前沿的城市。此時中國剛建國不到一年,就像一個剛出生的嬰兒。是坐視不管任由美國橫行,把新中國扼殺在搖籃裡?還是奮起抗爭?中國的領袖們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英明決策。這年的10月8日,中國政府迅速組建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命“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為司令員,開赴東北前線。10月19日,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參加戰鬥。生龍活虎的中國軍隊果然了得,10月25日,就和朝鮮人民軍一道打響了第一戰役,把美軍從鴨綠江邊趕到了清川江以南,消滅敵軍15000余人,第一仗就讓世界刮目相看!氣急敗壞的美國人為了阻擋中國軍隊入朝,於11月8日出動大批飛機,炸毀了丹東通向朝鮮大陸的鐵橋,使這座1911年建成的大橋變成了斷橋留到了今天。步入紀念館大門,不知是因為今天是紀念日還是什麼別的原因,對所有的參觀者都是免費的。館內設計也很特別,展室與展室之間由坑道連接,再現了朝鮮戰場上那特殊的場景。再看講解員,清一色的志願軍裝束。這座現代化的紀念館是中國目前介紹朝鮮戰爭最詳盡的專門展館。館中各種文物、歷史圖片應有盡有。從戰爭的起因,到第一戰役至第五戰役,以及板門店的各次講判,到談判結束簽署停戰協定,讓我們知道了如下信息和數字:第一戰役從1950年10月25日正式打響,11月8日就把敵人趕到了清川江以南;第二場戰役於11月25日打響,消滅敵軍36000人,把敵人趕到了三八線以南;第三場戰役於12月31日打響,消滅敵人19000人,突破了三八線並占領了漢城;1951年1月25日,志願軍舉行第四次戰役,即上甘嶺戰役,抗擊敵人反撲,此役殲敵78000人;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戰役打響,將戰線確定在三八線上,消滅敵人82000人。從此,美國軍隊再也無力向北進行大規模進攻了,他們不得不回到談判桌上來。這以後,談談打打兩年多,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談判桌上,美國都沒有占到便宜。1953年的2月7日,正是朝鮮戰場上談談打打的拉鋸時刻,毛澤東在全國政協會議上莊嚴宣告:“只要美帝國主義不放棄它那種蠻橫無理的要求和擴大侵略的陰謀,中國人民的決心就是只有同朝鮮人民一道,一直戰鬥下去。”“美帝國主義願意打多少年,我們也就准備打多少年,一直打到美帝國主義願意罷手的時候為止,一直打到中朝人民完全勝利的時候為止。”這擲地有聲的話,能從中國人嘴裡喊出來,真的讓全世界震驚。從鴉片戰爭的1840年算起,一百多年來,中國一直讓外國人欺負,可是今天,中國人竟敢與世界最強大的美國叫板!戰後統計,整個朝鮮戰場上,志願軍總共擊斃、擊傷、俘虜敵人109萬余人,其中美軍就有39萬余。

戰爭中,中國人民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據統計,中國人民志願軍總計傷亡39萬人。在犧牲的烈士當中,有軍職干部3人,師職干部10余人 ,團職干部200多人。這其中包括青史留名的黃繼光、邱少雲、楊根思、羅盛教,還包括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

據一位尚在的志願軍老兵講,當戰爭激烈時,從朝鮮戰場上抬下來的傷兵,匆匆運回丹東,一些人運回來後就咽了氣,只得就近埋葬。所以,丹東附近有許多抗美援朝烈士墓。我在五龍背附近散步時,就曾在五龍背村見到一處埋了500多名志願軍的烈士墓地。看到墓碑上標識著的戰士籍貫,幾乎遍及中國各省。另外,還有二三百名烈士沒有留下姓名。

更有一大批烈士的遺骨,則永遠留在了朝鮮。

從紀念館出來在街裡吃罷飯,我又來到綠江邊看斷橋。這座大橋是1909年由日本開工興建的,1911年通車。它原本是鐵路橋,橋長940多米,共有12孔。中方的第四孔可以旋轉,以方便超高船舶通行,是世界上第一個可以水平旋轉的大型橋梁。1943年,日本又在此橋的上方百米處建了一座鐵路橋,此橋就改成了公路橋。

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的大部分作戰物資,都是從這座橋上運到朝鮮的。說到這裡,不能不說中國人民支援前線的偉大功績。從1951年6月1日中央號召全國人民捐獻武器開始,到1952年5月,中國人民在極端困苦的條件下,共捐款人民幣55650億,可買3710架飛機。這其中,藝術家常香玉自己就捐獻了一架飛機。

我望著江中尚存的四座橋孔的斷橋,看那鋼架瘦骨磷磷地傲首立在那裡,心中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再看那滔滔不盡的江水,一浪推一浪地向著黃海流淌,更讓我感受到了心胸起伏不斷的波瀾。就在這江水流到海裡的地方,正是1894年中日甲午海戰的硝煙升起的地方。積貧積弱的大清王朝,就是在那次海戰中,使中國的海軍全軍覆滅,從此再沒有能力制止強盜從海上踏上中國領土!

新中國的領袖們,不管他們在以後的中國建設中犯了什麼錯誤,但他們在統一中國大業和抗擊外部侵略上,所表現出的大智大勇,永遠會讓人銘記在心。因為從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一直任人宰割。正是抗美援朝,讓世界認識了中國人的民族魂。從這一點看,鴨綠江上的斷橋,成了一座歷史的座標——統一的中國再也不怕任何強敵了。

我聽說,在鴨綠江丹東段的上游70多公裡處的河口,還有一處斷橋叫河口斷橋。聽一位至今尚在的叫張福祿的志願軍老兵講,他們的部隊就是在那座橋上,首先過江去掃清路線,然後,彭元帥和幾個參謀乘坐北京吉普從那座公路橋上過江的。過江不久,美國飛機就炸斷了這座橋梁,切斷了彭總的歸路。那情景,大有“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氣慨。

為了看彭德懷過江的那座斷橋,第二天,我特地坐車趕到那裡,只見橋頭塑著彭德懷騎在馬背上的塑像,威風凜凜,不僅生出許多景仰之情。

在彭德懷塑像前我徘徊良久,漸漸地想到了中國近現代史上那些鮮活的英雄人物。他們像一顆顆耀眼的明星劃過太空一樣,使中國的近現代史為之生色。百余年的動蕩社會裡,正是這些英雄在披風斬浪,最終使中國走向統一,走向強盛。於是,我們不能不承認,偉人的意志,往往能左右歷史的進程。如果沒有孫中山,清王朝不會那麼快地滅亡;如果沒有蔣介石,中國的軍閥們還是一盤散沙無法抗擊日本侵略;如果沒有毛澤東,中國的統一還要拖上一些時間;如果沒有張學良,西安事變就不會發生……是一些偉大人物在推動歷史前進。

曾記得早年學習哲學,說到歷史唯物主義,還曾批判過英雄史觀,並且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歷史的真正動力”奉為千古不變的真理。其實,這是把英雄和人民對立起來的一種思惟方式。如果硬要劃分的話,應該是“英雄和人民共同創造了歷史”,因為英雄也是人民當中的一員。西方哲學家尼采說過,一個個人是可以使千萬年的歷史生色的——也就是說,一個充實的、雄厚的、偉大的、完全的人,要勝過無數殘缺不全、雞毛蒜皮的人。大概是尼采的這些話,才讓人把英雄與人民對立起來了。

美麗的城市,美麗的鴨綠江,江中挺身而立的斷橋,隱隱有一種頑強的中國魂在縈繞著,它昭示著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一個團結統一的民族只要齊心協力,萬眾一心,就可以戰勝任何困難。這其中,所謂“萬眾一心”中的“一心”,多少體現的是偉大人物的意志。



(抗美援朝紀念館大門前)



(丹東鴨綠江斷橋傲然挺立江中)



(五龍背鎮一處志願軍烈士墓地)



(河口斷橋,當年彭德懷就是從這座橋上過江的)



(河口斷橋橋頭彭德懷塑像)


精選遊記: 丹東

評論